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商人》:「最深刻最有意義的喜劇」
今天是星期三,書評君的周三福利社當然會如約而至啦。這周為大家介紹的,是一場來自文學經典的好戲——《威尼斯商人》。
本周福利
國家大劇院《威尼斯商人》話劇演出門票
想了解更多,就往下看吧
采寫 | 特約記者 楊司奇
莎士比亞的辯證法
翻開莎士比亞的《威尼斯商人》,首先撲面而來的,是十六世紀義大利古城威尼斯的氣息,故事的第一幕便發生在威尼斯。詩人布朗寧說:再沒有與它相似或相同的城市了,世界上沒有第二個威尼斯。的確,威尼斯是獨特的,而我們關於威尼斯的幾乎所有想像也都建構在美好的圖景上。
《威尼斯商人》作者:[英]莎士比亞
譯者:朱生豪版本:人民文學出版社 2012年
有一種夢幻的說法是,上帝將眼淚流在了這裡,卻讓它更加晶瑩和柔情,就好像一個漂浮在碧波上浪漫的夢。而哲人齊奧朗卻說,威尼斯並非歷史現實,而是憂鬱的一種效果,是一座淚水之城陷在半夢半疑間。那麼,威尼斯的朦朧水波里搖蕩的究竟是美夢還是眼淚呢?
在莎士比亞這部劇里,威尼斯無疑是後者。劇作開篇伊始就是滿紙的憂鬱,安東尼奧站在威尼斯繁華的街道上如是嗟嘆——
「真的,我不知道我為什麼這樣憂鬱。這真叫我厭煩。你們說這也讓你們厭煩;可是我怎麼染上這種憂鬱的呢?怎麼發現它、撞上它的呢?這種憂鬱究竟是什麼玩藝兒,它是打哪兒鑽出來的?對此,我卻全不知道。憂鬱已經使我變成了一個傻瓜,我簡直有點自己都不明白自己了。」
我們不禁要問,為什麼一出喜劇的開頭卻是一段關於憂鬱的叩問呢?莎士比亞為什麼將故事背景安置在威尼斯呢?
對《威尼斯商人》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這部戲劇並非莎士比亞自己憑空造出,而是借鑒了許多前人素材。除了對此劇影響最大的《馬爾他的猶太人》(莎士比亞的同時代人馬婁所寫)以外,主要情節取材於義大利作家喬萬尼·菲奧倫蒂諾的短篇小說集《傻瓜》。
我們也許可以說,選擇威尼斯是因為喬萬尼小說里的主人公就是一位威尼斯青年。但恐怕莎士比亞如此為之,並不僅僅是因為喬萬尼的小說,更有可能是因為威尼斯本身所負載的歷史文化因子。彼時的威尼斯,與文藝復興的脈搏共振蕩,不僅浸泡在如煙似淚的水波里,也浸泡在金錢的銅臭氣息里,既是天堂,也是地獄。
威尼斯
為了與威尼斯這個充滿權錢利益糾紛、充滿虛偽和仇恨的世界相抗衡,莎士比亞虛構了一個烏托邦般的城市——貝爾蒙特,亦即女主人公鮑西亞所居之地。貝爾蒙特(Belmont)之名源於兩個法語單詞bel和mont,前者寓意「美好」,後者意為「大山」,莎士比亞將兩個單詞拼到一起,寄寓了對美好世界的無限遐思。
如此,威尼斯本身便具有了某種深意。雖然繁華,卻折射著現實的醜陋。雖為喜劇,卻鋪墊著悲劇的底子。在戲劇文本里,有這樣一段安東尼奧與朋友葛萊西安諾的對話:
「葛萊西安諾,我把這世界不過看作一個世界;每一個人必須在這舞台上扮演一個角色,我扮演的是一個悲哀的角色。」(安東尼奧)
「讓我扮演一個小丑吧。讓我在嘻嘻哈哈的歡笑聲中漸漸長出蒼老的皺紋;寧可酒暖肝腸,不使愁結冰心。」(葛萊西安諾)
這段對話可謂道出了莎士比亞喜劇的深刻內核。每個人都是一個演員,至於扮演什麼角色,既是外力的牽絆所致,也是出於自己的選擇。在莎士比亞的戲劇中,悲劇與喜劇並沒有明顯的界限,甚至經常是彼此纏繞的,悲劇的因素常常隱藏在喜劇的倒影中,而喜劇的笑聲也時時迴響在悲劇的淚水裡。雖為喜劇,但不止於喜劇。
可以說,這是莎士比亞的辯證法,方悲方喜,方喜方悲。因為有了莎士比亞,精神世界的版圖又被開拓了幾個維度,人性的深淵又被縱深挖掘了幾分,而威尼斯也在時光的流轉中擁有了永恆的靈魂。
莎士比亞的人性天平
大凡讀過《威尼斯商人》的人,無一不對「庭審」一幕留下深刻印象。莎士比亞很喜歡模仿法庭這個獨特的空間,據統計,有20多部戲劇涉及了法庭場景,占其戲劇總數的三分之二。法庭上刀光劍影,人物面孔瞬息萬變,幾乎可以視為舞台的翻版。有時候,法官和陪審員有如台下觀眾,律師和當事人有如台上演員;有時候,觀眾又會成為站在上帝視角上的法官,隨著劇情轉換,不斷在心中作出自己的「判決」。而這場庭審的核心,是一座象徵公正的天平。如果把《威尼斯商人》的全部奧義安置在一座天平中,那麼天平的兩端是什麼呢?
