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中國第一情詩 教我們如何去愛

中國第一情詩 教我們如何去愛

《關雎》雖堪稱中國情詩鼻祖,但它對淑女的描寫是表象,對君子的描寫才是深意。

這首來自禮樂時代的歌,告訴我們的愛情方法是:

愛一個人到徹骨相思、寢食難安,依舊可以用最大的剋制力來適度地表達情感。

禮以節人,《關雎》所頌揚的君子之風,就是一種有禮有節的愛。

GIF/91K

註:語音播報為文章精簡後版本,完整原文請閱讀以下文字部分。

詩經

關雎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01

《關雎》是《詩經》首篇,它具有中國文學童年時期特有的自然風流,飽含著濃厚的浪漫氣息和不加掩飾的情思。正因為發乎自然,所以才貼近真實、直指人心,歷經時代的變遷,它帶給人的感動卻不隨時間改變。出於真情、關注真心的文字,何時讀來都是沒有障礙的。

因此,距離《詩經》誕生的周代雖已兩千餘年,可是讀《關雎》時,我們卻不曾產生歷史隔閡:

我們依然會隨詩篇遙想那「窈窕淑女」的身姿,並被之吸引;

我們也依然會毫不費力地理解對於意中人「求之不得」的辛苦,並為那份「輾轉反側」的無眠思念而嘆息,甚至感同身受;

我們至今還常常見到為了討女孩子歡心,男孩在樓下彈著吉他,「琴瑟友之」一般的示好;

我們也會強烈地嚮往著求得佳人、皆大歡喜時,「鐘鼓樂之」鼓樂齊鳴的幸福畫面,如同是盛大婚禮的場景。

——因此,《詩經》雖然古老,古老到幾乎是中國詩、樂、舞等多種藝術的源頭,但卻與今天的我們並無多少隔閡。

02

古詩與今人可以沒有隔閡,那是因為,詩的本質屬性,就是為了表達情感意志,而不是為了花哨地賣弄、不是為了彆扭地造作、不是為了格調的標榜,是完全出於內心真實的強烈情感需求,轉化出來表述成了詩的語言。「詩言志」,用詩表達情志,這才應該是詩的根本意義。

《毛詩序》稱「情動於中而形於言」,動於中的情才是最重要的,形於言的那些詩的言辭,不過是讓胸中的情志表達得更為精鍊、妥帖、經典、雋永。也正因此,一句好詩,不僅只是詩詠者本人的個體私語,還能成為傳唱者廣泛的群體共鳴,適用於更多場合。

《詩經》就正是如此。在春秋時代,人們是以詩來作為外交辭令的,引詩句、說當下,相互唱和、往來應酬。所以孔子教育兒子孔鯉說:「不學詩,無以言。」在當時,如果沒有典雅詩化的語言教養,簡直就無法進入賓主相交、酬和往來的社會語言系統。

所以《詩經》最大的貢獻就在於:它教給中國人說話時,一套有理有據、有情有感、有禮有節、有來源有出處、有規範有變化、有共識有個性的語言藝術。《詩經》教給了中國人說話的藝術。

這種語言藝術在當今依然適用,比如近年來,國家領導人在發言時也越來越多地引用古詩詞。文辭優雅、出口成章,這不僅是個人良好形象的提升,還是民族共鳴精神的喚醒,因為那些沉澱千百年依然具有鮮活生命力的詩句,其中必定承載著人們廣泛的情感共性。

優質的語言藝術,能為人際交流架起一座暢通美麗的橋。

《詩經》,便是中國人語言藝術化的發端。

而具體到《關雎》,它是中國人愛情語言藝術化的開始。

03

藝術追求真善美,而語言藝術、詩的藝術也是如此。「詩言志」,詩表達出的情感,就應該是對真善美思想的提升。

但「真善美」,卻不是能簡單規範出來的。比如「善」,是屬於「德」的範疇,而道德評判又始終在變化。現在我們都公認,《關雎》表達的,是一個男子思慕一位女子時,對夢中佳人的讚美、對求之不得的煎熬、對終成眷屬的想像。但漢、宋以來的學者,卻多把這樣一首思戀的情歌解釋為此詩歌頌的是「后妃之德」,是在寫賢德后妃憂心如何為君主廣進賢妃、求取淑女、繁衍子嗣。

