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技術漫談:專利布局對大型 IT 企業有多重要?工程師起何作用?

技術漫談:專利布局對大型 IT 企業有多重要?工程師起何作用?

作者|周明耀

編輯|小智

很多新興的國內互聯網公司,在跟頂級外企的競爭中,經常備受掣肘,其中很大一個原因就是:專利布局落了後手。對於國內的互聯網公司來講,專利布局有多重要?研發工程師在這個過程中,又應該扮演怎樣的角色?

寫在前面

最近針對技術管理工作寫了四篇文章,分別是《程序員, 這是你想要的技術 leader 嗎?》和《別人家的技術 leader 是如何建設團隊、管理人員、溝通工作的?》、《一個完整的軟體研發流程是怎樣的?》,此外,通過一篇文章《這二十個問題,可能是你技術人生中已經或即將遭遇的痛點,怎麼解?》回復了網友提出的問題。本想接下來寫系統架構的話題,看到最近 InfoQ 上好多這類文章,我覺得應該緩一緩,有點全新的思路後再寫,先寫別的話題吧。

今天我們討論的是「專利布局」,這是大型 IT 企業技術團隊管理者,特別是較高職位管理者的必備軟能力。今天的文章不同於前幾篇的討論模式,這篇比較方方正正,這是因為專利發明本身就是基於法律,且利用法律保護企業的知識產權,既然是法律,嚴肅是正常的。

對於專利的重要性,我覺得一句話概括為:產品未動,專利先行。

什麼是專利?

我國專利法規定有三種專利,它們是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和外觀設計專利。並規定發明專利權的期限為 20 年,實用新型專利權和外觀設計專利權的期限為 10 年,均自申請日起計算。

發明專利:對產品、方法或者其改進所提出的新的技術方案。

實用新型:對產品的形狀、構造或者他們的結合所提出的適用於實用的技術方案。

外觀設計:對產品的形狀、圖案、色彩或者結合所做出的富有美感並適用於工業上應用的新設計。

專利布局的目的

專利布局並不是一種毫無目的,僅僅以數量取勝的專利申請行為。一般來說,專利布局是企業自身發展戰略和商業模式的需要,是對兩者的強有力支撐。盲目的專利申請不僅會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甚至可能會錯失最佳的專利布局時機,或是給競爭對手的攻擊或模仿留下較大的漏洞。盲目的專利申請實際上無法有效發揮專利的基本保護功能,不能借這些專利實現對企業產品或技術的強有力保護,最終會導致企業在商業競爭中處於不利地位。這一點,看看諸多 IT 巨頭被迫支付的專利授權費用就知道了。

專利布局的重要性

專利布局是企業實施專利戰略的起點,而且貫穿整個專利戰略的實施過程,對企業專利傳略的實施效果,乃至企業發展願景和目標的完成都至關重要。

專利布局 & 專利挖掘

兩者最大的區別在於工作重心不同。專利挖掘是如何從發明人憑藉其意識自發地提出專利申請,發展為專利人員和技術人員主動發現、挖掘出更多適合申請專利的技術點,主要針對專利產生過程。專利布局強調通過合理的設計和規劃,構建系統化的、有組織的、有競爭力的專利組合,強調的是支撐和服務於商業競爭需求和商業競爭布局的專利部署,是專利包的構建。

IT 企業專利布局現狀

IT 企業大致分為三層:

硬體,主要指數據存儲、處理和傳輸的主機和網路通信設備;

軟體,用來存儲、獲取、處理數據和信息的各種軟體;

應用,指分析、評估、使用各種數據和信息。

最近幾年時間裡,智能手機廠商之間的專利訴訟時常能夠看到,這也是 IT 行業內專利保護愈來愈被重視、利用的體現。以手機晶元為例,法國一家公司在 2016 年發布的《晶元行業專利分析及專利組合質量評估報告》顯示,晶元專利數量在過去的 18 年時間裡實現了 6 倍的驚人增長,2001 年開始呈現穩定增長趨勢,2010 年依賴專利申請的節奏加快,2013 年底已經超過 4 萬件專利,截止 2015 年年底已公開的申請數量接近 300 件。

