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這份民間小吃傾倒半個大清朝,是什麼令皇帝們讚不絕口?

這份民間小吃傾倒半個大清朝,是什麼令皇帝們讚不絕口?

天津薊州區風景秀麗,人傑地靈,

吸引著無數遊覽者慕名前往。

乾隆皇帝就曾幾十次登臨盤山,

感嘆「早知有盤山,何必下江南」。

從盤山,到各種文物古迹,

薊州區也與這位風流天子頗有淵源。

乾隆三十九年時,

途經薊州前往東陵拜謁的乾隆,

在品嘗當地的兩味小吃之後,

龍心大悅

其中一味,被他御賜「一品」。

稱為

「一品燒餅」

另一味則由他親賜

改名

「子火燒」

如今,這兩味小吃已經傳至第十四代,並且在2009年成為天津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的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世事變遷,漫漫的歷史中,兩味小吃也經歷了自己的滄桑故事。

民間小吃&皇家口味

起源於康熙年間

受封於乾隆皇帝

慈禧曾御賜頂戴

如今生產「一品燒餅」和「子火燒」的天津市雙生祥食品有限公司依舊坐落在當年乾隆皇帝留下足跡的薊州區邦均鎮之中。廠長周振波說,「一品燒餅」「子火燒」第十四代代表性傳承人蔚俊芝和其他十幾名員工每天依舊會用手工古法製作這兩種小吃,並且在薊州區的很多門店、超市中都能看到正宗的「一品燒餅」「子火燒」。

說起「一品燒餅」「子火燒」的起源,周振波說,根據史料記載,兩種小吃的歷史可以上溯至康熙年間從東北來邦均定居的「馬家」,而且和清朝幾位聲名顯赫者都有或多或少的關係。

努爾哈赤

「一品燒餅」「子火燒」

和努爾哈赤的淵源

祖上為御廚

為太祖做面點

供職御膳房

相傳,馬家祖上曾在清太祖努爾哈赤的御膳房中供職,善於製作麵食、糕點。

康熙

「一品燒餅」「子火燒」

和康熙大帝的淵源

紮根邦均店

創製「好吃噠」

隨駕進了宮

康熙十一年,馬家遭逢變故,十三歲的馬從龍來到北京希望能從馬家的親熟舊故中找到門路,謀個一官半職。在馬家舊相識的幫助下,馬從龍來到薊州邦均鎮驛站,管理官驛。除了管理驛站之外,馬從龍還會利用祖上傳下的手藝做一些糕點販賣,從此在邦均鎮紮下了根。

馬從龍六十歲之後,在驛站的北邊開起了一間麵食糕點小鋪。在諸多的糕點中,以一種小酥餅和一種小餑餑最受當地百姓歡迎,這就是後來的「一品燒餅」和「子火燒」。

根據《薊縣誌》記載,有一年康熙皇帝從遵化歸京的途中路過邦均鎮,在品嘗了酥餅和小餑餑之後讚不絕口,又命隨行總管帶一部分回京享用。

乾隆

「一品燒餅」「子火燒」

和乾隆爺的淵源

皇攆入盤山

和珅獻「舊食」

乾隆親封賞

1774年,乾隆皇帝拜謁東陵途中入住盤山行宮。當時還是乾隆皇帝身邊侍衛的和珅,便把酥餅和小餑餑進獻給乾隆,並告知乾隆,這兩種小吃曾受過康熙皇帝的賞識。乾隆嘗過酥餅之後,覺得香甜可口,並稱讚道「夠一品」,旋即將酥餅定名為「一品燒餅」。吃過子餑餑,乾隆皇帝又給它改名為「子火燒」。之後他又傳下聖旨,把「一品燒餅」和「子火燒」賜為御用貢品,馬家也由此顯赫一時。

嘉慶

和珅

「一品燒餅」「子火燒」

和嘉慶帝

以及和珅的淵源

慶堂號全包了

和珅倒嘉慶飽

學先祖吃得好

和珅創造慶堂號,「和珅的初衷就是把薊州的名品小吃、特產美食匯聚到一起,專供皇家,『一品燒餅』『子火燒』都在其中。」在嘉慶皇帝登基以後,和珅垮台。嘉慶皇帝抄沒了和珅的家產,卻獨獨留下了慶堂號。「其實就是因為嘉慶皇帝也非常推崇這些美食。」鴉片戰爭爆發之後,各地的皇家貢品陸續停貢,慶堂號也風光不再。

慈禧

李蓮英

「一品燒餅」「子火燒」

和慈禧老太后

以及大太監李蓮英的淵源

小李子「提醒」

老太后吃美了

頂戴賞賜馬家

傳至馬友鵬這一代,因其善於經商,此時的馬家已經富甲一方。其開設的「聚合號」糕點鋪更是門庭若市。

光緒年間,慈禧太后途經薊州,在邦均的娘娘廟小歇。李蓮英告訴慈禧,此地的「一品燒餅」「子火燒」曾受康熙、乾隆、嘉慶三代皇帝賞識。慈禧嘗過之後喜笑顏開,便賞賜給馬友鵬九品頂戴。

