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傳統里的詩與遠方》:今天,唐詩離我們很近也很遠

《傳統里的詩與遠方》:今天,唐詩離我們很近也很遠

8月16日下午,2017上海書展「書香中國」閱讀論壇暨解放日報第73屆文化講壇在上海展覽中心友誼會堂舉行。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陳尚君,央視主持人董卿,南京師範大學教授酈波,中央民族大學副教授蒙曼四位嘉賓,在知名主持人曹可凡的主持下,同台共論《傳統里的詩與遠方》。

今年上半年,《中國詩詞大會》《詩書中華》等詩詞類文化節目,成為現象級的文化盛宴,讓傳統文化如清流浸潤人心。

本屆文化講壇的四位嘉賓對於傳統文化各有心得。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中國唐代文學學會會長陳尚君著有《全唐詩補編》《唐代文學叢考》《舊五代史新輯會證》《漢唐文學與文獻論考》《四庫提要精讀》等。陳尚君曾用唐詩完整復原唐朝人一天生活場景,被人稱為「唐朝戶籍警」。本屆文化講壇上,他向讀者發問:「今天,我們離唐詩有多遠?」

陳尚君認為,「很近,也很遠。」

說很近,是因為但凡中國人都知道幾首唐詩,孩子們牙牙學語期就能背幾句。最近三十多年,更有過兩次熱潮,一次是三十多年前《唐詩鑒賞詞典》的熱賣,再一次就是今年央視詩詞大會的熱播,將不太適宜競技的古典詩詞做成老少咸宜的節目。

說很遠,首先是時間,明年是唐王朝建立1400周年。再次是現代人讀過多少唐詩?清朝編《全唐詩》存唐詩約45000首,加上三百年來新發現的,目前接近55000首,但各種選本所收,大約不足千首,詩詞大會涉及到唐詩的程度,大約還不到《唐詩三百首》的一半,大量唐詩精品有待發掘推薦。

陳尚君進一步發問,我們現在讀的都是唐詩嗎?是藝術最好的唐詩嗎?都讀懂了嗎?陳尚君提醒讀者,大家熟知的李白《靜夜思》的通行文本是經過明代李攀龍所改的;陳子昂《登幽州台歌》的題目是明代楊慎所擬;《登鸛鵲樓》幾乎可以確認不是王之渙所寫;崔顥《黃鶴樓》首句肯定是「昔人已乘白雲去」,作「昔人已乘黃鶴去」是明代妄人所改;「清明時節雨紛紛」到南宋才出現,作者缺名,《全唐詩》和杜牧文集都不收,很難說是唐詩。這些均與通行常識相去很遠。

詩歌藝術之優劣高下,可以見仁見智,但唐宋人和明清人閱讀興趣已經有很大不同,卻是事實。陳子昂的代表作,唐宋人推崇的是《感遇》和《薊丘覽古》,「前不見古人」到明末方被提出。李白《靜夜思》,唐宋時幾乎無人稱讚,那時更欣賞的是他的《玉階怨》。比讀這兩首詩:「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山月,低頭思故鄉。」「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

陳尚君感慨:「同樣的作者,同樣的月光,同樣的思念,前者直奔主題,曉暢明白,後者則朦朧精緻,晶瑩富麗,要加上許多想像,方能理解是女子獨立玉階,懷想遠人直到夜深露重。浸濕羅襪,方退回室內,放下水晶簾,隔簾望月,心潮難平。對環境之渲染,對情緒的表達,意境高雅渾成含蓄,讓人想像無窮。」

從藝術成就來說,上述兩首詩不可同日而語。陳尚君認為:「近代以來的認知,可以排除個人的偏頗或好惡,只能認為這是文化下移必須付出的代價。至於詩意的理解,很少人理解孟浩然『春眠不覺曉』的詩題是《春晚絕句》,主旨是傷春;韓翃的《寒食》『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栁斜。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前兩句寫長安春景如畫,好理解,後兩句今人能讀出對豪家的譏諷,真是匪人所思;其實此詩曾獲德宗皇帝讚賞,所寫是皇恩浩蕩,潤物無聲般地進入千家萬戶,是很高妙的頌德。」

由此而言,多讀唐詩,讀好唐詩,讀懂唐詩,真的還離我們很遠。陳尚君特彆強調,閱讀唐詩更應該理解唐詩為何而作、唐詩人要在詩里表達什麼、唐詩各大家有哪些風格差異和個性特徵、藝術上各有哪些追求、唐詩對今人美化生活陶冶心靈,乃至新舊詩的寫作又有哪些啟示意義。

