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顧綉知識
刺繡是用針引線在綉料上穿刺出一定圖案和色彩花紋的裝飾織物,是我國特種工藝美術品,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原始社會刺繡就以出現並運用在衣物上,商周時期得到進一步發展,漢代已有了很高水平,唐代出現了多種針法能使綉品綉出暈染的效果。宋代在繼續唐代的基礎上又有的發展並將刺繡技法推進到藝術高峰。元代刺繡稍衰,明代復振,名綉輩出影響至今。
明代是我國最後一個由漢族統治的封建王朝。政治上一掃元代的民族高壓政策,國力強盛,農業,手工業有了長足的發展,經濟上市場繁榮,商品經濟發達,文化上各種藝術流派競相綻放,曾在元代一度衰微的刺繡工藝又得到發展。
明代顧綉,因源於明代松江府顧名世家綉而得名,顧名世曾在上海城北隅築香園,故稱其家的刺繡為「露香園顧綉」簡稱顧綉。據《顧綉考》記載:「今天下稱刺繡為顧綉海顧氏刺繡之名,震益海內故也」。同時顧綉也是我國歷史上唯一一個以家族姓氏命名的刺繡。
顧綉以名畫為藍本的畫綉。以技術精湛,形式典雅,藝術性極高而著稱於世,對後世影響很深。清代四大名綉皆得益於顧綉,以蘇繡得益最深。明顧繡的秘籍主要在於作者的文化藝術涵養。題材高雅,畫綉合一,用材精細。針法靈活創新和擇日刺繡與鍥而不捨的精神等六要素。以韓希孟為代表的顧綉傳世實物文化藝頗深,皆是文物珍品,被各大博物館所珍藏。
一,顧綉溯源
顧名世為嘉靖進士,是管理內宮寶物的官吏,他見多識廣有教育藝術修養,在他的影響倡導下,女眷們也酷愛藝術尤擅刺繡。在盛行於世的松江畫派畫風薰陶下,她們研究繼承宋代閨閣的藝術特色和藝術技巧,在此基礎上有所創新,選擇高雅,脫俗的名畫為藍本,對表現對象深刻觀察,細心揣摩,技法上創造出散針,套針、滾針等針法用以極力模仿繪畫的筆墨技巧。
顧氏女眷中較早從事畫繡的是顧世名長子之妻繆氏,稱其「所綉人物,山水,花卉大有生韻」。顧綉中造詣最高.最具代表性的是顧名世次子顧壽潛之妻韓希孟。韓希孟工繪畫,善刺繡。在針法與色彩運用上獨具巧思,所綉山水人物。花卉翎毛,無不精妙,使刺繡進入了純藝術的領域,顧綉也因些而北稱為畫綉。在明代期間有「無綉下顧姓」的熱頭,顧綉成為代替刺繡之通名。她於崇禎七年受訪宋代名跡,並摹綉數種,輯為《宋元名跡方冊》一冊,《洗馬圖》《松鹿葡萄》《扁豆蜻蜓》皆為精品,使人分不清是綉還是畫,董其昌曾逐幅題詞,稱讚其作品為「 慧指靈纖」「針絲生瀾」,這套作品現存故宮博物院。其中《洗馬圖》仿趙子昂風格,《女後圖》仿宋畫格調,《米家山水》仿芾畫法又在刺繡上輔以筆墨渲染,充分體現了米芾繪畫中煙雨蒙蒙,江渡浩渺的氣韻。韓其他作品如遼寧博物館所藏《刺繡花鳥冊》及《董題阿彌陀佛圖軸》,運用絲理變化表現物象的質感機理,十分細膩逼真,色彩秀雅清麗,也都是上層之作。
二顧繡的刺繡技法
主要體現: 1.半綉半畫,綉畫結合。顧綉以宋元名畫中的山水,花鳥人物等傑作為摹本,畫面均是繪綉結合,以綉代表這也是它最為獨到之處,如《群仙祝壽圖軸》中畫中人物所穿錦裳是先上底色上加綉作錦紋狀,人物的畫目表情先綉後畫,雲霧則只用畫筆直接用色,而不加綉,這種大膽創新的技法表現山水,人物尤為生動。
2.針法時變時創新意。顧繡的針法複雜且多變一般有齊針,鋪針,打籽針,接針,釘針,單套;刻鱗十餘種針法。
3.間色暈色補色套色。這種精功的明綉採用的種種彩綉線是宋綉中所未見過的正色之外的中間色線。顧綉為了更形象地表現山水人物蟲魚花鳥等層次豐富的色彩效果,採用景物色澤的老嫩,深淺、濃淡等各種中間色調進行補色和套色,從而充分地表現原物的天然景色
三、顧繡的藝術色彩
顧綉別於其他名綉,是以專綉書畫作品成為獨特藝術,它把宋綉中傳統的針法與國畫筆法相結合,以針代筆,以線代墨,勾畫渲染,渾然一體。


※南明時期中琉關係探實
※添一新證:明代已知西方利弊
※大明武夫——明代武職
TAG:天天看歷史 |
※有關清明的知識
※清明節知識競答
※清明節知識知多少
※清明節知識知多少?
※清明節知識知多少!
※什麼是零知識證明?
※清明節冷知識,你知道幾個?
※零知識證明:拋磚引玉
※清明快到了,這些關於古代祭祀的知識你得知道!
※知識就是知識 但也是財富
※清明節知識小科普
※知識普及篇——被誤解的清明節
※知識·見解·才情
※導讀:古代知識分子與現代知識分子
※印象筆記:當代青年如何在碎片時代下攫取知識與管理知識
※關於睡眠,你想知道的知識
※明師善知識非常重要,如何找到見性的善知識?
※明榫與暗榫的知識
※清明掃墓,這些知識要謹記!
※冷知識:你知道明星的國籍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