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體內濕氣如何去除,名老中醫王文友推薦這三方

體內濕氣如何去除,名老中醫王文友推薦這三方

小編導讀

現代生活,情志不遂、飲食不節、少運動等已成為常見的致病因素。體內濕氣不除,亦與這些因素有密切關係。濕邪纏綿,影響機體功能,如何去除體內濕氣?今天,小編與大家分享名老中醫王文友先生對內濕證治的理解,他調治 「內濕」常用三方,一起去看看吧~~

因臟腑功能失調而致水濕內停的病證,稱為「內濕證」,其中以脾虛為主者居多,其臨床特徵表現有:身體沉重,關節疼痛,固著不移,胸悶,噁心嘔吐,口不渴,小便短少,大便不暢,舌苔垢膩,脈濡或緩等。

《內經》對濕邪和內濕證的認識,可以用《素問·至真要大論》中「諸濕腫滿,皆屬於脾」一語作為總結。《傷寒雜病論》列出了濕邪致病的多個獨立病種,如濕痹、歷節、腎著、脘痞、黃疸、黃汗、下利等,範圍涉及內、外、婦諸科,並對這些病種的證治進行了專門論述,開創了濕病辨證論治的典範。

對於內濕證的治療,仲景提出「濕邪在里,但當利其小便」,使《內經》中「淡滲」「開鬼門、潔凈府」的治法更加具體化,還創製了眾多治療濕病的方劑,如麻黃加術湯、麻杏苡甘湯、防己黃芪湯、茵陳蒿湯、麻黃連翹赤小豆湯、梔子柏皮湯、腎著湯、芪芍桂酒湯、五苓散等。

內濕的治療原則,首先應分標本,祛邪治其標,扶正治其本。治濕不離調氣,氣化則濕化,氣化的關鍵在於調動機體本身內在的臟腑功能,使氣機運化則濕自除。

常用的祛濕三方

1

三仁湯(出自《溫病條辨》)

杏仁10~15g,生薏苡仁20~30g,白蔻5~10g,半夏10~15g,厚朴6~10g,滑石20~30g,竹葉5~6g,通草5~6g。

方中用杏仁宣肺化濕,蔻仁、厚朴、半夏芳化理氣燥濕,通草、薏苡仁、滑石淡滲利濕,竹葉清透熱邪,合奏宣暢氣機、清利濕熱之效。

本方主治濕溫初起,濕氣留連三焦,濕重於熱者。

若表證明顯者可用藿朴夏苓湯以利濕疏表。濕熱在中焦,濕熱並重者可用黃芩滑石湯,則清熱利濕兩者兼顧。

2

達原飲(出自《溫疫論》)

草果6~15g,厚朴3~15g,檳榔15~20g,黃芩3~10g,知母3~10g,芍藥3~10g,甘草2~5g。

方中草果辛香化濁,辟穢止嘔,宣透伏邪。厚朴芳香化濁,溫開中宮,祛濕理氣。檳榔辛散濕邪,化痰破結,使邪速潰。三葯氣味辛燥,可直達膜原,一宣透,一溫開,一破結,調理氣機,以復脾運。黃芩清熱燥濕,治內遏之濕熱。知母清熱養陰,防溫邪化火傷津。芍藥斂陰和里,防辛燥耗散傷陰。甘草清熱解毒,調和諸葯。全方共奏開達膜原、辟穢化濁、清熱解毒之功。

