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洋風物候 山圍故國

洋風物候 山圍故國

谷崎潤一郎的《細雪》中,蒔岡家的大姐鶴子不願跟升職的丈夫去東京生活,說「我從沒去過比京都更遠的地方」(她家所在的蘆屋市,與東京大田的田園調布,一起被日本人視為富人居住區的最佳代表)。莫名的因此有了新的座右銘:我不想去比京都更遠的地方。當然不是用來懟人的蛋糕話,實際上,從小就非常佩服那些永不停歇的靈魂,永遠在我未知的文明裡穿梭遊歷,他們鮮活的生命體驗與努力造就了今日世界文明尤其通透高尚的一部分,他們與那些地方都是很好很好的,但,我如今還是不想去比京都更遠的地方。

但當然也不可能一直留在在京都,所有的遣唐使最後都還是要回去他們自己的國度。對現在的我們而言,這麼喜歡日本文化並努力學習,根本的原因當然還是情系故國。

石竹

大學念中文系,現在想起來還是非常感謝那段時光,有整整四年,可以用堂皇的理由只讀各種自己感興趣的書,沉浸在那種在方寸之中擁有沒有邊際的遠方的快樂,如一場夢。未來怎麼樣,是現在這樣。

這些年,從半醉半醒,到有興趣跟人挑燈看劍,然後現在也會在春日芳菲和夏日急雨後,行走在山河的某一寸土地中,被那種自泥土中復生出的氣息所震撼。

沉心學習日本茶道、花道,感受到最大的迷人之處,在於經由這樣的學習以及實踐,那些過去僅存在於書本冊頁中的故國往事,通過一杯茶,一瓶花,神奇的一點點清晰而立體起來(我們是那種所謂的只讀書根本無法到達想像的終點的現實主義者吧)。也一再跟詢問者說明:煎茶道是有明代文人茶遺風的日本茶道,花道也是深受中國唐宋至明的插花文化影響而形成的日本文化模式,這些藝道整體的呈現,已經不能再牽強地說是中國的文化,但是,就象當下整體並不算太成體系的古裝劇也能給當下的中國人一點觸摸古典的溫度和角度一樣,通過全身心投諸其中的修鍊,能帶來的不僅是純粹美的體驗,也能象辨識被包裹在琥珀中的蜜蜂一樣。找到我們文明曾經可能如此的模樣。

還是不夠。

存在於日本文化中的古典中國的殘片,怎麼才能真正成為根植當下中國,真實而可靠的存在?

多讀書肯定是沒錯的。在典籍所構築的乾淨通透的世界裡,即便只是閑晃,也是乾淨通透的閑晃吧。

曼陀羅

今年讀書最有收穫的二段時光,先是跟著靳大成老師讀了《尚書》、《論語》、《莊子》《孟子》《荀子》《墨子》若干選篇,「讀」的意思,就是擇取篇章,大聲朗讀,不是瀏覽,也不是對照注釋默念,是,大聲一字一句讀出來——啊,原來沒有想像中那麼難——就是在這樣的感受中,我們被滿腹經綸的師長,帶進花妖狐媚的歷史現場:《牧誓》中周武王一意犯上的決心;《論語》中孔子的禮樂和;《天下篇》中庄子的文採風度;《非儒》中展現的墨子的毫無顧忌又硬氣;聖賢們從不介意孤獨著或者孤獨下去,

再有聽郭中一教授說《世說新語》,說的意思,就是拋開文本,恢復那些珠玉篇章,短暫的讓人有不知所謂的心醉神迷的時刻之外,真實的歷史現場,他們可以身為殺敵百萬的將領,同時又吹一手好笛子(桓伊);他們可以做到「天子不得而臣、諸侯不得而友(管寧),雖然古往今來有無窮盡的人表白愛他,卻沒有人知道自己其實永遠不可能跟他是同樣的人,雖然在哲學史上的地位被嚴重低估,他的死卻成為「第一中國」:華夏之中國湮滅的節點。(嵇康)」

金雞菊

我們能如此愉快的談論這一切,是因為我們有實實在在的今天,以今人之心度古人之心,時空是不存在的,君子如響,我們就是他們的迴響。

經過三千年時間的流逝,我們與傳統有了時空的距離,我們當下從中汲取什麼,創造什麼,能否創造性的解決當下的問題。才是復興的真正意義所在。

所以,與當下沒有關聯的,不可能變為構成故國的一切。

「細讀文本,帶來人文主義經驗的理解,是我們認知自己的歷史,恢復人文傳統的方式,除此之外,沒有法門。要做到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象他那樣生活。」——靳大成教授

什麼是故國(歷史悠久的國家)?在良友古典課堂上,郭中一教授說起這個詞出現在孟子見齊宣王:「所謂故國者,非謂有喬木之謂也,有世臣之謂也,王無親臣矣,得所進,今日不知其亡也。」

因此去讀了《梁惠王章句》,又發現了齊宣王問曰:「交鄰國有道乎?」 孟子的對答:「有。惟仁者為能以大事小;惟智者為能以小事大。以大事小者,樂天者也;以小事大者,畏天者也。樂天者保天下,畏天者保其國。——自古以來周邊鄰國對中國的「事大主義」,是同源自孟子的智慧。