一磅肉與三千黃金?貝爾蒙特與威尼斯?智慧與愚昧?仁慈與邪惡?放下與執念?愛與恨?似乎世間的一切盡可添置兩端,天平成為了一個生命的隱喻。無怪乎導演要說:「《威尼斯商人》是人類有戲劇以來最深刻最有意義的喜劇。」
在這座天平上,我們或許可以稱一稱夏洛克的靈魂。
《威尼斯商人》中最著名的「一磅肉」情節
以往,人們對夏洛克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印象:吝嗇無情、狡詐冷血,是一個被銅臭熏黑了靈魂的人,和阿巴貢、葛朗台、潑留希金並列為西方文學世界裡的四大吝嗇鬼。但許多人卻認為,夏洛克其實是全劇最複雜的人物,比如英國學者威爾遜(John Dover Wilson)就曾提出,夏洛克問題是「莎士比亞戲劇中除哈姆雷特之外最令人困惑的性格問題」。
許多導演都曾對夏洛克進行過改寫,但陳薪伊導演對此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我是莎士比亞的追隨者。我尊重原作,是按照原作精神以及我對人性的崇高追求來詮釋的。莎士比亞為夏洛克設置了一個女兒、一個僕人,他們都處在夏洛克的陰影下,尤其是割一磅肉的行為,是相當殘酷的,所以我不準備原諒他。但是最後他被剝奪殆盡之後,我給了他一點點同情的處理。我以為,他是不是猶太人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不應該那樣做,任何身份的辯解只是一個借口而已。」
話劇《威尼斯商人》導演陳薪伊和她的莎士比亞
也就是說,任何時候,無論面臨怎樣的遭遇,我們都不能泯滅人性,任何所謂的苦難都不能作為我們為自己的罪惡辯護的借口。導演的肺腑之言使我們看到了這部劇的靈魂。她喜歡鮑西婭的機智,喜歡安東尼奧的助人為樂,雖然安東尼奧很憂鬱,但他一旦開始幫助朋友就會變得快樂。於當下社會來說,《威尼斯商人》有著更加現實的意義:安東尼奧與巴薩尼奧的真摯友誼、鮑西亞與傑西卡對愛情的勇敢追求,無不反襯著「現代人類精神世界的蒼白、友誼與愛情的沉淪、契約精神的瓦解」。
契約這個詞,我們今天聽起來或許不以為意,但這卻是莎士比亞天平上至關重要的一環。
在伊麗莎白時代,契約本身就有一種神聖不可抗拒的色彩。羅馬法中有一句名諺:契約是雙方之間的法鎖。希伯來人也認為神和人以契約聯繫在一起。根據契約神聖的原則,公證人面前簽定的合同具有任何宗教信仰都無法動搖的效力,只要立約人作出承諾,無論多麼不合理,都只能執行到底。這在莎士比亞的時代是一項共識。因此哪怕復仇心切如夏洛克,也不能違背契約精神,而此後鮑西亞的智慧得以施展,也是因為有這項不可動搖的原則作為後盾。
這恰恰是我們需要反思的。陳薪伊導演認為:
「現在我們並不是太尊重契約精神,雖然每一個項目都要訂合同,但沒有人真正按合同執行,真有人違約了也沒有辦法,它使得人際關係不能正常化。如果大家都遵守契約的話,人際關係和生產關係就能正常發展了。我覺得契約還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
陳薪伊,本版話劇《威尼斯商人》導演。曾在國家大劇院製作歌劇《圖蘭朵》《藝術家生涯》《山村女教師》《趙氏孤兒》《冰山上的來客》,製作莎士比亞話劇《哈姆雷特》中擔任導演。著名戲劇家,總導演。從事戲劇創作65年,前30年從事戲曲、電影和話劇表演,之後從事舞台劇導演、劇本創作至今,導演作品近120部。
