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這個機構比中國電影資料館還牛逼,就一個原因

這個機構比中國電影資料館還牛逼,就一個原因

文 | 儒

紐約電影文化非常多元化,對此貢獻最大的應該是各類文化機構,即那些不是電影院但又放電影的地方,比如博物館裡的電影部門、世界各國駐紐約的政治、文化組織裡面的電影部門等等。

在紐約,放電影的機構數量甚至超過了藝術影院;這些機構放映的電影數量可能沒有商業影院和藝術影院多,但是質量和選題絕不遜色。這些機構的電影放映廳通常隱沒在一條小街的一個小門背後,遠沒有電影院那樣醒目,但設計更合理更乾淨;它們沒有大招牌也基本不會打廣告,走的是願者上鉤的路線。

要是沒人介紹,或者沒什麼契機知道這些地方的話,大部分人在紐約生活幾十年也不會到這些地方去看一場電影。他們不知道,自己錯過了在紐約可以看到的最好的電影。

紐約的電影機構中全年每天都放電影的只有兩家:Lincoln Center Film Society(以下簡稱Film Lincoln)和 Museum of Modern Art(以下簡稱MOMA)。

這兩家的氣質風格很不同,但都是紐約最重要的電影機構,資源和眼界罕有敵手,兩家一起撐起了紐約迷影世界的一片天空。

Film Lincoln是紐約林肯表演藝術中心(Lincoln Center of Performing Arts)下屬的十一個機構之一,和它平行的包括茱莉亞音樂學院、紐約交響樂團、紐約芭蕾舞團等等。

Lincoln Center Film Society

紐約的林肯中心是一片統一設計的區域,包含廣場、水池、小樹林、大大小小的劇院、學校、圖書館,屬於紐約除了中央公園以外非常難得的一大片城市公共活動空間。我們的Film Lincoln就窩在這片區域的兩個小角落裡——和窄窄的65街隔街相對的三個放映廳。

其中最大的那個叫Walter Reade Theater,地方非常難找,要從街邊一個小樓梯走上去尋覓一個最不起眼的門,但它是很多人心目中(包括我)紐約最贊的一間放映廳。

這裡不僅每個座位都是好座位,而且銀幕的尺寸和空間配置很完美;更關鍵的是,紐約的導演演員見面活動有超過一半都是在這個廳里進行。

Film Lincoln之所以如此重要,很大原因是因為它承辦了紐約非常多重要的電影節,包括今年已經到第53年的紐約電影節;而且它還有自己的媒體終端,那就是雙月刊雜誌《Film Comment》。

每隔幾天官方網站就會更新幾篇來自《Film Comment》的文章,結合本地正在放映的電影展開源源不斷的討論。除了承辦各種電影節之外,Film Lincoln的日常放映和專題回顧也有很高水準,甚至可說是紐約的最高水平。

Film Lincoln的策劃經常比Film Forum和IFC Center更專業化。比如說舉辦導演回顧展,Film Lincoln一般不會辦小津、希區柯克或是特呂弗這樣的已經遭到各種熱捧的大師(即使辦大師的通常也會選擇比較新穎的角度,例如侯麥的喜劇),而是更傾向於挖掘稍微年輕的、仍在創作中的有特色的導演,像賈木許、佩德羅·科斯塔、貝特朗·波洛尼、魯本·奧斯特倫德之類。

除了放映導演自己的作品,Film Lincoln還會讓導演選擇幾部對他影響最深的影片整合到策劃中,並請他親臨介紹。

在電影主題策划上,通常就不會用「犯罪電影」這樣空泛的題目了,而是更強調學術含量,例如「小津和小津的追隨者們」,這個系列就會把小津和文德斯、侯孝賢、賈木許和是枝裕和的電影一起放映,觀影者會得到更具歷史感的觀影體驗。

