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後山有座奶奶廟

後山有座奶奶廟

清華大學建築系博士生徐騰的演講讓人們知道了距離北京100多公里的地方,有一座「腦洞大開」的奶奶廟。對於當地的河北易縣馬頭村村民來講,後山的奶奶廟既是他們世代的信仰,也是他們重要的生計之源。於是奶奶廟展示出了民間想像力的趣味,同時也呈現了利益驅動的亂象。

攝影 | 蔡小川

「奶奶」和眾神

出了河北易縣縣城向北,先走省道,再拐進鄉道,見到「洪崖山」的石碑,便是到了最近走紅網路的「後山奶奶廟」的地界。當地人稱這座蒼翠起伏的洪崖山為後山,這是「後山奶奶」和各路神靈的棲居之地。

「後山奶奶」是何方神聖?附近馬頭村村民們比較一致的答案是一名叫張生香的在洪崖山修行成仙的女子,她的前世曾是玉皇大帝的妹妹。漢朝時王莽追殺劉秀,劉秀落難至此。張生香為了救劉秀,幻化成一位紡線婆婆。她往劉秀身上吐了一口白米飯,劉秀頓時身上爬滿了白蛆,成了一個死去多時的孩子。這樣的情景打發走了王莽的追兵。後來劉秀登基,在洪崖山遍尋老奶奶不見,便修建廟宇紀念。

洪崖山最重要的一組主體建築:前殿、正殿和後殿,都以這位奶奶為主要供奉。農曆三月一日到三月十五是每年最為熱鬧的廟會時間,附近和外省的進香群眾能達到60萬人次。據說三月十五是老奶奶的生日,也有說法是她得道成仙的日子。

後山文化園裡關於張生香得道成仙和救劉秀的壁畫故事

當地文化專家則普遍認為,後山文化要比張生香救劉秀的故事深厚得多。「洪崖山是黃、炎、夷三個部族建立中華民族歷史上第一個多民族聯合執政國家時進行祭祖、封禪、慶典的地方。後來夏禹封黃帝為『后土黃帝』,在這裡建立后土黃帝廟祭拜,尊他為中央大地之神。因為『地』為陰,後人就把后土黃帝女性化,稱其為『后土老奶奶』。」易縣文化館研究員、《中國洪崖山學刊》的創辦人王公理這樣向本刊介紹,他的結論是一系列實物和史料考證的結果。他說,張生香救劉秀的故事為金代道士劉和光在《后土寶卷》中所杜撰,為了擴大道教在後山的傳播和影響。

民間信仰的一個重要特徵就是信仰之神會不斷本地化以滿足信眾的心理需求。雲南大學民俗學專業的研究生田薈整理,在「文化大革命」破「四舊」前,後山既有涉及祖先崇拜的黃帝廟、炎帝廟,也有自然崇拜的蟲王、樹王,還有佛教崇拜的釋迦牟尼、大日如來、無量壽佛、藥師琉璃,以及道教崇拜的元始天尊、靈寶天尊、呂洞賓、九天玄女,各種拉拉雜雜的神明過百。后土老奶奶則是其中最主要也是最讓民眾感到親切的一個。

隨著時間的推移,老奶奶身邊還多出了其他陪襯的奶奶,就像道場在別處的天妃奶奶、泰山奶奶,以及單獨能實現某種目標的送子奶奶、眼光奶奶等等。王公理也推測這些奶奶是從黃帝的四位妃子演變而成。

雖然神明眾多,但如何製作和擺放則有著規矩。村支部書記梁陽旭告訴本刊,他就曾翻閱過一本流散在村裡的講民間神靈雕塑形態的古籍,這是過去匠人塑造神像身高比例的指導。「廟宇小,難免一些神明要混在一起擺放。可按照過去的講究,佛教中只有觀世音菩薩和彌勒佛是可以和道教的神並置在一起的。菩薩又名慈航道人,道教認為是元始天尊門下,為道教『十二金仙』之一;而彌勒佛是以布袋和尚為原型的東方彌勒佛,就成了本土的宗教人物。」

