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服務業是否比製造業更綠色環保

服務業是否比製造業更綠色環保

餐飲業等服務行業存在天生稟賦不「綠色」的特點,但對經濟社會發展而言不可或缺。圖為2014年1月30日,遊客在海南三亞某餐廳用餐。視覺中國 資料

過去三十年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伴隨著中國能源消費的更高速增長。包括能源消耗在內的資源要素投入式增長助推中國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同時也把中國變成能源消費第一大國。現階段中國面臨經濟增長的「新常態」,工業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進使得能源需求與供給矛盾日漸尖銳。資源環境對經濟發展所需的能源消耗與污染物排放的包容力日趨縮減,能源約束逐漸成為阻礙經濟增長的主要因素之一。

為此,中國政府明確提出,到202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費與二氧化碳排放分別比2015年下降15%和18%。由於能源結構存在一定程度的剛性,清潔、低碳能源與傳統能源(煤炭、火電等)相比發展嚴重不足,現階段依靠能源結構調整實現減排,難度較大。能源結構調整是一個長期目標。短期內,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減少能源消耗與浪費等減排手段更為可行。當前,中國製造業尚未從根本上擺脫高能耗、高排放的粗放式增長方式,而按照通常的認知,服務業被視為低能耗、低污染的綠色產業,得到廣泛肯定。從中央政府到各地方政府都把大力發展服務業、提升服務業佔GDP的比重作為優化三次產業結構的一個目標來追求,似乎籍此可以減輕經濟增長對資源環境造成的壓力。

然而,服務業的構成豐富多樣,技術經濟特性千差萬別,交通運輸、餐飲零售和商業貿易等傳統服務行業的快速發展使得服務業的節能減排問題逐漸受到關注,中國服務業發展並非綠色增長,服務業並不應該也不能被籠而統之地貼上綠色標籤。因此,提升能源使用效率不僅是中國工業或製造業,也是服務業發展面臨的嚴峻課題。

本研究基於2004至2012年中國27個製造行業和14個服務行業共41個行業(詳見文末)的增加值、資本投入、勞動投入、能源投入以及二氧化碳排放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對這41個行業的能源效率進行分解。本研究的基本數據來源是包括《中國工業經濟統計年鑒》、《中國第三產業統計年鑒》、《中國能源統計年鑒》、《中國統計年鑒》在內的多種全國性統計年鑒和和地方統計年鑒。

以下是本研究的主要發現和政策建言。

一、服務業並不更加綠色環保

由計算結果可知,製造業與服務業的能源效率增長指數均呈現震蕩趨勢,但製造業能源效率在樣本期間均大於1,而服務業僅有三年的能源效率值大於1。這說明,製造業能源效率總體上要優於服務業能源效率,這與一般公眾對服務業的「綠色」屬性預期有很大偏差

從產出結構來看,製造業產出結構效應的增長率為4.4%,而服務業產出結構效應的增長率為-0.9%。這說明,製造業目前的產出結構調整在能源效率改進方面已經逐步顯現出積極影響,而服務業目前的產出結構並不能有效促進能源效率的提升。服務業當前的產出結構仍舊存在較大問題,應當加大優化其產出結構的力度。

應用增加值與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總排放量的比率進一步衡量產出結構(即每單位增加值的污染物含量越高,表明該產業污染越嚴重,產出結構缺乏環境友好度,反之則污染較輕,產出結構良好),我們發現,自2004 年起直至2012年,製造業單位增加值的污染物排放穩步下降,而服務業單位增加值的污染物排放,除2008年外,呈現穩步上升趨勢

雖然製造業單位增加值污染物排放量目前仍是服務業的2.5倍以上,但這種差異在很大程度上可能源自產業的技術經濟屬性差異,至少從變化趨勢上可以看到,一直作為減排嚴控對象的製造業,自2004年以來,無論是縱向與自身以往相比,還是橫向與服務業相比,其環境友好度都在明顯上升,減排效果斐然,而且主要是由產出結構變化帶來的。但遺憾的是,被視為整體產業結構優化方向的服務業,自身卻暴露出產出結構不夠「綠色」、環境友好度低的問題。