本方為治療濕溫伏邪的首要方劑,主治憎寒壯熱,日發1~3次,發無定時,胸悶嘔惡,頭

痛煩躁,脈弦數,舌邊深紅,舌苔垢膩。

如濕熱之邪有內傳陽明之勢,出現胸膈滿痛,大渴煩躁,可加用大黃6g下之。

3

藿香正氣散

本方原為治寒濕郁阻表裡之劑,去紫蘇、生薑、白芷、桔梗、白朮、大棗、甘草,加杏仁、神曲、麥芽、茵陳而成為《溫病條辨》中的五加減正氣散。

一加減正氣散:藿香6g,厚朴6g,茯苓6g,陳皮6g,杏仁6g,神曲5g,大腹皮3g,麥芽5g,茵陳6g。

二加減正氣散:減去杏仁、神曲、大腹皮、麥芽、茵陳,加防己9g,豆卷6g,通草5g,薏苡仁10g。

三加減正氣散:按一減神曲、大腹皮、麥芽、茵陳,加滑石20g。

四加減正氣散:按一減杏仁、大腹皮、麥芽、茵陳,加草果3g,山楂15g,改神曲6g。

五加減正氣散:按一減杏仁、神曲、麥芽、茵陳,加蒼朮6g,谷芽3g,改大腹皮5g。

以上5個加減正氣散的主症為脘腹脹滿,大便不爽或溏泄,身或疼痛,舌白滑或微黃,脈象模糊或濡緩。其病機為濕邪郁阻三焦,但尤以中焦為病變重心,濕阻中焦,氣機不暢,故脘腹脹滿為必見之症。中焦腑氣失於通降,故大便不爽,脾運不健則大便溏泄,即所謂「濕盛則濡泄」。如證屬濕重熱輕或寒濕內阻,則舌苔白滑或白膩,如膩而見微黃,則有化熱趨向,如脈濡緩而身重疼痛,又為濕阻經絡。治法當以疏利中焦濕濁為主,若中焦氣機通暢,則三焦升降功能自然得復。

五方之中,一、二、三方均為治療濕重於熱的方劑,四、五方是治療寒濕為患的方劑。

一方應以脘腹脹滿、大便不爽為主,故以宣化中焦濕濁而利氣機,用神曲、麥芽治食滯不化。

二方以化濕理氣、宣通經絡為主,症見脘悶便溏,身痛苔白,脈模糊,故用防己、豆卷、薏苡仁、通草。

三方理氣化濕兼以泄熱,症見苔膩微黃、脘悶,重用滑石20g以滲利濕熱。

四方以溫中化濕為主,症見苔白滑而脈緩,用草果溫運脾陽而化濕濁。

五方是以運脾燥濕和中為主,症見脘悶便溏,以蒼朮健脾燥濕。

以上列舉的方劑有限,臨床病人情況繁雜,病種多樣,必須細審主症、兼方,以方證相應為要,最好不要以葯湊方。方證不離病機,也是古人的寶貴經驗,平時熟習方證,臨證方可靈活運用。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悅讀中醫 的精彩文章:

三途天,再熬熬就過去了,堅持住哦
不花錢的養生法,護腳7小方,多活幾十年,很容易的
辟穀減肥又治病?正確辟穀需知道的幾件事
頸椎很脆弱,呵護在平時——超級簡單的頸椎保健操【內有粉絲福利日福利,猛戳】

TAG:悅讀中醫 |

您可能感興趣

陰陽兩虛別胡亂補,名老中醫推薦這三方
濕氣除不掉,反「養」一身病?名老中醫推薦「祛濕」良方
陰陽兩虛(陰陽不交)別胡亂補,名老中醫推薦這三方
幾則當代名老中醫的秘驗單方
名老中醫教你如何自測體質!
秋冬如何養胃健脾,名老中醫這樣說
感冒來勢洶洶,名老中醫一方制敵
名老中醫:便秘茶療方,還你一身輕!
肺不好如何養生?國家級名老中醫這麼說
陰虛濕熱致口瘡,名老中醫有妙方
無錫消防戰士休假途中兩進火場救出兩名老人!英雄,就該如他這般
拔罐真如傳說中那麼神奇嗎?看名老中醫怎麼說……
這些病西醫治不好都來找中醫,名老中醫的經驗藥方分享!
同仁堂名老中醫陳彤云:中醫治療痤瘡 脾胃濕熱
名老中醫吳樹民:胃病惡變先兆,老胃病必看
太子參該怎麼吃,省名老中醫話你知
名老中醫的祖傳秘方——見風流淚特效奇方
濕氣是「不死癌症」?知名老中醫:做到這3點,濕氣除得一乾二淨
慢性膽囊炎?名老中醫教你食療
四大名老中醫談癌症 | 靠譜中醫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