梁陽旭提到2007年,新的縣委書記上任,促使後山進行了一次寺廟的整頓。「一共確定了六大廟區,包括前殿、太陽殿(炎帝)、九龍殿(道教九龍聖母)、玉皇殿、正殿、後殿。不論哪個神位,只要在廟區內,就有效,會照相、作記錄。廟區之間如果有違章私搭亂建的小廟,就給拆掉。最後保留下來的基本都是在仿古建築里的,極少位於彩鋼房中。」值得一提的是,由於清西陵就在定縣,後山上廟宇的建設基本都請的是維修清西陵的古建隊伍,師傅們在工藝方面都不會含糊。

洪崖山後殿里的神靈

然而幾年過後,後山上的廟宇與神佛還是朝著散漫無序的方向發展下去了。這一方面符合民間信仰需要不斷迎合信眾的特點,比如手握方向盤的車神,保陞官、發財和學業進步的官神、財神和學神,另一方面是由於缺乏有效管理,造神日益變得隨意潦草起來——神佛之間面部特徵和服飾裝飾基本雷同,全靠上面起的名字來定義;那些名字,也由原來蒼勁有力的楷書牌匾,變為列印店製作的黑體字標牌,甚至蘸著油漆歪歪扭扭的手寫字體;藍色彩鋼板搭建的棚子補丁一樣依附在主要廟宇旁來安置神像,更不用說那些還放在紙盒子裡面的財神爺和菩薩,以及紙盒子切了一刀就放在那裡的募捐箱。

從山腳到山頂再到後山,第一次來這裡的人會搞不清寺廟的性質,因為每間廟宇里都擠滿了各路神仙,各種功能的奶奶像和財神像這類喜聞樂見的塑像是不少家的標配。也難怪其中最為重要的正殿會掛上巨大的「正殿」二字,以提示香客它才是真正的殿堂。

村民的收入和廟宇的香火直接相關,且對他們的收入構成很重要。村民各盡所能地布置自己入股和承包的廟宇,這造就了徐騰眼裡不同於正統經典文化的民間野趣。與此同時,香火競爭,是這番雷同且混亂景象的根源。

廟宇承包史

「文革」之前,後山上住著道士,他們是各處廟宇的看管者。今年已經83歲的馬頭村村民梁樹明是個孤兒,從小跟隨後山的道士學習讀書寫字。一度他認為自己具有法力,從高處跳下來摔斷了腿。後來梁樹明整理出版了一本小冊子叫《後山廟傳說》。他向本刊回憶,「文革」來臨時道士都被趕跑了,廟和神像也都幾乎被砸光了。正殿里相傳是乾隆皇帝題寫的一塊『太寧宮』的大匾被大隊里的人把字給抹掉了,拿去做了切菜板。每次說起這件事情,梁樹明就連連嘆氣。

對於後山奶奶的信仰倒是一直在運動時期偷偷繼續。今天村裡唯一一尊有文物價值的奶奶像,是個乾隆年間鑄造的80厘米的銅像,放在前殿的配殿中,當時是有村民把它埋起來才逃過一劫。正殿的管理員盧志安說,正殿拆沒了,可是香火一直沒斷過,就在正殿廢墟上堆攏起來的一個小火塘上,也是為了讓後人能夠找得到正殿的基址。

「文革」結束後,一些虔誠的村民開始聯合香客湊在一起,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重修後山廟宇。盧志安記得,他們剛開始接管正殿的時候只在西側搭了一個小窩棚來看管寺廟,給老奶奶燒香的地方繼續是在臨時搭建的一個像是爐膛一樣的東西。後來才開始搭木架、鋪瓦,逐步將正殿蓋好。為此,他們還從北京白雲觀得到了關於後山廟的文字資料,將一開始由石棉瓦搭成的破屋恢復成了木結構的建築。

1989年,保定市將後山確定為華北最大的道教場所,奶奶廟正式恢復了公開朝拜,每年農曆三月初一到十五的廟會也重新舉辦。村主任梁保貴告訴本刊,縣裡一度接管了後山各廟宇,但是由於每年廟會的人太多,通宵24小時晝夜不息,過於牽扯人力、物力,後山奶奶廟最後就變成縣裡主管,鄉政府和村大隊代管的模式。各個廟宇以參股的形式來向馬頭村村民集資,村民參與日常管理。

