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也許有一天,沒人會再提「網貸」兩個字

也許有一天,沒人會再提「網貸」兩個字

作者:薛洪言,蘇寧金融研究院互聯網金融中心主任;微信公號:洪言微語

近期,網貸行業發生了很多事,金融工作會議釋放強監管信號、交易所合作產品下架、陸金所「債轉」風波、紅嶺創投宣布三年內清盤等等,每個事件背後都蘊含著豐富的信息量。當這些熱點事件在短時間內集中出現時,於行業、於投資者而言,是個什麼信號呢?

在這裡,筆者做個通盤的梳理與概括,供大家參考。一家之言,歡迎留言交流。

監管層面:排雷模式下各個擊破,整體風險可控

自2015年下半年以來,網貸行業便迎來強監管模式,以重點問題和突出問題為抓手,以風險排雷為導向,推行了一系列的制度和文件,成效明顯,加速行業野蠻生長的結束。

具體看一下:

資金存管對治平台跑路和資金池風險

2015年以前,平台捲款跑路是投資者面臨的最大風險,捲款跑路的原因無一例外涉及到資金的挪用,或構建資金池用於真實項目投資,或直接搭建旁氏騙局網路,用新投資者的資金償還老投資者的本息。e租寶、泛亞、中晉等臭名昭著的平台均為此類模式。

無論是跑路還是資金池,本質上都涉及到對用戶資金的挪用,資金存管通過將用戶資金與平台自有資金的分離,從根本上防止資金挪用風險。《網路借貸資金存管業務指引》明確規定:

「存管人應在充值、提現、繳費等資金清算環節設置交易密碼或其他有效的指令驗證方式,通過履行表面一致性的形式審核義務對客戶資金及業務授權指令的真實性進行認證,防止委託人非法挪用客戶資金」。

目前,上線資金存管的平台數量約佔15%左右,大多數平台難獲存管銀行認可,成為行業整頓速度遲緩的重要原因,也必將成為行業加速分化的重要誘因。

網貸之家數據顯示,截止2017年7月23日,已上線資金存管平台數量約為325家,已簽約未上線平台約為260家。

信息披露對治不良高發、關聯交易等經營風險

在P2P交易中,平台雖定位為信息中介,卻是事實上的項目風險評估者,用他人(投資者)的資金來放貸,自然存在委託代理難題。即平台為獲取超額手續費,有動力在風險評估中放水,將資金貸給不合格借款人甚至企業自己。

所以,P2P業務,天然就涉及到不良資產、自融等問題。在出台信息披露要求前,P2P平台的不良率一直是個謎,一些平台則通過P2P業務進行自融,風控成為過場和形式。開始時,平台會自行承擔風險,隨著不良資產越積累越多,量變引發質變,就變成了問題平台。站在投資者角度,由於缺乏權威的信批機制,平台看上去一直都是經營正常,直至出現提現困難,但為時已晚。

這個問題主要依賴信息披露來對治,2017年6月,互金協會正式上線「互聯網金融登記披露服務平台」,截止7月28日消息,累計有40家平台接入。同期,國家互聯網金融安全技術專家委員會啟動互金平台「陽光計劃」,重點進行透明度巡查,對平台不透明情況進行曝光。此外,信批不徹底很容易引發自媒體關於平台涉嫌資金池、自融等的猜測,輿論監督也發揮著重要作用。

限額控制鎖定行業定位,並對治系統性風險

P2P平台定位於信息中介,理論上不承擔信用風險,因此也沒有資本金和槓桿率要求。放任發展,規模可以無限擴張,若風險管理不當,也會給投資人帶來很大的損失,引發系統性風險。同時,對比銀行、消費金融公司、小貸公司等有明確槓桿率限制的持牌放貸機構,放任P2P的發展也會產生監管套利的問題。

在此背景下,通過對借款限額進行控制,既鎖定了行業小額普惠的定位,又可視作在某種程度上進行了變相的槓桿率控制,弱化監管套利問題,並根本上消弭潛在的系統性風險。

平台層面:看得見的天花板,想像空間受限

對平台而言,資金存管和信息披露雖然增加了監管成本,但能根本上提升投資者信心,是件好事。而借款限額的控制,雖然從行業層面消弭了系統性風險,但對平台而言,類似於變相設置了天花板。

考慮到招行在零售業務中的卓越品牌和完善的O2O渠道,不妨以招行零售業務中的小微貸款(剔除房貸與信用卡透支,信用卡主要為免息期內透支,不能等同於實際貸款需求)作為網貸平台發展的天花板,截止2016年末,招行小微貸款餘額2817億元。即,在可預見的幾年內,網貸平台的待還餘額天花板可能在3000億元左右。

截止2017年6月,網貸行業待還餘額為10449.65億元,較2016年末增加2287億元,月均增速為4.2%,同比下降2.85個百分點。網貸平台中,待還餘額超過100億元的平台有17家,超過200億元的有6家,超過500億元的僅陸金服一家,為1400億元。隨著7月15日起交易所產品的下架,網貸平台待還餘額極有可能不升反降。

