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與他們做朋友近40年,我對生命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 | 師說

與他們做朋友近40年,我對生命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 | 師說


?

蔣志剛,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科學隊長主講人





「現在就是一部分人講保護,一部分人講發展。講保護的還強調可持續發展,講發展的只管發展,好像環保不是他們的責任。」 「事實上,在最近的一次中學生夏令營上,我剛剛跟他們講到這件事情,第六次大滅絕正在向人類發出警告」。




————蔣志剛,中國科學院大學教授、首位獲英國自然保護最高獎(英國惠特萊獎)的中國人








我們中間很多人養寵物。小貓小狗是常出現在我們身邊的動物。在農村,人們經常見到雞、鴨、鵝等人類飼養的動物。然而,即使是這些常見的動物,大部分人對他們的了解並不多。小朋友們更是對大自然是充滿了好奇,對於動物的奇聞趣事是非常喜聞樂見的。





小時候,我看到螞蟻在地上忙忙碌碌地爬來爬去,我很好奇,想知道它們到底在幹什麼呢?於是,我會趴在地上,跟著螞蟻們,找尋它們忙碌的秘密。到後來才知道,原來螞蟻們在合力往洞里搬運食物,像掉在地上的小米飯粒。這時候我像是發現了一片新天地,為我的發現欣喜若狂。後來每當看到螞蟻群在匆匆爬行時,我就想去看看它們又發現了什麼美餐。很多人小時候肯定都有過這樣觀察小動物的經歷。小孩子對動物界,既好奇又懵懂,常常帶著滿腦子的疑問去找爸爸媽媽,而爸爸媽媽往往不能答出個所以然來。



1977年,我參加「文革」後的首次高考,進入湖南農學院動物科學系學習。現在,我從事動物科研已經30多年了,很多小時候的問題已經找到了答案,也還在繼續發現新的問題、尋找新的答案。動物們作為自然界中的鮮活生命,與人類共同享用著地球資源,它們也和人類一樣,有著自己的生存策略,有著自己的喜好。探索動物世界讓我對生命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




在我的工作中,野生動物,特別是我國特有重點保護物種,是我主要的研究對象,野生動物,尤其是保護動物,卻不容易見到,一般人只能去動物園才能與它們打上個照面。



實際上,我們在動物園裡看到的動物,和它們在野外的同類是不大一樣的。我常常要去世界各地進行野外考察,因此有幸能看到動物們本真的一面,也十分想和其他人分享我的所見所聞。但是,大多數情況下,我只能以學術論文或者學術講座的形式報告我們激動人心的新發現,而學術論文或者學術講座的受眾多是學術界人士。其實,很多學術界之外的大眾對動物也有濃厚的興趣,但是他們中的很多人並沒有了解這些信息、知識的渠道,再者,這類論文和講座介紹的是比較專業的學術知識,普通人不易理解。所以,若能將科學知識以通俗的形式傳播給大眾是相當有意義的,我也會為能夠跟更多人分享自己的發現而開心。




隨著我對野生動物和保護動物了解得越深入,越發感受到這些與我們共同分享這一世界的動物們面臨生存威脅。比如普氏原羚(Procapra przewalskii),這是中國特有物種,目前僅存於青海湖周邊地區,野外生存不到1000隻,是一種比大熊貓、藏羚羊還珍稀的動物。由於草原自然環境惡化、人類活動影響,普氏原羚數量急劇下降而瀕臨滅絕,是世界上最瀕危的有蹄類動物。我從1994年開始關注,算是中國第一個對普氏原羚做田野研究的,寫了一本《中國普氏原羚》,還因此獲得英國惠特萊獎(英國自然保護最高獎),成為第一個拿到這一獎項的中國人。當然,更重要的是,基於這些研究的科學基礎,國家啟動了普氏原羚保護工程,這是我探索自然奧秘、保護瀕危物種的一點工作。






?

被鐵絲網困住的普氏原羚




我希望能給小朋友們分享一些動物界的故事,一方面滿足孩子們的求知慾,另一方面,希望小朋友對自然有更全面更深刻的認識,感受到人類和動物和諧共處的意義。在《科學隊長》中,我將和小朋友一起認識身邊的動物小夥伴,希望小朋友們對他們有更多的了解,更加熱愛動物、熱愛自然。





?

蔣志剛主講《藏在身邊的動物朋友》。長按圖片識別二維碼,和孩子一起,聽科學家講科學。




這是《科學隊長》推出的「師說」專欄的第6篇文章。


第1篇 | 饒毅:理想的教育是中國的理科+美國的文科


第2篇 | 「我首先是一個小家庭的成員,然後是老師,之後是科學家,最後是知識分子」


第3篇 | 我們花八百元一斤吃著瀕危魚類,還能給孩子們留下什麼?

第4篇 | 這些已經滅絕的生物,讓科學家和孩子一樣著迷


第5篇 | 比宇宙更加浩渺的,是人類永不磨滅的好奇心


(長按下方二維碼即可閱讀)







關於師說


師說是《科學隊長》為熱愛學習、關心子女教育的爸爸媽媽新開闢的專欄,堅持「名師、名家、名篇」的編輯方針,旨在藉助大師智慧,共同探尋科學教育的本質,進一步去指導我們日常的教育與行為實踐,幫助家長和孩子一起成長為自我悅納的、獨特的、有價值的自己。







▼▼▼

點擊「

閱讀原文

」,與蔣志剛一起和動物交朋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分子 的精彩文章:

邊走邊聽的邊笑邊哭(上)|推薦
1950年代華羅庚回國前後
近代早期博物學史的編史學綜述
知識分子之每周科技播報
暑假去哪兒?讓地理學家帶你環遊世界吧!|千群直播

TAG:知識分子 |

您可能感興趣

「我反對父母生三胎,他們不聽,還罵了21歲的我」
有時我在想,到底我是他們的師父,還是他們是我的師父?
他們相愛了20年,經歷2次流產後變成這樣,網友:給他們一個孩子吧
這還是我們認識的二哈嗎?90多年前,他們竟然救了整個鎮子!
看著他們,我的18歲彷彿是屎
情感 | 我們那年老的父母,最怕的不是病,而是沒人和他們聊天
說說歷史上被黑的很慘的幾位名人,讓人對他們誤解很多年
父母給了我們所有的愛,你可曾對他們說過……
7天徵集了300萬粉絲故事,他們說:謝謝你,那些愛著我的親人們
以為自己很年輕?看了他們,就知道自己有多老了...
他們結婚很多年,卻被年年傳離婚,真的是看不見的愛人啊
以為自己很年輕?看了他們,就知道自己有多老了…
他82歲比謝賢更有魅力,與妻子相處了50年,連王思聰都羨慕他們
夫婦倆中20億大獎,一年後人們再看他們的生活,許多人表示不解
18年前慷慨解囊的恩人,這2萬元,我一定要還!求大家幫忙轉發,找到他們!
吃掉19噸後,他們說這是最好的棗
200多年前,他說:一個國家的國民素質取決於給他們吃什麼,以及教他們如何吃
盤點那些年所有人都以為他們曾經在一起的明星,最後這對兒絕對是真愛!
他們在一起6年,卻勝過了很多情侶的60年……
他們不是漢人,卻用300年時間為漢人守邊疆,對楊家將影響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