蘋果起訴三星專利侵權的這件事,斷斷續續六年,2016 年美國法院判定三星侵犯蘋果 iPhone 的三項設計專利,要求三星向蘋果賠償 3.99 億美元。三星也承認侵犯蘋果的三項專利,但認為賠償金額不合理,最終上訴到最高法院。美國最高法院近日作出裁定,認為雖然三星侵犯蘋果設計專利,但無需賠償如此大的金額。案件將重新在下級法院繼續審理,決定新的賠償數額。

上面這個例子體現了美國 IT 企業極強的專利保護和專利布局意識。我們來看看高通公司,它之所以可以成為 3G 時代的壟斷霸主,正是源於其手握核心專利和標準必要專利的成功布局。高通公司研發的 CDMA 通信技術成為全球三大 3G 標準的基礎,任何一家手機廠商都不得不向其繳納專利費用。4G 時代,為了抵制高通的壟斷行為,業界在指定標準時不再繼續採用 CDMA 技術,但是高通手上還有其他牌,它儲備了其他核心專利。

再看看其他美國企業。IBM 公司多年來蟬聯專利持有量第一,僅 2014 年的授權專利就達到 7537 項。不僅自身專利產出量大,該公司還根據業務轉型、產品擴展、技術儲備等多種因素,在全球範圍內進行了大量的專利併購。

國內,小米公司為了彌補專利儲備不足的短板,不斷收購 Intel、博通、微軟等公司的專利包。

IT 領域的專利布局難點

和傳統行業不同,IT 領域的技術更新太快,迭代周期短,尤其是 APP 這類軟體產品的生命周期很短,但是無論申請哪種類型的專利都需要一定的周期才能獲得授權,因此,企業專利申請應該儘早進行,且有選擇地在不同國家或地區進行專利布局。

特別注意的是,軟體產品由於其產品無形化,不符合實用新型保護客體要求,因此只能申請發明專利保護,或者對其呈現出的交互界面可以採用外觀設計專利保護。

IT 領域專利布局策略

專利布局策略大致可以分為改進方案布防、結合標準布防、產品立體布防、友商聯合布防、顯性特徵布防、上下游全面布防等幾類。

1、改進方案布防:IT 領域一開始是以硬體為核心的傳統 IT 時代,硬體改進和軟體改進的界限較為明顯,隨著智能硬體和移動互聯網的普及,現階段的 IT 產品通常是基於智能硬體和控制軟體構成的整體解決方案。IT 產品的專利布局應當採用自底向上或者自頂向下的方式,針對硬體結構改進、硬體驅動方式改進、通信方式改進、控制邏輯改進、程序演算法改進、人機交互方式改進等多層級設置專利布局點,並輔以商標保護、集成電路設計、軟體著作權等多種知識產權保護形式對產品進行全方位的布防。我們正處於人工智慧、物聯網的開創年,錯過了移動互聯專利布局的企業這次別再錯過了。

2、結合標準布防:軟體產品的技術創新存在易改進、易規避的問題,這是因為創新點往往在於技術問題的發現,發現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和缺陷後,其技術實現本身並沒有太多的創造性勞動。例如,一套核心業務處理流程或者演算法模型經過適應性的參數調整後很容易被用於不同的應用場景,從而形成不同的解決方案,因而,應用場景的擴展也是預防規避設計的重要手段。企業可以圍繞核心方案或者基礎方案進行專利布局,同時需要充分考慮可能衍生出的各種改進型方案,以多組權利要求或者專利組合的形式進行發散式保護,防止競爭對手同歸規避設計輕鬆繞開專利權的保護範圍。這就是為什麼專利工程師往往希望研發工程師針對某一項保護權利提供多種方案。

