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腸經】支正穴:清熱通絡,安神定志
【讀音】
zhī zhèng
【支正穴名釋義】
支,絡脈;正,正經。本穴位手太陽之絡,正經由此別支而走少陰,故名。
【支正穴位位置圖】
在前臂背面尺側,陽谷與小海連線上,腕背橫紋上5寸處(圖⑤)。
【圖解支正穴位的位置】
1.正坐,掌心向胸,在陽谷與小海連線中點,再向下量1.5寸(拇指)處(圖⑥)。
2.正坐,掌心向胸,在陽谷與小海連線上,腕背橫紋上5寸處。
【支正穴養生功效】
清熱通絡,安神定志。
主治頭痛,項強,關節鬆弛無力,十二指腸潰瘍,肘部酸痛;皮膚贅生小疣;糖尿病;神經衰弱。
【經穴養療法】
刺法:直刺或斜刺0.5~0.8寸。
灸法:艾炷灸或溫針灸3~5壯,艾條灸5~15分鐘。
推拿:點按法、揉法。
【穴位配伍調身祛病】
1.配合谷穴,主治頭痛。
2.配勞宮穴、少府穴,主治舌尖痛。
【特別說明】
1.手太陽小腸經之絡穴。
2.針刺時,局部酸脹,刺感可向手指放射。
身體透支,請用支正穴來補
手太陽小腸經是一條寧心安神、舒筋活絡功效的經穴
版權聲明:文章來源於網路,如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
註:本文內容僅為普及中醫常識,不做為處方,如有需要請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


※教你不節食不運動也能輕鬆瘦的健康減肥法
※【經外奇穴】中平穴:主治中老年肩周炎,五十肩
※【膀胱經】中髎穴:通降二便,調經止帶
※【膽經】中瀆穴:治療膽結石、膽囊炎及膽絞痛的要穴!
TAG:穴位大全 |
※頷厭穴:疏經通絡,清熱散風,通絡止痛
※下廉穴——清胃調腸,疏風清熱,通絡安神
※手陽明大腸經 NO.8 下廉穴——清胃調腸,疏風清熱,通絡安神
※清熱和胃、通絡止痛
※外丘穴:舒肝理氣,通絡安神
※清熱涼血、舒筋通絡、祛除風濕
※【每日一穴】沖陽穴:和胃化痰,通絡寧神
※承漿穴:祛風通絡、通調任督
※仆參穴:強筋壯骨、通絡止痛
※【每日一穴】膝關穴:降濁升清、宣痹通絡、散風祛濕,疏通關節。
※【每日一穴】少海穴:理氣通絡,益心安神,降濁升清
※清晨瑜伽,舒筋通絡,經絡通了身體好了,精神自然好
※瀉熱開竅,清利喉舌,活血通絡
※手三里穴——疏經通絡,消腫止痛,清腸利腑
※【每日一穴】肩髃穴:疏經利節,祛風通絡、理氣化痰
※膝關穴:降濁升清、宣痹通絡、散風祛濕,疏通關節
※八邪穴祛風通絡,清熱解毒。主治疾病:手指關節疾病,手指麻木。頭痛,咽痛
※【每日一穴】三陰交穴: 健脾和胃,調補肝腎,行氣活血,疏經通絡
※拍打腳窩,精力旺,拍打肘窩,清熱通絡,拍打,中醫經絡穴位養生
※豁痰通絡,通腑泄熱 治中風急性發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