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二戰美國大兵如何構築野戰防禦工事

二戰美國大兵如何構築野戰防禦工事

1941 年下發的野戰條令FM21-100《士兵手冊》(Soldier』s Handbook,1942年3月曾再版)有很多內容與《單兵與小部隊隱蔽措施》有相似之處,特別是在偽裝與欺騙等內容上。另一方面,這些重複的內容在德軍和英軍的出版物中也能找到。《單兵與小部隊隱蔽措施》指出,「快速挖掘塹壕」是現代戰爭中士兵必須掌握的技能;從傳統意義上講,步兵必須挖掘散兵坑,這是士兵的本職工作。」

1941年版FM21-100《士兵手冊》

「在敵火力打擊下,必須快速構築工事, 以獲得一定的防護;為此,你必須懂得如何使用挖掘工具,了解它的性能,同時還必須掌握如何使用這些工具,挖掘你想要挖掘的工事,特別是挖掘能夠提供掩護的塹壕;永久性或半永久性工事需要大量的時間、人力來挖掘,並且需要職業軍官在一旁指導和監督;在時間允許的條件下, 你必須儘可能進行挖掘,以提高工事的質量。在平時的訓練中,你要了解工事的種類、性能,如何挖掘各類工事,這種技能在戰時的關鍵時刻為你提供可靠的防護, 甚至能夠救你一命。挖掘工事是一件艱苦的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來進行訓練,這樣你才能快速而正確的掌握挖掘技能,所以,盡量在戰爭爆發前,在敵軍對你實施攻擊前,學會挖掘工事的技能。」

一些新兵確實是由於缺乏訓練而未能掌握快速構築工事的技能,不過也有一些懶惰的美國大兵在敵軍的炮兵火力準備後,利用彈坑快速構築散兵坑,這些士兵也會從工兵那裡偷一些TNT炸藥,以省卻鍬鎬之勞。總的來說,防禦體系可以隨著時間增長而逐步完善,假如有足夠的時間準備,那麼不僅要構築射擊工事、挖掘塹壕、修建地堡,還要完善通信、儲存物資彈藥,並採取措施以適應戰區的天氣條件。在修建各類工事時,首先要修建的是射擊工事和掩蔽工事,然後才是塹壕等交通工事。

《單兵與小部隊隱蔽措施》將常見的野戰工事大致區分為卧姿射擊掩體、散兵坑、炮彈坑、狹長掩壕、交通壕和步兵班各類武器射擊掩體。卧姿射擊掩體是士兵在敵軍火力打擊下快速構築的射擊掩體, 在方便士兵掩護的同時,能夠發揚火力打擊敵軍,這類工事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就出現了。挖掘卧姿射擊掩體時最好用制式工具,但在敵軍火力打擊下,士兵常常找不到制式工具,此時也可以使用諸如「刺刀、鋼盔、棍子」等簡易工具。具體實施挖掘時,士兵在地面卧倒,在身體右側快速挖掘一個地洞,而後滾入地洞,將身子隱蔽起來,緊靠地洞的右側,向身體左側挖掘,擴大地洞的範圍,將頭隱蔽在擴大的範圍內,挖掘時肩膀和臀部盡量下沉,以避免敵軍火力打擊。

1942年版的野戰條令FM21-45《單兵和小分隊防護》,對各類散兵坑的描述十分詳盡。圖例展示了士兵不斷完善散兵坑的過程:

1. 起初構築蹲姿散兵坑,確保能夠隨時投入戰鬥;

2. 隨著時間的推移,進一步構築胸牆被背牆,挖深散兵坑;