從技術角度來看,可以通過兩個途徑優化能源生產率:當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單純提升期望產出(增加值);或者,優化產出結構,即期望產出增長率高於非期望產出(污染物排放量)增長率,或非期望產出下降幅度大於期望產出下降幅度。服務業的增加值一直呈現增長趨勢,因而只有當服務業產出結構優化時,才會促使生產前沿向上移動。

本研究認為,製造業與服務業間的能源效率差異主要源於各自的產業結構優化程度差異。進一步追溯,產業結構是要素投入結構的映射結果,間接反映投入的「綠色」水平。因此合理選擇服務行業和製造行業,優化各自的產業結構水平,是提升能源效率的重要途徑。有鑒於此,深入研究製造業與服務業內部的結構差異及其能源效率差異顯得十分必要。

二、製造業和服務業中,哪些具體行業更綠色?

計算顯示,從能源效率增長來看,在41個行業中,2004至2012年間能源效率增長超過10%的行業共有4個,分別是: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製品業專用設備製造業廢棄資源和廢舊材料回收加工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服務業中僅一個入圍並位列第4,而且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作為具有公共服務屬性的行業,其市場競爭部分的行業內容一般具有知識技術密集的特徵,行業經濟實力與研發能力較強,能夠有效推動技術進步和產出增長,且無論服務過程還是服務產品形式都具有環境友好的特點。因此,其能源效率增長不足為奇。

而在能源效率增長排名前10位的行業,服務業中除去前述能源效率增長超過10%的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之外,是知識和技術密集特徵更為突出的教育業。由此可以發現,無論是製造行業還是服務行業,凡能源效率增長超過10%的,主要都是其生產技術方式決定的,行業產出能力較強且環境負擔低。換言之,這類行業的能源效率增長,主要來自其產出結構效應(OSE)。這印證了產出結構效應是決定能源效率增長主要因素的一般假設。

和製造業一樣,服務業各細分行業的生產技術特徵迥異。一些服務行業本身具有能源密集型行業的特徵,且生產方式較為粗放;而另一些服務行業由於缺乏對環境負外部性的約束,影響到整個服務業能源效率的提升。在能源效率不升反降的9個行業中,製造行業僅有2個,服務行業有7個,後者正好佔到本研究涉及的14個服務行業的一半。這些服務行業能源效率下降的原因,主要是技術效率和產出結構效應下降。

上述因技術效率下降導致能源效率下降的服務行業分別是:交通運輸及倉儲、郵政業,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體業,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在製造業中是: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這兩個製造行業是典型的高投入高排放的重工業。在能源效率下降的上述6個服務行業中,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體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這三個行業從技術經濟屬性來看,與其餘三個所謂傳統服務行業較依賴能源投入的特徵應該是不同的,但是其技術效率下降卻拖累其能源效率下降。

這也說明,服務業整體缺乏能源環境意識,認為節能減排主要是工業甚至是重工業面臨的嚴峻挑戰,忽視了行業自身資源要素配置中的能源環境約束,使得本來可以更節能環保的若干細分行業反而走入耗能污染的「歧途」,能源效率不升反降

服務業的結構優化不是一個簡單地調整產出結構的問題,很多傳統服務行業,不能因為其具有能源投入依賴與環境排放負擔就縮減其發展空間,如交通運輸及倉儲、住宿和餐飲業等,這類行業的確存在天生稟賦不「綠色」的特點,但對經濟社會發展而言不可或缺。因此,對這類行業不應簡單「去除」,而應依照相關標準推動其走綠色發展之路。這要求這類行業內的企業努力提升其資源配置效率,注重節能環保技術的開發使用。

技術進步是服務業能源效率增長的主要來源,且服務業與製造業技術進步年均增長率相當。除金融業外,其餘所有服務行業的技術進步均促進能源效率增長。從勞動投入的能源效應來看,無論製造業還是服務業,都抑制了能源效率的增長,但服務業勞動投入的能源效應卻優於製造業。這主要是由於,大部分製造業勞動投入的能源效應較低。製造業生產本身依賴能源投入,而勞動生產率較低導致單位勞動使用的能源較多,卻並沒有得到更多的產出,自然無法提高能源效率。