參與奶奶廟日常管理的村民

60年代出生的梁保貴2006年之前一直在北京打工,做工程的包工頭。2006年北京市內搞城中村拆遷,把他租下來用作工人宿舍的房子拆掉了,他在那個時候選擇了回到村子裡來發展。「除了廟會之外,平常的香客沒有那麼多,主要是山太陡,香客看著發怵。」經常外出旅行,這讓梁保貴考慮來投資一條索道,「把最陡的一段給跳過去」。「那個時候鄉裡面沒人想到搞這個,鄉黨委書記表示支持,我一共跑了27個部門,一路綠燈,最後是國家索檢中心來驗收。」梁保貴聯合了幾個朋友,一共投資了500萬元修索道,往返票價50塊錢,也沒有任何宣傳。沒想到香客們口耳相傳,索道的收益也不錯。後來梁保貴還提議修建了一條循環公路,讓上山和下山的人分開,還能坐著麵包車上山,來奶奶廟進香的人越來越多。

本來山上的廟宇並沒有很多人願意參股,因為有的村民就住在山腳下的小道旁,向往來香客賣些香火用品和土特產就能不錯。山上的客人多了,不少村民都想加入股份。「最多的是正殿,現在一共181戶股東。」梁陽旭書記說,「只要是馬頭村的村民都可以申請加入股份。廟的股份是滾動式分紅,前期入股獲利潤,後期入股分股份,就是後期入股的人入股資金要用於老股東的分紅。」而181個股東不能都來參加香火的管理。「出資多的股東就成為日常管理者,輪流上山來值班,他們給其他人承包費作為固定收益。這樣日常額外賺到的香火錢就是他們的所得。正殿里這樣的管理者有31戶。」

根據梁陽旭介紹,馬頭村全村800多戶,有600多戶都參與到後山大小廟宇的入股和管理之中。每年香火收入以及相關的服務業收入在1700萬元左右,除了40多萬元要交給縣裡作為廟會期間接待執勤人員的管理費,剩下絕大部分都留在村集體或者村民手上。馬頭村所在的易縣流井鄉是個幾乎沒有工業的鄉鎮,14個行政村裡有超過一半的貧困村。馬頭村的先天優勢也不好,1958年修水庫佔用村莊耕地,讓村子人均耕地不足三分。正是後山奶奶廟的進賬緩解了農民的生計問題,讓村子收入能夠居於鄉中前列。平均下來,後山的收入要佔到每個農民人均年收入的三分之一以上,其他構成則為農田和進城打工。「要是沒有那些個廟,馬頭村這裡就是死牛犄角一塊。農民除了出去打工,根本沒法兒活。」

香火產業鏈

每當我們在後山的廟宇門口駐足,總會有管理員詢問是否要燒香。除了入股寺廟分紅外,馬頭村村民還從另外一個產業里受益——制香。

我們在山腳下同樣供奉著老奶奶的小廟永安宮觀看了一場消災的法事。香客跪拜在奶奶像前。進行法事儀式時,管理員梁小明陸續拿出十幾捆挂面一樣的香,解下綳著的黑皮筋,逐一抖落在殿外的地上,搭起一座一米高的「香山」。又在「香山」上插紙質的搖錢樹,撒一口袋金元寶,蓋上印有元寶的黃錢,再用象徵吉祥的紅紙把「香山」圍住,最後在「山頂」插上替代災禍的紙人「替身」。這樣的「香山」,點燃後能夠一燒到底,燒個幾十分鐘,即使瓢潑大雨也無法將它澆滅。

