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嬰幼兒盛夏須防多發病

嬰幼兒盛夏須防多發病

盛夏炎熱潮濕,寶寶出汗增多,加之嬰幼兒的生活和衛生不能自理,父母護理稍有疏失,就容易引發各種疾病。

熱癤

好發於頭、面與頸部。初起局部出現紅腫熱痛的小結節,以後逐漸腫大,疼痛逐漸加重,數日後中央出現黃白色小膿點,破潰後排出膿液。嚴重者串聯成片,此起彼伏,日久不愈。此症發生多由於嬰幼兒皮膚不清潔、營養不良、抗病能力差和痱子被抓破感染所致。若治療不及時,常常可繼發腎炎,個別嚴重者還可引起敗血症而危及生命,應引起父母高度重視。

嬰幼兒盛夏須防多發病

腹瀉

多發於2歲以下的嬰幼兒。多因餵養不當、飲食不節和著涼受寒等原因引起,嚴重時可致脫水和電解質紊亂,對小兒健康威脅甚大,必須重視防治。其中要特別重視孩子的飲食衛生,要勤洗手,尤其是人工餵養的孩子,食物、食具洗滌消毒要嚴,食物要營養豐富易消化。另外,要注意天氣變化,天氣再熱,夜間睡眠也要給孩子的腹部蓋一條毛巾被,以免受寒。一旦發生腹瀉,要及時送醫院治療,還要減少餵食,以免增加腸胃的負擔。

熱痙攣

由於酷暑盛夏出汗增多,機體內的鈉、鉀等鹽類也隨之大量丟失,如果父母只是給孩子大量飲用白開水,血液中的鈉離子還會進一步下降,導致電解質紊亂,從而使孩子出現腹部及四肢肌肉痙攣性收縮,同時伴有頭痛、乏力等癥狀。本症的防治,首先要注意保持居室通風,讓孩子多吃些水果(或果汁)、喝些綠豆湯,出汗太多時,應及時給孩子喂些淡鹽涼開水。嬰幼兒一旦發生熱痙攣,應馬上脫離高溫環境,並及時喂服含鹽飲料,或去醫院輸液治療。

脫水症

酷暑盛夏,常見一些孩子不明原因的哭鬧不停,煩躁不安,同時伴有脫水及發熱現象,這在醫學上就是所說的小兒「夏季脫水熱」。此症的發生,是因為夏天氣溫高而乾燥,人體通過排汗流失大量水分,如補充水分不及時,就會引起發熱,有時小兒體溫可高達39℃。一旦發生脫水熱,只要及時補充足量的水分,患兒體溫就會很快下降,切不可給孩子亂用各種退燒藥。

嬰幼兒盛夏須防多發病

暑熱症

俗稱小兒夏季熱。主要是由於嬰幼兒體溫調節中樞散熱功能差,故在盛夏容易產生高熱,患兒並不出汗,常伴有口渴、尿多、食欲不振、煩躁不安及面色蒼白等癥狀,病程往往持續1~2個月,天涼時可自愈。此症防治,首先要注意居室的通風降溫,常給孩子用溫水洗澡,並給孩子多喂些淡鹽涼開水。症情較嚴重者,可請中醫開些「竹葉石膏湯」或王氏「清暑益氣湯」等方葯治療,效果很好。

此外還應重視痱子、夏季感冒等症的防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雲南中醫 的精彩文章:

推拿手法「千千萬」,到底是咋想出的名字?
小暑節氣防中暑 靜心養陽不可少
如果您的葯里有這5種蟲!還敢不敢下咽?
太醫都治不了慈禧太后的病,沒想到被他治好了!
原來這才是「推拿手法」

TAG:雲南中醫 |

您可能感興趣

嬰幼兒在冬天易患的疾病
手足口病多發於嬰幼兒 家長做好預防措施
又到夏季嬰兒濕疹高發期!做好這些可以預防與治療嬰幼兒濕疹
嬰幼兒急救常識——嬰幼兒心肺復甦
嬰幼兒癲癇病都會發生哪些併發症的可能
嬰幼兒為何易患腹瀉?
嬰幼兒發燒的原因
中醫巧治嬰幼兒咳嗽
夏秋季常發手足口病 5歲以下嬰幼兒應積極預防
嬰幼兒腦癱根源何在?孕婦該如何防止胎兒患腦癱
嬰幼兒睡眠八忌
嬰幼兒夏季多發「疹」,芬母教您如何辨別!
防治嬰幼兒便秘,保護孩子嬌嫩的脾胃
酷暑悶熱 專家呼籲重視預防嬰幼兒肺炎球菌性疾病
如何預防嬰幼兒過敏性疾病?
嬰幼兒是過敏性疾病最高發人群
預防嬰幼兒胃病,冬天這「5門功課」不能忘
嬰幼兒日常病症家庭護理下
嬰幼兒到青春期 健康飲食讓孩子吃得更科學!
肺炎球菌:嬰幼兒的「健康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