您瞧瞧半個大清朝

都吃過咱薊州這一口

傳承工藝&守住滋味

燒餅不落「油印」

火燒十八層酥皮

十四代老味不改

代表性傳承人蔚俊芝

傳承人蔚俊芝解釋道:「一品燒餅」的特殊之處在於芝麻沾在燒餅上之後在食用過程中不會脫落,並且雖然經過油炸,但是「一品燒餅」本身並不會滲出油脂。用一張面巾紙鋪在「一品燒餅」之下,一段時間之後紙上沒有油印出現。而「子火燒」的獨特之處則是雖然形狀只有算盤珠大小,但是卻有十八層酥皮。時至今日,兩種小吃在工藝上依舊沿循著當年的古法,而這奧秘其實就是老匠人手上的「絕活」。

多年以來,馬家一直保持著「家傳承」的方式,「一品燒餅」「子火燒」的製作工藝始終在馬氏一族內傳承。1950年前後,馬富潤把技藝傳給了自己的女婿劉桂林。1980年以後,劉桂林受聘進入雙生祥食品有限公司的前身邦均食品廠,開始將傳統的製作工藝和現代化的技術進行結合。1987年,「一品燒餅」獲得了天津市「群星杯」風味小吃比賽優秀獎,1988年「一品燒餅」「子火燒」獲得中國食品博覽會銅獎

現如今,製作車間里,傳承人蔚俊芝和徒弟們依舊忙碌著。蔚俊芝將和好的面擀成麵餅,同時她的徒弟在一旁搓酥,散酥,搓成型後,再打散,這樣來回搓10多分鐘,等到面擀好時,酥也恰好同時完成。麵餅裹上酥後,再擀成長近半米的薄餅,迅速用手將薄餅捲成長條,捲成的長條被分成四段,每段再拉成半米長,至此製作火燒的麵皮算是做好了。然後她和徒弟開始包餡,餡裡面有香油、芝麻、熟面等,還有一些獨家配料。每個火燒都被包成算盤子大小,放入烤箱烘烤。從配料到出爐,一般需要2個多小時。蔚俊芝說,一個熟練師傅一天最多也就能做五六斤「子火燒」。

也許是家族多年都是手藝人的緣故,蔚俊芝在說與做之間,更多的是「做」。「蔚姨不太愛說,就是踏實幹活,把東西做好。」

傳至蔚俊芝這裡,「一品燒餅」「子火燒」已經經歷了十四代。對於往後的傳承,蔚俊芝坦言孩子們都出去工作,「應該會傳給徒弟。」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蔚俊芝覺得有一份責任在,那就是把這門技藝更好地傳承下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天津市旅遊局 的精彩文章:

沒想到「中國最美田園」還藏有這樣一片「薰衣草」濕地……
津城吃貨達人實力推薦!從星級酒店一路吃到街邊小店
警惕「出境游保證金」陷阱
認識天津的七種方式,你選哪一種?
西湖道小吃一條街全攻略!瓜子、乾貨、點心、素貨……哪樣還沒吃過?

TAG:天津市旅遊局 |

您可能感興趣

古代民間有個俗語,餓死也不吃蘿蔔,這是為什麼呢?
一個雞蛋十兩銀子,清朝皇帝們有多不識民間疾苦?
民間的老天爺和玉皇大帝是不是同一個人呢?
一皇帝吃民間小吃,口感卻和以前吃過的不一樣,驚覺宮女騙了他
皇帝幾十年不上朝,這個太監大權在握不造反,在民間被稱為「佛」
這7種民間小吃,全是回憶殺,你還在吃嗎?
即將「消失」的民間小吃,每一種都是老手藝,現在不吃就吃不到了
明朝的皇帝姓朱,那麼民間把豬稱為什麼?他們是怎樣避諱的?
每天喝口醋,能軟化血管?這些民間偏方全都不靠譜!
皇帝眼中的民間是什麼樣的?看看太監們是怎麼做的,你就明白了
最「恐怖」的民間小吃,一份才幾塊錢,光聽名字很多吃貨就慫了
乾隆的心眼有多小?杭州歷史上這位大才子,只因說了一句實話,就從朝堂淪落到民間,再無翻身之日
蝸牛講民間故事:認只老虎當大哥 這個大哥可不錯 先送個媳婦給我
這東西不要錢,卻是「民間聖葯」,去火止血降三高,春天不吃太虧
明朝的皇帝姓朱,那麼民間是怎樣避諱的?他們把豬稱作什麼?
民間故事:窮小伙收留瘋癲老乞丐,七天後,他才知老人身份不一般
西遊最窩囊的神仙是誰?民間口碑超好,八戒為何罵他們是奴才?
皇宮內有一種人,清朝滅亡後流落民間,卻吃得更香,讓人羨慕不已
民間常說,每天一勺田七粉,百病不纏身,這是真的?
一種古代皇帝發明的民間小吃,猜猜看是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