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職場 > 世界是屬於那群會講故事的人的!

世界是屬於那群會講故事的人的!

作者:李小墨,前海南特區報記者。每看完一本書就寫篇乾貨讀書筆記,每個月一份高質量書單,不賣劣質雞湯,不說正確的廢話。

前幾天編輯老葛告訴我,改了五版之後,我的書版式敲定,接下來要開始正式排版,把我給高興壞了,離拿到樣書的日子又近了一點。

記得剛開始寫書的時候,老葛很擔心我寫得太乾貨不易讀,一直跟我強調:你要學會講故事!故事!故事!

可是我恰恰是不喜歡講故事的,這確實是我的短板。我沒有耐心繪聲繪色地講一個故事,最多舉幾句話就能說完的例子來佐證我的說法,我喜歡把重要的觀點密集地遞到我的讀者手裡。

同時我心裡很難克服一件事:我討厭市面上流行的那種三兩個身邊人的故事,然後一個結論、幾句金句的雞湯模板寫法,我不想變成他們的同類。

但是我很好奇,為什麼講故事那麼有效呢?

所以我看了一本專門講這個的書《故事思維》([美]安妮特·西蒙斯,江西人民出版社),它刷新了我對故事思維的認知。

1

故事可以提供一種柔軟的說服力

《故事思維》的封面有一句話,叫」這是一個講好故事比寫好說明書更重要的時代」。因為這是一個信息爆炸、注意力稀缺的年代,而故事可以抓住人的眼球,可以在信息過載的腦袋裡擠佔一席之地。

為什麼故事更容易讓人接受,更容易進入人們的腦袋呢?

因為它是以「不逃脫的姿態逃脫,以不影響的態度影響」。

故事裡有人物有情節,有細節有情緒,傾聽者會被帶入其中和講述者一起親歷,情緒也會跟著起伏。一個好的故事,提供身臨其境的感受、烙在腦子裡的畫面,甚至還製造懸念,它時時讓你想起,然後時時影響你。

回想學生時期上過的那麼多課,課堂知識點甚至老師的名字我都忘了,但是卻詩詞回想起老師講過的好玩的故事。想起了那個故事,跟著想起老師想教給我們的東西。

你會忘記一個邏輯過程,但是很難忘記一個精彩的故事。

因為理性論證是複雜繁複的,受眾喜歡直觀的、簡單的、感性的東西。感性的、情感的東西更容易到達人的心裡。而故事剛好可以繞過理性思維,影響人感性的層面。

但最重要的是,故事激發人們得出和你一樣的結論。和你直接告訴他們結論相比,人們更願意相信也更重視自己得出的結論。

故事是在影響,而不是控制,故事是幫助受眾得出結論,而不是強加結論,故事是分享一個視角,並且帶著受眾從這個視角親歷,而不是強推自己的立場,說服別人接受自己的立場。

好的故事有一種柔軟的、高級的說服力。

最經典的是喬布斯2005年在斯坦福大學給畢業生演講。他在開場時就說了:「今天我想向你們講述我生活中的三個故事。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只是三個故事而已。」

畢業演講最重要的是什麼?是作為過來人,給即將走向社會、走向未來的畢業生人生建議,這類演講容易流於說教。

但聽完喬布斯的三個故事,我們似乎跟著他回到了大學時代、和他一起經歷了被逐出蘋果重新創業的時期、接收到到了他直面死亡的真實感受。

我們在他的講述中似乎親歷了他的人生,然後自己從他的人生故事裡汲取到了營養和經驗。他想輸出的觀點不知不覺滲透到了我們的內心世界。

他的演講完美詮釋了故事所具有的高級的說服力和影響力。

2

每個人都要學會講的五個故事

按作者的說法這六個故事是:我是誰的故事,我為什麼在這裡的故事,願景的故事,教學的故事,行動價值的故事,我知道你在說什麼的故事。

但是他的分類解說讓我非常困惑,所以我按自己的理解進行分類,分成五個故事:我是誰的故事,我為什麼在這裡的故事,我的願景的故事,行動價值的故事,我知道你在說什麼的故事。

首先,我是誰的故事。

印象非常深的是,大學廣告學的老師問我們,到街上去請別人幫我們填問卷,如何搭訕和組織開場白會取得別人的信任,說服別人停下來幫我們填問卷。大家說了很多都沒有說到關鍵點,老師說最重要的是簡單的自我介紹,別人了解你是誰,你想做什麼,才會信任你。

我們信任我們了解的人,所以我們的口頭禪是「他這個人不錯,我了解他」「我不是不信任他,可是我不了解他」。所以要取得信任,要影響他人的態度和行為,絕對不能跳過,介紹我是誰這個步驟。

