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法即是心義,自心是菩提,自心是涅槃

法即是心義,自心是菩提,自心是涅槃

慧律法師佛學講座

GIF/889K

【[自性真實,非因非果。]

[法即是心義,自心是菩提,自心是涅槃。]

[若言:「心外有佛及菩提可得」][無有是處。]】

[自性真實,非因非果。]

這句話說:「自性真實」,什麼是「真實」呢?

意思就是《自性智慧》的顯現它非常的貼切的。(不是一種理念,不是一種想像)

「自性」它是很「真實」的,為什麼很「真實」?

它的《一切運作、一切時空》,都可以顯現我們的「清凈自性」出來。

「非因非果」,什麼叫做「非因非果」呢?

注意!這個「因」本身就是「緣起」。

這個「果」也是一種「緣起」。

在《俱舍》或者是《阿含》裡面,「因緣果」本身並(沒有清楚的界限)。

也就是「因就是緣」。

「緣就是果」。

這個「因」,當然要集合種種的「緣」,才叫做「因」。

譬如說我們的出生,我們說:《生》是「因」,對不對?

《生》是「因」。

《老死》是「果」。

這個「因」,它還是要(父親加母親,結合、結婚)才《生》我們。

這個「因」的本身,它就是「緣起」。

所以這個「因」本身還是「緣起」。

當然談到「緣起」,它就是《性空》。

真正的《佛性》,離開這個「因果法」。為什麼?

譬如說,什麼叫做「有因」跟「有果」?

「因果」就是《有增跟有減》,才能稱為「因果法」。

譬如說一棵樹,在栽種下去的時候小小的,我們一直加水、陽光、肥料,這顆果樹就

慢慢的成長。

它每天都在(變化),這個叫做「因果」。

我們的《佛性》,(它並不是每天都在變化)。(它雖然變化),但是它本身就是

《空性》的東西。

也就是《一切的運作、施為》,它當下就是《空性》。

所以說,如果你講「因」的話,其實因本身也是《空》。

譬如說我們今天是「因」;明天是「果」。

我們現在《當下這一念》,它還是《空性、緣起》的東西,對不對?

我們如果把今天當作「因」;明天當作「果」的話,變成說它本身就是《空性》的,

所以我們體悟到這一點。

因為《眾生的智慧》不夠,所以我們必須《假設》一個開始。

簡單講,每一個《假設》的開始,它統統是「緣起」。

「緣起」當下,就是《空性》的東西。

所以說:「自性真實,非因非果」,

也就是我們的《自性清凈》,它是《無為法》,它本身(不是生滅的法)。

(不是生滅法)的話,就不能講它是「因果」。

所以講這「因果」,大部分是對(凡夫,以及對二乘人)講的。

對(二乘人)講的話,就講《四諦》。

《四諦》就是《出世間的因果》。

《世間的因果,跟出世間的因果》。

《最上乘的這個佛性》,它是《無為法》。不能落入「因果」裡面去討論。

但是它又不能離開「因果」。

所以說:「自性真實,非因非果」

「因果」是《無明的眾生》,沒辦法徹底的了解《畢竟空》。

在《有相、以及業力、業識》方面,沒有辦法徹底的透視的時候,他必須在《相上》

裡面去論斷。

所以「因果」是站在《相上》裡面,給它一個《觀念》。

如果論到《究竟的本體界》的話,就是《空》的、《畢竟絕對平等》的東西。

沒有這個「因果」的東西。

修學佛法,如果不能《與空相應》,修到死,也沒有辦法成就《佛道》(可以解脫)

但是沒辦法《究竟成佛》。

你只要(好好念佛就解脫)。

那麼你如果說談到「因果」,頂多給你《證二乘人》。

[法即是心義,]

「法」就是我們所講的「心」。

[自心是菩提,]諸位!這個要加五個字,【自心就是菩提】。[自心是涅槃。]

[若言:「心外有佛及菩提可得」][無有是處。]

如果說「心外」還有一個「佛」。

或者「心的外面」,還有一個「菩提可得」,這不可能的東西。

簡單講,除了你好好的《迴光返照》。這個就是真正懂得佛法的人。

「以外」,拚命的要在《外相》裡面打轉,認為(打個佛七拜佛)就是修行。

認為(念幾萬聲的佛)叫做修行,那這是錯誤的!

如果念(幾萬聲的佛),《煩惱》還在呢?是不是?不懂「法」。

如果你(拜佛),(認為比別人更精進),那個也不是「法」。

「法」是《平等》的,那有《高低》呢?

如果我今天(施捨了幾千萬),我認為我很不得了,那還是凡夫,永遠是凡夫。

什麼是真正的《佛道》?

《行一切法》,當下全部都是《寂滅》,《無可行》。

《說一切法、度一切眾生》,《沒有一切眾生可度》。

《行一切六度》,《沒有六度可行》,何以故?

