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明朝共十六位皇帝, 卻為何只有十三陵?

明朝共十六位皇帝, 卻為何只有十三陵?

揭密:明朝共十六位皇帝 卻為何只有十三陵?

北京「十三陵」是大明王朝皇帝的墓葬群,坐落於北京西北郊昌平區境內的燕山山麓的天壽山。這裡自永樂七年即公元1409年五月始作長陵,到明朝最後一帝崇禎葬入思陵止,其間二百三十多年,先後修建了十三座皇帝陵墓、七座妃子墓。一共埋葬了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二位太子、三十餘名妃嬪。那麼,大明王朝歷經十六位皇帝,為什麼這裡只有「十三陵」呢?還有三位皇帝的陵墓又位於何處?

公元1416年,永樂帝朱棣公布遷都的昭告,永樂十五年開始大規模營造北京,建立陵墓,於永樂十八年宣告完工,永樂十九年正式遷都,從此明朝根植於北方,除「南明王朝」外,大多皇帝在當時的北京壽終正寢。因此,可以說在朱棣前面的兩位皇帝,理所當然沒有被葬在北京十三陵當中。

明朝十六位皇帝。

一、開國皇帝明太祖朱元璋。

朱元璋逝世的時候,北京還尚未建都,因此他是葬於南京,其陵寢就是南京明孝陵。那裡也是是明太祖朱元璋與其皇后的合葬陵墓,因皇后馬氏謚號「孝慈高皇后」,且奉行孝治天下,故名孝陵。其陵墓佔地面積達170餘萬平方米,是中國規模最大的帝王陵寢之一,有著「明清皇家第一陵」的美譽。

沒有被葬入十三陵的三位皇帝分別是開國皇帝朱元璋(葬在南京明孝陵),靖難之役中下落不明的建文帝朱允炆,被複辟的英宗趕下皇位的代宗朱祁鈺(葬在西山景泰陵)。

二、明朝第二代皇帝,建文帝朱允炆。

建文帝朱允炆做皇帝不久,其四叔燕王朱棣在北京發難,兵戎相見,從北京殺到首都南京。大兵很快攻進皇城,建文帝朱允炆無可耐何,便從皇城的角門逃跑。後來朱棣派人四處尋找,但是依然不見蹤影,建文帝不知所終,不僅在北京沒有陵墓,在南京也沒有陵墓,使建文帝的下落成為一千古之謎。

由黃軒所飾演的景泰帝朱祁鈺。

三、明朝第七代皇帝,景泰帝朱祁鈺。

「土木堡之變」後,大臣立了他的弟弟朱祁鈺為監國,但又因蒙古族多次用皇帝來威脅明朝,於是便立朱祁鈺為帝,以免了蒙古族的勒索。朱祁鈺年號景泰,史稱明景帝,想盡辦法將英宗接回來後,將其軟禁在南宮當中,尊稱太上皇。

直到景帝景泰八年,景帝朱祁鈺患病,讓大將石亨扶持太子主管朝政。英宗在心腹黨羽的幫助與策划下,搞了一場「奪門之變」,拿回了皇位。英宗復辟後,朱祁鈺被害死,英宗不承認他是皇帝,將其在天壽山區域內修建的陵墓也給搗毀了,而是以「親王」的身份將他葬於北京西郊玉泉山,也就是現在的「景泰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朝 的精彩文章:

明粉是怎樣練成的
茶路千年之明朝茶文化

TAG:明朝 |

您可能感興趣

明朝十六位皇帝,為何只有十三陵?
明朝十六位皇帝,為何只有「十三陵」?
明朝共有十六位皇帝,為何皇陵卻只葬了十三位?
明朝有十六位皇帝,為何皇陵只葬了十三位?
明朝總共十六位皇帝,為何北京的「明十三陵」只葬了十三位皇帝?
明朝有十六位皇帝,為什麼北京只有十三陵?
明朝有十六位皇帝,為什麼卻叫十三陵呢?
明朝有十六位皇帝,為什麼皇陵卻只葬了十三位?
明朝一共十六位皇帝,北京卻只有十三陵,其他三位皇帝葬在哪呢?
明朝十六位皇帝,明十三陵里都少了誰?
明朝有十六位皇帝,為何只有「明十三陵」,另外三位哪去了?
明朝有十六位皇帝,為什麼十三陵只有十三位,還有三位皇帝去哪了
明朝有十六位皇帝,為什麼陵墓卻叫「明十三陵」?
明朝十六位皇帝,緣何只有十三座陵寢?還缺了哪幾個皇帝
明朝有十六位皇帝,為何只有十三陵?剩下的三個皇帝都葬在哪了?
明朝有十六位皇帝,為何卻有明十三陵,少了誰?
明朝共有十六位皇帝,明十三陵只葬了十三位,剩下三位去哪了
明朝有十六位皇帝,卻只有明十三陵,剩下三個在哪裡?
大明王朝十六位皇帝卻只有「明十三陵」?另外三個去哪兒了?
明朝只有十六位皇帝,為何卻有十九座帝陵?原因鮮為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