慢慢就不再去那些滿是精心彌補的痕迹,只能靠虛妄才讓自己以為體驗到故國的榮耀的地方了,卻連續多年會在夏天的時候,到中原腹地一個曾經被廢棄的採石場打造出的農莊小住。

小團山香草農莊,從十年前的一座被廢棄的採石場被滋養而成的文化桃花源

這裡是我能力所及,走過芳草鮮美落英繽紛的河岸,所能溯源而上的地方,是在一片荒蕪中重現的故國一般的時空。它沒有憑空而起,在別人還在茫然四顧的時候,已經有人低頭在土地上耕耘良久。當他振臂長嘯,被我們聽見時,曾經的荒山,已經被打造成一個舒服到可以隨地打滾,每一步都踩在記憶里的當代桃源。中國的詩意還是只會長在根骨上還是中國的地方。

沒有以設計表象為引導的那股文化復興風潮中的「黛瓦粉牆」的偽桃花源式建築,只有通透大氣與自然融為一體的協同住宅,曾經在討論衣冠服飾時必引用的一段明代文震亨《長物志?衣飾第八》"衣冠制度,必與時宜。吾儕既不能披鶉帯索,又不當綴玉垂珠,要須夏葛、冬裘,被服嫻雅。居城市有儒者之風,入山林有隱逸之象。若徒染五采,飾文繢,與銅山金穴之子,侈靡鬥麗,亦豈詩人粲粲衣服之旨乎。至扵蟬冠、朱衣、方心、曲領、玉佩、朱履,之為漢服也;襆頭、大袍,之為隋服也;紗帽、圓領,之為唐服也;檐帽、襴衫、申衣、幅巾,之為宋服也;巾環、襈領、帽子、系腰,之為金元服也;方巾、團領,之為國朝服也;皆歴代之制,非所敢輕議也。"歷代服制有異,但漢家衣裳的最高境界,不外"夏葛、冬裘,被服嫻雅,居城市有儒者之風,入山林有隱逸之象。」

這段話也是非常適合用來解釋為什麼有的地方,神奇到一草一木一磚一石都能讓人有歸屬感。這個有現代科學的貫穿催生出自凈能力的小世界,因為文化的紮根而成為帶實體感的傳統精神家園,是我能觸摸到的,瀰漫著中西融合、古典現代縱橫之香的成長樣本。如果還需要再疊加更多的映證,在這裡學習,會讓人隔空相應張岱《陶庵夢憶·奔雲石》一章所述:南屏石,無出奔雲右者。奔雲得其情,未得其理。石如滇茶一朵,風雨落之,半入泥土,花瓣稜稜,三四層折。人走其中,如蝶入花心,無須不綴也。黃寓庸讀書其中,四方弟子千餘人,門如市。余幼從大父訪先生。先生面黧黑,多髭鬚,毛頰,河目海口,眉棱鼻樑,張口多笑。交際酬酢,八面應之。耳聆客言,目睹來牘,手書回札,口囑傒奴,雜沓於前,未嘗少錯。客至,無貴賤,便飯食之,夜即與同榻。餘一書記往,頗穢惡,先生寢食之不異也,余深服之。

算盤子

有這樣的先生,在健康的物質生活外,更豐富地提供了一種植根深層文化的心靈生活。經常讓人掃興的年代,要努力蹭在沒人能敗他興的人旁邊,不被覆蓋。

有些花,永遠只開在路上。

故國,這一刻,光華閃耀於群山環繞之處。

本文版權歸《三聯生活周刊》及《三聯·節氣》所有

請勿轉載,侵權必究

專註傳統文化

倡導生活美學

下載閱讀IPAD電子雜誌

請移步App Store或安卓商城

搜索「三聯生活節氣」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聯生活節氣 的精彩文章:

小暑 長夏的草木
《伯遠帖》與《王琰帖》
花事 當時明月在
黃琦:來到鄉下,看天色變長
夏夜聽雨

TAG:三聯生活節氣 |

您可能感興趣

華南植物園揭示樹木春季物候沿海拔對氣候變暖的響應機制
弓東物候·雨水
鳥川芥的版畫插畫集——物候與生活 欣賞
川西草木物候記
井岡山大學物候志:這些小花小草可是救命的良方
上海藥物所等發現治療亨廷頓病的小分子藥物候選物
春來物候新,杏花驚蟄雨
歷山,相傳舜王當年耕治此山時,曾編製了黃河流域的物候歷
中國物候學創始人——浙大校長竺可楨
植物巡護與物候監測
川西草木物候記流光容易把人拋 紅了櫻桃 走了春天
為什麼秋季的氣候物候容易引發傷感?
任性的西風,打翻了謝菲秋天的調色盤 | 物候觀察
我國科學家堅守20年首次揭示氣候變暖對青藏高原魚類繁殖物候的影響
物候日誌:大暑,夏練三伏似鑊煮
北半球植被物候變化趨勢對氣候變化響應研究獲進展
物候志 贈之以芍藥
立春日,誰為春光代言?|物候觀察
秋天物候乾燥,人體需滋潤粥湯
給孩子讀的故宮物候繪本,生動,詼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