《無為法》《不落入一切的觀念》。

《不落入一切的形相》,當下就是《大寂滅的清凈的佛性》

《無有是處》。

[佛及菩提皆在何處?][譬如有人以手捉虛空得否?]

你《這個手能夠捉虛空》嗎?當然不可能了!

底下說:[虛空但有名,]就是《名字》啦![亦無相貌;]

「虛空」[取不得、捨不得,]是不是啊?

我「取虛空」。「取虛空」沒有用啊,「虛空」不讓你「取」的。

或是說:我「舍掉虛空」。它還是原本的存在的。

「取跟舍」是《生滅》的東西。

意思是說所有的「因果」的連鎖《生滅》的東西,它當下就是《畢竟空性的本體界》

這些現象的《千差萬別》裡面,如果我們《悟入,肯放下這份妄想顛倒執著》就完成

《佛道》。

『離一切相,即名諸佛』,是不是?

所以你「取不得、你捨不得」,對不對?

[是捉空不得。][除此心外覓佛,][終不得也。]

「終不得也」,那不可能的啦!

[佛是自心作得,因何離此心外覓佛?]

[前佛後佛只言其心,]只有講這個「心」。[心即是佛,佛即是心;]

[心外無佛,佛外無心。]

就是如果你要體悟到這個,就要好好的觀照你這顆「心」下手。

[若言:「心外有佛」佛在何處?]是不是?

就像下午有在家居士來(拜佛、念佛),看到這個玉佛滿莊嚴的,在這邊做晚課。

念念念‥‥‥當然這個是對的啦,眾生一開始就是要這樣子,有《能所》。

《有能》拜及(外在的佛)。是不是?

但是如果說,把它弄清楚的話,這個是什麼?這個是玉石雕的,這玉佛。

你把它剖開來,粉碎它,《佛》在那裡啊?是不是?

那如果你把全身粉碎,(找你自己),你也找不到《佛》啊!是不是?

這個《色身是四大構成的》,《佛》在那裡?

所以說,《佛在一念之間》。

「若言心外有佛」,《佛》在那裡呢?

[心外既無佛,何起佛見?]

如何能夠在《自心以外》,起這個《心外有佛之見》呢?

何起佛見」?

「心外既無佛」,怎麼可以在「心外」,執著有一個《心外之佛》的,這種看法呢?

[遞相誑惑,]

「遞相」就是交替、相互,欺誑、困惑。

[不能了本心,]不能徹底的了解我們的「本心」。

[被它無情物攝,]

「無情物」就是《外在》。

「無情物」就是《相》。

我們都被這個《相》,騙得團團轉,為什麼?

[無自由分。]

我們因為執著於《外相》。

這《外相》本身就是;《境界》本身就是《緣起》,就是《性空》。

可是我們被弄得團團轉,被它「無情物所攝」。

意思就是說,被這個《外境》轉得,我們一點辦法都沒有。

「無自由分」。我們一點「自由」都沒有。

[若也不信,]加四個字:【即心即佛】。

[自誑無益。]

如果你不相信【即心即佛】,這個《心》就是《佛》。

你《向外》去追求,以為《佛》在外面,那麼就是「自我欺誑,而沒有益處」。

「自誑無益」,就是《自己欺騙自己》。

迴向偈一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凈土。

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迴向偈二

願生西方凈土中,九品蓮花為父母。

花開見佛悟無生,不退菩薩為伴侶。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和諧家庭幸福人生 的精彩文章:

慧律法師法語展示100個記住28:智慧是無量的財富
(2)【三界興起,同歸一心,前佛後
慧律法師法語展示100個記住27:找回內心的寧靜
右朝奉郎通判建昌軍事賜魚袋任哲作

TAG:和諧家庭幸福人生 |

您可能感興趣

忠義心即菩提心
菩提心就是道心
何為養心?菩提去清凈,負的善念,心自凈!
菩提心對學佛非常重要,那麼,清凈心和真心是否重要?
狂心歇處,即是菩提
印光法師:菩提心者,自利利他之心也
菩提心是個什麼心?
菩提心純熟,利他自然成
只要能使心靈淡定從容,便是菩提
沒有生起出離心、菩提心前,最好不要修密法
很多人不知道,自利的渴望是發菩提心的關鍵
升起菩提心的人心中是否仍有情感?
用平常心來生活,用慚愧心來待人,心來處事,用菩提心契佛心
什麼是菩提心,如何發菩提心?
常懷菩提心,放下苦因,出離執著,從而變得自在
用平常心來生活,用慚愧心來待人,用責任心來處事,用菩提心契佛心
濟群法師:帶著菩提心去放生,才是自利利他的菩薩行
發菩提心是行菩薩道的起點,也是三世諸佛成就的根本,請問有什麼方式可以衡量檢視自己發的菩提心是沒有偏離正道的?
難怪菩提祖師要隱瞞自己的身份,你看他的師傅是誰,自己又是誰?
勝義菩提心與世俗菩提心有何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