這種解釋在今日看來自然是牽強附會、毫無詩情,但這種思想卻在禮教時代被認為是值得推崇的道德典範。《儀禮》中明言女子被休棄的「七出之罪」里,妒忌,就是嚴重的一項罪過。在婦德中,妻子為丈夫選配賢良淑女、不事嫉妒,才符合柔順之德、賢惠之道。但如此的「德行」、「善行」,今天看來卻是扭曲人性、極為惡劣的。所以「善」所屬的道德範疇,其實往往是難以評判的,道德標準始終隨時代在不斷修正:今天的理所當然,可能就是明天的無可厚非、可能又是後天的全盤推翻。

因此,完全用「德」的眼光看待事物,就會產生局限性;完全用「善」的眼光衡量藝術作品,也會失於偏頗,甚至陷於無聊。這提醒我們,如果不得不用「德」的要求來評判一件事物,也不妨多一點全面的打量,多一點包容的思量,多一點等待的時間。就像描寫民間戀愛的《關雎》,被衛道夫解釋為后妃之德,發心也許是善意的,對美的破壞卻是長久的。

而關於「美」的標準,也在不斷變遷。譬如從宋朝開始廣泛流行的女性纏足,纏出一雙三寸金蓮,長久地被認為那是女人身體最美的一部分。連蘇東坡都曾專門作詞讚美纏足後的小腳,寫道「纖妙說應難,須從掌上看」,而明末清初的藝術家李漁更是詳細解說了男性對於小腳的審美心理。這種審美風氣使滿清入關後,縱然清政府一再下令禁止女子纏足,都無奈以失敗告終;而男性群體對抗慘烈的剃頭髮留長辮、脫漢服換旗裝,最終卻是當權政府贏得了勝利。女子對纏足的頑固,竟然比男子對剃髮易服的堅持更難被打破!就此也留下了在當時滿漢文化激烈對抗中,「男降女不降」的說法。

今天我們都不忍細說「三寸金蓮」的審美風尚給中國女性造就的長長一段血淚交融的慘痛歷史,那畸形的足弓無論如何再不能引起我們的些許讚頌。相反,今天更該提倡的是自然為美、健康為美。

所以,在「真善美」的標準中,「善」與「美」都不是亘古不變的價值觀念,若把它們作為評判藝術的絕對標準,會讓不同時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感到茫然失措。

04

唯有「真」,是一種客觀的衡量,更能具備永恆價值。無論什麼時代,當我們讀起《關雎》,所有人都會為那女子的窈窕之姿所打動、所有人都會為那男子的愛慕之情所撼動,無關他們是君主后妃還是凡夫俗子、無關他們是環肥燕瘦還是剃髮纏足——《關雎》震動我們的,是來自悠遠水邊的那份詩情、是愛情里永恆的惆悵、是生命中難捨的嚮往,換言之,是詩里那份悠悠然然的、濃郁誠摯的真情,把我們的靈魂纏繞。「此中有真意」,真意,這才是一份感情、一篇詩作、一件藝術,真正不朽的魅力。

正如談到感情,我們常聽到有那麼多的辭彙來試圖概括出一段戀情,比如:黃昏戀、異地戀、姐弟戀、師生戀、同性戀、三角戀、早戀、暗戀……其實,大可不必陷進對愛情類別的討論里,愛情是一種發於心的感性藝術,對它進行機械的分類和設限,意義並不大。假如一定要為愛劃分出類別,那麼也只有兩種類型:真情,或不真情。

而在《關雎》里,「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有一份真誠的追慕;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有一份真切的傷痛;

