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這才是「給予」式教育的真諦!很多父母都理解錯了

這才是「給予」式教育的真諦!很多父母都理解錯了


Aug.


17


灼見(微信號:penetratingview)


這些「給予」,不局限不刻意,都用了心,有立體的維度、互動的廣度、記憶的長度和溫暖的深度。




文∣ 魏蔻蔻


號∣ WeikoMagazine






從小,我媽媽就教我要懂得「給予」。

 

在待人接物上,媽媽總說:蔻兒,你去別人家,不能空著手,要有所準備。吃的用的,有心想著給人家送去。啥都沒有,就別去串門,不要讓人覺得你想沾別人什麼。

 

我一直照做,保持著禮數和周到。

 

結婚後,我發現我先生受到的「給予」教育,和我的有些不同。

 

我先生的父母對他說

:「給予的前提,是要自己去發現,他人的需求以及身邊的美好。就算空著手,也不能空著心。給予,並不局限於物質的東西,分享美感,表達體諒,也是『給予』。」

 

我先生兒時,除了用零花錢給人買禮物,還有很多奇思妙想的給予:

路邊採摘的一束野花,他背誦的一首美麗詩詞,他表演的舞蹈,他自製的卡片…

 

這種引導,使我先生如今成為一個感受力強,包容寬厚,化解問題、處理局面沉穩恰當,並充滿生活情趣的人。

 

這種「給予」教育,同樣在我先生的整個家族裡傳承給了再下一代的所有孩子。

 

我旁觀著,覺得這種方式,比我母親當初教我的更好些。

 

我收到的「給予」理念,會因為強調實物而有局限性也會給孩子帶來壓力。

 

長久以來,我總考量著,是否有能力準備貨真價實的東西給別人。若沒有,我會選擇和他人少走動,不願給人添麻煩。

 

回頭想想,這也太小心翼翼、客套拘謹了。

 

而我先生,卻在從小到大的觀察和感知中,學會了更廣博更有溫情的「給予」。

 

其間的區別就是,一種是「減法式」給予,而另一種是「加法式」給予。

 

減法式給予,不易發散可能性,路會越走越窄。給予和接受的雙方,是一種單向付出,互動和共鳴感不強。雖有禮節,但不免會有一種隨時審視評判自己能力的緊張。若給不出來,不但孤立了自己,還有可能出現沮喪泄氣的挫敗感。

 

加法式給予,可行性創新性強,選擇多,路越走越寬活。給予和接受的雙方,互動觸點的層面多維度廣,更容易有情感聯繫和同理心。沒有回報的壓力,由於可能性多會增強自信感。


我收到過數不清的來自夫家孩子們,令我印象深刻的「給予」。

 

四歲的Martin帶著一管粘木頭的膠來看我。

 

他指著我家地板上,鬆脫的隔邊條,說:「我爸爸就是用這個膠把這些重新粘牢的。你也用它把地板粘好吧。雖然我知道是怎麼粘的,可惜這種膠小孩子不能用,我就幫不了你了。你看說明書吧,一看就會!我和你一言為定,等我長大了,我就幫你粘!」

 

我沒想到,我忽略的地板,被一個小小的孩子注意到了,並且給我提供了解決辦法。

 

每年我從中國探親返荷,都會有一兩周低落的思鄉情緒。

 

荷蘭的親人深知我這個情況,在給我接風的家宴上,大家都對我格外關心。

 

15歲的Bas為了讓我不要太難過想家,親自提前串燒好了一張中國歌曲的光碟給我。

 

「第一首歌旋律很帶勁,非常好聽,我給你連錄了3遍,是加長版的。後邊的也是很嘹亮的感覺。我連續聽了幾天的中文歌,不下200首曲子。你開車上班時放,保證讓你聽了開心。」Bas說自己完全聽不懂中文歌詞,選曲標準就是節奏歡快,曲調激昂。

 

我返工第一天清晨,將Bas為我特製的碟放來聽,車內響起三遍《義勇軍進行曲》,接著就是《上海灘》主題曲。

 

不難想像,一大早連續聽三遍國歌,再緊跟著那句高亢的「浪奔!浪流!」,無論什麼低迷都煙消雲散了。

 

在一次家庭聚會上,我提到近期會去巴塞羅納度假。

 

12歲的Carol周末來訪,掏出一本Lonely Planet介紹巴塞羅納的旅遊書給我。

 

Carol媽說,前天她去圖書館借書,Carol也跟著,一進去就跑到旅遊書櫃,找關於巴塞羅納的書,對媽媽說要幫我借這本。

 