這就像莫泊桑《項鏈》里的那串珍珠,雖然馬蒂爾德愛慕虛榮,但她仍舊堅守著最基本的道德底線,並沒有抵賴逃避。這些正是當下社會所不斷失去的東西。
莎士比亞的舞台空間
但莎士比亞不不僅僅需要我們去閱讀,還需要我們不斷去演繹、去觀看。英國莎學專家布朗說:「把莎士比亞的戲劇僅僅當作文學作品,當作一種對話敘事詩來閱讀是不夠的。這樣戲劇中的一些有意義的要點會被忽略了,或者不能得到確切的理解,因為莎翁寫劇本是為了表演。」
誠然。人們從不同的角度詮釋莎士比亞的劇作,有一個人的獨角戲,也有宏大的舞台劇,有古典還原,也有後現代顛覆。儘管從電影誕生至今,已經誕生了多個版本的《威尼斯商人》,但真正的莎士比亞還是需要在舞台上體會。對於莎士比亞而言,正如陳薪伊導演所說:電影是無法和戲劇相比的。大多數電影限於時間,經常會比較狹隘地選取一個點來表現,更多的涵義可能就被忽略了。
話劇《威尼斯商人》舞美設計圖之貝爾蒙特三匣選親。本劇為國家大劇院和天街集團聯合製作出品的北京喜劇院兩周年院慶劇目。
戲劇是一種豐富而鮮活的語言。這種語言不僅創造了一種風格,而且創造了一個新的空間,不僅將語言化為了實體,而且賦予了實體以節奏和韻律。這種語言借舞台為世界賦形,就像是一種抽象景觀,但同時也是真實的。
舞台上有一個虛空而充盈的世界,創作者和觀看者可以探問不同的空間,可以創造自己的哲學與法則,可以直接感受到故事的能量,可以分享同樣的身體經驗。當表演者在舞台上移動發聲時,我們的身體和聲音也蘇醒了,黑暗中所有的身體和聲音都蘇醒了。
舞台的時間屬於此刻。而在電影里,你大多時候看到的只是一部分,而且是過去的部分。或者說,電影是過去的時間反景,舞台是現時的語言表述,它的維度更為廣闊,也更為自由。
如果你身處《威尼斯商人》的排練現場,你會感受到每個人的全力付出。陳薪伊導演對演員們的要求精益求精、近乎苛刻。來到後台採訪導演時,大家正在排演三匣選親的一幕。每句話導演都讓演員們排演了無數遍,哪怕是一個轉身、一個眼神、一個節奏、一個聲調,都會反覆打磨許久。而扮演三個匣子的演員也不管重複多少回,始終一絲不苟保持著大理石像的雕塑感。
排練現場:阿拉貢親王和三個「匣子」
在指導摩洛哥親王離場的那句台詞「莫怪我這敗軍之將去得匆匆」時,導演指導演員操練了許多遍,一直到能夠將這句話中所有的情緒表達出來。談及此處,陳薪伊導演唏噓道:「現在的感情,都太簡單了!但人的感情其實是很複雜的!」之所以對於細節如此嚴格,其實也是希望演員們精益求精,不辜負觀眾,也不辜負自己,你能感受到這表面的苛刻背後,是導演對莎士比亞由衷的熱愛,對人性深刻的洞察與體悟。
而當排練的成果呈現在舞台上,《威尼斯商人》給我們營造了更多驚喜。劇場設置了很多互動環節,比如在觀眾席和舞台之間搭建了兩個花道,觀眾席被設計成了威尼斯城,觀眾就像16世紀的威尼斯居民一樣坐在劇院里看戲。又比如獨具匠心的聖馬可飛獅和嘆息橋。嘆息橋是威尼斯的標誌性建築,因橋上死囚的嘆息聲而得名,兩端連結著總督府和威尼斯監獄,是古代由法院向監獄押送死囚的必經之路。囚犯們被宣判後,從總督府經由嘆息橋走向死牢,他們面臨的將是永別人世的命運。但據說如若戀人們在橋下接吻就可以天長地久。嘆息橋上走過多少人,誰也說不清,卡薩諾瓦走過,拜倫走過,一切的人世悲歡盡在其中。
威尼斯城中的「嘆息橋」