勞動投入的能源效應最低的行業是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年均負增長率為10.9%;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體業勞動投入的能源效應最高,為0.2%。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體業兼具資本密集和知識密集兩大特徵,較高的勞動生產率使其單位勞動的能源依賴很低,即單位勞動能夠使用較少的能源產生較高的產出,自然會提高能源效率。但服務業中的大部分行業還不具有技術知識密集的屬性,勞動力的集約使用程度不高,加之能源環保的軟約束,使得服務行業的勞動投入成為能源效率提升的阻力而非動力。

從資本投入的能源效應來看,本研究的結論是,在89%的製造行業,資本投入的能源效應能夠促進能源效率增長,僅廢棄資源和廢舊材料回收加工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印刷業和記錄媒介的複製這三個行業的資本投入的能源效應處於下降趨勢。而所有服務行業的資本投入的能源效應均處於增長趨勢。金融業是所有服務行業中資本投入的能源效率值最高的,達到0.6%,這意味著資本越密集的行業,資本利用率越高,其資本投入的能源效應對能源效率增長的促進作用越大。

一個有趣的現象是,在80%以上的製造行業,要素投入的能源效應是正向增長的,而僅有57%的服務行業,其要素投入的能源效應為正。但是結合對2004至2012年間製造業與服務業年均能源效率及分解的計算結果可以看出,服務業要素投入的能源效應表現出逐漸改善的趨勢,而製造業卻相反,呈現出增長下降的趨勢

改善勞動、資本和能源等社會資源的配置效率,可以達到邊際能源投入產品的最優產出,從而改善服務業能源效率,實現節能減排的最終目標。因此,不僅需要針對清潔能源和非清潔能源進行價格調整,鼓勵清潔能源使用,還應根據不同服務行業的特性,提高或降低不同行業所使用的能源的消費價格,以促進節能技術的使用與推廣,弱化高能耗的技術結構。

雖然與結構效應相比,服務業要素投入的能源效應對能源效率增長起到了更積極的推動作用,但遠不如技術進步的貢獻率高。這說明,漠視節能技術、依賴能源投入為主的經濟增長方式依然體現在經濟服務化過程中。

三、服務業與製造業能源效率增長差異的來源

本研究從各分解項對能源效率的貢獻角度,剖析服務行業與製造行業能源效率增長差異的來源。

研究發現,技術進步持續對能源效率增長做出積極貢獻,尤其是服務業的技術進步為其能源效率提升貢獻最高。更值得注意的是,服務業的技術進步對服務業增長的貢獻最為突出。隨著互聯網的廣泛應用和計算機、物聯網、雲技術的發展,服務行業在提供產品和服務的過程中更多減少了能源損耗,先進能源技術的應用和更高效的管理也能夠降低能源、資本、勞動的消耗,獲取更多產出。比如批發和零售業、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以及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體業等,依託技術進步改變了原有提供服務過程中的能源消耗方式,有效提升了能源效率。

我們將碳-能結構效應(CSE)和硫-能結構效應(SSE)合稱為能源結構效應。2004至2005年間,能源結構改善對服務業能源效率增長的貢獻較不明顯。2005至2007年,服務業的能源效率增長受到了能源結構效應的抑制,製造業與服務業表現出相同特徵,說明這一時期,短期內可能對經濟增長造成一定程度抑制作用的環境規制,事實上並沒有對經濟增長產生短期內可能產生的抑制作用。這或許從另一個側面說明,這一時期我國的環境規制是偏「寬軟」的。隨後,能源效應即能源結構的改進開始對服務業能源效率增長做出積極貢獻,更於2008至2009年間出現較大提升,增長率達到3%,但2010至2011年再次下降,而這一時期的製造業卻表現出微弱的增長趨勢。

