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這部韓國電影比《素媛》更揪心,比《熔爐》更無助

這部韓國電影比《素媛》更揪心,比《熔爐》更無助

韓國這部電影,比《素媛》更揪心,比《熔爐》更無助。

豆瓣評分6.7,不是名導,沒有名角兒。

分數不算太高,卻來的真實。看過的人紛紛怒髮衝冠,劍指社會。

這部韓國電影比《素媛》更揪心,比《熔爐》更無助

這部韓國電影比《素媛》更揪心,比《熔爐》更無助

影片主題對準了殘疾家庭、校園暴力、輪姦援交、未成年人犯罪,單單把這些詞堆在一起都讓人心裡一顫。

當這些邊緣化元素通通落在一個人乃至一個家庭身上,就是這部電影反映的核心悲劇。

這部韓國電影比《素媛》更揪心,比《熔爐》更無助

影片以倒敘開始。

一個落寞的紅衣女子緩緩上樓,點燃一根香煙,煙缸里已有半缸煙蒂,像是思忖著什麼。

鏡頭一轉,落雨的街巷,她從樓上一落而下,砸在車窗上露出一個倒臉,留下一句——

一死百了。

這部韓國電影比《素媛》更揪心,比《熔爐》更無助

一個中年殘疾男人在雨街里尋求著幫助,他想要借一個電話聯繫自己的女兒,卻遭遇著冷漠與無視。

這名殘疾男子是死者的父親。死者是校園暴力的受害者,死前兩個多月曾經歷了20多次的援交。

這部韓國電影比《素媛》更揪心,比《熔爐》更無助

鏡頭閃回父女從前的快樂時光,女兒名叫子若,有著出色的聲樂功底,憑藉自己的努力考上了貴族音樂高中。

父親靠賣女性內衣絲襪養育女兒,雖然貧窮,但可以滿足家用。

父親對女兒關愛有加,女兒也保護著殘疾父親不被欺負。一切那麼溫馨和諧。

這部韓國電影比《素媛》更揪心,比《熔爐》更無助

但你知道,即使曾經再怎麼美好,都是給後面的悲慘結局打下鋪墊。

這部片子從一開始就告訴了你結局,這就是一部沒有陽光,看不到希望的電影。

子若性格剛強,從不怯懦,看到有人欺負父親,上去就打;在學校碰到女混混,也不給她們好臉色。

正是子若不服軟的性格成了女混混的眼中釘。

這部韓國電影比《素媛》更揪心,比《熔爐》更無助

但真正讓子若走上校園暴力受害者之路的,是她們的一次聲樂測試。

能力出眾的她在音高視唱中超過了一直以來穩拿第一的班長,大家一起進入了合唱班。

合唱班裡除了子若,班長混混三人組,還有家庭背景深厚的校園公認男神及同伴。

這部韓國電影比《素媛》更揪心,比《熔爐》更無助

一直和女班長有一腿的男神是個騙炮男,以為子若是富貴人家,欺騙了子若的感情,還和子若打了野戰。

當班長將子若的家庭背景告訴男神後,男神翻臉不認人,不僅打了子若,還用煙頭在子若的胸口燙了煙疤。

這部韓國電影比《素媛》更揪心,比《熔爐》更無助

然而這一切僅僅是開始。

班長與子若廝打,明明是子若被欺負勢力在勢力與權力面前,所有旁觀者口風一邊倒的指向了子若勢力若被勒令退學。

這部韓國電影比《素媛》更揪心,比《熔爐》更無助

子若向教育廳遞交了請願書,希望不要再有自己這樣的暴力受害者,可換來的卻是校園暴力團更大的威脅。

在子若的生日會上,所有人堵在她家給她「過生日」,幾個男生輪流性侵子若,並拍下視頻;

沒權沒勢,害怕視頻曝光的子若一次次淪為富家子弟發洩慾望的工具;

被班長混混三人組強制安排進會所進行援交生意;

這部韓國電影比《素媛》更揪心,比《熔爐》更無助

一次次的壓抑另子若再無反抗的能力,反抗的結果就是變本加厲的折磨與摧殘。

無法承受這一切的子若選擇了自殺,終於一死百了。

從日記本中知道真相的殘疾父親找到學校,讓學校為校園暴力與性侵負責時,學校反咬一口,指認校園中唯一一次暴力事件就是子若引起的;

這部韓國電影比《素媛》更揪心,比《熔爐》更無助

找到警局,乞求警察給一個說法時,警察非但無法立案,反而把矛頭指向了子若臨死前曾有2個月的援交事實。

這部韓國電影比《素媛》更揪心,比《熔爐》更無助

得不到幫助的殘疾父親終於選擇了自己復仇的不歸路。

硫酸潑班長三人組;開車撞性侵男,把領頭男神綁上船,用魚竿拴死,棄海溺死,留下空空的船隻,滿目瘡痍。

這部韓國電影比《素媛》更揪心,比《熔爐》更無助

整部影片氣氛壓抑,單從影片質量本身來看還是略有不足。

比如:

人設略顯生硬,為了凸顯醜陋而刻意醜陋。

劇情又套路的有些俗氣,從強硬的子若到不敢反抗缺乏合理的說服性。不知道是不是成本有限的緣故,片中施暴者貢獻了最尬演技和最丑的面孔,本能的讓人反感。

這部韓國電影比《素媛》更揪心,比《熔爐》更無助

但這針對「校園暴力」這個議題和社會價值來說就變得鳳毛麟角。

其中一個鏡頭印象深刻。

父親找到警局尋求幫助,用鼻孔看人的警察在警察展露出醜陋的嘴臉時,鏡頭掃過牆上,牆上卻大寫著「可信的警察,安全的國家」,這標語就像一個和這裡氣氛格格不入的裝飾,除了把現實凸顯得更加嘲諷外毫無用武之地。