「這書能借21天,你可以現在邊看邊準備行程,去那邊玩完了,帶回來再還。我專門選的袖珍版,瞧,書不大,你隨身好帶,翻看很方便。」Carol一邊展示書一邊貼心地講解著。

 

7歲的Luc去了趟阿根廷旅遊,回到荷蘭第一次見面,帶來兩塊奇異美觀的石頭給我和先生,他知道我們夫妻倆喜歡收集石頭。

 

聽說,Luc在阿根廷,隨時留意著石頭,沿途撿了不少,每晚都不斷比對篩選,最後留下了兩款最特別的,長途跋涉地給背回荷蘭。

 

小Mary為了不打擾我和大家談性正濃的聊天,在我書桌上默默留下一張提醒的紙條:「蔻蔻,你家陽台上的令箭荷花開了,別忘了看哦!」

 

也是她,聽說我辦了微蔻很多人讀我的文章,可不懂中文的Mary無法知曉我寫什麼。她有次聲稱給予我的是她的「耳朵」,想聽我跟她講我寫作的話題。

 

這些「給予」,不局限不刻意,都用了心,有立體的維度、互動的廣度、記憶的長度和溫暖的深度。

 

「加法式給予」,正面地教導孩子意識到廣義的給予,無論是家人間情感的給予、社會上人際交往的給予,還是工作中才能的給予。

 

它滲透在各個層面。

 

於外,和外界建立了延展性及參與感。孩子自然主動地觀察周遭環境狀況,關注他人的言行喜好,逐步掌握髮現美、表達愛的能力。

 

於內,培養了反觀內省的感受力和良好的共情能力。孩子會有意識地挖掘自己的潛能,發揮創造力,並展現交流出來,對自我定位會敏銳準確,對認識個體和他人的界限及互動也能更清晰更有分寸感。

 

就算空著手,不能空著心。

 

一場傾聽,一個擁抱,一句讚揚,一段祝福,一聲鼓勵,都是傳遞了心意和驚喜的「給予」,會越加越多的珍貴點滴,生命由此厚重,生活因此美麗。




—THE END—


?

本文摘自魏蔻蔻新書《太想贏你就輸了》,灼見經授權發布。





新書推薦





MORE

延伸閱讀 


??你的深度思考能力,是如何一步步被毀掉的?


??關於《二十二》這部記錄電影,你應該知道的故事

??寫給汶川地震中逝去的女友:親愛的,對不起,我要去跟別人結婚了(看完淚奔)

??發現女兒早戀,這個爸爸的做法刷爆朋友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灼見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說一定要和夠美的女人做朋友?
這就是中國青年一代科學家!五年青春 ,我成為了一名山底洞人
我與一兒一女,在九寨溝的17小時 | 真實媽媽親歷
你的深度思考能力,是如何一步步被毀掉的?

TAG:灼見 |

您可能感興趣

這才是好的教育,很多父母都做錯了……
教育容易出現的兩個錯誤,家長們不要再犯了!這樣對孩子真的不好
讓孩子多看書就算好教育?這種偷懶教育真要不得!
父母的這些教育方式,容易讓孩子患抑鬱症,你是這樣的嗎?
這些錯誤的家庭教育很可能毀了孩子的一生,父母們趕緊改正吧!
給孩子正確的性教育,有了這些繪本,讓你不尷尬!
教育中,和孩子做「交易」就錯了嗎?我並不這樣認為
孩子大了什麼都會了!作為父母你是不是也這樣?孩子的教育等不得
當孩子犯錯誤了,父母用這樣的方式教育,孩子想不優秀都難!
孩子愛頂嘴,父母除了發脾氣還能怎麼辦?父母該怎麼教育才好呢?
父母教育孩子的四大誤區,你都知道嗎?你又是否了解自己的孩子呢
「懶」父母竟也可以教育「好」孩子,你知道為什麼嗎?
好的家庭教育,父母都告訴孩子這幾件事,你做到了嗎?
最好的親子狀態是怎樣的?可不是跟他做好朋友,父母別自堵教育路
這三個錯誤的教育思想,對孩子影響深遠,很多父母都這樣
在家庭教育中,你只知道父教不可缺,但你真正了解父教的優勢所在嗎?
你的孩子教育如果單靠老師,那就真的是耽誤孩子了!
教育孩子,你真的懂嗎?80%的父母都做錯了
你是什麼樣父母,就教育出什麼樣孩子,孩子不好教導,多半是父母的錯
都是為了你,爸媽才這麼拚命。付出綁架式教育是多麼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