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人群易患高血壓
譚曉娟,林潔,解放軍306醫院,幹部病房
品牌質量管理辦公室 左天宇 編輯
高血壓病是當今世界引人矚目的流行病,而且越是工業發達的國家患病率越高。高血壓病與生活方式密切相關。那麼生活中有哪些危險因素,哪些人容易患高血壓病?
1、肥胖
人體肥胖主要由於全身皮下脂肪增多使體重增加,血容量也增加,使心臟負擔加大,血管阻力增加,故此易發生高血壓。
2、喜歡吃咸
食鹽含有鈉,吃咸多,攝入的鈉就多,鈉把身體內的水分牽制住,使血的容量增大,從而造成高血壓。
3、飲酒過量
喝白酒每天超過二兩,久而久之造成酒精在體內損害動脈血管使動脈硬化,血壓升高,如果同時又吸煙則加重血壓升高。
4、精神長期緊張
長期受不良刺激,如精神緊張、情緒激動、焦慮過度、噪音等,加上體內生理調節不平衡,大腦皮層高級神經功能失調,易發生高血壓。瘦人雖不像胖人血容量大,但還可因其他因素造成高血壓。瘦人萬萬不可忽視自己血壓。
5、遺傳因素
高血壓遺傳因素約佔30%。有高血壓家族史的人,又有不良嗜好或不良刺激,常容易發生高血壓。但如果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如少吃鹽、不吸煙、不飲酒、不肥胖,同樣可以不得高血壓。
隨著年齡增加,血管彈性差,小動脈阻力增加,因而血壓隨之增高。持久的高血壓會使動脈壁損傷和變化,加重動脈硬化,二者互為因果關係,故老年人容易發生高血壓。
高血壓病人藥物治療十分重要,病人要遵照醫生指導用藥,不可濫用藥,治療時間越早越好,臨界高血壓就應該開始治療。高血壓病人服藥須知: 堅持每天用藥,即使病情好轉,仍應服維持量。睡前不要服降壓藥,防止入睡血壓下降,腦血量減少,速度減慢,容易形成腦血栓。
哪些因素可以使血壓波動?
血壓受很多因素影響,正常人晨起時血壓較低,晚上、勞動及飽食後血壓較高,高溫環境中血壓可下降,寒冷環境中血壓上升,情緒激動、緊張、飲酒吸煙以及睡眠休息不好均可使血壓波動。另外,患感冒、發熱等一些疾病也可引起血壓波動。高血壓病患者出現血壓波動時,除藥物治療外,也應去除上述各種誘因。
養生指南:
一、調暢情志
保持輕鬆愉快的情緒,避免過度緊張。在工作1小時後最好能休息5~10分鐘,可做操、散步等調節神經。心情郁怒時,要轉移一下注意力,通過輕鬆愉快的方式來松馳自己的情緒。最忌情緒激動、暴怒,防止發生腦溢血。
二、飲食有節
應節制日常飲食,少吃脂肪、甜食、鹽。飲食以清淡為主,多食蔬菜水果。忌暴飲暴食。食鹽攝入量每日不超過5克,鹽能使水分瀦留,血容量增加,加重心臟負擔。肥胖者應控制食量及熱量,減輕體重。要保持良好的睡眠狀態,睡前用溫水浸泡腳,避免看小說,看緊張恐怖的電影電視。保持大小便通暢:高血壓病人用力解大便,容易發生腦出血、心絞痛。多吃些芹菜、韭菜、白菜、菠菜等纖維素多的蔬菜,洗澡不要用熱水或冷水,以減少血壓驟然變化,以洗溫水澡適宜。
三、戒煙少酒
煙鹼(尼古丁)可收縮微細血管,使心跳加快,血壓升高;少量喝酒可使微循環擴張,增加血管彈性,有一定好處。提倡戒煙少酒,但大量喝酒及喝烈性酒則肯定是有害無益的。
四、勞逸結合
如從事高度緊張的工作,要掌握好對自己情緒的調節,注意勞逸結合,爭取多休息,避免有害的慢性刺激(如噪音)的影響。休息包括精神上、體力上的休息。重體力勞動、劇烈運動是不適宜的。負重、長跑、搬運重物應予禁止。但輕體力勞動是可以的,長期卧床並無好處。
五、堅持鍛煉
應堅持打太極拳,練氣功,每日早晚各一次,改善血液循環,減少外周阻力而使血壓降低。
六、堅持服藥
對中、晚期高血壓病,堅持服藥治療是十分重要的。如一種藥物產生耐藥性而失效時,應及時更換其他藥物。不遵醫囑,隨意停葯,會使血壓急劇升高而發生危險。


※葡萄籽提取物原花青素的營養保健功能
※原花青素的分類及藥理作用
※土豆食用要注意生物鹼中毒
※精神分裂症的神經系統軟體征
※哪些癥狀提示有周圍神經病變?—許樟榮教授的糖友課(19)
TAG:醫學顧事 |
※哪些人更容易患上高血壓病?
※哪些人容易得高血壓?日常生活中高血壓患者應該注意哪些?
※高血壓人群宜多吃的水果有哪些
※這幾類人容易患高血壓
※為什麼瘦人比胖人更容易患高血壓?
※現在患高血壓的朋友越來越多,高血壓患者飲食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高血壓的病因有哪些
※6種容易患高血壓的人群,有你嗎?當心血壓飈升,意外發生
※都說高血壓是一種常見疾病,那麼到底哪些人可能患上高血壓呢?
※引起高血壓的因素有哪些?高血壓的危害有哪些?
※高血壓是導致心血管疾病的罪魁禍首!做到這些讓您遠離高血壓困擾
※高血壓是導致心血管疾病的罪魁禍首!這些高血壓知識您了解多少!
※天氣寒冷,高血壓人群警惕「高血壓腦病」!噁心嘔吐就是癥狀
※妊娠高血壓都有哪些危害?
※高血壓跟吃降壓藥哪種更傷腎?教高血壓人群如何正確保護腎臟
※高血壓病人容易陷入哪些防治誤區?
※最容易被高血壓盯上的幾種高危人群
※了解高血壓的標準,以及5個易患高血壓的人群
※高血壓會遺傳給下一代嗎?哪些病因導致會高血壓?
※世界高血壓日專題|什麼人更容易患高血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