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幼兒階段,孩子真正該學什麼?

幼兒階段,孩子真正該學什麼?

想要真正了解幼兒園時期的孩子們最該學什麼,不妨跟著我們一起來了解下,這個階段孩子們的心理發展特點吧——

(一)

幼兒園時期孩子們的年齡範圍在3-6歲,這個階段的孩子,腦發育的速度與心理發育的速度非常快。

在這個階段,媽媽去上班,孩子哭天搶地;送幼兒園初期,孩子在幼兒園門口恍若生離死別。很多人都疑惑,為什麼分離焦慮在這個階段成為了眾多家庭需要力克的一個難題?這是因為在這個階段,雖然孩子已經有了穩定的客體永久性方面的感知,但對「未知」這件事情本身的擔憂依然存在。在他們眼中,媽媽消失在視線里,那媽媽很大程度上就不能與自己隨時保持感官的連接,信息的缺失,帶來的就是焦慮和恐懼。

三歲過後,這種能力很快就能得到彌補。合理的想像與淺顯的邏輯可以更好的平復孩子們的心情,零散的信息可以在幼稚的邏輯引領下產生新的嫁接,甚至發生化學變化般的融合,孩子們迎來了他們學前期重要的朋友和夢魘——想像。

對孩子而言,想像是在心理世界中對物理世界的改造,而這也直接為孩子們打開了一扇大門。那扇門裡,有「過家家」這種社交探索,有「童言無忌」的奇思妙想,有對「黑暗」「怪物」的深深恐懼,還有第一次對謊言的嘗試。這時候的孩子們可以初步領會神話、童話故事裡的聖誕老人、仙子、精靈……世界在他們眼裡是個充滿「為什麼」和淺顯邏輯的存在:

「爸爸,門怎麼自己關上了?」

「是風吹的。」

「哇,風好膩害!」

……

(二)

四歲左右分房睡的歷程對很多家長來說幾乎是煉獄般的存在。年齡特小的孩子一般不會表現出對黑暗、鬼怪的巨大恐懼。而四五歲的孩子,開始怕分房睡,怕漆黑的房間,怕晚上莫名的異響,進而發展到怕做錯了事情媽媽責備,怕爸爸媽媽因為某些瑣碎的生活小事而吵架。一個嚇人的故事,對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來說是非常逼真的,他們在想像中傾注了太多的情感。他們心中關於邏輯的定義太過模糊,世間萬物可能發生的變化在他們自己的小世界裡太多太多。那裡,狼真的會吃掉外婆;蛇,真的能咬死農夫;衣櫥里藏著的鬼怪,真的能讓自己再也見不到媽媽。在這個階段,對孩子們來說,更重要的技能是能否站在他人的角度看問題:

「爸爸很困了實在不能再陪你玩了」

「媽媽找了半天沒找到你,你知道媽媽有多著急嗎」

3-5歲的孩子,只有學會了站在別的角度看世界,才能真正領會上面這些苦口婆心的話。而這,恰恰就是社交功能與道德養成的重要基礎。

事實上,日常生活中他們也是這麼做的——過家家,就是最典型的角色扮演,即站在另一個角度展現角色與約束行為。

曾經在醫院碰到一個四歲的小男孩要抽血,他的爺爺奶奶死死地把孩子摁在護士面前,孩子因為恐懼而大聲哭鬧——也許是因為急中生智,他扯開嗓子帶著哭腔在抽血大廳里大喊了一句:

「我還是個孩子!你們不能這樣對我!」人們哄堂大笑。

其實,這孩子小小年紀,已經知道了可以要求別人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問題了。

(三)

再來說說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

這個能力,3歲以下的孩子就不要多奢望了,基本上絕大多數孩子是不會有什麼表現的,但一過了3歲,這個能力在孩子中會出現了像身高一般的極為分散的增長。

有的人自控能力在短短兩年內提升了非常高,有的人卻長進平平。不同的孩子們選擇的自控策略也不同,有的會轉移注意力,有的會進入自言自語的狀態給自己打氣。自控,歸根結底還是孩子對情緒的把握和對邏輯的感知。

而作為家長和幼兒園老師的我們,是孩子最重要的刺激源之一。有你沒你,你注重或者不注重培養孩子的心理社會能力,一般情況下,孩子依然都能學會語言,發展出抽象思維。但是,一旦有了你的無條件關注和接納,孩子就能發展地更快、更好、更健全。

........

說了這麼多3-6歲孩子心理發展的特點,我們無非是想告訴一些寶爸寶媽,在學前教育階段培養孩子的理念上,不少人確實存在一些誤區。在這個階段,有很多家長希望孩子在幼兒園學習漢字,拼音等,他們甚至會向幼兒園提出質疑:

為什麼不教孩子多認點字?

為什麼不讓孩子早點寫字?

我家孩子報了美術班、鋼琴班、數學班,你家孩子咋不報……

我們理解家長望子成龍的心情,但這樣做卻違背了孩子的身心發展特點,也違背了教育規律,結果也會事與願違,使孩子失去對學習的興趣,扼殺了孩子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四)

那麼,孩子在幼兒園真正應該學什麼呢?幼兒園階段應該培養孩子的哪些方面的能力呢?

