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明:《水滸》中的酒文化
張文明:《水滸》中的酒文化
如果說《東周列國志》是半部《左傳》的話,《水滸》便是中國古代酒文化之大全。在洋洋洒洒的百萬言巨著中,幾乎章章回回沒有不涉及酒的。你看,酒可以祛寒,酒可以壓驚,酒可以接風,酒可以壯膽,酒可以和事,酒可以結盟……且不談武松「景陽岡打虎」、「血濺鴛鴦樓」、「醉打蔣門神」離不開酒,宋江斬吏離不開酒,連那閻婆惜與張三私通,便是那九天玄女授宋江三卷天書,也少不得執杯把盞歡飲一番!更何況皇帝招安,也少不了御賜「黃封御酒」呢。
從平頭百姓,到達官貴人;從姦夫淫婦,到英雄好漢;從落草為寇的蟊賊,到至尊無上的天子……無不飲酒、用酒。所不同的是,因其身價不同、作用不同,酒的優劣好壞、自然也不相同。劉二、劉三招待解珍、解寶的,是釀造低劣、味道淺淡的「社酒」;柴進款待林沖的,是質量好、味道正的「果盒酒」;朱貴給上梁山好漢喝的,是味美香醇的「分例酒」;天子御宴嘉獎宋江的,更是「無限香醪瀉玉壺」的「御酒」了……這些酒,淡也罷,濃也罷,香也罷,醇也罷,喝下肚,大不了一個醉!而那黃泥岡上、十字坡前摻蒙汗藥的酒,潘金蓮毒死武大郎的「鴆酒」,四大奸臣放了水銀毒死盧俊義的酒,和宋江怕李逵壞了他「一世清名忠義」誆李逵喝下的慢性藥酒之類的,無論如何是喝不得的:不是被麻翻拿下,便是飲酒斃命!無怪乎前人總結道:酒無好酒,宴無好宴。
酒的作用,在《水滸》中可謂大矣。但是,對飲酒的人,《水滸》卻有一個明顯的尺度,這便是第四回「趙員外重修文殊院,魯智深大鬧五台山」中說的:「酒能成事,酒能敗事,便是小膽的吃了,也胡亂做了大膽,何況性高的人。」
成事的有黃泥岡智取生辰綱、花和尚倒拔垂楊柳、武松打虎、李逵劫法場……從某種意義上說,林衝風雪山神廟,幸免於難,亦是沾了酒的光。敗事的就更多了:莊客王四,不因喝醉了酒,丟了少華山朱武的回信,史大郎怎會夜走華陰?不因挑擔的廂禁軍和那兩個虞侯貪喝那口酒,青面獸怎會丟失生辰綱?若非宋江不醉酒,潯陽樓上怎會題反詩?
膽小的做了大膽人,心氣高的做出了轟轟烈烈的事來:林沖槍挑陸虞候,魯智深拳打鎮關西……要數武松飲了酒本領更大,酒後不僅赤拳打死了「吊睛白額大蟲」,而且酒後還斗殺了西門慶,醉打了蔣門神,大鬧了飛雲浦,血濺了鴛鴦樓……梁山一百零八將,連入雲龍公孫勝也喝「素酒」。這些好漢,扯旗造反,「肉山酒海」,歃血結盟,使得趙氏江山,搖搖欲墜。然而,不管英雄們如何倒海翻江、不可一世,終逃不脫「招安酒」、「壺中乾坤大」的威力!豈不令人痛哉,惜哉,哀哉?
縱觀《水滸》,全書寫了喝苦酒、悶酒、和解酒、餞行酒、壓驚酒、接風酒、斬吏酒、結義酒、祭奠酒、招蜂引蝶酒、尋歡作樂酒等場面,但是細觀起來,寫得最好的,莫過於武松的「三碗不過岡」和「王婆貪賄說風情」,攛掇西門慶設酒勾引潘金蓮的兩個喝酒情節了。一個烘託了打虎英雄,一個刻畫了淫婦,都借酒而傳神。至於花和尚魯智深在五台山喝燒酒、吃狗肉的情節,有點「赤腳大仙」的味道,寫得也不錯,但有酗酒之嫌,連長老也奈何他不得,雖日後「正果」,亦不足為後人效尤也。
值得一提的是李逵飲酒。他大口吃肉,大口飲酒;性格爽直,酒後吐真言,他不僅敢不避斧鉞劫法場,入京師重地,而且敢「扯詔謗徽宗」,當著宋江的面,一腳踢翻桌子罵道:「招什麼鳥安!」正因為李逵這種酒後吐真言,才招致宋江的呵斥、限制飲酒及至最後將他毒死。換換人,哪有喝酒誤事罪名的?
說到底,超脫、值得推崇的,應算是混江龍李俊了。他不貪杯,亦未趕上喝慢性藥酒,詐病中風,急流勇退,漂洋過海,竟做了「暹羅國之主」,逃脫了厄運。


※呂彬煬:?美麗的邂逅將軍樓杯我和漯河四高的故事有獎徵文選登
TAG:思盈小築 |
※略論《水滸傳》中的道教文化色彩
※《水滸》里的三人局:閻婆惜與宋江、張文遠
※《水滸傳》中憋屈的英雄林沖
※清明:《清明上河圖》與《金瓶梅》、《水滸傳》不得不說的故事
※文史|清朝禁毀《水滸傳》
※《水滸傳》里的「醒酒二陳湯」
※《水滸傳》中的九紋龍史進是史料中唯一稱帝的水泊英雄
※《水滸傳》中的梁山好漢
※陳老蓮的《水滸葉子》
※麗 琴:我讀《水滸》
※林達劉讀書推薦:《黃永玉大畫水滸》
※讀《水滸》之楊志:刀與夢
※《水滸傳》里的捱光計(四):苦命的潘金蓮
※珍貴收藏,民國版連環畫《水滸傳》周雲舫,民國風 《水泊梁山》陳丹旭
※《水滸傳》霹靂火秦明,智商堪比李逵的「聰明人」
※《水滸傳》中的詩人
※為什麼說《水滸傳》是《三國演義》和《西遊記》的精神起源?
※《水滸傳》里的捱光計(二):老江湖王婆
※《水滸傳》里的捱光計(三):王婆是怎麼拉皮條的?
※《水滸傳》尋章摘句(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