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讀《走近中醫大家――周仲英》有感

讀《走近中醫大家――周仲英》有感

文:荔哥

「古為今用,根深則葉茂;西為今用,老乾發新芽。知常達變,法外求法臻化境;學以致用,實踐創新綻奇葩。」

這是周老從事中醫工作多年以來的切身心得。在中醫的教育方面,周老強調要重視醫德教育,提出「 源於中醫,衷中參西,繼承發展,回歸中醫 」四句話。

淵遠而深厚的家學奠定了周老的中醫思想也促使他承擔起延續家學的重任,父親的言傳身教幫助周老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堅定了他走中醫道路的信念。對於父親與自己的治療理念, 周老認為各個時代的疾病譜不同,與之相對應的治療理應有所變動。

周老重視基礎知識的學習,同時提出「 中醫的生命力在於臨床療效 」並指出了現代中醫教育的不足。

由於招生人數的增加,中醫學生們無法像過去的中醫教學那樣儘早地接觸臨床實踐,這就對學生們的自主學習有了更高的要求。

學校組織規模有限,那就自己到醫院尋找跟隨醫生抄方的機會,機會不會主動送上門,這一點正對應了新時代的要求。

關於中醫的學習,最重要的一點是中醫思想的轉變,現代的學生自小接觸西方化的教育,沐浴著西方科學的思想長大,缺乏堅實的中醫思想,在學習中醫的過程中難免會產生懷疑與動搖,堅持下去並能重鑄思想的人方為真正的中醫人。這也是對中醫學生的考驗,是中醫真正入門的「龍門」,越過去,才能領悟中醫的精髓。

在我看來,對我們中醫學生最嚴峻的考驗在於是否能在現代各種紛繁錯雜的干擾下堅定自我,守住內心。

在這個科技發展迅速的時代,手機、電腦、平板等高科技產物惹人眼熱,小說、遊戲等令人沉醉其中,不能自拔。

為雜物所迷亂,即便可以學會中醫,也不能學懂中醫,融會貫通,更不要說繼承中醫,發揚中醫了。

中醫的發展自開始到現在受到了數不盡的干擾,尤其是近現代,民國時期西醫大規模湧入,國民黨打壓中醫;文革時期,中西醫合併,中醫受到了擠壓和排斥,中醫的發展陷入險境.

現代的「萬人請願廢除中醫」、「方舟子嚴批中醫不科學」等事件更是讓中醫發展停滯不前。

這些險境中醫都挺過來了,最可怕的不是過去的傷害抑或此時的停滯,而是它們所帶來的影響。

這些影響能夠帶給中醫人以沉重打擊,當中醫的根本信念開始動搖的時候,就是中醫遭受免頂之災之日。

曾聽聞一句話 「批評是每個知識分子的權利,可是建設,是每一個人的使命」。

所以,中醫不怕批評,不怕打擊,只要中醫人能夠堅定信念,不斷建設,中醫的前途必定光明,中醫的發展將永不停止!

嗨,晚上好,我是木鐸。

最近這些天我寫了很多稿子,也看了很多別人的稿子。這樣學術性的文章出自於一位學中醫的朋友。她很樂意將這樣好的文章分享給 世界是你 。

學術研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中醫理論遠比西醫複雜,我很喜歡她樂在其中的態度。

感謝她,為 世界是你 帶來真正意義上的文體變化。

晚安。

圖片:來自於網路

音樂:無

作者:荔哥以出世的態度做事,以入世的態度做人。

新浪微博:― 世界是你

期待你的晚安來信

soulmate0616@163.com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走近畫家】肖愛華
中文鋪路 讓外國青年走近中華文化
走近經典-《大學》
走近畫家梵高
周鄧紀念館 崇敬與崇拜中走近
名家風采 走近胡抗美
走近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
走近美輪美奐的佛教建築
在路上——走近青年畫家馮國
硯歌千秋翰墨香——走近書法家張海軍
書壇精英 走近 齊劍南
中國航天從這裡走向世界——走近西昌衛星發射中心
書壇精英 走近 郭敬丹
英國版的走近科學:夜半歌聲
走近大西洋的明珠——加拿大愛德華王子島
為世界謀大同——中國是怎樣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
大年初六,CCTV《舌尖上的中國3》帶你走近平江美食
走近中醫:張仲景教你養生之道
中日韓迅速走近 跟特朗普有啥關係?
【美文美圖】風拂青草 | 走近秦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