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反季節蔬菜反應的植物激素
反季節蔬菜從來源上通常可以分為三大類型,一是山區垂直氣候分帶的暖濕地區,一是冬春溫暖的熱帶地區,再就是利用塑料大棚的設施保護來生產反季節蔬菜。前兩者對於產地而言是順應季節的,對於消費地而言可能是反季節的。一般而言,反季節蔬菜可能較多使用了植物激素,但應季蔬菜也並非絕對不含植物激素。因此「冬吃夏菜,夏吃冬菜」並非一定就是「無激素,不反季」。
植物激素VS植物生長調節劑
植物激素,準確地說是植物內源激素,是植物體內自行產生的一種具有生理活性的有機化合物。它可由產生的部位或組織運送到其他器官。這類物質在植物體內含量雖極微,但作用卻很大,是生命活動不可缺少的物質。目前公認的植物內源激素有生長素、赤霉素、細胞分裂素、脫落酸、乙烯和油菜素甾醇六大類。新增的植物激素內源還有茉莉酸、多胺和水楊酸等。
植物體內天然存在的植物激素含量甚微,如果通過從植物體內提取植物激素,再擴大應用到農業生產方面,是很困難的。現在廣泛用於農業生產中的是具有植物激素活性的人工合成化學物質,也就是植物外源激素,即我們所說的植物生長調節劑。
植物內源激素對攝食者而言是安全的,植物生長調節劑如果按照國家登記批准標籤上標明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使用,也是安全的。
植物雌激素VS人類雌激素
植物中所含類雌激素物質為異黃酮、香豆素和萜烯等,定義為植物雌激素,是一類具有雌激素或抗雄激素特性的植物來源的化合物,大多具備與雌二醇類似的結構,能夠與哺乳動物或人的雌激素受體結合,產生雌激素樣或抗雄激素活性。植物雌激素可以直接與人類雌激素受體相互作用,但其結合力很弱,僅有雌激素的千分之一。由於植物雌激素在激素替代療法中副作用小,在臨床上受到廣泛關注。
嚴格地說,植物雌激素可以劃歸於環境內分泌干擾物,但是我們可以利用植物雌激素的特殊效用,造福於更年期綜合征等需要應用雌激素替代療法的患者。目前臨床應用較多的是大豆異黃酮。
植物激素VS動物激素
動物激素是指動物的某些器官、組織或細胞所產生的一類微量但高效的調節代謝的化學物質,比較複雜,有脂質、多肽、固醇等等。
植物激素作用於植物與動物激素作用於動物的原理是不同的,植物激素即使進入人體,也不會產生類似作用於植物體上觀察到的生物體反應。高等動物和人體內的生長激素,化學成分是蛋白質;而植物體內的生長素,化學成分是吲哚乙酸。
動物生長激素是由腦垂體前葉分泌的能促進身體生長的一種激素,只對動物發生作用;植物中的生長激素由生長旺盛部位分泌,只對植物發生作用,包括外源性的植物生長調節物質,也是如此。因此,從理論上來說,植物激素對人類影響較小;而動物激素則對人類影響較大。
從環境激素的定義層面來看,以目前科學達到的認知狀態來分析,植物激素不屬於環境內分泌干擾物(環境激素)的範疇。但這不是說植物生長調節劑就可以濫用。人類大量食用植物生長調節劑種植的蔬果,其長期影響目前尚無定論,因而並非多多益善,而是應該嚴格監管。作為消費者而言,應當盡量選擇應季蔬菜,盡量選擇無公害蔬菜,盡量有理性科學的消費觀,不要一味追求蔬果的外觀。
動物激素,尤其在養殖過程中非法加入而又未代謝掉的激素,比如己烯雌酚,就是典型的環境內分泌干擾物,是我們需要小心避免的。
(文/朱毅 副教授 中國農業大學)
版權所有,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準備著生一個健康的寶寶
※戰狼二在頭條呼聲一片,為什麼在豆瓣卻混的那麼慘
※看三個老戲骨飈車,這樣的電影真是看一部少一部了
※迪士尼利用人工智慧開發觀眾表情監測系統
※"韓·索羅外傳"新動態 攝影布拉福德·楊仍在劇組
TAG:家庭醫學 |
※大棚蔬菜如何反季節種植?
※反季節蔬菜沒營養?
※反季節蔬菜水果真的有害嗎?
※反季節蔬菜產婦能吃嗎?
※反季節的蔬菜和水果安全嗎?
※反季節蔬菜,可以吃嗎?
※驚蟄節氣應吃這種水果和四種蔬菜,養肝又排毒!
※捲心菜是一種常見的蔬菜!捲心菜中含有植物殺菌素!
※如何給蔬菜補充葉面肥,提高蔬菜產量,改善蔬菜品質
※大棚蔬菜反季節蔬菜口感差,這不是心理作用,而是事實!
※此蔬菜是長壽菜,是胰島素的激活劑,糖尿病的剋星!
※如何面對激素催大、催熟、催甜的水果蔬菜?
※這類食物是肝癌的剋星,比蔬菜水果更管用!
※這種蔬菜含有,胰島素的「激活劑」,適合糖尿病人食用!
※應用「氣霧栽培」收穫的各種蔬菜
※種植技術:蔬菜土壤的酸鹼度調節
※菠菜為春季應時蔬菜,具有滋陰潤燥、舒肝養血的作用
※它們是真正的「蔬菜之王」,是最營養健康的抗癌食物
※非澱粉類蔬菜對抗癌的重要性
※乾隆提出了吃反季節的主意,並告訴菜農們,讓他們種出反季的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