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南懷瑾:讀書是為明理,而非謀生

南懷瑾:讀書是為明理,而非謀生





孔子的一生,三千弟子,七十二賢人,但是真正有成就的,十來個人而已。




教育是個犧牲,很難有成果,可是雖然如此,它的影響還是非常大。




我一輩子,受舊式教育出身,然後又受到新的學堂教育,還受過軍事教育、武術教育。我專門學武功兩三年,那很費時間,學出來做什麼?學武功出來可以做總教官,教練。




可是我的目的呢?是興趣,我不想出去教人家練拳,我是興趣,學會了再說。我學軍事,帶過兵,也教過兵,也做過官,文的武的,大學也聽過課,也去上過研究所,所有的教育我都受過了,清清楚楚,那麼我個人的總結下來:教育無用論,教不好一個人的。



我的經驗,人不是學校教育能夠改得了的。一個了不起的孩子,你不給他讀書,給他按在泥巴裡頭,他都會站起來,成為一個有用的人;站不起來的孩子,你怎麼培養,怎麼教育也只能成為一個很平庸的人。







教育首先要知道孩子的秉性


教育,首先要知道孩子的性向,先了解一個孩子的性情方向。看《大學》《中庸》,「性」在學理上叫秉性。秉,就是生下來帶來的,父母遺傳的是其中一部分,分成兩方面,生理、身體上的,還有思想情緒上的。




教育只是一個增上緣,老師盡量幫他,培養他,使他依靠自己的稟賦站起來,這是教育的目的。




像我的學生裡頭有很多了不起的人,當時讀小學的時候,誰知道他啊,現在覺得很偉大,教育就是這個道理。




中國幾千年都是私人辦教育,現在是政府辦學校。推翻滿清之後,所謂最好的學校,你們知道北大、清華第一名的同學有幾位啊?他們做出了什麼事業?



不要迷信了,教育不是這個道理!不管哪一行業,在社會上有貢獻的,或者成名的,不一定是很好的學校出來的。





讀書是為明理,而非謀生


一個人為什麼要讀書?從中國的傳統文化來說,這是一個重要的老問題。一個人為什麼要讀書?傳統中最正確的答案,便是「讀書明理」四個字。




明理,是先要明白做人的道理。如果要問中華民族,中國人素來的教育目的是什麼?讓我們再重複一句:是為了「做人」,而不是為了「生活」。




因為「生活」的意義,是人要「生存」在這個世界上,怎樣設法來維持自己的生命,同時,使人人都有更好的「生活」,過得很舒適快樂的一生。



這都是在「讀書明理」以後,因為「智慧」、「智識」的開發了,就容易懂得了「謀生」的「技術」,和各種有利「謀生」的「智識」,也都屬於「讀書明理」。明白了「人倫」之道以後,那是當然、必然的事。




很可惜,現代人所認識文化教育的基本目的,只是為了「謀生」。我們要孩子們去學習,讀書受教育,就是為了孩子們將來的前途,有好的職業、有高的待遇,或是能夠賺很多的錢,過得很好的「生活」。




甚之,有的人,還把自己一生的失意,或一生做不到的事,都寄託希望在孩子們身上,拚命迫他去上學讀書。



完全不考慮孩子們的「性向」個性的所好和興趣,也不了解孩子們的腦力和健康,一味的迫孩子們讀書學習,不知道「愛之反而害之」,因此,妨害了孩子一生的後果。





超負荷教育是「竭澤而漁」


尤其是現代化的學校和課外補習等的教育方法,簡直是「竭澤而漁」的辦法,使一般還未成年童子們的腦力健康,受到過分負荷的傷害,最為嚴重。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幾千年人類基本的錯誤觀念。從古至今,外國也一樣,這是一個自私的想法,天下事為什麼要你的兒女好,別人的怎麼辦?




中國歷史上有多少狀元?你們知道幾個?現在都要考清華北大,一百年後大家知道清華的第一名是誰?