「優哉游哉,輾轉反側」有一份真實的體嘗;

「窈窕淑女,鐘鼓樂之」有一份真心的祝願。

在「真善美」的評判中,「真」的信條,往往不那麼突出,卻那麼長久。

是「真」的情思,使《關雎》那份在河之洲的詩情,風吹千年,依然不散。

05

《關雎》這首詩的結構可分為三層。

第一層,也就是第一段,主題應當稱為「愛慕」。有一位淑女出現了,她堪稱是君子的好逑良配,於是令那男子愛慕不已。所以《關雎》的第一層意思,是一位男子在感情上的自我剖白,是他在表達對一位佳人的認定,這一切,都還止於他自言自語的渴慕之情。

第二段至第四段,是他與淑女之間的對手戲,主題可稱為「求慕」。然而《關雎》的寫作十分巧妙,它沒費力去寫君子與淑女如何進行的瑣碎交流,就讓我們明白無誤地領會了他們相交的過程和結果:君子的求慕沒能成功,在「求之不得」之下,深深的嚮往與沉沉的失落令他更加煎熬,輾轉反側、徹夜難眠。

可是在獨自不成眠的漫漫長夜之後,他依然彬彬有禮地來到淑女面前,以琴瑟之音示好,溫文爾雅地訴說他的相思與追慕。

最後的第五段,是君子尚未獲得感情成果時,對未來美好結局的甜蜜想像,他想像著鐘鼓齊鳴的婚慶場景,那是他與夢中佳人的成婚禮,是他們從此真正走進彼此人生的歡樂開端。所以《關雎》第三層的主題,可稱為「幻想」。

這樣的詩歌解構,使情感表現更有張力,因為它不是一種單線的推進,是多角度的表達。由愛慕、到求慕、到幻想,這首具有兩千多年歷史的千古第一情詩,最後的結尾竟然是一個極具現代精神的開放式結局!

究竟君子求得淑女沒有?究竟君子夢想成真沒有?這就像是一份不合格的情感報告書,君子只告訴了我們他目標的預定,沒告訴我們他完成的情況。

如果我們後來的讀者,只把自己當做是報告書的審定者,而不把自己當做是君子的知心人,我們當然會認為這樣的書寫是不合格的,當然會為結尾那個不是確定答案的無用想像而著急。但是對於這詩中的君子來講,他的情感是合格的,他的追求不是無用的。

既然《關雎》第五段幻想的結局是如此輕飄飄地一帶而過、而《關雎》第一段愛慕的開端也是如此概括性的一筆帶過,那麼我們就該明白,《關雎》的重點不在於開始和結局,它的重點在於過程,也就是「求」的過程,這才是令詩人念念不忘、傳唱在詩歌里的鄭重心事。

而這「求」的重要過程里,更重點的,又是「求不得」的狀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詩人以不計重複的詞語著重描摹著的,都是他「求之不得」的狀態。所以我們總體來看這首詩:

與其說《關雎》在寫愛情,不如更準確地說《關雎》在寫愛情里的追求;

而與其說《關雎》在寫追求,不如更準確地說《關雎》在寫追求里的「求不得」。

比起君子因淑女而生髮出的繾綣愛情,「求不得」之情,這才是《關雎》唱出的更為深刻的心情。

06

「求不得」,正是佛家所說的「人生八苦」之一,心所愛樂者,求之而不能得。而這種苦,幾乎每個人都不可避免,對於人生的方方面面,我們總是會有所追求,就總是會求之不得。

那麼,為了迴避失敗的傷痛,我們就對什麼都不去求取了嗎?當然不可能,沒有追求,也就沒有發展。而追求結果又沒有百分之百的確定,風險和挑戰無所不在、無可迴避。所以人的成熟一定需要承擔得起兩份艱難:

一是,對目標,一旦認定,就決然去「求」,而不總是畏首畏尾、患得患失;

