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行醫 40 多年,她有三句話要送給肺癌患者和家屬

行醫 40 多年,她有三句話要送給肺癌患者和家屬

上海市胸科醫院首席專家廖美琳教授研究肺癌已有四十多年,是我國肺癌治療發展的見證者與參與者。

上世紀70年代,治療腫瘤的方法很有限,廖教授有時只能用「革命樂觀主義精神」來鼓勵患者。「那時候我的心情常常很低落,因為有的病人在我這裡看了沒多久,就再也不出現了。」

如今,83歲的廖教授依然堅持為病人看病,她說:「現在我們治療肺癌再也不是一籌莫展了,多了許多有用的武器,肺癌≠死亡。」 行醫40多年,她有三句話要送給肺癌患者和家屬:

行醫 40 多年,她有三句話要送給肺癌患者和家屬


1、

「不要亂」

「家裡一旦有人得了肺癌,家屬往往比患者本人還緊張,到處打聽關於治療的信息,而現在網路上的信息又是五花八門,誤區很多」。廖美琳坦言,四處打聽到的雜亂信息往往會影響患者對醫生的信任度。

比如有的病人根本不適合吃靶向葯,但聽說某位朋友吃了這種葯有用,就一定要求醫生開。其實,靶向藥物只適合於體內存在相關基因陽性的患者,一定要先做基因檢測,如果檢測結果呈陽性,那吃了才會起效,否則非但沒有好處,還會有害。

也有患者恰恰相反,一聽說要用靶向葯,就擔心這是晚期患者吃的葯,一旦耐葯了就無葯可醫。其實,耐葯並不可怕,醫生有很多處理方法,而且靶向藥物也在不斷更新,耐葯問題正在逐步得到解決。

此外還要樹立正確認識:癌症治療,一定要到正規醫院就診,切不可亂信街頭廣告、「抗癌神葯」等。

行醫 40 多年,她有三句話要送給肺癌患者和家屬


2、

「不要怕」

「現在治療肺癌的武器有很多,手術、化療、放療、靶向治療,還有免疫治療等。只要合理使用這些武器,規範化治療,癌症也是一種慢性病」。廖美琳說,即使到了晚期也不要絕望,過去大家都認為肺癌患者大多存活時間不長,但現在抗癌五年、甚至十年以上的患者並不鮮見

「我建議大家,就像看待高血壓、糖尿病一樣看待腫瘤。從戰術上要重視,心理上要藐視,千萬不要害怕,害怕就是對腫瘤投降。」廖美琳認為,對醫生來說,也要學會讓病人寬心,只有這樣,醫患之間才能互相配合,共同戰勝疾病。

行醫 40 多年,她有三句話要送給肺癌患者和家屬


3、

不要太把自己當病人」

很多腫瘤病人得病後,就覺得自己被全社會拋棄了,自己是別人眼中的異類。這種心態對康復很不利。有的家庭對病人尤其是康復期的病人會過分關注,這看似是在照顧病人,其實會讓病人產生一種無形的心理壓力。還有的病人盲目進補,天天吃各種雜亂的補品,這都是過分緊張的表現。

不把自己當病人,才能更好的化解問題的根源;

不把自己當病人,才不會背負沉重的心理負擔;

不把自己當病人,才能夠客觀的看待生活中的波折;

不把自己當病人,才能更好的專註於自己的發展和成長。

不把自己當病人是一種觀念,但只有當自己的生活像正常人一樣時,切實感受到自己的生活和周圍的正常人一樣,才會從內心真正把自己當正常人,也自然不會再把自己當病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多一點健康 的精彩文章:

我國癌症患者 5 年生存率較低,竟是因為它……

TAG:多一點健康 |

您可能感興趣

100個煙民中,有多少人會得肺癌?醫生:這個答案有人不接受
84歲老人患肺癌10年,一個人過了半個世紀,卻要把賣房錢送醫生
38歲女子患晚期肺癌,專家:一旦家人有1個習慣,肺癌步步緊逼
每年70萬人患上肺癌,一旦得上能治好么?肺癌專家給出了答案
我國每年78萬人被確診肺癌,醫生提醒,預防肺癌,三件事不要做
50 年間,竟然有這麼多醫生死於肺癌
做好這4點,肺癌或癌症患者度過5年,10年,並非是難以實現的事情
74歲「法海」肺癌病逝,肺癌是有早期信號的,醫生建議多吃它們
腫瘤科專家幾十年的臨床經驗,這7個肺癌早期癥狀是每個人都必須要知道的
越來越多女性肺癌患者,跟每晚干這個活有關,4句話幫你遠離肺癌
患上癌症以後,我輕鬆多了!35歲肺癌患者的自白
60歲老漢,一天一包煙40年,吐血就醫,醫生卻說:不是肺癌
肺癌10問,有沒有你在找的病情答案!
一個找不到基因突變的晚期肺癌患者,活過了曲折的20年—抗癌管家
27歲小伙患肺癌,一旦身體出現這個信號,是肺部在向你求救
「32歲,肺癌,她把全部積蓄給了我」
45歲男子患肺癌1年,醫院複查,癌細胞都沒了,他到底做了啥?
60歲大爺患肺癌,之後堅持每天喝一杯它,體內癌細胞少了很多
57歲「大反派」計春華因肺癌去世,醫生提醒:他這2個習慣很多人都有
誰都該看看!他104歲,患過腎癌肺癌,卻是中國最長壽作家書法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