這主要是由於,隨著國家將節能減排目標作為衡量經濟發展質量的硬性約束條件,能源結構調整受到一定程度的重視,同時服務業不像製造業一樣對能源需求具有剛性,因此其能源效應得到較大提升。然而,能源結構調整更多體現在製造行業而非服務行業,這是由於2004年以後製造業單位能源二氧化碳排放量逐年減少,服務業單位能源二氧化碳排放量卻穩步增加(從2004年0. 78噸/萬元到2012年的0. 93噸/萬元)。這意味著儘管能源結構效應得到優化,但能源效率仍會下降。

通過對服務業和製造業的對比分析發現,環境管制的加強確實對製造業和服務業的發展均帶來了積極變化,但是由於節能減排的壓力以及服務業被認為是綠色環保行業,因此環境管制對服務業的約束力度遠不如對製造業,甚至服務業的發展還更多依賴交通運輸一類能源密集型服務行業。

資本投入的能源效應(KIEE)是提升服務業能源效率的第三個來源,但其貢獻較弱,年均增長率為0.2%。這說明在服務行業中單位資本所需要的能源不斷減少,即服務行業可以使單位資本減少能源需求的同時,提高產出和能源效率。但與製造業相比,服務業的KIEE變化並不顯著,這也說明服務業在資本配置優化和減少能源消耗與浪費方面還有更大改進空間,同時也有能力在進一步降低單位資本能源投入的同時提高產出能力。

勞動投入的能源效應(LIEE)對服務業和製造業的能源效率改進都存在抑制作用,且呈現出持續趨勢。然而,LIEE在製造業表現得更為明顯,在2004至2012年間持續呈現抑制能源效率增長的態勢。這主要是由於,大多數製造行業中,能源價格上升都會使得勞動需求增加。而大多數服務行業屬於勞動密集型或知識密集型行業,勞動力表現出了較強的不可替代性,使得LIEE的作用並不明顯。但是,服務業的低端化以及高端服務人才不足,使得勞動投入的能源效應存在較大的上升空間。

產出結構效應(OSE)對製造業能源效率增長的貢獻十分突出,而服務業的OSE卻表現出較為明顯的抑制作用。服務業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是OSE最高的行業,同時也是能源效率最高行業(11.79%)。這說明服務業產出結構不夠優化,不僅無法對服務業增長提供貢獻,還起到較強的阻礙增長的作用。這從另一角度也說明,服務行業還具備較大的優化產出結構的空間,同時服務行業內部較大的差異也促使在服務業發展過程中要注重產業結構的優化。

服務業技術效率(TE)惡化較為嚴重,年均負增長率為1.1%,並且其負向貢獻有逐漸惡化趨勢。這說明我國服務業的技術效率還存在較大的提升空間,服務業不能因為自身對能源需求不如製造業旺盛就忽略減少能源浪費,應使用、引進或研發節能技術等更為合理、綠色的生產方式以實現技術效率提升。

總體而言,服務業與製造業相比,大多數影響因素呈現負向貢獻,且歷年波動幅度較大,各要素貢獻度也並不穩定。結構改進是服務業能源效率變化的主要因素,全要素生產率(TFP)的提升對服務業能源效率提升起到了最為重要的作用,而要素投入的能源效應則最不顯著,存在較大的提升空間

通過與製造業各要素貢獻進行對比,我們發現優化服務業產業結構和要素資源配置效率對提升服務業能源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四、政策建言

本研究認為,從能源效率視角看,與製造業相比,服務業並未顯現出其綠色環保的行業特性,與傳統主觀想法相悖。

為提升服務業質量,改善服務業能源效率,需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考慮:

第一,我國處於服務經濟發展的初期階段,為推動服務業快速發展,延續了原有工業發展的粗放模式,在發展過程忽略了對服務業的環境規制和環境技術的應用。由於服務業本身對能源需求不如工業或製造業旺盛,其本身能夠造成的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總量遠低於工業或製造業,加之我國能源價格體制並不合理,在大力發展服務業的背景下,造成服務業發展過程中存在能源浪費以及服務業本身的粗放式發展。這阻礙了服務業能源效率的改進。

