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品評:明朝滅亡前夕,此人詮釋了什麼叫忠義之士!
崇禎年間,來自地方起義軍和清軍的雙重壓力,使曾經固若金湯的城池相繼陷落,特別是到了明朝末年,整個明朝的防禦體系基本已經土崩瓦解,曾經的大明王朝也是名存實亡,當起義軍和清軍來犯時,守城將士則紛紛不戰而降,就是在這樣一個大環境下,卻有一位文官身披戰甲親臨陣地,做出的壯舉更是堪稱忠義之士。
此人就是當時擔任山東左布政使的張秉文,說起此人在明朝歷史上並不是特別有名,但是他的侄子和侄孫在清朝卻是相當有名的歷史人物,張秉文的侄子是清朝大臣張英,如今耳熟能詳的「六尺巷」典故便是出自張英之手,張秉文的侄孫在清朝則更加有名,曾擔任過軍機大臣等重要官職,也就是主修《明史》的張廷玉,由此可見張秉文的家世在明末清初可以說是十分了得的。
但是張秉文和他的侄子和侄孫卻是同門不同命,在崇禎十一年的時候,在山東擔任要職的鄭炳文遇到了清兵來犯,此次來犯的清軍將領不是別人,這支清軍是由多爾袞親自帶領的,多爾袞一路打到了濟南,不久後就帶領大軍將濟南團團圍住,明朝末年的國力空虛,加上連年的戰亂不休,導致大多城池都是兵力空虛,哪裡能抵擋得住多爾袞的大軍。
在城內只有一兩千守軍的情況下,張秉文首先派人給朝廷送去了求援信,然後又身披戰甲親臨城頭,積極組織城內士兵和老百姓備戰,誓要與濟南城共存亡,張秉文深知光是靠城內的兵力根本阻擋不了多爾袞的大軍,他把希望全都寄托在那封求援信上,希望能夠盡量拖到援軍到來,但是在戰場上往往是瞬息萬變,張秉文一直期盼的援軍卻遲遲不見蹤影。
事實上當時有兩路援軍可以前來支援,一路是離濟南不遠由宦官高起潛坐鎮的明軍,除此之外明軍大將祖寬也有一路大軍可以前來支援,明朝末年不僅有外患,內部問題也是十分致命的,當時宦官高起潛擁兵自重,根本沒打算要前去支援張秉文,而祖寬的大軍一看高起潛的大軍沒有支援的意思,自己也按兵不動對濟南之圍觀望不前。
就是在這樣前有清軍後無援軍的情況下,張秉文硬是帶領全城百姓和多爾袞拼殺了數十日,最終還是沒能抵擋得住多爾袞的大軍,不久後城池便被清軍攻破,但是張秉文並沒有束手待斃,而是帶領剩餘將士和清軍在城內展開了激烈的巷戰,最終的結果可想而知,張秉文區區一個文官,又怎麼能敵得過驍勇善戰的清軍,最後張秉文還是以身殉國了。
當時張秉文的妻妾家小全都在城內,得知張秉文戰死後,他的妻子和妾室兩人誰也不願意苟活,兩人相約紛紛殉難,不僅如此,張秉文家中的下人也追隨他而去,數十人紛紛投河殉難,城內官員戰死的不在少數,這次濟南城被攻破,損失的不僅是張秉文和城內百姓,連當時被分封在濟南的德王朱由樞也被清軍俘虜了。
事後張秉文一家的壯舉,得到了朝廷的表彰,還為張秉文建造了祠堂,張秉文在戰死後沒幾年,明朝就徹底滅亡了,張秉文以身殉節的這一戰,其實也是當時明朝內憂外患的縮影,明朝當時並不缺乏忠義之士,但是對轟然倒塌的明朝來說只是杯水車薪,依然阻擋不了明朝滅亡的腳步。


※明朝那些事被《綉春刀》講完了?不!《明朝刺客》揭秘明朝秘聞!
※一代皇帝明武宗南巡時候為何被大臣和子民血罵?
※明朝建文帝失蹤之謎在涵江東泉村解開
※努爾哈赤的祖宗找明朝要賞賜,不滿足就亂來,結果被吊打併處決!
※明朝藩王除了造反也並不是一無是處,有兩個就是取得非凡成就
TAG:明朝 |
※為什麼崇禎皇帝殺了魏忠賢以後,明朝還是滅亡了呢?
※為什麼明朝的滅亡,崇禎皇帝是第一責任人
※剿滅了魏忠賢,明朝還是滅亡了,那明朝滅亡原因有哪些二
※崇禎說此人是明朝的「諸葛亮」,若他不死明朝就不會滅亡
※如果明朝的末代皇帝不是崇禎而是他們,明朝還會滅亡嗎
※如何評價明朝「如果沒有魏忠賢,早就滅亡了」這句話?
※此人才是大明滅亡的罪魁禍首?為何說此人毀了大明?
※如果他不死,明朝絕不會滅亡,崇禎皇帝明知為何卻還要殺了此人
※明朝滅亡真的是崇禎的錯?毛澤東讀《明史》,怒指罪魁禍首
※明朝滅亡之後,清朝皇帝為何要下令保護明朝皇陵?
※崇禎是明朝滅亡的責任人,《明史》卻將此狀元作為罪人列入奸臣傳
※明朝亡國皇帝崇禎,換成英明神武的朱元璋,明朝會那麼快滅亡嗎?
※明朝皇帝都知道的秘密,崇禎沒明白,最終走向了滅亡
※明朝的武器先進到什麼程度?明明能稱霸世界卻為何最後滅亡了
※明朝滅亡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明朝被滅亡的真相是什麼?
※黃仁宇:明朝為什麼會滅亡?這才是根本原因
※明朝滅亡前夕,崇禎皇帝在宮裡做了什麼?他的子女們下場如何?
※明朝到底什麼時候滅亡的?答案:永曆死,明朝亡!
※明朝滅亡的真正原因是什麼?崇禎皇帝為什麼自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