比如斯科塞斯策劃的波蘭電影傑作展,放了「電影基金會」修復的二十多部波蘭經典電影,包括瓦伊達、哈斯、扎努西、基耶斯洛夫斯基等導演。

再比如Film Comment Selects這個系列,是由雜誌的編輯們選片,包含了拉烏爾·魯伊茲(Raul Ruiz)和洪常秀這種更加小眾導演的作品。

我最近一次參加的是「Titanus: A Family Chronicle of Italian Cinema」,是以義大利電影發行公司Titanus為線索展映義大利於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出品的影片(多為新現實主義),包括費里尼、安東尼奧尼、德西卡、奧爾米等導演的早期作品,讓我補上了重要一課。

Film Lincoln全年固定的電影節有14個(電影節話題將在後文單獨討論),再加上各種各樣的導演回顧展,特別策劃展,所以幾乎每天都在至少1-2個特別系列中。

更誇張的是,除了這些電影節和特別系列,Film Lincoln也會選很多新片上映(大部分都會拉來導演做Q&A)。只是對於Film Lincoln來說,新片的概念就不僅是最近上映的電影了,而是只要紐約還沒有影院發行(theatrical release)過的電影都是「新片」。

因此蔡明亮的《青少年哪吒》也作為新片上映,園子溫的《庸才》和《地獄為何惡劣》、王家衛的《一代宗師》、侯麥的《圓月映花都》都作為新片上映過。

當然也有真正意義的新片(雖然很多時候藏在一些專題系列裡),我曾經在這裡看過《IT狂人》里的Moss(理查德·艾歐阿德)導演的《雙重人格》,他是我見過的兩個回答問題最機智的導演之一(另一個是前面說過的懷斯曼),他提到那部電影的最重要靈感來源是《花樣年華》。

《雙重人格》(2013)

看過《戀戀書中人》,聽導演和主演們談獨立電影的創作環境;看過維倫紐瓦的《宿敵》;看過蔡明亮的《郊遊》。

看過貝羅奇奧的《沉睡的美人》,老爺子接受採訪的時候都快睡著了。

看過歐容的《花容月貌》,導演說起話來總是笑眯眯、溫溫柔柔的。

最近看過鮑姆巴赫的《年輕時候》和溫特伯格的《遠離塵囂》,他們和我想像中真不是一個畫風……

《遠離塵囂》(2015)

來紐約這幾年,在Film Lincoln看過的電影太多太多,不管電影好不好看(大部分是很好看的),在這裡總能感受到觀眾和電影人對電影的熱忱,讓我覺得這裡是電影本身受到最大尊重的地方,我愛這裡。

每次走進三個廳的任何一個,坐到我自己最喜歡的那個位置,心中就充滿歸屬感,並對接下來要放映的影片,不論它是什麼,生出堅定的信任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虹膜 的精彩文章:

你以為楊洋粉絲鎖場很容易?真令人心疼啊
這部歌舞片,我的好友在豆瓣上全給了10分
這個城市的藝術影院牛掰到什麼程度?讓北京上海羨慕不已
如果這部電影因為1.5%的排片被埋沒,我會非常失望
神秘的「元電影」概念,這篇文章說透徹

TAG:虹膜 |

您可能感興趣

他一個人拍電影可以改變一個國家,這樣的人才稱得上偶像!
每個人的愛情都是一場電影,電影結束,我只是你的一個片段而已?
一個電影中的片段,在美國造成了一場災害,美國對它束手無策!
一部電影,只為一個群體,也是極好的!
同一個故事改編,憑什麼日本人拍的電影就比我們好?
看完這部「中年危機」喜劇電影,我整個人都不好了
投資三億逼退四部電影,結果血虧一億,姜文的票房就像個迷
一個人的電影
一部電影竟然能改變一個國家?
別否認,這些電影你等的就是這個鏡頭
有些電影,本身就是一幅畫
韓國美國電影都敢拍,但只有他們能拍這麼好
最獨立!這個電影節,只有一個人
把狼人殺拍進電影,這部電影還是第一個
國內幾乎空白的電影類型,值得一看
林正英已不在,想還原老殭屍題材電影,也只有這個人能做到了
寒假,還再給孩子看些沒營養的動畫?這5部電影一個比一個經典
每一個鏡頭每一幀都像壁紙一樣的電影
同一部電影,港台譯名的腦洞真是大,最後一個不得鳥
一句話愛上一部電影,這個假期該補的片子都在這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