就網貸龍頭而言,天花板已在看得見的不遠處。

在《互金整改延期的背後,行業發展早已步入深水區》一文中,筆者談到了網貸平台拓展行業空間面臨的困境,摘錄如下:

拓展行業發展空間,網貸平台是最積極的探索者。超級大平台紛紛把轉型重心放在一站式平台轉型上,意圖通過售賣基金、交易所理財產品、保險產品等擴大業務邊界,然而不同金融產品對應不同的銷售邏輯和客群,超級大平台的轉型效果並不理想。

與此同時,在超級大平台一站式轉型受挫的背景下,其核心基礎P2P業務則遭遇到專註P2P業務的大中型平台的強力挑戰,後者的交易量快速提升,行業排名穩步增長。腹背受敵的情況下,如何進行戰略擺布,或者如何突破轉型瓶頸,是這些領頭羊們必須思考且儘快解決的問題。

投資者層面:信心需要重建

自2015年下半年以來,網貸行業步入合規整改階段。監管層面出台一系列文件,媒體充分發揮輿論監督作用,高度關注平台負面輿情,劣質平台加速淘汰出局。站在投資者的角度,這一時期行業信息量巨大,且專業性強,在缺乏主動而積極的投資者教育與溝通的背景下,投資者對行業認識出現偏差。

就大多數投資者而言,對行業的印象還停留在e租寶發酵時期的輿論引導和投資者教育上,即網貸高風險,投資需謹慎。

就一部分關注行業新聞的投資者而言,行業整改的這一年多時間內,投資者可能頻繁接觸到資金存管、電信增值業務許可證、平台備案等監管辭彙,但不見得明白其作用和價值,整體合規比例低、整改進度不及預期、大平台轉型退出等新聞倒是淺顯易懂,不過對這部分投資者而言,這些都屬於行業負面信息。

只有少數資深投資者,才真正看到了行業在合規層面實實在在的進步,認可網貸產品的投資價值。只是,這部分用戶少之又少。

這種情況下,陸金所事件的發酵便既出乎意外,又在意料之中。陸金所背靠中國平安,是網貸行業的超級龍頭,竟然會因為一張涉及合規問題的微信截屏而誘發投資者恐慌情緒,的確大大出乎市場預料;但若考慮到大眾對網貸行業的標籤化負面認知,考慮到很多人(或他們身邊的人)曾深受跑路平台的「折磨」,這件事情卻也不難理解。

顯然,大家高估了投資者對行業的認可和信任度,再次證明了現階段的投資者教育和溝通仍遠遠不夠,且並未引起足夠重視。而這個問題不解決,可能會成為行業長期發展的重大障礙。

小結:多事之秋臨近尾聲,行業或步入新的階段

但凡大的趨勢,臨近尾聲之前總是會來幾個小高潮。結合行業整體現狀來看,陸金所風波、紅嶺創投的退出宣言,便類似於這種尾聲前的高潮。以此為界,伴隨行業亂象與整改的多事之秋可能要臨近尾聲了。

接下來,行業要準備好迎接新的發展階段,不再那麼快,也不再這樣喧囂,一邊扎紮實實發展轉型,一邊逐步淡出輿論視野。最終,網貸將作為一個成熟的行業,攜帶一款成熟的產品(網貸),慢慢內嵌至金融體系整體框架之中。

屆時,人們只知道理財產品配置,沒人再提網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虎嗅APP 的精彩文章:

特朗普開掉了剛剛上任10天的白宮新聞發言人,喜歡飆髒話
物流圍城戰,京東與蘇寧都撒了謊
一隻「狗」的美國IPO之路
蘇寧扭虧,有了「坐三望二」打持久戰的底氣
國內首個宮頸癌疫苗希瑞適正式上市,中國人為此等了11年

TAG:虎嗅APP |

您可能感興趣

也許有一天,你會相信的十句話
每天一盒煙,身體或許有這2個表現,若一個都沒有,那就偷著樂吧
「也許有一天,我會變得很難追」
我國是否會再次進口蘇35嗎?滿足這一條件,或許有可能
也許有一天,我會有家的呢
也許有一天清晨,我會轉身看見一個奇蹟發生
獨處,是一個人的清歡,也許有時候像你
瓜子和花生,一個會讓人發胖,另一個或許有助減肥,不妨了解一下
夢一隊這個13號也許有人認識,但是這個教練估計沒幾個人知道吧?
中國這4個省會,名字太佔便宜,讓人看一眼就記住,或許有你家鄉
短命的人,睡前或許有4個習慣,希望你一個也沒占!
盤點動漫中的機械少女,或許有一天你也可以擁有
有幾個人的婚姻沒為錢吵過架?這個辦法或許有用
孫允珠:也許有一天,你回頭了,而我卻早已,不在那個路口
肺不好的人,睡覺時或許有3個表現,若你一個沒有,肺還算健康
女人「絕經」前,或許有這3個「跡象」,若一個不佔,還算幸運
也許有一天,衰老不會再伴隨著病痛
被子多久曬一次比較好?什麼時間曬最好?也許有不少人都錯了
太平天國不允許有這個姓氏的人,一經發現,就要被砍頭!
人的自愈能力有沒有上限?看看這三個案例,或許有不一樣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