3. 逐步將蹲姿散兵坑改善成為跪姿和立姿的散兵坑。---

挖掘出的泥土盡量向地洞的前方(朝向敵方)拋灑,以增大遮蔽度;最後儘力擴大地洞範圍,將腳收入地洞。「一般情況下,你能在10分鐘內完成卧姿射擊掩體的構築,為自己提供較好的防護,在1小時內完成散兵坑的構築。通常情況下,構築完成的卧姿射擊掩體能夠防止敵軍輕武器的直射彈道殺傷,能夠部分防止敵軍曲射火炮和航空炸彈彈片的殺傷;應盡一切努力,增加散兵坑前部的胸牆厚度,以-防止敵軍的火力打擊。」

士兵在戰鬥狀態下,通常要構築散兵坑,構築散兵坑時,可以採取卧姿,但在沒有敵火威脅的情況下,最佳的姿勢是立姿。士兵在構築散兵坑時,根據時間的長短和敵情威脅程度,首先構築蹲姿散兵坑,而後逐步修飾完善,逐步形成跪姿散兵坑和立姿散兵坑。用制式工具進行挖掘,士兵可以在1小時內完成立姿散兵坑的構築,但使用步兵配備的挖掘工具,在受到干擾的情況下,士兵一般需要1.5小時左右;在土質較為堅硬的土地上構築時,必須將散兵坑的底部擴大,以使士兵能夠平躺,並提供較好的防護甚至抵抗坦克的碾壓;對散兵坑進行修整的最後一步就是在坑底挖掘蓄水池,當散兵坑較為潮濕時,彙集雨水,方便士兵將水從蓄水池中舀出。

《士兵手冊》,抵抗坦克碾壓圖示

彈坑是野戰條件下挖掘工事的理想地點,可以省卻士兵的很多挖掘工作,而且利用彈坑來實施掩護,敵軍也不容易分辨清楚哪些彈坑被利用,哪些尚未利用,從而增加欺騙性。如何利用彈坑來構築工事以獲得最佳效果呢?一般來說,在彈坑內部向敵一側,「士兵構築2-3英尺的正斜面可獲得良好的射擊位置,也能夠有效防止縱射火力或炮彈的彈片殺傷」。也可以借鑒改造彈坑的思路,對路邊的壕溝、河堤等自然地形進行快速改造,以形成合適的戰鬥工事。

隨著訓練實踐和戰鬥實踐的發展,人們發現構築兩人用的戰鬥工事是較為合適的選擇,具體構築時,可以一人休息(同時充當觀察員),一人挖掘,也可以兩人同時挖掘以加快構築速度。兩人使用的散兵坑構築完成後,可以一人休息,另一人實施警戒。正如1944年版的《步兵反坦克連手冊》(FM 7-35 Infantry Field Manual, Antitank Company, Rifle Regiment)指出,從防護性能上講,兩人使用的散兵坑的防護性要差一些,但從心理上講,這種工事可以增強士兵之間的戰鬥友誼。

散兵坑構築完以後,如果時間允許, 應構築連接各類散兵坑的交通壕,將作戰單位連接成為一個整體;士兵可以採取爬行、匍匐前進等姿勢,利用約610毫米深的交通壕在陣地內機動。這類狹長的交通壕僅供士兵機動使用,防護性較差,並非理想的戰鬥工事。

狹長掩壕能夠防護各類地面火力和航空火力的殺傷,在堅硬的地面,或是經過磚石加固的鬆軟地面上挖掘的狹長掩壕能禁得住坦克的碾壓,是炮組、車組和反坦克單位理想的掩體。假如狹長掩壕與防禦前沿平行,且挖出的泥土不堆成護牆,而是四處拋散,那麼敵軍從地面上觀察是很難發現的,挖出來的草皮也應留下來以備偽裝使用。

從一戰到二戰,步兵班各類武器的射擊掩體並沒有發生很大變化,從外形上來看,狹長掩壕一般呈V形或十字形,每側長183厘米,寬度較小,能夠容納一人即可,深度能保證士兵完全沒入地面以下。掩體不能容納兩人以上,更多人需要掩蔽時必須另挖掩體。