河北易縣洪崖山腳下的小廟永安宮正在舉行一場消災法事

能夠燒體積巨大的「香山」,是後山奶奶廟的特色。梁保貴介紹說,很多城市裡或者城市周邊的寺廟考慮到防火或者空氣污染的問題,都不讓燃燒「香山」,在奶奶廟則可以實現。「香山」賣起來都是吉利的數字,帶「6」或者帶「8」,少則幾百,貴則上萬。中國民間宗教強調現世的「有求必應」,燒香成為向神祈求的砝碼。信眾相信,對神仙貢獻得越多,神仙就會回報更好一點。過去老年人上香燒三炷,而今成捆的香燃起熊熊烈火更符合信眾心理。平常還好,待到廟會時,燒香的儀式只能流於忙亂。每個廟宇前都有鐵板圍城的燒香空間,「香爐根本不夠用,廟會時,人都到不了跟前,只能把香往火堆里一扔就得了」。

燒香在奶奶廟引起過火災。2012年廟會時,「香山」組成的火海席捲了前殿西側最前面的配殿。雖然沒有人員傷亡,但負責承包前殿的人家,每戶都拿出了5萬塊錢修繕費。自那之後,大隊加強了防火的規範。山上的各殿備好水,時刻保持警醒。火災之後,曾經長6米、粗10厘米的高香禁止使用,只讓燒最多兩米長的一種香,「香山」的大小則依舊沒有限制。

山上大小廟宇林立,香的消耗量如此之大,這就養活了村裡的6家香廠。白雪峰的香廠年產500噸,是村裡最大的一家,70%的香都用於後山寺廟的使用,30%配送到河北省其他寺廟。之前白雪峰一邊做著香,一邊也和另外四戶村民一起承包過一個叫平安殿的小廟。「農曆的初一、十五燒香時才開門。平時來了燒香的香客打電話我們過去開門。我因為要做香,沒精力看廟,就雇了兩個村民,另外還要開工資,給大隊交管理費,不如一心一意做香。」

白雪峰的父親一代就做香。在家庭作坊制香的時代,人們用千斤頂把香料在模具中擠壓成條,將擠出的香條纏繞在滾筒上,再裁開擺放在香羅上晾曬、烘乾。受天氣影響大,一天能做幾十斤,一年也就生產幾百斤。10年前他買進設備機械化制香,機器磨粉,直接成型,有烘乾室烘乾,基本擺脫了天氣的限制。

白雪峰主要生產「香山」用的草香。從山東進的木粉原料,加一些有黏性的植物膠粉。成分簡單,燒起來香味清淡。這種「草香」原來極簡的包裝是有意為之。白雪峰告訴本刊,最早搭「香山」是用包裝好的香,一捆一捆的,抖「香山」的時候要把包裝先劃開。「後來為了方便,乾脆用皮筋綳著,直接解開就行。」

村民白雪峰的香廠里工人正在製造「草香」

1984年出生的白雪峰,在北京打過工,還在定興縣公安局上過班。「年輕人喜歡自由,不願意被朝九晚五的工作束縛著。」看到後山香火旺盛,便回到家子承父業。和父輩不同,1984年出生的白雪峰已經很少主動上山進香。「可是作為一個賣香的,總要象徵性地燒兩根吧?」他送貨上山的時候,路過正殿便會拜拜奶奶。

住在永安宮下面的梁金合也做香,但他沒有白雪峰的地盤,只能春秋兩季天氣乾燥的時候,手工在家做。但燒香的生意並沒有讓他丟掉他家祖傳做泥娃娃的技藝。泥娃娃是求子的「拴娃娃」儀式必不可少的工具。婚後沒有懷孕的婦女在廟中求一個娃娃,拴上紅繩帶回家藏起來,待果真懷了孕,需把娃娃送回殿里,連續還願三年,這是後山奶奶廟最靈驗、信眾最廣的儀式。

奶奶廟裡所用的「草香」不少是來自村裡的香廠

能順利銷售塑好的娃娃更是一個需要人脈的工作。「沒有人脈,做了沒人要。我做的娃娃,山上的廟都要用我的。」他告訴本刊記者,他的家坐落在直通後山的路旁,香客都得經過他家。雖然他30歲才開始做娃娃,但自爺爺輩以來的經營,為他積攢了口碑。