比起直接告訴別人你是誰,更好的辦法是通過故事告訴別人你是誰。談論親身經歷、談論自己參與的故事,你的故事會替你證明你是什麼樣的人。

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演講中經常提到自己高考兩次失敗,第三次終於走進了北京大學;出國三次失敗,他創辦了新東方幫助別人實現出國夢想的經歷。如果他只告訴我們他是北大畢業的,他是新東方的創始人,他的形象是扁平的,他是我們不了解的陌生人。

但是他告訴了我們他的人生經歷,以及他如何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故事,我們不僅知道他是什麼身份,還知道他是個什麼樣的人,身上有什麼打動人的品質。

一旦我們聽了他的故事,我們就開始了解他,一旦我們了解他,我們接著就開始信任他,一旦我們開始信任他,我們就開始信任他的品牌。

提到俞敏洪,我還想到一封有趣的求職信,是現在做鎚子手機的羅永浩當年寫給俞敏洪的求職信,目的是讓俞敏洪給不太符合招聘要求的自己一個面試或者試講的機會。

他洋洋洒洒一萬多字的求職信其實都在講一個「我是誰」的故事:高中退學、自我教育、走私汽車、出國兜售壯陽葯、給人上傳銷課,他通過講述「我是誰」的故事,告訴俞敏洪自己雖然看起來不務正業,但其實是一個非典型的人才。

他說:「給我個機會去面試或是試講吧,我會是新東方最好的老師,最差的情況下也會是「之一」。 」

他成功了,他真正的好處並不是別出心裁,而是那些「我是誰」的故事,讓我們立體全面的了解一個人。說實話,我看完這封信,有一種他是我認識多年的老朋友的感覺,收到這封信,誰會不想見見本人?所以,他怎麼能不成功呢?

但如果他沒講這些故事,而是以表格的方式填寫自己的信息,他還能得到這個機會嗎?

如果你學會在面試中講一個關於自己的有趣同時能體現某種特質的故事,相比乾巴巴的自我介紹和信息羅列,會多麼不同?

我們信任我們了解的人,這是一個奇妙的心理現象。通過故事來告訴別人你是誰,你可以快速地和他們建立聯繫。

其次,我為什麼在這裡的故事。

每個人做事都有動機,我們主觀上默認每個人做事都有隱蔽的動機,都是為了謀利。所以在告訴別人他會如何受益之前,最好先告訴別人這對你有什麼好處。我為什麼在這裡的故事,就是告訴別人你有什麼目的。

第三,行動價值的故事。

人都是趨利避害的,了解完你之後,接下來人們就像知道他們按你說的改變行為或態度,他們會獲得什麼好處,改變行為和態度對他們來說有什麼價值。

這是勵志雞湯文最喜歡的故事類型了,我覺得九成以上的勵志雞湯文都是這個邏輯,因為太有效了。

概括起來就是這個人原來是這樣的,後來他改變了行為和態度,現在變成了更好的狀態。

比如他原來月薪2000元,但是他不放棄成長,利用工作之餘的時間不斷學習提升,後來月薪20000元;她原來是婆婆嫌小姑看不起的全職媽媽,後來經濟獨立,在家裡的地位越來越高,再也不用看別人臉色了。

這和電視廣告里說他原來是個禿頭,後來用了我們的產品,長出了濃密的頭髮,其實沒有本質的區別。

第四,願景的故事。

願景的故事就是描述目的地的樣子,你希望別人改變行為或態度,那麼這個行為和態度要改變到什麼程度,改變之後是什麼樣子,你必須描述出來,人們才知道該怎麼做。

通過描述願景,得出行動方案,比直接羅列行動步驟效果更好。比如,你向新進職員描述對她的願景,如果以一個故事來描述,就描述一個她的優秀前輩的故事,這個前輩是怎麼一步步變得優秀的,那新晉職員就一下明白自己該怎麼做,該做到什麼程度能讓你滿意,當她遇到難題的時候,也會自問如果是這個優秀前輩,會怎麼做呢?

第五,我知道你在想什麼的故事。

當你能看穿受眾的心思,明白他們的處境、擔憂、恐懼、忌憚的時候,他們更容易信任你。當你能先他們之前說出他們想說的,那他們當然就相信你能幫他們解決他們想解決的。

這類故事的目的,是為了打消受眾的戒心。

一個年輕的富三代接手了公司,股東們對他極其不信任,怕他年少輕狂、剛愎自用。他深知這一點,所以他講了一個故事一定程度上有效打消了這種不信任。

「我的第一份工作是為一家造船廠畫電氣工程平面圖。必須畫到完美。如果沒能精確放置電線,在玻璃纖維框架澆築時,一個小過失可能造成上百萬美元的損失。坦白說,我自小在船上長大,畫這些平面圖幾乎——不需要動腦子。」