《單兵與小部隊隱蔽措施》對其論述較為具體,詳細的列舉了各類戰鬥條件下步兵班武器射擊掩體構築方法,並用更大的篇幅解釋了其戰鬥運用情況。

在理想情況下,班長在確定各類武器射擊位置時,要確保各類武器能夠相互支援,並給每個單兵規定主要射擊區域和次要射擊區域。主要射擊區域一般位於步兵班防禦正面前方,次要射擊區域一般位於與左右鄰的交界處,不論是主要還是次要射擊區域,距離防禦前沿的最大距離均為200-366米。

在給單兵規定射擊區域的同時,班長還要給單兵指定武器的預備發射位置,以便在戰鬥中,士兵能夠根據敵情發展靈活選擇射擊位置,發揚火力,掩護翼側和後方。「班長在指定全班各類武器射擊位置,並為其規定主要和次要射擊區域之後,士兵應根據班長指定的位置, 展開挖掘散兵坑的工作,並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的修整完善散兵坑。散兵坑之間的距離一般為4.57米左右,也可以將散兵坑兩兩配置在一起;如果防禦準備時間較長,或者防禦時間較長,也可利用戰鬥間隙挖掘交通壕,將散兵坑連接起來。

如果士兵在夜間進入防禦,挖掘好散兵坑以後,可以將其底部拓寬以便於休息,或者是將其與交通壕連接起來,利用交通壕休息……如果你的步兵班配備有自動武器, 如自動步槍、機槍或者是衝鋒槍,你應該將其配置在班戰鬥隊形的中央位置,並且靠前配置,這樣這些自動武器能夠發揚火力,對全班的防禦正面實施打擊,還可以掩護與友鄰的結合部,同時還必須為這些自動武器指定預備發射位置,以達成同樣的效果;根據戰鬥情況的發展,還必須指定一個射擊位置(可以稱為「第二射擊位置」)以便其發揚火力,打擊從後方出現的敵軍。」

本文摘自《二戰步兵分隊戰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戰爭事典 的精彩文章:

越南人民軍如何粉碎法國人的「托里拆利」空中絞殺行動
無限河山淚,誰言天地寬,明永曆皇帝從逃難入緬到魂歸他鄉
在《戰狼2》中僅露了一小臉,在非洲卻大出風頭的國產輪式突擊炮
第二次印巴戰爭中,印軍為何慘遭凱姆卡蘭之辱
世界第一種投入戰鬥的噴氣式戰鬥機,二戰德國 Me 262

TAG:戰爭事典 |

您可能感興趣

閃電戰 天火漸難防淺談二戰德軍的野戰防空作戰
聚焦國際軍事比賽 鐵軍備戰野戰炊事賽
大部隊野戰陣地進攻和防禦戰術,處處透露出戰爭藝術
多功能美食戰車,二戰德軍就已經普及野戰炊事車,保障士兵熱食
中國隊在野戰炊事比賽「戰鬥體能比賽」中再創佳績
「史海」衛國戰爭中蘇聯陸軍野戰防空的發展
第三野戰軍的編製及重大戰役
【軍事研究】殷傑:衛國戰爭中蘇聯陸軍野戰防空的發展
國軍五大主力戰鬥力如何?華東野戰軍精銳盡出,只為殲滅這支部隊
渡江戰役之後,二野陳賡兵團為何劃歸第四野戰軍序列?
五大野戰軍中最強大的部隊,東北野戰隊,為何如此強悍
淮海戰役中,中原野戰軍有多少兵力?能否單獨殲滅黃維兵團?
第二野戰軍兵力資料大全
第三野戰軍兵力資料大全
野戰高手間的對決——三方原之戰與日本戰國軍隊編製
淮海戰役中,中原野戰軍7大縱隊司令員都是誰?兵力如何?
制空能力太強:美國陸軍基本忽視野戰防空!
為什麼鋼鋸嶺的日軍野戰工事這麼難啃
美軍野戰炮兵實戰演習 M270展「鋼雨」威力 士兵當傷員挨針
中國四大野戰軍資料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