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人民幣會挑戰美元地位么?

人民幣會挑戰美元地位么?

人民幣開打美元的戰爭,對全球政經格局,有著重大深遠影響,不能不深切關注。

▋ 中國對美國展開的非軍事戰爭

人民幣是否已然在全球市場,正式挑戰美元,甚至於正面抗衡美元強權地位,是當今全世界,熱門關注美中之間的非軍事戰爭。

自人民幣首度登上國際市場舞台,直至今天,成為全球關鍵儲備貨幣,積極擴大普及運用空間領域,不過短短十一、二年時間;但在2017年,正式開展「一帶一路倡議」(Belt-Road Initiatives, BRI)開始,人民幣展開了多方位多面向,直接挑戰美元強權貨幣地位的世界級象徵經濟戰爭。

若干國際金融經濟專家,已隱隱看到了,「全球新雙元貨幣體制」,由淡轉濃的新趨勢。

▋ 五方位的一場完美的貨幣戰爭

自2013年以來,人民幣對美元的貨幣地位戰爭攻勢,已在幾個重要國際經濟領域啟動,並已積極展開:

第一是,以中國經濟活力與實力,挑戰美元獨尊的象徵地位;

第二是,在全世界資源能源定價權,爭取最後拍板定音的決定性強權;

第三是,運用「帶路倡議(BRI)」,組建涵括範圍更廣更遠的「人民幣經濟圈」,正面挑戰既定強固的全球化「美元經濟圈」;

第四是,轉化原本局限本國境內使用的軟通貨(soft currency,即弱勢貨幣),成為沒有任何兌換障礙的硬通貨(hard currency,即強勢貨幣),並成為世界主要關鍵儲備貨幣,正面挑戰美元單元獨尊地位;

第五是,在國際股市和債市的國際投資吸引力,人民幣針對美元,也開闢出了一條象徵經濟市場中,中美競爭的新戰線。

▋ 以經濟實力,直面挑戰美元獨尊的象徵地位

人民幣對美元的第一方位攻勢戰爭,在於中國經濟活力與實力,挑戰美元獨尊的象徵地位。

中國經濟規模以GDP計算,已然超過12兆美元,直逼全世界第一強權美國的14兆美元,遠高於第三大國日本的5兆美元;倘若人民幣匯率完全市場化計算,再升值個15%,則中國實質總體經濟規模,早在兩年之前,就已足可凌駕美國。

在個體經濟所構成的國家經濟活力與實力方面,全世界500強排名,是一個相當客觀的象徵指標;世界金融海嘯危機的第二年,也就是2009年,當時在代表實物經濟(real economy)實力的全球企業廠商500強排名,以及代表象徵經濟(symbol economy)實力的銀行業500強排名之中,根本都還看不到中國企業廠商與銀行服務業的影子;

但是,到了2016年,全球企業廠商500強排名中,美國企業佔120家,中國企業佔98家,日本企業佔50家,三國合計已佔了全球企業廠商500強的54%,值得正視的是,中國企業廠商國際化、全球化的神速飛快搶前邁進,令人動容,倘若更以全球前十強看,則中國居其3,美國僅得其2,而英德瑞荷日,各僅有1家,益發顯露出,中國企業廠商成長爆發力,絕對不可忽視。

另外,在全球銀行業500強排名之中,其前十大銀行排名,更加令人驚訝,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民銀行、中國銀行三家中國銀行業者,高踞第一、二、五名,美國則是摩根投資銀行、美國商業銀行兩家高位入列,余者,日本兩家,歐洲法英德各一家而已。

從2016年全球企業廠商500強,及銀行業500強排名之中,已足以充分顯見出,中國經濟活力與實力十足,可以有效挑戰,美元獨尊象徵地位的絕對性與必然性。

▋ 「石油人民幣」取代「石油美元」戰爭

人民幣對美元的第二方位攻勢戰爭,在於全世界資源能源定價權,競爭最後拍板定音的決定性強權。

2014年4月間,全球油價崩跌大勢乍然而起,造成全世界1.9兆石油美元大逆流,撤出歐美及亞洲市場,都回到中東產油國手上,在2015一開年,就給予全球金融經濟社會,一場驚天大地震,同時也開啟了「石油人民幣」時代的提前到臨。

面對國際油價暴跌及美元走強,給美元計價的石油等大宗商品,施加了重挫壓力,嚴重影響新興市場經濟的債券品質,尤其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收入,在短短半年內,銳減3160億美元,立刻使流入全球金融市場的「石油美元」為之枯竭。2014年第四季起,能源出口國家十八年來,首次將其「石油美元」,大量撤出全球市場,光是單季凈撤資額,即已高達80億美元。