3、上下游全面布防:特別是涉及到硬體的 IT 企業,很多產品是由不同的零部件供應商提供配件、由 OEM 廠商完成裝配,這一生產過程中涉及大量的上下游企業。物聯網、雲平台來了,單一的信息處理設備逐步被開放、互聯環境所取代。移動互聯網提供了任何終端設備隨時隨地接入網路的可能。因此,網路運營商、平台提供商、服務提供方、產品提供方等多方多參與到了產品使用的生態系統。在這一情況下,專利布局應該將產品從設計、生產、銷售、使用等多個環節的參與者都假定為侵權對象。我們需要針對性地進行布局和多重專利組合,這一點對於研發工程師來說太難了,需要專利工程師從業務角度給予積極指導。

4、友商聯合布防:我記得看過一篇文章,說全球的自動售貨機大多數掌握在日本企業手裡,而且是幾張日本企業,而這幾家日本企業互相進行專利保護、人才和技術共享,實現了共贏局面。日立、松下、東芝、JVC、三菱電機、時代華納六大技術開發商組成的 6C 聯盟,為了應對安卓陣營,由蘋果、微軟、黑莓、索尼和愛立信聯合成立的 Rockstar 專利聯盟,這些友商之間或者以共同申請人的方式,或者以構建專利池的模式,或者以交叉許可的形式,實現強強合作,聯合布防,讓後來者無法跨越。這讓我想起了對於肯德基、麥當勞的段子,每天早上雙方對視著開店,但當第三家快餐店出現時,這兩家巨頭會聯合驅趕。

5、顯性特徵布防:基於計算機程序改進、人工智慧演算法改進的軟體產品在侵權舉證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難,尤其是創新點在於底層演算法改進的專利技術。我們研發工程師應該盡量從「功能面」描述技術方案,針對容易獲取侵權證據的顯性特徵進行專利布局。例如,蘋果與三星的涉案專利是「滑動解鎖」、「多點觸控」,這類都是與人機交互技術相關的,很容易讓對方很難受,達到專利布局的目的。

6、綜合標準布防:IT 領域的核心技術更多集中於操作系統、通信協議、核心演算法等底層架構,這類布局很難有效進行,可以通過參與行業標準制定,更多掌握行業內的話語權,將標準制定與專利布局有機結合。

專利布局巧妙案例

時間佔先性:美國的延續申請分為三種情況,即分案申請、繼續申請、部分繼續申請。這三種延遲申請都能夠全部或者部分享有較早申請的申請日。蘋果公司充分利用延續申請的時間佔先性,在規定允許的範圍內對發明進行持續改進,並進行完整保護。例如 2001 年獲得授權的專利,持續申請了分案申請後,讓保護期限延長到了 2018 年。

臨時申請:美國的臨時申請只要求申請人提交說明書和附圖,不需要提交權力要求書(這項編寫較為複雜、耗時),既可以起到確認優先權的作用,又不會成為專利權保護期限內的時間起算點。例如,蘋果公司在申請 Siri 相關的一項專利時,就採用了這一策略,2010 年 1 月 18 日,該公司提交了一份 163 頁說明書和 49 頁附圖的臨時申請,在 12 個月的寬限期內提交了 74 項權利要求的正式專利申請,並於 2011 年 9 月 30 日再補充了具有 43 項權利要求的部分繼續申請。

多地域專利布局:2013 年 7 月,蘋果公司在歐洲獲得了一項專利授權,該項授權大多數移動設備都採用的圖片瀏覽方式以及用戶滑動時設備的反應。大家注意,蘋果公司就該技術主題在全球提出了超過 480 項同族專利申請。

定向收購:2012 年,蘋果公司花費 3.56 億美元併購指紋感測晶元製造商 AuthenTec 公司,繼承了該公司大量與指紋識別相關的專利,迅速補強己方的專利儲備。緊接著,2013 年,蘋果公司就推出了具有指紋識別認證功能(Touch ID)的 iPhone5s 手機。

工程師的作用

目前 IT 企業專利工程師的角色大致可劃分為以下幾類:

1、作為代理人和發明人的介面

企業的專利業務外包給專利事務所處理。該類型的專利工程師作為事務所的代理人與企業的研發人員之間的橋樑,協助兩者之間的溝通,監控並督促進度落後的一方完成應盡的工作,保證企業專利計劃。具有一定經驗的介面,還可以通過一些基本的信息檢查代理人的工作質量,例如權利要求的數量是否太少、說明書的內容是否明顯少於交底材料。

2、作為技術聯繫人

企業的專利業務外包給專利事務所處理。除了上述的介面的工作以外,該類型的專利工程師還熟悉研發工作和研發相關技術,能夠部分「解放」發明人,在申請文件撰寫、審查意見答覆、翻譯等階段,替代發明人回答技術問題。

3、作為企業內的專利代理人

企業的專利業務通過內部人員完成。該類型的專利工程師與發明人之間通過書面和面談的方式進行交流,並進行撰寫申請文件、答覆審查意見等工作。該類型的專利工程師可以減少外包成本,但不能減少發明人的時間投入。

4、綜合型專利工程師

企業的專利業務通過內部人員完成。該類型專利工程師既作為本領域的研發人員深入理解企業的技術,又作為專利代理人開展專利相關的業務。不僅可以有選擇的與事務所開展合作,還能大幅度降低研發人員的時間和精力投入;不僅可以規模化布局專利,還能分析現有技術的發展狀態和發展方向,為研發工作提供支持。

寫在最後

對於一個企業來說,做好創新點的挖掘和專利布局是未來專利運用的戰略保障。為了擴大對外投資,形成國際競爭優勢,我們必須做好海外知識產權布局,目前制約我們的主要還是缺乏布局規劃,缺少專業人才。對於我們研發工程師來說,編寫專利發明是我們的一項日常工作內容,應該予以高度重視,在公司配備的專利工程師幫助下,研發工程師可以加快專利布局。

作者介紹

周明耀,2004 年畢業於浙江大學,工學碩士,國外投資銀行 12 年工作經驗,4 年分布式系統,物聯網工作經驗,10 年技術團隊管理經驗。IBM 開發者論壇專家作者,Infoq 專欄作者。已出版書籍《大話 java 性能優化》、《深入理解 JVM 和 G1 GC》,即將出版《技術領導力 - 如何帶領一支軟體研發團隊》。個人已提交分布式計算領域發明專利超過 15 項。微信號 michael_tec。微信公眾號「麥克叔叔每晚 10 點說」。

今日薦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InfoQ 的精彩文章:

微軟頂級華人代碼女神是怎樣煉成的?今晚直播!
實施微服務應該具備哪些先決條件?
是的,InfoQ正在招聘技術編輯!跟對的人,一起做喜歡的事!
AI前線,從一個公眾號開始
Go 語言狂人許式偉:編程的意義就是讓世界變得有趣一些

TAG:InfoQ |

您可能感興趣

科技漫談:淺談各大手機廠商的系統固件更新策略
漫談遊戲電競屬性,DOTA2等作品為何擁有非凡的遊戲生命力?
區塊鏈漫談:重構信用
漫談藝術是什麼,藝術分國界嗎?
游漫談:日專利局暗示索尼PS5迫在眉睫,新專利黑科技:向下兼容
漫談大數據反欺詐技術架構
你是通過專業技能賺錢的人嗎?紫微斗數四化漫談
工業大數據漫談
區塊鏈技術漫談
漫談 動畫OVERLORD 究竟是什麼套路?會有這麼多人追骨王?
漫談人工智慧的未來:變成基礎設施被忽略
OVERLORDⅡ:誠意滿滿的佳作。漫談動畫與原作不一樣的細節設定?
關於CG製作與資料素材搜集方法的一些漫談
大數據與人工智慧漫談之粗糙集的數學結構
漫談職業規劃
溫太醫漫談 II人體能量是什麼?
漫談槍械供彈具,不同的作戰需求會有不同的供彈方式
從創作漫談生活
漫談工業互聯網
漫談Scratch遊戲編程,發掘遊戲設計更多教育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