他並不需要專門塑娃娃的作坊,就在地上做,有小板凳和檯子即可,但模子的形狀要對外保密。和泥,用模子塑好娃娃,上白,然後彩畫,梁金合一天能做幾十個。除了批發給廟裡的人,他自己也留百八十個,服務於自己的「諮詢」工作。就像這裡的很多廟宇的業務一樣,他家門口也掛著一個紅色的招牌,上面寫著還原、許願、寫袍、寫表、消災、祛病之類。他特彆強調這些業務不必是巫婆神漢那樣的「香投」才可以掌握,「一般人只要學習就都能夠會」。

馬頭村村民梁金合正在完成一份為孩子向老奶奶祈求平安的文書

不確定的未來

梁保貴看到了後山「人人都想分一杯羹」的景象。更重要的是他意識到了這幾年來後山廟宇相關的收入基本沒什麼變化。「已經趨於飽和狀態,缺乏新的刺激。再這樣下去,馬頭村就是死路一條。」另一個情況是,華北的其他地方也相信後山奶奶,河北省還有其他地方在建設後山奶奶廟,正在分流掉這裡的信眾。

縣裡曾經說過要搞一個後山文化園來振興旅遊經濟。不過後來資金沒有到位,文化園由村民自己籌錢來搞,又成為一個不倫不類的「大雜燴」。文化園就在山下前殿的旁邊,它由一個奶奶廟、一組十二生肖雕像、一個後山奶奶救劉秀的壁畫岩洞組成,後來還新添了香客們捐贈的彌勒佛一尊、千手觀音一座。

有一家河北的旅遊開發公司找梁保貴談過,說要在山底「建一個山門和一個大型停車場,村民全部都搬上樓居住,山門外是一片門臉兒房。」而山頂上的提議梁保貴最為欣賞,「建一個30米高的老奶奶銅像,讓三五十里的人都能看見銅像反光,想不來都被誘惑著來看一眼」。開發之後,村民雖不能承包,但可以全體入股分紅,也可以做買賣,所有人都能受益。

因為有部分村民要的征地補償太高,這個計劃還在擱置狀態。不過話說回來,在沒有別的選擇前,這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國內的景區已經充斥了如此多的巨大塑像,不再差一個後山奶奶的形象。現在的後山奶奶廟雖然混亂,但其中也有它的可愛和獨特之處。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聯生活周刊 的精彩文章:

中國出版集團舉辦精品數字產品推介會
《心理罪》:浪花和懸疑,以及成熟的小鮮肉
看片不吃面,吃片不看面,面面俱到
小猿搜題懟作業幫:當教育產品也淪陷後,我們如何教育下一代?
「向前路,不停步」 鄧祿普輪胎全新品牌廣告重磅來襲

TAG:三聯生活周刊 |

您可能感興趣

為什麼泰山老奶奶有倆生日?
懷念天堂里的奶奶
南京最好喝的奶奶奶奶奶茶,都在這兒了
奶奶的茶
奶奶給我一塊玉,弟兄幾個說奶奶偏心,隨後奶奶的話讓全家人傻眼
奶奶在玉米地里遇到鬼
鄉村最後一個小腳奶奶
《願爺爺奶奶在天堂里一切安好》
白髮蒼蒼奶奶推著嬰兒車上街,走近看後奶奶一番話發人深省
帶著爺爺奶奶去攀岩
父親是皇帝,奶奶是皇帝,因背後說奶奶宮闈秘事,奶奶:抓起來!
山裡的奶奶叫你回家吃個飯。@所有臨滄孩子
父母死後奶奶養她長大,奶奶剛死,第二天她就嫁人了
大山裡老奶奶臉上貼神秘樹葉 說是眼睛疼
奶奶逼父親再娶,後媽帶給我幸福,多年後讓奶奶後悔
你奶奶還是你奶奶,三個老奶奶組團搶劫銀行
送給坐輪椅的奶奶一隻橘貓,半年後,奶奶竟然站起來了!
送給奶奶一隻小橘貓,倆個月後見到橘貓的我哭了!果然是親奶奶!
大宅門:白佳莉奶聲奶氣地喊出2個字,白景琦後悔二奶奶帶孩子了
奶奶娘家,一個久違的山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