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電動汽車的一大步,專家研究「邊行駛邊充電」技術

電動汽車的一大步,專家研究「邊行駛邊充電」技術

在最近的一項研究中,斯坦福大學的科學家們使用無線充電方式給移動電燈泡充電。這一項研發技術也能夠讓電動汽車不再局限於有限的行駛里程,這也是電動汽車目前最大的缺點之一。

如果電動汽車能在高速公路上行駛時充電,這幾乎可以消除人們對其駕駛里程的擔憂,也能節約花銷,或許還能讓電能成為汽車的標準燃料。

現在,斯坦福大學的科學家們已經攻克了一個巨大的難題,在未來我們可以用無線將電流傳輸到附近的移動物體上。科學家們把研究成果發布在了6月15日出版的自然雜誌上。

斯坦福大學教授教授Shanhui Fan(左)和其研究生Assawaworrarit研發了一種裝置,這種裝置可以對近距離的物體進行無線充電。這項技術可以用來在高速公路上給電動汽車充電,也可用於醫療移植,或者在你走路的時候給你的手機充電。

「除了對汽車和像手機這樣的個人設備,發展無線充電之外,我們的新技術也可以讓機器人不再受控於人,這一想法我們還在努力去實現。」斯坦福大學電氣工程教授Shanhui Fan說道。「我們仍然需要大幅增加為電動汽車充電所需的電量,但是我們並不需要把無線電傳輸的距離弄得太遠。」

這個團隊是在麻省理工2007年研發技術的基礎上進行發展的,該研發技術是指通過無線電對幾英尺外的靜止物體進行充電。在這項新研究中,該研究團隊給一個移動的LED燈泡進行了無線充電。整個充電過程只需1毫瓦的電量,而駕駛電動汽車通常需要上萬瓦的電量。目前斯坦福研究團隊正致力於,大幅增加無線充電的電量,並調整系統以遠程充電,提高充電效率。

▌汽車駕駛里程

無線充電將解決插電式電動汽車的一個主要缺點——有限的駕駛里程。特斯拉汽車公司預計,即將上市的Model 3充電一次,可行駛200英里以上,而已經上市的雪佛蘭純電動汽車Bolt的續航里程達到了238英里。但要想電池滿電,電動汽車通常需要充電幾個小時。一個可以邊駕駛邊充電的汽車系統可以克服這些阻礙。

特斯拉電動汽車Model 3

Fan解釋說:「理論上講,這項技術可以讓駕駛者不限時間的駕駛,不用特意停下來去給汽車充電。你在高速公路上開車的時候可以給你的電動汽車充電。」

電動汽車底部的線圈可以通過埋在道路中的一系列充電線圈來接通電流。

一些交通運輸專家構想了一個自動化的高速公路系統,無人駕駛電動汽車可以通過太陽能或其他可再生能源進行無線充電。這一構想的目標是減少交通事故,大幅改善車流狀況,同時降低溫室氣體排放。

無線技術還可以協助無人駕駛汽車的GPS導航。GPS定位可以精確到35英尺的範圍。為了安全起見,無人駕駛汽車需要位於車道中心。在那裡,有安裝用於傳輸電流的線圈,這樣可以為GPS衛星提供非常精準的汽車定位。

磁共振

由斯坦福大學和其他大學研發的中程無線電傳輸,其基本原理是磁感應技術。就像大型發電廠在磁鐵之間的線圈中產生交流電一樣,交變電流通過振蕩電路會產生一個振蕩磁場。這一磁場也會導致附近線圈中的電子振動,從而進行無線充電。如果兩個線圈磁共振頻率和方向匹配精確,那麼無線充電的傳輸效率就會進一步提高。

然而,在汽車行駛時要人為操控讓磁共振頻率相同,這樣才能保證源源不斷的電流。因此,電量傳輸線圈和接收線圈的位置需保持不變,否則電路參數需持續調整,這是一個複雜的過程。

為了應對這一挑戰,斯坦福大學研究團隊用一種常見的電壓放大器和反饋電阻器取代了電量變送器中的射頻源。該系統會自動且精確計算出不同電量傳輸距離的磁共振頻率,而且不需要人為干預。

該研究的主要參與者Assawaworrarit說:「安裝電壓放大器,可以使電量能有效地在三英尺範圍的大部分區域內進行高效傳輸,儘管電量接收器的方向發生了改變。這就消除了人們對電路進行持續調整的要求。」

Assawaworrarit通過在接收線圈上放置一個LED燈泡測試了這種方法。在傳統的不進行調諧的情況下,LED燈亮度會隨著接收器距離變遠而減小。在新裝置中,當電量接收器離電量變送器距離約為3英尺時,LED燈的亮度保持不變。

Fan的團隊最近提交了一份專利申請。該團隊使用了一款通用放大器,其供電效率相對較低,約為10%。他們說可以設計出專門為無線充電而定製的放大器,可以將供電效率提高到90%。

他說:「我們不僅要對電動汽車進行無線充電,也要將這一技術運用在一些小型設備或者醫療設備上,讓它盡其所長。這對於所有能從無線充電中獲益的產品,都是至關重要的。」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CSMO創新資訊 的精彩文章:

比PS大法好:谷歌發明批量自動去水印演算法
輪椅也可以自動駕駛
CSMOCHANNEL一分鐘資訊0821
技術突破!機器人專家設計出可以自我修復的軟性機器人
HYM Seed黑膠唱機體驗:科技加持逆流者

TAG:CSMO創新資訊 |

您可能感興趣

狗狗自己懂坐電梯,趴電梯上測安全,快成電梯專家!
專家:道德和法律是自動駕駛汽車的最大障礙
專家:和主流太陽能電池互補,PSCs 能為各種遠程設備供電
聽本田的混合動力專家解說下一步的大動作
電動飛機也可以超音速?專家為你解析,電能飛機超音速的可行性
專家解讀半導體行業熱點:六大因素驅動集成電路設備發展
專家聲音:新能源+互聯網,未來汽車行業仍然是一座金礦
專家:金屬固態電池或是鋰電終極目標
專家證實國產艦載無人機正在研製:世界第二電磁彈射起飛
林肯MKZ汽車改裝獅龍隔音——你身邊的汽車隔音專家!廉江聲樂匯汽車隔音
專家稱電磁炮技術障礙難逾越!
Uber 自動駕駛汽車真的沒責任?專家:技術失敗
文藻青——電機專家
北京專家助力心導管射頻消融術
頸動脈中的「炸彈專家」
三星專家解讀自動駕駛中的智能感知和車聯網
操縱選舉、劫持無人機和汽車…這是專家們對AI技術的最新警告
彎道超車?美國要送印度最強航母技術 專家一番話點破玄機
學會管理結石 專家教你一招「腳跟運動」
專家!手機也能拍大片!飛機航拍構圖小竅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