二是,一旦失敗,就坦然接受「求不得」的結果而不總在自怨自艾、悔不當初。無悔付出,無畏失敗,這才是「有所求」的真正意義。

而且,「求之不得」,並不等於「求無所獲」。那原定的目標雖然沒能摘取入懷,但在這追求的路途上卻是一路收穫,這種收穫,往往是「無心插柳柳成蔭」的,無論是心性的鍛煉、還是經驗的累積、還是道理的認知、還是能力的提升……前方雖沒能等來花開,回首卻一路綠蔭成林。甚至,哪怕這些收穫不在眼下,卻可能像是播下的種子,會生髮在未知的將來。

人生,正因為不是程序設定好的必然走向,才會有那麼多未知中的因果、那麼多因緣際會裡的值得期待。所以人生,不是精密到無趣的電腦程序,而更像是難以規劃卻倍加精彩的藝術品。

因此,讀到《關雎》里君子對淑女的「求不得」,我們也不必為這位君子過分傷情。孔子說「《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詩經》的思想情感,都是不離仁正之心的,因此,請我們相信,那男子無論是否求得佳人,都一定收穫到了他生命里的碩果,那果實或許初嘗之下是酸澀,可是在善意和愛意的君子之心裡卻可發酵為一杯香醇的果酒,升華著他的心靈,令他在亦痛亦愛的成長中不斷地品味無窮,也受益無窮。

何況,君子求慕的過程,也正是付出的過程;愛慕的心情,也正是奉獻的心情。那麼,無論結局如何、無論淑女怎樣回應,他都做到了不負自己的心意,做到了因為有愛的存在而使對方受惠,所以這「愛」本身就已經完成了使命。這場愛慕,不管能否等來世俗中皆大歡喜的結果,對於愛本身,已經是無上歡喜;對於愛的發起者,已經可以完美收場。

這也就是君子之愛的意義了,雖然求不得,但是愛無悔。

而我們,只有能欣賞那君子的煎熬與付出,能不以他的功利結局為考量,才是一個不負詩情的人,才是懂得君子情懷的人,才是千年之後依然堪稱詩人知己的人。

07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是在說,那美好的女子,是好男兒的良配。「逑」,就是配偶。然而《關雎》通篇,雖然全是對夢中佳人的遐思、對窈窕淑女的追慕,但其實,《關雎》是虛寫淑女、實寫君子

「君子好逑」,是君子的求偶標準;

「寤寐求之」,是君子的情感願望;

「琴瑟友之」,是君子的示愛方法;

「鐘鼓樂之」,是君子的追求目標。

孔子評價《關雎》最難得在於「樂而不淫,哀而不傷」,朱熹解釋這句話為:「淫者,樂之過而失其正者也;傷者,哀之過而害於和者也。」也就是,《關雎》中的君子,索求歡樂的心態不是過分的,浸於哀傷的情緒也不是無節制的

當君子想像求得淑女時,是「鐘鼓樂之」的和美,喜悅但不過於狂烈,保持一份溫情脈脈的雋永;而君子當下不得淑女時,倍感「寤寐思服」的刻骨銘心,然而表現出來的示愛方法,是「琴瑟友之」的彬彬有禮,情雖切,卻不會因過度灼熱而傷己、傷人。

所以《關雎》雖堪稱中國情詩鼻祖,但它對淑女的描寫是表象,對君子的描寫才是深意

在《關雎》中,君子的心愿是「鳳求凰」,君子的狀態是「求不得」,君子的心情是「相思苦」,君子的行為卻是「以禮求之」。

因此,何為君子?對愛有情有義,對人有禮有節,這就是君子的所為。能用理智克制情感,又用情感光華理智。

08

儒家文化始終都在探討君子如何養成,而《詩經》作為儒家經典「四書五經」的其中之一,開篇便是這樣以禮樂的形式、以情感的模式,表述了一份君子的風範。這種風範,也符合「四書」之一《中庸》中所說的「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也就是,喜怒哀樂的種種情緒,如果發散表達出來的時候都能適度而有節、恰當而適中,那麼這個人就符合了「和」的狀態。而「和」,正是中國文化追求的最高標準,「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和諧,是天下萬物的正道。