我曾公開講過,現代教育沒有方向的。現在大學生那麼多,就業有問題,教了知識,沒有教他謀生的技能,(畢業了)按理說應該貢獻社會,但是現在找婆家(工作)也成了教育部的責任,這是什麼社會啊。




現在幾千個大學培養出來的學生,都希望到北京、上海,拿高薪,他自己的本事能不能拿到高薪,自己也不清楚。




學校當然可以承擔(人的品德修養的教育),現在學校哪有管這些啊?但現在很多中年以上的家長本身就沒有資格做家長啊。




他們受白話文教育開始,中國傳統文化的影子都沒有,西方的也不懂,大家向錢看,賺錢,買房子,買股票最重要,怎麼教育啊?




孩子成長要靠自己,不要過分要求,讓他自由發展。教育不在於他將來成功不成功,先希望他長大做個好人。什麼叫修佛修道?規規矩矩做事,老老實實做人,有好的人品和教育修養。




古語說『良田千頃,不如一技在身』。孩子將來能有自我謀生的技術,比如做木匠、泥水匠,跟學問、身份、地位沒有關係,這是起碼的。學問歸學問,吃飯歸吃飯。




中國原來有很多有學問有本事的人,但是不出來做『仕』的,因為他有謀生的本事。





讀經無法代替心性修養


現在社會上大家帶領兒童讀經,亂讀。兒童讀經,我在台灣提倡了幾十年,李素美、郭姮晏她們到不發達地區去推廣,現在差不多普及了。




但是大家不要弄錯了,不要把讀經和學習現代知識技術對立,不要以為讀經可以代替做人做事的修養,不要以為讀經就可以當飯吃了,也不要每天讀很久,讀煩了,反感了,一二十分鐘快樂地朗誦慢慢就容易背下來了,不要變成負擔。




孔子的心法弟子是曾參,曾子著《大學》,我前幾年出了《原本大學微言》就是講這個。「大學」就是大人之學,是講身心修養的。




所以「大學之道在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這是綱要,是身心修養的「三綱」。




下面接著講修養階段程度,「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就是為什麼要靜坐。我叫它七個階段:知、止、定、靜、安、慮、得。




這個修行不一定要靜坐,不一定要盤腿,隨時都可以修養,站在那裡也好,走路也好,都可以修養心性的寧靜。




《大學》接下來講,「自天子以至於庶人,一是皆以修身為本」。身心修養是做一個人的根本。《大學》講的內容,就是觸動中國教育的一個方法。什麼是教育的目的?先教做人。做人從什麼開始啊?從心性修養開始。







小編推薦:

專屬

80

後,講述曾經的青春歲月,一個講述你曾經故事的公眾號!


八零後

 

一個有故事的公眾號




長按,識別二維碼,加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了凡易經學院 的精彩文章:

神准!流傳千年的民間相術口訣,馬上收藏!
家富或窮,只看一個地方!
千古辟邪物,你知道都有那些嗎?
第一善書《了凡四訓》,僅僅12句,改變你的命運!

TAG:了凡易經學院 |

您可能感興趣

讀書 南懷瑾先生:「誠於中,形於外」的深遠道理
南懷瑾:做人不讀誡子書,乃人生遺憾,領悟其中哲理人生豁然開朗
讀書 南懷瑾先生: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讀書 南懷瑾先生:道德勝利
此生不學南懷瑾,閱盡詩書也枉然,南懷瑾10句人生精言
南懷瑾老師:非者非之,是者是之
南懷瑾先生:《藥師經》的秘密——生理疾病是心理慢慢形成的
南懷瑾老師講述:《藥師經》的秘密——生理疾病是心理慢慢形成的
南懷瑾:《金剛經》的八大真理,你讀懂了嗎?
南懷瑾先生:鬼神的事和生命的道理,不是這樣簡單的
南懷瑾老師:真正的涅槃是不生不滅
南懷瑾老師:《易經》告訴我們的是什麼道理?是一個變的原則!
讀書 南懷瑾先生:自訟恥為師四絕示諸子
南懷瑾:明心見性究竟是什麼?
南懷瑾老師講述:讀中國書,一定不要忘記高聲朗讀!
讀書 南懷瑾先生:寧可將身下地獄,不把佛法做人情
南懷瑾老師:讀書的正確姿勢與用眼方法
南懷瑾先生詩:臘梅花欲蕊,相對兩無言
南懷瑾: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讀書 南懷瑾先生: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