答案一定是:孩子的心理和社會情感能力!

比如,培養孩子的規則感。進了幼兒園,孩子學會了把玩具放回原處,學會了離開教室的時候,聽老師的口令,學會了自控,知道老師講故事的時候,不能隨便在教室里走來走去,不能隨意打斷別人說話。

如果孩子從小就養成了良好的自我約束及適應環境的能力,那麼他們在不同的環境里才知道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這些習慣會讓孩子受益終身。比如,培養孩子的同伴交往能力。

其實,許多3歲左右的孩子已經有一定的社交經驗,而幼兒園又為孩子創造了一個很好的氛圍,教他們怎樣保持友誼,教他們在沒有教師和爸爸媽媽幫忙的情況下自己怎樣獨立解決小夥伴之間的衝突。而學會交朋友後,還會提高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這些對於孩子長大融入社會有太多的好處。比如,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在家裡,爸爸媽媽看到自己的寶貝略微吃力地干一件事,總是會忍不住上去幫一把。但是在幼兒園裡,老師不可能像爸爸媽媽一樣對這麼多小朋友做同樣的關照。教師會耐心的教孩子怎樣做事,怎樣克服挫折,這些簡單的生活自理能力給了孩子相當的自信。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困難和挫折,總有一天孩子會走出家庭,走向社會。

(五)

除此之外,培養孩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也很重要。

讓他們學會與他人合作分享、能解決活動中同伴間的糾紛,懂得理解周圍的人,培養良好的傾聽習慣和專註力等等,這對孩子成年以後的學習生活將會有很大的幫助。

以上,其實就是孩子在幼兒園階段,最應該學到的能力。而面對孩子們的成長,我們常用「一天一個樣兒」來評價。「一天一個樣兒」的背後,是孩子生理與心理的急速發育,這種發育的方面,並不是彼此獨立的ABCD,它們有彼此的相關與潛在的邏輯。

其實從家長,到老師,再到心理專家,經常會談到的問題是,面對孩子的種種問題,我們該如何應對?如何調控?我們能盡己所能為孩子做些什麼?

我們確實要為孩子做些事情,而在做所有事情之前有一個很重要的前提:我們成人是否具備共情能力。共情能力,作為一種理解與感受他人想法與情感的能力,可以說是培養孩子各類社會行為能力的一個很重要的根基。

只有學會了共情陪伴,成人才能夠真正理解、尊重孩子、有效回應孩子的感受和行為。孩子感受到被接納後,會更主動地完善自我,更好地處理人-己、人-人、人-事關係,才能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和師幼關係,從而培養孩子心理和社會情感能力的發展。

如果我們的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只接受了學業上的教育,即使有思想品德課,也是作為一個敷衍進行。現在校園暴力泛濫,不正折射出了共情教育的缺失嗎?

如果我們的家長和老師,都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努力去提高自身的共情能力,那麼在潛移默化中,年幼的孩子們就會更好地處理各類關係,更容易了解自己的世界和同伴的想法與心情,知道要分享他人的快樂與感受他人的痛苦。只有當共情能力深深紮根在兒童的心理世界裡,他們未來的生活才會有感知幸福的能力,才會為成功打下堅實的基礎……

如果有一天,你的孩子功成名就,他來謝謝你,你不要說:「你真棒!」

你要說:「你成長到今天所走的每一步,爸爸媽媽都看到了你的腳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來一支多巴胺 的精彩文章:

TAG:來一支多巴胺 |

您可能感興趣

幼升小的階段,爸媽怎麼幫孩子更有效?
知道孩子的叛逆期都是在什麼階段嗎?父母又該怎麼去處理?
孩子上幼兒園就真正融入了集體嗎?別不信,還要看這三個遊戲階段
幼兒年齡階段孩子如何進行英語學習?
孩子到了愛模仿的階段,家長四個辦法讓孩子又聰明還走正路
家長必讀:在孩子學習英語的各個階段,你該做些什麼?
孩子在學說話的階段需要注意什麼?家長應該如何引導?
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應該玩什麼樣的玩具呢?奧妙就在這裡!
孩子成長發育階段應該補充哪些營養?應該吃些什麼?
不同階段兒童刷牙方法也不同,教你的孩子這樣刷
孩子最叛逆的3個階段,家長這樣做,會毀掉孩子一輩子!
為什麼你家孩子不愛看書? 是因為你錯過了關鍵階段!
你覺得養孩子那個階段最輕鬆?網友:輕鬆,這輩子都不存在的
孩子性格初養成階段,這4種錯誤犯不得,不然會把孩子養「廢」
為什麼你家孩子不愛讀書?因為你錯過了這兩個關鍵階段!
孩子還在嬰兒階段的時候其實是很難管的
學會讀懂孩子在不同年齡階段的心理特徵,孩子將越優秀!
在孩子的初級教育階段一定要注意男孩女孩的區別!
每個年齡階段家長該幫孩子抓什麼呢?
燈塔水母為什麼可以返老還童?科學家:能從成熟階段變回幼蟲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