「和」,其實分為三個層面:

天人合一,是人與自然的和諧;

和睦有序,是人與社會的和諧;

身心安和,是人與自身的和諧,也是情感與理智的和諧。

而君子的培養,就從自身的和諧開始;自身和諧,又從「和情」開始。

也就是,能做到自身的和諧、情與理的和諧,即為君子

所以我們在要求社會和諧之前,要先做到每個人自我的和諧。試想,一個個心存焦慮、行止浮躁的人,怎麼可能構建出一個和諧安定的社會呢?個體和諧,進而才能推動社會和諧。

而情,往往令人方寸大亂、難以和情。所以,遇到感情問題時,最能考驗和訓練一個人是否具備君子風範。

求不得,哀而不傷,性情之正也;

萬般情,發而中節,是為君子。

乾隆皇帝曾在寫給他原配亡妻、孝賢皇后的悼文《述悲賦》中這樣講到:「《易》何以首乾坤?《詩》何以首《關雎》?為人倫之伊始,故天儷之與齊。」《易經》為何以乾坤兩卦為首?《詩經》為何以《關雎》這篇為首?因為伉儷天成,正是人倫伊始,男女情愛,是人倫的開始。

這種釋讀,是在一個謹言慎行的封建帝王口中發出的、難得的對於「情」的正面肯定。而今天讀《關雎》時,我們已經走過了以「后妃之德」來解《關雎》的時代,可以充分承認:對情感的關注,是《詩三百》的開端;更該承認,學會愛與被愛,是一個人走向成熟的重要標誌,缺失了這一課,人生永遠不算圓滿。而君子該如何愛,就且看《關雎》如何愛。

《關雎》的雖慕淑女、實寫君子,使詩篇結構充滿了層次感。這首來自禮樂時代的歌告訴我們的愛情方法是:

愛一個人到徹骨相思、寢食難安,依舊可以用最大的剋制力來適度地表達情感。

禮以節人,《關雎》所頌揚的君子之風,就是一種有禮有節的愛。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儒學 的精彩文章:

《菜根譚》:向忙裡偷閒 遇缺處知足
懷大夢想 行中庸道 過小日子
做學問 不需要做生意的機巧
《春秋》:成天下之事業 定天下之邪正
以史為鑒丨傲不可長 志不可滿:為人處世要切記!丨語音播報

TAG:騰訊儒學 |

您可能感興趣

誰說這是一首愛情詩?
《唐詩三百首》中最純美的愛情詩:哪怕你看我一眼,也是一種幸福
教你送給暗戀對象的一首愛情詩
多少人愛你迷人的青春‖一首情詩《當你老了》
白居易寫的《長恨歌》,你覺得它是一首愛情詩還是諷喻詩呢?
他以愛情詩獨步天下,受人追捧,這首詩更被譽為愛情第一奇詩
讀這十首愛情詩詞,願你一生一代一雙人
中國最美的十首古情詩,即使課本沒讓背誦,你也一定自願去背!
中國古代六首頂級情詩,想談戀愛的最好都背會
如果愛情詩也有排行榜,哪首是第一
中國的第一首情詩《塗山女歌》說了啥?
詩經里的四首愛情詩詞,你最喜歡那首?
最美六首古老情詩,如今依舊感動你我!
此詩乃唐詩中的精品:讀起來像是一首情詩,實際上卻不是情詩
小情詩 我愛的你
江都人寫的這些情書情詩情語,看完我又相信愛情了
一首情詩送給你們
六首真情詩詞:你陪我一程,我念你一生
這幾首宋代愛情詩,首首經典,你最愛哪一首?
中國最唯美的九首古老情詩,值得你一品再品,一讀再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