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貼標籤,危害連你自己都想不到!

貼標籤,危害連你自己都想不到!


點擊上方藍字可關注史夫子



「標籤,是無形之中的枷鎖。」




之前看到朋友圈裡,不少寶媽都分享了一篇文章,關於大人給孩子貼標籤的事情。故事裡一個媽媽因為孩子不太愛說話,就盲目下結論說孩子得了自閉症。



而文章的觀點說的也非常有道理,強行給孩子貼標籤,無形中就會給孩子帶來心理暗示,讓她不自覺的主動迴避和拒絕與他人交流。




說到貼標籤,除了孩子,我們也都曾有意無意的給身邊的大人貼過標籤。




「什麼愛玩泡夜店的妹子,就是很隨便的,當不好良母賢妻。」



「什麼愛抽煙喝酒打麻將的男人,肯定是不顧家的。」




「什麼愛吃愛喝愛享受生活,絕對是拜金攢不下錢的。」




這些標籤,很多時候只是我們憑第一感覺做的定義,還沒等真正了解或者細細觀摩,就強加給了他人,並且堅信不疑。




這世上,除了給外人貼標籤,還有不少人給自己貼標籤。這個標籤一旦貼上,堪比符咒的效果,起到很強的作用,這種現象也被稱之為標籤效應。




度娘關於標籤效應的解釋是,當一個人被一種詞語名稱貼上標籤時,他就會作出自我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為與所貼的標籤內容相一致。這種現象是由於貼上標籤後面引起的,故稱為「標籤效應」。




標籤效應的結果有好有壞,其導向性作用,可以讓人變得積極向上,但也容易形象固化後產生消極的影響,讓我們躲在標籤背後,安全的隱藏起來,完全忘記了生活和真實本身。







1


QQ上,在個人資料欄里設置了「標籤」選項,人們可以用簽名檔為自己設置標籤,什麼帥哥靚妹、吃貨逗比、顏控、直男癌等等。所以,這些標籤主要有兩種含義:你覺得你自己是什麼樣的人,以及你希望別人眼裡你是什麼樣的人?


 


但是,自己給自己下的標籤真的就準確嗎?網上有個段子寫的非常有趣,卻極其言之有理:


 


「現在的女孩,喝口酒就說自己是女漢子,一科不及格就說自己是學渣,看見個帥哥就說是你男神,買兩包零食就說自己是吃貨,盜個QQ號就說自己是黑客,跟你關係好一點兒的女的就說是你閨蜜,跟陌生男的聊兩回天就成你藍顏了,有個人追你就到處炫耀說自己是女神,在網上傳兩張照片就說自己是網路紅人。真逗,你要是去水裡扎個猛子,回來是不是打算說自己是海綿寶寶啊?」


 


妹妹小左就是個很好的例子。她是個特別自卑的女孩,尤其見到陌生人,總是不敢直視對方的眼睛,說話還磕磕巴巴。


 


這在求職時特別吃虧,每次面試時,她都無法與考官輕鬆自如的介紹自己,讓原本很優秀的小左,錯過了很多的機會。


 


小左的自卑是由於小時候父母對她總是進行打擊式教育,喜歡當著她的面誇別人家孩子的優點,貶低她的缺點和不是。







這也即是打小就給她貼上了「不如人」、「很笨」、「學習東西慢」等標籤。時間久了,小左也自然就認定了這個標籤,並給自己的人生重新貼上類似的標籤,最終化成了一個最大的標籤:「我這樣的人,是不會有人喜歡和認可的。「


 


是的,這種自我標籤化日久天長,也就根深蒂固了。它不僅限制了一個人的格局和發展,也會不斷打壓自身的潛能和自信心。


 


美國心理學家貝科爾認為:「人們一旦被貼上某種標籤,就會成為標籤所標定的人。」就跟超市裡的商品被貼上標籤一樣,你的行為意識里標籤的定義將伴隨一生,小左就是這個標籤化的證明。


 


她其實並不笨,從小學習成績就好,長得也漂亮,但是因為這種由家庭到自身的錯誤定義,讓她潛意識裡一直認為自己並不可愛,沒有什麼是值得他人認同和欣賞的。


 


所以,小左害怕與人面對面交往,用一個又一個膽小又無能的標籤,將自己的未來和發展都束縛在了框子里。她甚至覺得自己找不到工作也是應該的,因為太笨,太不如別人。







2


小時候我們都學過一篇課文叫《裝在套子里的人》,著名作家契科夫塑造了一個性格孤僻,膽小怕事的裝在套子里的主人公。


 


而現實生活中,這個標籤就特別像那篇文章里的套子,也在無形中把我們固化在了一個代名詞里,難以走出來。


 