第二,由於服務業內部也存在對能源較為依賴的行業,如交通運輸、批發零售、住宿餐飲和商貿租賃等,而這些行業也是在服務經濟發展初期最容易見到發展效果的產業,對擴大服務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以及解決就業都有較為突出的作用,因此,服務業發展過程中,其內部產業結構並不合理。這是造成服務業產出結構阻礙能源效率提升的重要因素,也造成目前的服務業發展流於低端層面,從而有較大改進空間。服務業內部產業結構不合理,與經濟的綠色、健康和可持續發展目標相悖。因而,我國在發展服務業過程中絕不能忽視服務業內部產業結構的改善。

第三,現階段我國要素市場與服務業市場化程度均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價格管制、行政管制以及壟斷現象並未消失,因此服務業各項要素的資源配置效率並不高,存在投入浪費或產出不足的現象,資本和勞動的能源效應並未發揮出來。現代化服務業大多是資本知識密集型產業,充分發揮優質資本和高端人才的作用不僅能夠降低資本、勞動和能源的浪費,還能夠提高產出水平,減少污染物排放。而且,高端技術服務業的發展將會進一步帶動其他產業的低碳、綠色發展。

(本文原刊於《產業經濟研究》2017年第3期,原題:「服務業真的比製造業更綠色環保? —基於能源效率的測度與分解」。略去注釋和參考文獻,由白雪潔教授對原文有較大篇幅改寫;有關本文研究方法、數據處理、實證分析方面的技術細節請參考原文。)

附:

本研究涉及的27個製造行業包括:農副食品加工業,食品製造業,飲料製造業,煙草製品業,紡織業,紡織服裝、鞋、帽製造業,皮革、毛皮、羽毛(絨)及其製品業,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製品業,傢具製造業,造紙及紙製品業,印刷業和記錄媒介的複製,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化工原料及化學製品製造業,醫藥製造業,化學纖維製造業,橡膠和塑料製品業,非金屬礦物製品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金屬製品業,通用設備製造業,專用設備製造業,交通運輸設備製造業,電氣機械及器材製造業,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儀器儀錶及文化、辦公用機械製造業,廢棄資源和廢舊材料回收加工業。

14個服務行業包括:交通運輸及倉儲、郵政業,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體業,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金融業,房地產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和地質勘查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教育,衛生、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業,文化、體育和娛樂業,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澎湃新聞 的精彩文章:

港珠澳大橋即將貫通:歷時8年,被譽為橋樑界「珠峰」
叫獸變身較瘦!4個月減肥35斤,他的「一拳食譜」有何秘密
可可西里成為中國第51處世界遺產,給保護帶來更大責任
微軟再啟全球裁員:中國公司已有員工接到通知,加碼雲服務
我寫了程序代工,一周只干2小時,要不要告訴老闆?在線等!

TAG:澎湃新聞 |

您可能感興趣

最全物業管理方案,幫你打造商業服務標杆
打造房產服務業「命運共同體」,貝殼找房能否重塑行業生態
服務業小程序,讓服務更加智能化
打造房產服務業「命運共同體」,貝殼找房重塑行業生態
熊敬超:節能環保產業要創新商業、服務模式
不忘初心,打造家電維修行業專業服務平台
女性服務業的灰色地帶
許永碩:中國製造新起點,服務業革命開啟服務業文明
專業服務對話專業態度 國美暖通業務走進「家·生活」
自媒體要擺脫流量束縛,必須通過建立真實服務性來打造盈利業務
保定銀行業提升服務小微企業水平
二季度經濟有望保持中高速 製造業服務業增長並駕齊驅
大數據應用如何改變金融業各服務環節?
物聯網技術引發服務業革命——《中國製造新起點:服務業革命開啟服務業文明》解讀
服務型製造助力升級 雙良節能深耕全產業鏈
服務機器人領域開拓加速 四方面應用強化物業管理
智能服務機器人滿足更多行業,讓它更好地服務於人類
江蘇:創新服務業,「軟產業」增強「硬供給」
物業服務不到位,物業費要不要交!
產業服務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