一天早餐,我接到一名時薪僅有6美元的工人打來的電話:『你確定這是正確的嗎?』我當然很確定。一個小時後他的上司又打過來電話:『你確定這是正確的嗎?』我沒有耐心的回答:『一個小時前我就很確定,現在還是很確定!』

公司的董事長最終打來電話讓我迅速趕到工地。我耐著性子找到那位開始給我打電話的工人,解釋我的圖。說著說著,我的聲音就低下去了。

我是左撇子,把右舷和港口的位置畫顛倒了,以至於平面圖是正確圖紙的鏡像。謝天謝地,這位時薪6美元的工人在失誤還能挽救時提醒了我。

第二天工作小組給我買一雙網球鞋,作為警示,以防我再一次弄錯——左腳是紅色的鞋子,代表港口;右腳綠色代表右舷。這雙鞋不僅讓我記住了港口和右舷,還時時告誡我,即使胸有成竹,也要懂得傾聽別人的聲音。」

他舉起那雙一隻紅鞋一隻綠鞋的鞋盒,在場的人都笑了。股東大會的氛圍頓時輕鬆了很多。

為什麼這個故事可以有效地打消懷疑?

他沒有去和股東們正面對抗和辯解,也沒有去刻意強調自己值得信任,而是用自己曾經犯錯但吸取教訓的故事,告訴股東們自己是一個什麼樣的人,謙遜又極具說服力。

這其實也是一個「我是誰」的故事,以「我是誰」的故事來說明「我不是你們想像的那個誰」。

3

如何講一個好故事?

以前總覺得只有編劇和小說家才需要會講故事,現在才發現無論求職、社交、領導,還是演講寫作、廣告營銷、思想輸出……故事思維是一種可以幫助你脫穎而出的重要能力。

世界真的是屬於那群會講故事的人的!他們用故事影響他人,然後影響世界。

那麼如何講一個好故事呢?

首先要平等地對待受眾,不要自視甚高,覺得高人一等。這是在對別人的自尊宣戰。而故事不是為了取得勝利,而是為了消除分歧。自視甚高就背離了故事的初衷,一種柔軟的說服力,不引起防禦的說服。

第二,故事要真實,不真實的故事會讓故事的說服力土崩瓦解。

第三,有生命力的故事要有畫面,要讓受眾聽得到、聞得到、嘗得到,充分調動他們的感官,才會有身臨其境之感,進入想像的世界;故事要有具體的細節,假設性的、沒有細節的東西無關痛癢,只有具體的細節才能引起注意。

第四,影響自己的故事,才能影響別人。

明白的故事思維的重要性,只是第一步,去找到那個有力量的、恰當的故事,才是最重要的。

如何找到這樣一個故事,標準就是:深刻影響過你的,一定也能影響別人。

我決定,從今天開始有意識地訓練自己講故事的能力,你呢?

關注「商業評論精選」,掃儘管理強文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商業評論雜誌 的精彩文章:

TAG:商業評論雜誌 |

您可能感興趣

羨慕嫉妒恨,一群會生活還有對象的傢伙!
有一群會做飯的同學是一種怎樣的酸爽
皇宮裡,有一群會賣萌的瑞獸!
在他的鏡頭下,日本有一群會「打拳」的喵星人,讓人看得入了迷…
泰國山上住著一群會說中國話的人,以前種鴉片為生,現在不一樣了
如果貓咪會說人話!這群會說話貓咪刷新了我的三觀!太萌了
如果蜂王突然死了,這個蜜蜂群會怎麼樣?結果令人難以想像!
作為人群會閃閃發光的你,怎麼能不看這些可以成為智者的冷知識
在亞馬遜河域中,生活著一群會發電的生物,食人魚見了它們都害怕
小伙路遇一群會念經的青蛙,還與他們一起在玄陰池中泡了澡!
鯊魚能吃魚,可要是遇上了魚群會怎樣?場面非常壯觀
一群會玩的90後川藏之行回顧,亮瞎你的雙眼!
為啥岳不群會逐步淪為一個偽君子?金庸不好意思說,跟令狐沖有關
岳不群會辟邪劍法,為什麼還打不贏令狐沖的獨孤九劍?林平之說了一句話
老刀圖集:插上翅膀,這是一群會秀的廚刀
社群會被「知識變現」浪潮玩壞么?
醫生忠言:高血壓人群會碰到這2道坎,都安全度過才會比別人長壽
腸道菌群會怎樣影響健康?這些最新研究你一定要知道
俗話說猛虎架不住群狼,狼群會是老虎的天敵嗎?
將我國四百多位皇帝,全拉進QQ群會怎樣?溥儀:朕的大清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