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生命的自由與詩意的安頓

生命的自由與詩意的安頓

(資料圖)

雲映日而成霞,泉掛岩而成瀑。所託者異,而名亦因之。

(資料圖)

江山風月,本無常主,閑者便是主人。

(資料圖)

丈夫靈氣,多從清虛中來,取勢于海,取情于山。

(資料圖)

明人陸紹珩曾著《醉古堂劍掃》一書,序中有記:「每遇嘉言格論,麗詞醒語,不問古今,隨手輒記。卷從部分,趣緣旨合,用澆胸中塊壘,一掃世態俗情,致取自娛,積而成帙」。凡花色之嬌媚者,多不甚香;瓣之千層者,多不結實。甚矣全才之難也。兼之者,其惟蓮乎。

(資料圖)

伏久者,飛必高;開先者,謝獨早。

(資料圖)

明清文人所提煉的麗詞醒語,遠非像當今的「心靈雞湯」那般平直寡味,在語言技巧和韻致上都更勝一籌。古人警句所記述的內容往往看似平實,有些甚至只是對自然景物的客觀描繪,似乎未見其懷抱,但意旨深遠。這種由讀者意會出來的道理,比起蒼白的口號式「雞湯」,則更能滲入心智。雪之妙在不積,雲之妙在不留,月之妙在有圓有缺。路之奇者入不宜深,深則來蹤易失;山之奇者入不宜淺,淺則異境不呈。

(資料圖)

習靜覺日長,逐忙覺日短,讀書覺日可惜。

(資料圖)

素食則氣不濁,獨宿則神不濁。默坐則心不濁,讀書則口不濁。

(資料圖)

語言藝術家葉聖陶先生曾說過:「作者往往把自己所想表達的意義說的非常簡略,不隨處吐露,或竟隱藏起來,在全篇文章里不露一言半句,讓讀者自己去探索。越是高級的作品越是如此。」優秀的電影藝術,亦通此理。《盜夢空間》結尾處的陀螺,停還是未停?這種開放式的設計,才最神妙。他能讓你在離開影院時還去琢磨,這便是偉大,因為你已將時間交給了作者。而時間,不就是生命嗎。律己宜帶秋氣,處世宜帶春氣。

(資料圖)

凡情留不盡之意,則味深;凡興留不盡之意,則趣多。

(資料圖)

草色花香,遊人賞其真趣;桃開梅謝,達士悟其無常。

(資料圖)

明霞可愛,瞬眼而輒空;流水堪聽,過耳而不戀。葉聖陶先生還論述到:「作者雖然不說出自己的意義,意義卻很明白,對於讀者,效果不但並未減少,反而深切。因為這時候讀者所獲得的效果,是從言外自己得來的,帶有發見的歡喜,悟得的自信,和作者所明白諄諄提示的情形不同。」偉大的文學作品,往往如是。徑路窄處,留一步與人行;滋味濃的,減三分讓人嗜。此是涉世一極安樂法。有大通必有大塞,無奇遇必無奇窮。

(資料圖)

枝頭秋葉,將落猶然戀樹;檐前野鳥,除死方得離籠。

(資料圖)

以養花之情自養,則風情日閑;以調鶴之性自調,則真性自美。竹密何妨水過,山高不礙雲飛。

(資料圖)

味真韻濃的雞湯喝多了,身體恐怕吃不消,於是,我們也給大家端來幾碗「心靈砒霜」,調劑一下口味。古代文人遇見一些看不慣的事,也不免站出來噴幾句,比如對於一些附庸風雅之人,一旦讓傲嬌的文人看不下去了,犀利言辭,思如泉湧,一句句拍到你臉上,實難招架。他們要告訴你,風雅是品格,是骨子裡的事,你就別裝了。栽花種竹,未必果出閑人;對酒當歌,難道便稱俠士?

(資料圖)

得趣不在多,盆池拳石間,煙霞具足;會景不在遠,蓬窗竹屋下,風月自賒。談山林之樂者,未必真得山林之趣;厭名利之談者,未必盡忘名利之情。

(資料圖)

田園有真樂,不瀟洒終為忙人;誦讀有真趣,不玩味終為鄙夫;山水有真賞,不領會終為漫遊;吟詠有真得,不解脫終為套語。

(資料圖)

局量寬大,即住三家村裡,光景不拘;智識卑微,縱居五都市中,神情亦促。

(資料圖)

完得心上之本來,方可言了心;盡得世間之常道,才堪論出世。妙語如高湯。好味道,靠的是時間和沉澱。

聲明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道學 的精彩文章:

兒時動畫片的人物造型,竟都源於道教中的紙馬
小暑時節話暑邪
原始社會的大型畫展:岩畫中的神靈
南宗的創立者是哪一位?
風信來時迷本宗,君須正悟尋別路

TAG:騰訊道學 |

您可能感興趣

火駿 詩意的安頓
生活與詩意
美的生活就是詩意的生活
印尼繪畫:自由的感覺 極簡的詩意
嚮往的生活,詩意棲居
生命中的美,處處帶著詩意
讓心靈詩意地棲居,才是永恆的詩和遠方
活出生命的詩意情懷
靈感的迸發 詩意的生成
詩意的巴黎公寓,詩意的生活篇章
生活自有詩意
假期,讓奔波不安的靈魂 得到詩意的棲居
《詩經·關雎》:詩意的存在,詩意的棲居
詩意的設計,人與自然的結合
生活里的詩意小物
李健-充滿詩意的人生導師
詩意中的雄安
木屋,最詩意的生活
張興梅的詩意人生
醉美唐詩,生命就是一場詩意的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