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關於對「分享」的理解

關於對「分享」的理解

看過一些家長寫的「親子日記」,都談到了孩子懂得分享。寫了孩子一些懂得分享的事情,並對孩子進行了及時的表揚。這對克制孩子的自私心理,有著一定的教育作用。什麼是分享?不知大家對此有何認識。

我個人認為,分享至少具備三個要素:一是要具備分享者;二是具備接納者;三是分享者必須擁有屬於自己的物質或精神。用問題的形式來看待分享,就必須有:誰來分享?分享給誰?分享什麼?只有具備了這三個方面的要素,才稱得上真正意義上的分享。

任何人都可以成為分享者。在家庭教育中,不論是孩子,還是家長,都應積極成為分享者。家長可以給孩子分享,孩子也可以給家長分享,誰主動分享,誰就是分享者,而且在分享過程中,是可以相互影響的。特別是家長,要懂得分享,有家長主動分享,可以為孩子起到榜樣的作用。即使分享時,接納者未必就是孩子,也會對孩子產生積極的影響。

任何人都可以成為接納者。分享過程,必須要有接納者,如果只有自己,就不會構成分享事件。在家庭教育中,不論是家長還是孩子,在分享時,都應選擇適當的接納者。這樣有可能完成分享的過程。

分享要有一定的介質。比如:孩子拿了一根火腿腸,分一半給媽媽,這就是孩子向媽媽分享。這個火腿腸就是分享的一種物質。如果沒有這個物質,就不能構成分享。當然,除了物質,還可以分享精神方面的東西。比如:孩子在學校參加了跳繩或拔河比賽,並從中獲得了愉快、成功的情感體驗。孩子把這個情感體驗,告訴給媽媽或爸爸,這也是一種分享。但這種分享,不是看的見、摸得著的東西,這屬於精神層面的東西,是一種情感體驗。因此,我對分享的介質,歸結為物質和精神。

對於分享,我們還應注意一些問題。

一、分享的介質,必須是屬於自己的東西。

分享者在分享時,必須分享自己的東西。如果你拿別人的東西,借花獻佛,這是真正意義上的分享嗎?怎樣鑒定哪些東西是自己的?只要是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取的東西,或者別人給予自己的東西,都可以認為是自己的東西。也只有分享這些自己擁有的東西,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分享。通過努力或付出一些代價而獲取的東西,是值得珍惜的東西,在一般情況下,從心理上,是不願分享。另一個方面的東西,是精神層面的東西,可以是一種心情或情感,也可以是自己的想法和思路,也可以是一種榮譽或獎勵,也可以是自己遇到的困難和挫折……把這些東西通過語言,告訴他人,也是一種分享。

二、怎樣確定接納者,或者選取哪些人為接納者?

一般情況下,接納者都是家人,朋友、親戚、熟人、對自己有過幫助或有恩的人。對於自己人的分享,一般是不求回報的,這是一種親情、友情。而對於曾經幫助過自己的人進行分享,則更多地滲透著感恩的成分。而對於精神層面的分享,一般都選擇了能夠理解、體諒自己的人,知己、閨蜜,則成了最佳的接納者。對於不同的分享介質,也應該選取不同的接納者,隨意的分享,就會具有盲目性,這對於培養孩子與大人之間的感情,或者與朋友之間的友情,都是極為不利的。

還有一種,就是分享給需要的人。這是一種高級的分享,是一種更高的精神境界。比如:乞丐乞討,給個饅頭,只求付出,不求回報。在日常生活中,家長應有意識地引導孩子具有更高級的分享。

讓孩子在分享時,學會選擇接納者。不是見人就分享,就是值得提倡的。

三、培養孩子樂於分享的美德。

不懂得分享的人是自私的,只知道給家人分享的人,同樣也有自私的因素。樂於分享是美德,讓孩子從小樹立樂於分享的思想,孩子也會永遠活在快樂之中。告訴孩子:贈人玫瑰,手有餘香。在平時生活中,讓孩子不斷尋找並體會分享的快樂。

樂於分享的人,不但體現了自己高尚的品德,而且總會有自己的朋友圈,當與別人分享時,自己也會感到分享的快樂。在社會生活中,只有懂得分享的人,才擁有更多成功的機會。

讓我們對分享有更深刻的了解和認識,就能在家庭教育中,更好的教育孩子,使孩子健康成長。

掃描下面的二維碼,關注「我們共成長家校合育」微信公眾號,我願與大家攜手,共同研究,共同成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我們共成長家校合育 的精彩文章:

接納不足,完善自我

TAG:我們共成長家校合育 |

您可能感興趣

關於對神的理解
對「言」的理解
對「世尊」的理解
關於筆法的理解
對制度的理解和心得分享
關於對整體章法的理解
如何理解團隊與個人的關係
關於神經重塑的理解
對文章的理解
關於愛,你的理解是?
關於字組的劃分運用的理解及幾何圖形在書法空間中作用的理解
怎樣理解杜預關於楚國與隨國關係的論述?
結合案例與理論談談對真人秀的理解
分散式系統知識分享:正確理解CAP定理
個人對成功的理解
關於孫過庭書法理論的6點理解
關於辟穀很多人都理解錯了
√渴望,理解
關於「黃金窗口」的錯誤理解
孕婦對順產的集中錯誤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