在莎士比亞筆下,音樂是萬物之靈,《威尼斯商人》也在音樂方面做足了創意。戲劇里有這樣一句話:「靈魂里沒有音樂,或是聽了甜蜜和諧的樂聲而不會感動的人,都是擅於為非作惡,使奸弄詐的。他們的靈魂像黑夜一樣昏沉,他們的感情像鬼蜮一樣幽暗。」所以夏洛克就被稱為靈魂里沒有音樂的人。為了呈現更為靈動的舞台效果,陳薪伊導演特別邀請了大劇院管弦樂團的樂手們現場演奏,全劇開篇時也會有一個新角色帕瓦羅蒂(義大利歌唱家)演唱一首義大利歌曲,在回憶中徐徐拉開一幅濃郁的威尼斯風情畫卷。
話劇《威尼斯商人》中為鮑西亞設計的多套造型
可以說,這部劇作有著十分鮮明的喜劇風格。但正所謂「一戲一格」,對於一流的戲劇導演來說,每部戲都應遵循其自身的格調,而這也是導演陳薪伊的追求。所以在這部《威尼斯商人》里,她並未停滯在過去的風格中,而是全身心詮釋著她心目中的莎士比亞,以及她用大半個世紀所探尋到的生命意義。對於這樣一部用心之作,我們不應該錯過。
新製作莎士比亞話劇《威尼斯商人》
演出時間:2017.7.11-7.30
演出地點:國家大劇院·北京喜劇院
出品、聯合製作:國家大劇院、北京天街集團
演出單位:國家大劇院戲劇演員隊
原 著:威廉·莎士比亞
翻 譯:朱生豪
導 演:陳薪伊
舞美設計:張鵾鵬
服裝化妝設計:李銳丁
燈光設計:孫楠普
音響設計:張梓倩
形體設計:尚俊睿
道具設計:金繼峰
特邀台詞指導:馮遠征
主演:
安東尼奧:趙嶺
夏洛克:孫立石
鮑西婭:楊淇、王千予
巴薩尼奧:陳錫穩
如何參加
1想看劇的朋友請給我們發來一個你想看《威尼斯商人》話劇的理由!你給出的理由越真切,你距離收到贈票也就越近。
2國家大劇院7月12日、13日(星期三、星期四)19:30《威尼斯商人》演出票共20張!留言的每位讀者都有機會獲得福利!
3活動截止日期:2017年7月7日晚10時(我們將隨後單獨聯繫獲得福利的讀者告知取票時間和地點)。
4我們不支持私下轉票的行為,如果有小夥伴在獲得福利後臨時不能觀劇,請第一時間和我們聯繫。
5微信打開http://mp.weixin.qq.com/s/jdGlkHqKuV9ojY8LpZ9PnA填寫報名資料。


※今天阿巴斯離世一年,但他的詩還彷彿有櫻桃的滋味
※這二十年香港電影里的千言萬語欲說還休
※Freestyle畢業照,是身份迷失,還是審美自由?
※這些噱頭很大的暢銷書,實際很扯淡
※新京報書評周刊 「2017年中好書」100本入圍書目
TAG:新京報書評周刊 |
※盧梭:成為生活的最有意義的人
※明星粉絲專屬稱號:鹿晗的最有意義,陳赫的最貼心,她的最尷尬!
※義大利最有意思的喜劇,揭示人性,有秘密的人覺得真實
※明星紋身,鹿晗的最火,竇靖童的最奇葩,胡歌的最有意義
※泰國人排隊最有意思,日本人最懶,印度和中國極端開掛,似親兄弟
※立春,最有意義的奠基
※《最終幻想》:比遊戲本身更有意思的CG電影
※《龍貓》宮崎駿爺爺最得意的作品,也是最有意義的動漫電影!
※姜文:主觀真實最有意義
※納蘭詞中最唯美的句子,很有意境
※最有意義的產房攝影
※蘇東坡頗有意思的送別詩詞,乃千古之作,最後一句更是人人皆知!
※一生中最寂靜、最有意義、最快樂的事——聽索達吉堪布說
※最有意境的詩文經典
※古人死後要「壓舌」,乾隆最有意義,慈禧最貴,武則天最狠
※《名偵探柯南》劇場版,你覺得哪部最有意思?
※劉長卿最有意境卻也最落寞的一首詩:柴門聞犬吠, 風雪夜歸人
※傳聞:漫威有意在電影宇宙中重啟《異人族》
※意媒:尤文圖斯有意多特蒙德小將桑喬
※意媒:德里赫特傾向於巴薩,尤文有意烏姆蒂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