「石油美元」(Petro-dollar),乃指1970年代中期,OPEC國家受惠於油價倍增,所提高的石油收入,扣除本國經濟支出後的盈餘資金,成為一種國際市場上高度流動性資金,大量投放在歐洲貨幣市場,成為歐洲美元的組成部分,並成為美國紐約市場上,最活躍的國際資金,在1990年代之後,大量阿拉伯石油美元,則轉向流入東京市場,和新加坡亞洲美元市場,進行存放和投資,大大扭變了新興亞洲金融市場生態。2006年,石油美元最活躍的高峰時刻,每年石油出口資本高達5110億美元,其中98%,即超過5000億美元,都進入金融市場,改寫了全球匯市、股市及債市的新版圖。

「石油人民幣」的崛起,完全填補石油美元逆流,迴轉到中東世界的「騰空位置」。換言之,過去石油美元,對歐美市場乃至亞洲市場的影響地位,即將由「石油人民幣」絕大部分予以取代。以至產油中心的GCC海灣國家,早已採取措施減少對美元的依賴,2014年,首由卡達同意中國,成為用人民幣結算的原油交易的第一個中心;2015年12月,阿聯酋和中國達成人民幣互換協議;2016年1月,印度和伊朗同意以本幣作為原油銷售的結算貨幣;世界產油大國沙烏地阿拉伯和俄羅斯,更明目張胆「去美元化」:2013年,俄羅斯同意向中國提供2700億美元原油供應協議,並直接用本幣結算,2015年年底,俄羅斯更將人民幣納為重要儲備貨幣。

「石油人民幣」之完全取代「石油美元」,可以明顯見諸於三個方面:第一,2013年起,全球國際直接投資IFDI市場上,中國已然超越歐美日本地位,成為全世界第一大金主國家,展望未來五年內,這個「首要國際資本來源國」地位,應該穩居不變;

第二,自胡錦濤溫家寶時期,中國積極開展海外能源開發營運投資,李克強首訪非洲,花大手筆投資1500億美元,其中超過60%集中於原油生產市場。目前既在伊朗、伊拉克、敘利亞及波灣國家的油井煉油廠投資,已超過9000億美元,至於在其他OPEC國家,包括拉美地區的委內瑞拉、墨西哥、巴西以至中亞,乃至最重要的非OPEC產油大國俄羅斯,亦皆有了不小的合作計劃。中國資本與採購,成為2000年以來,國際油元的最重要來源;

第三,中國推動人民幣國際化,自2009年世界金融海嘯危機後,尤更積極推動與主要投資貿易國家的「本幣結算機制協定」,尤其2015年11月30日,國際貨幣基金宣布正式將人民幣,納入IMF特別提款權(SDR)一籃子,更加強化人民幣國際地位。

▋ 「人民幣經濟圈」,正面挑戰「美元經濟圈」

人民幣對美元的第三方位攻勢戰爭,運用「帶路倡議(BRI)」,組建涵括範圍更廣更遠的「人民幣經濟圈」,正面挑戰既定強固的全球化「美元經濟圈」。

習近平的「一帶一路倡議」(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China BRI)是一個極為雄心勃勃的計劃,大規模大範圍地修建公路、鐵路、港口、油氣管道,以及其他基礎設施,經由陸路的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延伸至東南亞、印度洋和中東、地中海,一舉把中國與中亞、歐洲和非洲,連接成為全世界最大經貿投資開發經濟圈。

「帶路倡議」核心策略,乃經由「北路絲」及「南海絲」包絡板塊經濟圈機制,加強國際合作,對接彼此發展戰略,協力實現彼此優勢互補,促進共同發展,正是WTO建置運作以來,建設更有活力、更加包容、更可持續的新型全球化方案。

「帶路倡議」之促進人民幣國際化,主要透過貿易、投資、金融平台三途徑:第一,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各國的貿易往來,素具極強互補性,通過貿易乘數效應,有利於中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截至2015年年底,中國和東協雙邊貿易額,接近5000億美元,比2003年成長近6倍,雙向投資額比2003年,成長超過500%,中國佔東協的進出口貿易額比重,也從2005年的8.4%,躍升到2015年的14.5%,同時與「一帶一路」沿線各國的貿易規模擴大,可以大大降低人民幣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發揮人民幣在「一帶一路」經濟帶內的主導作用;