這年頭得抑鬱症、躁狂症、密集恐懼症、強迫症的人特別多,不是因為現在人精神都不正常了,而是因為人們因為屁大點小事,可能就匆忙給自己貼了個精神病的標籤。


 


有個朋友跟我說最近失眠、多夢,總抑鬱想哭,就斷然跟我說她得了抑鬱症,之後生活里更是唯恐自己沒得一樣,整天以這個理由跟老公打鬧吵架。


 


當時,我只是問了她一個問題,你想死嗎?她一臉無辜的看著我說,我活著正好呢,為啥要想不開。


 


我只能呵呵了,看來您老這不是裝病,這是瞎給自己貼標籤,好裝在這保護傘下跟老公為所欲為啊!


 


但凡有點常識的人都知道,抑鬱症的痛苦可不是一般人所能承受的,要真有病,還能在這塊跟我嬉笑怒罵、樂此不疲呢。







3


標籤的心理暗示作用很強大,如果周圍的人都說你是神經病,你是傻缺250……那你慢慢都會自我懷疑,再然後就真的認定自己就是這個樣子。


 


記得以前看過一部電影,女主被人陷害關在了精神病院,醫院的醫生護士,包括病人,都跟她說,她有躁狂症,會不定時發作。


 


她起初對自己的精神狀態堅信不疑,但時間久了,大家催眠一樣灌輸她有病的思想,再加上醫院經常給她服用藥物,她的意志已經被這個「精神病」的標籤所摧毀。漸漸的,她一度認定自己就是個不正常的人。


 


直到後來,家人來到醫院將她解救出來,她才知道一切都是壞人的圈套,她差點就在這個咒語般的設定下信以為真。


 


很多家庭,當寶寶出生後,寶媽都不讓自家老公帶孩子,還沒有嘗試,就直接給寶爸下個定義:「他一個人帶不了孩子」、「他幹什麼都不行」、「娃娃不跟他」。


 


那麼你越這麼說,可能男人的心理也就越覺得:我不行,我還是不要上前添亂了。


 


所以,當寶媽們深感帶娃委屈辛苦時,不妨也多想想,是不是自己親手把鍛煉寶爸帶娃的積極性,用那些個似有似無的標籤給扼殺在了萌芽中。


 


事實上,只有摘掉標籤,才能真實的了解自己和清楚的認識他人。每個人都是多面的,可能天真,卻也未必不成熟;可能熱情,卻也時而會安靜;可能自信,但也說不定有怯懦自卑的一面。


 


人是立體多元的,是幾何圖形,卻並不是單一的平面圖。無論是簡單的標籤化別人,還是標籤化自己都不是正確的,用一個特質就否定和模糊了其他的特質和方面,這不是管中窺豹、以小見大,而是以偏概全。


END


您的閱讀、留言與轉發,


就是史夫子前進最大的動力,謝謝大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史夫子說 的精彩文章:

一部震撼全人類心靈的紀錄片!
這首反戰歌曲,背後隱藏著一段凄美的故事
過度強調功勞,反而會成為一種過錯
別向我道歉,我不想原諒你!

TAG:史夫子說 |

您可能感興趣

不愛打招呼=不禮貌?不要亂給孩子貼標籤,你想過他的感受嗎?
我又不是易拉罐,憑什麼給我貼標籤!
想毀掉一個孩子很容易,貼標籤就夠了
寶寶不願跟人分享,就是自私?不要輕易給孩子貼標籤
不了解我就不要瞎貼標籤
你可以指責我,但請你不要給我貼標籤!
不要隨便給別人貼標籤,喜歡就留下,不喜歡就走開
想要毀掉一個人,就給他貼標籤
孩子擠眉弄眼、咬指甲、說髒話,請不要輕易貼標籤!「我不是壞小孩,只是得了抽動症!」
孩子好動就是「多動症」?先別急著貼標籤,家長可以這樣自查
別再給自己貼標籤,真正社交恐懼症對社交不僅是害羞,而是恐懼!
不要過早給孩子貼標籤,天才標籤要不得,爸媽都要長點心
年輕人,不要著急給自己貼標籤
有的酒廠自己不釀酒,直接買基酒勾兌再貼標賣,到底是好是壞?
你家孩子怎麼這麼膽小、愛哭?拜託不要再給他貼標籤!
你是否也會下意識的給產品「貼標籤」?
父母的態度決定孩子的未來,無論如何,我們不應該給孩子貼標籤
孩子把字老寫反,是否是智商出現問題?家長不懂可別亂貼標籤
蝸牛為什麼不能長腳?與其給孩子貼標籤,不如捕捉他們的閃光點
活出自己,從不怕被人貼標籤的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