陳尚君

陳尚君想挑選了三個關鍵詞來作出解釋:聲律,骨氣,興象。

「聲律是唐詩的形式要求,也是唐詩最華麗的袞服,包含好幾層意思:一是四聲區分和韻書成立、韻部區分; 二是近體詩格律形式之完成;三是對辭章、典故、對偶的極度講究。這些,在唐人屬於常識,你要寫詩,就必須掌握聲韻,講究辭采,變化典故,駕馭章句,否則就要鬧笑話。今人讀詩,當然也應適度對此有所理解。如果要想成為舊體詩人,就要有更深入的閱讀和理解。宋元以後,北方官話成立,入聲派入三聲,入聲在南方方言中還保留,北方人就難以理解,對此上海方言有其優勢。」

「骨氣是陳子昂特別提倡的詩歌追求,他認為好的詩歌必須有強烈的人生追求、社會關懷和情感寄託,不能單純地講究辭章華美和技巧純熟,後來有成就的詩人幾乎都對此堅守不移,盛唐各大家尤其如此。郭元振的《古劍歌》曾得到武則天的讚賞,他感憤百鍊而成的龍泉劍被棄擲路邊,『雖復沉埋無所用,猶能夜夜氣衝天』。是這種人生的進取精神,英雄不能被埋沒。高適既感慨世無平原君之重才,『未知肝膽向誰是?』抱負向誰傾訴?就是個人的才略得不到賞識。盛唐詩人幾乎人人都感到自己是王佐之才,個性張揚,刻意進取,李白尤甚,至於實際能力,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陳尚君提到,他的老師朱東潤先生曾說,魏晉人沒有定格,各有個性,宋以後人太多定格,缺乏個性。原因是理學家作了太多道德倫理的規定,限制了個性的發展。唐人個性張揚,各成面貌,我們可以在他們的作品中親切體會。

「興象是盛唐著名詩選家殷璠特別表彰的,認為詩歌要有形象化的描寫,無論寫景寫物,都應有寄意,能引人回味,後來司空圖將其概括為韻外之致,味外之旨,宋代嚴羽概括為『言有盡而意無窮』,清代王士禛概括為神韻,都是一個意思。王維最是箇中高手,他幾乎把音樂、繪畫、佛理、詩歌融為一體地用文字表達出來。有的意思比較顯豁,比如王維寫《積雨輞川庄作》『山中習靜觀朝槿,松下清齋折露葵』,寫輞川修禪生活,看到木槿花朝開夜落,摘下一片帶露的葵葉,體悟生命之短暫和自然之永恆。」

唐詩中類似作品很多,陳尚君再舉例劉禹錫的《生公講堂》:「生公說法鬼神聽,身後空堂夜不扃。高坐寂寥塵漠漠,一方明月可中庭。」一方明月真是給人回味無窮。

陳尚君說,舉一些唐詩中有名而不是所有人熟悉的例子,是為了說明唐詩之精華所在。「中國詩歌的主流傳統,是講究感情表達的含蓄內斂,詩意表述的真摯深沉,詩人對國家社會的強烈責任,唐詩也是如此。唐詩居百代之中,繼往開來,成就登峰造極,值得我們仔細體會。我特別希望閱讀唐詩,要能夠體會不同作者的獨特個性和藝術造詣,體會唐詩的精妙藝術與人生感悟,得到美的享受和人生啟迪,日積月累,不會吟詩也會吟了。」

《中國詩詞大會》火遍中華大地,作為點評嘉賓的酈波,收割了眾多「粉絲」。在大學任教時,他常常一個人在秦淮河邊慢慢地來回踱步、思考,彷彿著了傳統文化的魔。走上電視,他侃侃而談,機智幽默。「傳統文化不能高高在上,但也不能讓傳統文化的傳播庸俗化,只有在娛樂中傳播傳統文化並讓娛樂高級起來,才能滿足這個時代觀眾內心的精神追求。」在本屆文化講壇上,酈波帶領讀者們一起朗讀了《靜夜思》,通過挖掘《靜夜思》背後的文化故事,與大家共同分享了他心中的詩與人生。

董卿

從《中國詩詞大會》到《朗讀者》,2017年的董卿,以文化傳播者的身份,一次又一次向大眾呈現深刻而又打動人心的文化思考。她曾經說:「優秀傳統文化雖有『傳統』二字,但它絕不是『現代』的對立面,而是應當與現代生活相得益彰、融為一體。它遠遠不只是競賽的敲門磚,不只是高考的必考點,不只是父母炫耀孩子的資本,不只是飯桌上和鍵盤上的談資——它就是我們的人心和人生,是我們每個人的『詩與遠方』。」出現在本屆文化講壇上的董卿,以媒體人的視角,分享文學對她的啟示和她對傳統文化的理解。

董卿三天前剛剛結束錄製中國民歌大會,她說其中一個嘉賓給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位嘉賓是美國西北大學的生物學博士,他的研究方向是人類病毒學,這位從事著先進的醫學研究的青年科學家,他的精神寄託是什麼?中國民歌,他會唱各個民族的民歌,讓我非常意外。」