第二,對外直接投資,有助於人民幣跨境循環規模,激發境外實體經濟,對人民幣的需求,從而擴大人民幣使用規模,人民幣嵌入中亞和東協基礎建設、「直接投資+對外援助」使人民幣進人非洲、「直接投資+金融投資」讓人民幣進人歐美;

第三,構建境外金融平台,以拓寬人民幣跨境資本流通。

當然,一帶(北路絲)一路(南海絲),兩條包抄歐亞經濟大板塊的沿線建設,單憑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一己之力,根本無法負荷,因此勢必要充實亞投行、絲路基金以及加速人民幣國際化機制,才能在投資、融資及舉債等領域順暢運作。

事實上,美國政經高層,早已洞見「中國帶路倡議BRI」的最重大效應,必然是強勢的「人民幣經濟圈」,會完全籠罩、甚至掌控整個歐亞經濟大板塊的絕大多數國家社會,則在「中國帶路倡議BRI」願景實現之時,就會在全球競爭經濟大架構上,成為「人民幣歐亞板塊經濟圈」,勢必與「美元兩洋(大西洋與太平洋)經濟圈」正面對壘相抗,也就是美元與人民幣兩大貨幣圈戰爭新時代的開啟。

事實上,這也就是,為何美國遲遲不願意入資亞投行,也不願公開支持「中國帶路倡議BRI」,甚至於極力反對歐洲及日本參與的最根本原因。

▋ 全球關鍵強勢貨幣,大對壘

人民幣對美元的第四方位攻勢戰爭,轉化原本局限本國境內使用的軟通貨(soft currency,即弱勢貨幣),成為沒有任何兌換障礙的硬通貨(hard currency,也就是強勢貨幣),並成為世界主要關鍵儲備貨幣,正面挑戰美元單元獨尊地位。

最近五年,人民幣每年跨境流量約有1000億元,在境外存量大約是200億元。中國人民幣供給量(M2)約為20000億元,此即意味,境外人民幣的流量,大約是人民幣總量的1%。可見人民幣一定程度上,已被中國周邊國家或地區廣泛接受,人民幣國際化,正處於加速漸進發展的階段。

國際貨幣基金2015年11月30日宣布,正式將人民幣,納入IMF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並自2016年10月1日生效。SDR是IMF於1969年創設的一種國際儲備資產,用以彌補成員國官方儲備不足,其價值目前由美元、歐元、日元和英鎊組成的一籃子儲備貨幣決定。截至目前,美元在SDR貨幣籃子中,所佔比重為41.9%,歐元佔37.4%,英鎊佔11.3%,日元佔9.4%。

歐洲央行ECB,於2017年6月13日周二正式宣布,已在2017年上半年,將價值5億歐元(約合5.6億美元)的外匯儲備,由美元轉成人民幣計價資產,以凸顯中國乃歐洲最大貿易夥伴之重要性,同時加持人民幣成為關鍵官方儲備通貨。

▋ 向先進社會「徵收鑄幣稅」

歐洲將人民幣納入為儲備貨幣,可謂是極高程度地,對中國經濟的一種示好,也意味中國,可以向歐洲徵收鑄幣稅了;一旦中國和歐洲的貨幣,互為儲備貨幣,尤其在未來持續擴大規模,以人民幣作為官方儲備貨幣,則相對表示美元的國際地位,會因此大為降低,美元在全球經濟市場範圍內的「徵收鑄幣稅」地位優勢,無疑即將大幅度縮水,而在可預見未來,會遭受到人民幣的逐步取代。

「鑄幣稅」(Seigniorage),又稱貨幣稅,指發行貨幣的組織或國家的政府,憑藉發行貨幣特權,所獲得紙幣發行面額與紙幣發行成本之間差額:在本國發行紙幣,取之於本國用之於本國;而在國際發行世界貨幣,享有貨幣發行面值減去發行成本後,換取實際經濟資源的利益,從中攫取發行貨幣的特定收益。這部分由貨幣發行主體壟斷性地享受「通用貨幣麵價值超出生產成本」之收益,相當於從別國徵收「鑄幣稅」。

現在全球象徵經濟構面的國際強勢貨幣格局是:日元還可以維持當前地位不變,但是,美元、歐元地位都下降了,獨獨看到中國人民幣地位的大幅度躍進攀升。在可預見的未來,中國人民幣,不但會在新興市場——經濟發展中國家,成為強勢貨幣,也將在此次歐洲央行,以人民幣更替美元,作為儲備貨幣開始,正式成為百年來,頭一次在西方先進經濟社會,新崛起的國際性強勢貨幣。

