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什麼不推薦家長帶孩子去做微量元素檢測?
上周,有媽媽問我:
「歐醫生,現在小區周圍的藥店和孕嬰店,每到周日都會舉辦免費給寶寶測微量元素,一大批的寶爸寶媽排隊給寶寶測,一般都會測出缺鈣、鐵、鋅等元素,然後就從藥店、孕嬰店購買補鈣、鐵、鋅的葯。
這種測微量元素的方法準不準?是藥店和孕嬰店的一種營銷手段嗎?測量結果可信度有多高?如果測出缺少,是不是要補啊?」
沒想到,這個問題「一石驚起千層浪」,還沒等我回答呢,眾位媽媽們就議論紛紛。
有的媽媽對微量元素檢測保持懷疑的態度,有的媽媽則認為「既然是測出來的應該科學」,有的媽媽表示「缺鈣不太可能但其他的不好說」,也有的媽媽呢覺得「反正補一下也吃不壞,萬一沒補就糟了」。
對此,我的觀點是:不推薦家長帶孩子去做微量元素檢測。
嗯,這就來回答前面被問到的「測微量元素準不準」的問題。
被檢測的微量元素到底是指什麼呢?
我們人體組織含有多種元素,其中碳、氫、氧、氮4種元素主要組成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質等有機物,其餘各種元素則大部分以無機化合物形式在體內起作用,也有一部分則構成體內有機化合物(如酶、血紅蛋白)。
醫學上依據這些元素在人體內含量不同,將其分為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在人體的含量中小於體重的0.01%的元素稱為微量元素,而大於體重0.01%則是常量元素。
常量元素包括鈣、磷、鉀、鈉、鎂、氯等(注意,家長常常掛在嘴邊的「鈣」,是常量元素而不是微量元素喲)。
微量元素則包括鐵、鋅、碘、銅等。
圖:微量元素鐵是構成血紅蛋白的重要成分
微量元素檢測,其實沒多大意義
雖然微量元素對於身體健康來說很重要,但藥店和孕嬰店給寶寶測微量元素,更多的是創收含義,與健康無關。
因為,不同微量元素體內分布不同,代謝、調節途徑不同,檢測方法複雜。目前醫學技術尚未發展出一套快捷簡便檢測微量元素的方法,關於微量元素檢測的正經研究,都還停留在實驗室階段,沒達到可以成規模臨床應用的程度。
所以,現在不論是藥店里拿儀器照照手指,還是去醫院抽血或取頭髮化驗檢,其結果都不能真實反映體內微量元素狀況,可信度很低,沒有臨床意義。
家長該怎麼做?
中華醫學會兒科分會《嬰幼兒餵養建議》指出:
當兒童食物中的蛋白質、能量充足時微量營養素也可滿足需要,提示平衡膳食中的食物還有所有維生素和微營養素,不需要另外補充。
所以,對家長而言,在現在生活條件下,您沒必要草木皆兵,時刻緊張孩子缺不缺微量元素,要不要補?更不需要一言不合就給孩子十全大補,亂補微量元素。
我們更應該做的是了解營養學知識,例如各種不同食物中都含有哪些營養素及微量元素,合理勻衡飲食的原則是怎樣的?
日常為孩子搭配好一日三餐,就能保證包括微量元素在內的營養均衡。
醫生媽媽寫在後面
雖說「微量元素檢測」沒什麼作用,可是很多媽媽依然深信不疑,而且還會付諸行動。
我曾經遇到過這樣一個事兒:
有媽媽給孩子做微量元素檢測,結果說缺鋅。
這可把媽媽給急的呀——因為聽說缺鋅不僅會影響發育,還可能影響智力!於是媽媽就猛追猛打,天天給孩子補鋅,每月進行複查。
如此補了半年,微量元素檢測的報告還是顯示——缺鋅。
問問孩子的日常飲食,其實很均衡,孩子發育得也很好,完全沒有任何臨床癥狀。為什麼會顯示缺鋅?
那是因為那個檢測本來就不靠譜啊!
看著那位媽媽擔驚受怕,孩子被無辜餵了半年,我很是心疼。再次提醒家長們:判斷孩子是否缺營養素,最重要的標準就是看生長發育正不正常,並分析他的日常飲食是否合理。發育正常、日常飲食合理的孩子,就別懷疑他缺這缺那了!
其實,所有的營養素都很重要,均衡飲食而不是胡亂補充才是王道。
胡亂補充還可能有更多的風險:因為雖然某一種營養素攝入太低會出狀況,但攝入太多又會影響到其他營養素的吸收,得不償失喲。


TAG:兒科醫生歐茜 |
※貓家長帶孩子?畫面太萌了我不敢看
※你不幫我帶孩子,憑什麼我要孝順你?
※你還在給孩子和自己做微量元素檢查嗎?——中醫如何把控血液質量
※孩子挑食家長應該怎麼做?
※孩子不睡覺你是怎麼做的
※你家孩子不愛吃飯,你就不著急嗎?
※孩子不願意系安全帶,你會怎麼做?
※為什麼不讓父母幫著帶孩子?看完我笑了!
※孩子不愛吃蔬菜是你做法不對,這麼做孩子肯定愛吃!
※"你不幫我帶孩子,憑什麼要我孝順?"女人們都看看吧!
※孩子抑鬱症,你怎麼看?
※為什麼我們家孩子總是不斷地生病?
※我能幫孩子什麼
※你最希望孩子長大了做什麼?
※如果我不能生孩子,你還會娶我嗎?
※你檢查過孩子的手指甲嗎?可以看健康程度哦
※孩子 我不願你缺席
※孩子喜歡吃手指怎麼辦?不想要寶寶吃手指我們可以這麼做
※孩子不愛吃輔食怎麼辦?育兒專家給你支個招,快來看看吧!
※婆婆不給我照顧月子帶孩子,我一個電話她心甘情願給我帶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