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巨頭間數據之爭頻發的背後,是用戶對於個人數據話語權的缺失

巨頭間數據之爭頻發的背後,是用戶對於個人數據話語權的缺失

話又說回來,對於消費者來說不應該是「我的數據我做主」嗎?

去年12月,華為發布了一款名為榮耀Magic的新機,這是華為2012實驗室歷時2年的時間研發成果,他們基於Andriod系統重新開發了Magic Live系統,還在手機中融入了人工智慧技術。其中一項技術能夠通過用戶的微信聊天的容,自動載入出地址、天氣、時間、商鋪等相關信息。如果用戶在通話或者文字聊天中,也能提供相關的服務信息。

華為方面認為,這也是公司與科大訊飛、高德、支付寶、攜程等APP深度合作研發的結果。但是騰訊方面可不這麼想,他們覺得華為這樣的行為不僅是獲取了騰訊的數據,還侵犯了用戶隱私。

事實上,這已經是今年發生的第三起巨頭之間的數據之爭。今年的6月1日,阿里旗下的菜鳥和順豐之間的「數據封殺門」事件,以及京東和天天快遞之間的爭端,想必所有人都還記憶猶新。最終,菜鳥和順豐在國家郵政局的調解下握手言和,京東和天天快遞之間目前還尚無定論。

數據之爭只是表面文章背後隱藏的利益爭端才是核心

毫不誇張的說,表面看起來阿里和順豐、華為和騰訊之間爆發矛盾,都是因為想要擁有對數據的絕對把握。但這兩起爭端的背後,隱藏的是巨頭們對於利益的爭奪。

大數據時代,各大互聯網巨頭爭奪用戶數據可以說是一個必然的趨勢,畢竟誰也不願意放棄大數據這個「金礦」。不論是BAT,還是華為、京東,誰能夠掌握更多的數據,無疑就能取得更多的話語權,佔得先機。

那麼,用戶數據的價值究竟在哪?

通常來說用戶的數據包含有姓名、常用地址、實時位置、個人愛好、行為特徵、某一時段的需求等等,這些數據往往被不同領域的公司、機構所掌握。

馬雲此前曾在演講中說過這樣一句話:「阿里最值錢的就是數據。」而上述提到的用戶數據中,最被阿里、京東、華為等等公司看重的,恐怕就是個人愛好以及某一時段的需求。

實際上我們在日常使用一些APP時也能看出一些端倪,比方說打開淘寶時,首頁推薦的商品必定是你最近搜索過的同類型商品;點外賣時,在頂部出現的一定是你之前點過或者查看過的商家。可見,這些公司的資料庫在你每次登陸後,都會記錄你瀏覽的商品,分析出你的需求和習慣愛好之後,在你下次打開時精準推送,直擊痛點。

如此一來,用戶消費轉化後給商家帶來利潤,而公司或者是平台也能從中抽成,形成巨大的「大數據」利益,而這也正是巨頭之間爭端的核心所在。他們都希望能夠通過為用戶提供更為精準的服務,來保持與用戶之間的粘性,「捆綁」在自己的服務內。

用戶對於自己的數據沒有話語權隱私保護還要跟上大數據時代的步伐

儘管近些年數據的價值在不斷提升,但是對於數據歸屬權的界定似乎一直都很模糊。國內對於歸屬權已經形成思維定式,就是由各大互聯網平台公司使用。但是,即便是拿到了用戶的授權,這些平台公司也沒有隨意收集用戶信息的權利。

在今年推出的《網路安全法》中就有明確要求,廠商收集和使用用戶信息,需要明示同意,明確披露信息用途、適用範圍、時效等。除此之外,《憲法》第四十條規定,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護,除少數經法律程序的檢查以外,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刑法》第二百五十二條規定,隱匿、毀棄或者非法開拆他人信件,侵犯公民通信自由權利,情節嚴重的,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可見,國內對於用戶隱私保護的條例還是比較健全,但是國內大多數公司在收集信息時,都是將隱私條款附加在長長的用戶授權協議中,而用戶幾乎不會閱讀這冗長的協議,並且明白這協議到底說了些什麼。最可怕的是,當用戶選擇授權之後,這些公司就開始無限制收集和使用。

可見,這些本屬於用戶的數據,最終用戶卻沒有任何話語權。作為用戶,如果選擇堅持維護自己的隱私,就只能遠離他人擁抱的便捷生活。

近些年,人們早已習慣了互聯網帶來的生活便利,而付出的代價之一就是個人隱私保護的嚴重滯後。這在大跨步發展的大數據時代,明顯是一個隱患。如果繼續任其自由發展,遲早會對人們的個人生活產生不可估量的負面影響。就比方說,電信詐騙就屬於用戶信息保護不當而造成的。

所以,在商業背景下,用戶數據的使用與保護,應該有一個明確的界定。保證人們生活便利的同時,在商業利益與社會治理之間找到最佳的平衡點,讓大數據的價值體現在造福社會,而非破壞人們生活。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鎂客網 的精彩文章:

電子科技大學陳建文:沒有完美的大數據,現實世界都是小數據
被大公司看上的黑科技,聊聊腦機介面技術的那些事
谷歌為DeepMind AI開發「打盹」技能,讓它在休息時自我「反省」

TAG:鎂客網 |

您可能感興趣

大數據殺熟的背後,是人性的貪慾
大數據時代,你的個人信息正在被窺視和利用
數據產品:無處不在的數據決策
比起格里芬的數據,他的這個操作更令人窒息
數據並無對錯,好壞只在人心
DXT,做的是個人數據信息管理,一個淡泊但不坑人的項目
「數據引導你的行為」:大數據背後的權力與不公
人類學家大數據分析,發現人類正在接近物種的極限,難以再突破
數據不如新人,後援會被解散,他是不是流量小生里最尷尬的?
沒有數據泄漏,就沒大數據產業?
數據中心——人工智慧背後的數據支撐
大腦中的意識,是藉助於大腦存在的數據,還是單獨存在的?
用戶數據泄密事件不斷,是時候發揮區塊鏈技術的價值了
用戶數據泄密事件不斷,是時候發揮區塊鏈技術的價值
最懂您的人傷您最深,不了解大數據殺熟,您會是下個價格歧視對象
大數據「殺熟」時代,用戶之間的「貴賤」之分,網友:受教了!
大數據對商家是個寶,對顧客或許是把刀!「大數據殺熟」,你被宰過嗎?
數據盾強勢來襲 數字時代不必為黑客的襲擊擔憂
區塊鏈讓數據掌握在用戶自己的手裡
大數據的外部特性背後,是無處安放的個人隱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