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觀世界土壤博物館
參觀世界土壤博物館
設在荷蘭瓦赫寧根大學的世界土壤博物館(world soil museum)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土壤博物館。今年6月,由於一次寶貴的機會,我到瓦赫寧根參加pedometrics2017國際會議,有幸到訪這個土壤學人心中神聖的博物館。
博物館的規模讓我嚇了一跳。在我心目中,世界土壤博物館應該是佔地面積很大的博物館,不然它怎麼容得下它號稱8000多個的土壤樣品,它又怎麼能擔得起「世界」的稱號呢?真正到了這裡之後,我發現這個博物館大概只有七八十平米!我不甘心地搜尋了展館的各個角落,努力尋找我心目中的一個小門,這個小門能將我引導進一片更寬廣的天地,裡面珍藏著來自世界各地的土壤樣品。結果是根本不存在這樣一個小門,目光所及就是這個場館的全部。
世界土壤博物館外觀
講解員介紹土壤與氣候之關係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按照土壤學的五大成土因素,展館內的牆上依次展示了氣候、地形、母質、生物以及時間因素主導下所形成的各種土壤。除此之外,荷蘭之土壤、人與土壤、土地利用與土壤,以及土鏈、土壤顏色等也作為單獨的主題展示。
土壤與成土因
展館中的中國土壤。
我與世界土壤博物館。
讓我們一起優雅地吃土吧~!


※脫離數量級談物理效應,就是耍流氓?
※維也納和賽爾斯寶
※澳門大學隨拍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研究所的研發人力資源資料單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TAG:科學網-博文精選 |
※中國科學家取得土壤物理基礎理論突破 有望改變黃土高原生態風貌
※中國土壤鹽漬土的分布區域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污染防治法
※土壤健康與土壤修復
※中科院城市環境所在抗生素破壞土壤微生物研究中取得進展等近期兩則土壤科學研究進展
※新華社評論員:為創新創業創造厚植土壤
※二月河和他的「帝王史觀」——《雍正王朝》熱播背後的中國社會心理土壤
※植物多樣性對土壤動物影響的研究進展
※土壤中消失的礦物質與我們的健康
※研究提出多環芳烴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復新策略
※土壤中低鎂黏土礦物與鐵氧化物富集輕鎂同位素機制研究獲進展
※多肉植物之土壤配製
※土壤健康——農業發展的基礎
※健康的土壤微生物,健康的人群
※美味清香蒜黃土壤栽培技術
※中國,一位美國藝術家自由創作的新土壤
※科學家首次製造透明土壤,可讓人們更好地觀察植物生長
※滋生於不同政治土壤的巴洛克藝術
※土壤細菌的全球地圖
※荒漠生物土壤結皮研究獲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