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經】中注穴:調經促消化找中注
穴位名解
出自《針灸甲乙經》,屬足少陰腎經。沖脈、足少陰之會。
中註:中,與外相對,指里部;注,注入也。該穴名意指腎經沖脈的冷降經水由此注入體內。
本穴物質為四滿穴傳來水津濕氣,至本穴後則散熱冷降為地部經水並由本穴的地部孔隙注入體內,故名。
取穴方法
位於人體的下腹部,當臍中下1寸,前正中線旁開0.5寸。
穴位作用
利濕健脾。主要適用於月經不調、腰腹疼痛、便秘、泄瀉、小便淋瀝等。現代常用於月經不調、附件炎、睾丸炎等。
穴位配伍
婦科病、月經不調、卵巢炎、睾丸炎、附件炎:
配三陰交、血海、腎俞、太沖、陰交、中極;腰背痛:
配腎俞、委中、氣海俞;月經不調:
配三陰交、次髎。穴位大全 | 足少陰腎經經穴 如何補腎
版權聲明:文章來源於網路,如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
註:本文內容僅為普及中醫常識,不做為處方,如有需要請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


※【督脈】中樞穴:利濕健脾,清熱止痛
※【任脈】中庭穴:寬胸理氣,降逆理中
※【任脈】中脘穴:治療消化系統疾病的第一要穴
※【胃經】足三里穴養生大穴,穴位功效匯總
TAG:穴位大全 |
※中注穴——調經利濕促消化!
※月經不調?推薦四個調經膳食方
※和血調經,溫經散寒:陰廉穴
※中都穴:疏肝理氣,調經止血
※【每日一穴】中都穴:疏肝理氣,調經止血
※《中醫養生》中醫調經2
※【按摩圖】月經不調經絡穴位調理方法
※月經推遲或閉經的多囊患者你還再盲目的用黃體酮調經嗎
※調經止帶:合 陽 穴
※吹火筒,見過嗎?活血調經,通利二便,治閉經,月經不調
※調經固帶、利水消腫
※肓俞穴:調經止帶、理腸通便
※每天認識一味中藥:鼠尾草——清熱利濕,活血調經
※陰交穴:調經固帶、利水消腫
※大敦穴:疏肝理氣,調經和營,回陽救逆,調經通淋
※調經中藥一天喝幾次
※【每日一穴】曲骨穴:溫補腎陽、調經止帶
※調經止帶、通利下焦
※益腎調經、調理二便
※痛經「頭號剋星」,天然「調經葯」,吃後高效調經養血排宮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