原來這位嘉賓的父親是四川綿陽到美國求學後來留在美國,對他來講民歌就是父輩唱的歌,民歌就是他無論走到多遠,一開口就能想起他從哪裡來,就是這樣一種傳統文化,讓從事著醫學研究的人找到了一種心靈的歸屬感。

「傳統和現代從來就不是對立的,傳統和現代是相互滲透、相互交融,甚至有時候是相互觀望的。」《朗讀者》倍受觀眾喜愛,主持人董卿繼續與讀者們分享了她在節目中感受到的傳統。

「《朗讀者》沒有請很當紅的明星,能夠打動人心的最終一定不是所謂的這些光環而是情懷,這是在人性中都最寶貴的一部分,就是我們選擇朗讀者的一個標準。我們在第一季選了很多人,超過80歲的老人家就有20多位。大家為什麼愛看?因為在這些老人身上有一些很相似的地方,他們都有著很豐厚的學養,但是同時又有著很傳統的美德,幾乎所有的老人因為時代的關係都是命運坎坷,但是並沒有給他們帶來抱怨和頹廢,相反他們有通達的人生態度,他們都有卓越的專業成就,但是沒有一個趾高氣昂。」

董卿說,《朗讀者》就是一個人一段文,題材不限,一切打動人心的都可以在這裡被朗讀。「我們以傳統為基礎,人生就有詩意。在我們的節目當中,從老舍到巴金等等,近百段經典讀物,這些看似和我們生活挺遙遠的讀本,並沒有和觀眾產生違和感,因為幾十年前,幾百年前的人類最寶貴的品質,投射到某位關聯的朗讀者身上散發出新的光芒。如果能讓更多人在傳統當中感受詩和遠方,我們一切的努力和堅持都是值得的。」

五度登上百家講壇,蒙曼以她獨特的風格名列最受歡迎的主講人之一。之後,更成為央視《中國成語大會》《中國詩詞大會》和《中國謎語大會》的點評嘉賓。在論壇上,主要研究領域為隋唐五代史及中國古代女性史的蒙曼,從香菱學詩開始,和大家暢聊詩詞。

有觀眾向蒙曼提問,如今大家工作太忙,如何追求詩意。蒙曼答:「忙的時候我們唯一能夠真正追求的遠方在頭腦里,說您的遠方在北京,我的遠方在上海,我們共同的遠方在南極,這個很難做到,但是任何時候在工作之餘,忽然心跳脫出來,產生一種不屬於當下生活的境界,那個本身是詩和遠方,這個是隨時隨地可以做到的。比如你見到月亮,心中浮現出是床前明月光。那個詩和遠方不一定是因為閑,人不可以隨時隨意有忙的心。」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澎湃新聞 的精彩文章:

印媒:莫迪下月將首次對緬甸進行雙邊訪問,將談邊界安定
98歲安志文逝世後,健在的中顧委委員僅剩10人
石濤與八大山人的共同友人
印媒:中印邊境人員在乃堆拉山口互換糖果
識人有術:從這四點可看出一個人的真修養

TAG:澎湃新聞 |

您可能感興趣

清明前夕,你不知道的傳統習俗!
起源於遠古時代的宗廟社郊制度,如今人們通過它感受傳統的年味
侗寨黃崗:最具傳統的原始村寨,離我們似很遙遠,最好房屋是學校
十條笑話:那真是太好了,我也是很傳統的人啊
傳統美食往往是我們記憶中最濃的那個味道,這些美食你是否吃過
春節逛廟會,體驗最傳統的中國年味!還有那些你不能錯過的美食!
於賡哲:傳統文化永遠是過去時
這曾是中國最重要傳統節日,如今卻漸被世人遺忘!慎終追遠,今又中元!
從網友說的這些事來看,傳統的祭祖不是迷信,而是大有道理!
中國的也是世界的,傳統的也可以很時尚
她並非傳統意義上的日本美女,但卻很耐看,那她是誰?
你都見過那些經典的對聯,文化傳統變成了一種廣告,你覺得可惜嗎
陳偉:傳統不僅僅只是傳統,它還在與時俱進!
流傳至今歷史名菜,中國的吃貨傳統從古至今!你還知道哪些?
這些傳統小吃都是我們小時候的回憶,不知道你們現在都還吃嗎
當過兵的人都知道,軍人們吃飯唱歌根本就沒有設呢么特別的意思,只是一個傳統而已!
還在傻傻的用傳統的毛筆?如今正流行這樣的,寫春聯好看還不貴
這些星座女,表面大大咧咧,很外放,其實思想很保守很傳統!
這種傳統起源於古代中國,日本卻將其發揚光大?可惜很多人都不知道!
相傳南詔後裔世居於此,因山路遙遠至今過著傳統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