▋ 中美競爭的一條新戰線

人民幣對美元的第五方位攻勢戰爭,在國際股市和債市的國際投資吸引力,人民幣針對美元,也開闢出了一條象徵經濟市場中美競爭的新戰線。

MSCI已於2017年6月21日決定,把中國A股納入其新興市場指數,無疑宣示人民幣針對美元的國際投資吸引力,開闢出一條全新戰線。

中國內地股票A股,將首次在2018年,被納入MSCI旗艦新興市場指數的全球基準股指,把中國內地證券,正式引進到國際投資組合,此即意味著,目前一路追逐MSCI的旗艦新興市場指數,大約既有1.6兆美元的國際投資基金,屆時必須買入A股,對於中國經濟社會,未來長期可能吸引國際基金進入「全球第二大股市」而言,的確是一個重要里程碑。

中國國內股市和債市的資本化規模(market capitalization),都達到了10兆美元,僅次於美國的31兆美元,遠高於位居第三的日本5兆美元規模,迄已分別高佔全球第二和全球第三地位,但是境外投資機構,目前持有中國內地股票和債券佔比,卻都不到2%;最近幾年,在MSCI新興市場指數中,其實中國相關股票所佔比重,皆已事實高達27%,只都是中國科技業巨頭騰訊(Tencent)和阿里巴巴(Alibaba)等中國企業,分別在香港和美國上市的股票。

MSCI這次納入旗艦指數的決定,無疑確認了中國A股的十足重要性;這是中國股票,在全球投資者投資組合中,即將佔據顯著位置進程的開端,充分映現出中國國內股市和中國經濟體量的十足國際地位和重要性。事實上,也正是人民幣針對美元的國際投資吸引力,開闢出一條象徵經濟市場,美中金融貨幣競爭的新戰線。

人民幣五方面挑戰美元的世界級貨幣戰爭,已分別積極開展之中,讓人彷佛看到了1940年代,美元快速崛起,並全面取代英鎊獨尊關鍵貨幣地位的歷史再現,美元與美國經濟當年的所有可能性,也彷佛都能在今天的人民幣與中國經濟身上,充分而完美地看到。

在幾個條件狀況下,人民幣必然會與美元強權地位競爭,不但正面抗衡美元,甚至於可以有效超越美元,在全球經濟社會,建構共同統理世界貨幣體系的全新「雙元貨幣體制」;甚至於,人民幣完全取代美元的可能性,也超乎想像。

親愛的讀者,你覺得人民幣會挑戰美元的貨幣霸主地位么?

魯曉芙,財經作家,旅居歐洲。

中國經濟已經國際化了,不了解歐洲,有時候,你就不了解中國。

歡迎關註:魯曉芙看歐洲

合作請聯繫:Xiaofu_Lu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中企全面挑戰美歐名牌優勢地位 英媒:歐洲品牌有點焦慮
美媒:中國是如何在亞洲挑戰美國主宰地位的?
美媒:高端人才紛紛轉投中國,美國在科技領域主導地位遇挑戰
中國模式挑戰了世界自由市場?專家:杞人憂天
美專家震驚,中國這是對石油美元發起直接挑戰,美國領導地位不保
世界向人體條件挑戰日 盤點全球各地「超人類」
角逐10萬美元!大都會人壽發起全球創新挑戰賽
美土即將開戰!土耳其多次挑戰美國底線,美軍航母戰鬥群已抵達地中海
中國不惜重金延攬全球AI人才 外媒:挑戰美國霸主地位
外報:美多數選民盼縮合法移民數量 國會迎挑戰
美國地位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專家:「霸主地位」難保!
新一代晶元陷生產困局 英特爾霸主地位面臨巨大挑戰
美在人工智慧領域地位受到挑戰,中國已異軍突起,這些是關鍵因素
英媒稱中國為奪海洋控制權向美國「亮劍」 挑戰美國霸主地位
中俄挑戰美國軍事霸權?中國軍力日趨全球化 4年服役一個法國海軍
王立民:美元霸權遭遇五重挑戰 中國如何應對貿易爭端
中國5G晶元面臨的主要挑戰
這家活躍投資人達2萬名的AI投融資平台,優勢與挑戰是同樣的東西
挑戰全世界的鑒賞力——天津美墅金島會所
美國空軍新財年申請1563億美元 「應對中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