這部韓國電影比《素媛》更揪心,比《熔爐》更無助

正是對弱者的剝削,對權勢的低頭,才成為了校園惡勢力的助長劑。

而校園暴力中最可怕的不是暴行的痛苦,而是旁觀者的冷漠。

一方面是從暴者的主觀冷漠。

班長三人組中的兩個跟班,趨於班長的權力之下,順從班長的一切行為與想法。

在未成年人群中形成惡勢力,在三觀不全的年紀,你與什麼樣的人在一起就會變成什麼樣的人一點不足為過。

這部韓國電影比《素媛》更揪心,比《熔爐》更無助

男神周圍的兄弟團,趨於男神的家庭背景之下,所謂狐朋狗友也各有所圖。

在男神的淫威之下,可以借勢性侵子若,但當父親將兇器對準他們時,又立刻改口,一切都是領頭人指使的。

這部韓國電影比《素媛》更揪心,比《熔爐》更無助

惡勢力與施暴者感情的建立往往不依靠多麼深厚的感情,而是在嘗到甜頭之下的趨之若鶩。

他們對受害者的感知是麻木的,正是缺乏對三觀的感知與是非的判斷,讓他們從主觀冷漠者變成施暴者的一員。

另一方面是旁人的被動冷漠。

片中女二敏京的人設是影片的亮點和神來之筆。曾經同樣是一個受害者。雖然是子若的閨蜜,但遇到惡勢力還是會低下頭。

片中無數次出現一句話:上屋頂才肯聽話是吧?

這部韓國電影比《素媛》更揪心,比《熔爐》更無助

很明顯,那裡是她挨打的地方。每次站在屋頂時,她都會哀求,可不可以不要打我。

她為了自保,並沒有一次為子若站出來,總是招供子若的全部事實。

但出於愧疚,她又會主動去找子若道歉,兩人再次和好如初,可結果就是換來更大的泄密和傷害。

這部韓國電影比《素媛》更揪心,比《熔爐》更無助

迫於壓力,旁觀者甚至顛倒黑白,就像子若在被欺凌後,輿論卻一邊倒向了她的錯誤。父親在被欺負後,連警察也指責著他們的過失。

正是她們的被動冷漠,一次次向惡勢力屈服,才讓施暴者肆無忌憚,也讓受害者無法站出來指認暴行。

因為他們知道太多人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態度,自己做了多少反抗,就會被施暴者加倍還回來。

這部韓國電影比《素媛》更揪心,比《熔爐》更無助

就像網上無數的鍵盤俠,大都秉持著一顆善良的心,他們心中有道德與正義的羅盤,但事情真發生在自己身邊時,卻很少有人真正出手相救。

旁觀者總是覺得會有人來處理的,不要牽扯到我,習慣性的將自己的社會責任感分擔出去,流失掉的這部分稱重就會變成施暴者的變本加厲。

這部韓國電影比《素媛》更揪心,比《熔爐》更無助

這些陰暗的角落就像見不到陽光的泥土,把被害者變成活在地下的蚯蚓,無力反抗,不見光明。

而最終施暴者被以暴制暴時,也會像被子若父親用魚竿勾住的男神一樣,變成蚯蚓般的魚餌,沉入大海。

這部韓國電影比《素媛》更揪心,比《熔爐》更無助

這本身就是一個從開始就不會有好結果的事情。

而恰恰這些不好的事情正在悄然發生著,被曝光出來的校園暴力事件屢見不鮮。

這部韓國電影比《素媛》更揪心,比《熔爐》更無助

這部韓國電影比《素媛》更揪心,比《熔爐》更無助

這部韓國電影比《素媛》更揪心,比《熔爐》更無助

曝光出來的這些無不是因為有視頻流出,或者悲劇已經發生才被人們重視,被警署立案。

那些正在進行著的暴力,那些旁觀者正在目睹的恐懼仍然無人知曉,在中國不知道有多少人又和子若一樣,默默承受著這一切。

在我們無法改變法律,督促社會進步時,唯一要做的,就是把校園惡勢力扼殺在搖籃里,除了加大校園安全教育,更重要的還是提升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不要覺得冷漠對待就是對校園暴力的不參與,其實是助長校園惡勢力的最大幫凶。

將小小的邪念在根源扼殺掉,不要讓無關痛癢的矛盾事件,演變成無法挽回的社會悲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1905電影網 的精彩文章:

福利|當我們談論「龍」時,我們在談論什麼?
《公主日記3》有望開拍 或脫離小說原創故事

TAG:1905電影網 |

您可能感興趣

韓國版《親愛的》,但更虐心,更絕望!
這部韓國電影值得關注,講的是韓國民主化前夕的故事
「翻拍自中國電影的韓國片,還是國產片更勝一籌」
韓國電影《鐵雨》,帶你了解這些年的韓國電影動向
值得一看的韓國愛情喜劇電影推薦
韓國電影《騙子》,玄彬真帥!
吐槽《沉默》一部韓國翻拍中國的電影
《黑豹》劇組入鄉隨俗,中了比心的毒,韓國宣傳結束全程比心
韓國電影淺析
韓劇《花遊記》熱播,不得不感嘆,韓國編劇們的腦洞實在是太大了
「請相信韓國奇幻電影的潛力」《與神同行》導演金容華採訪
韓國人性漫畫《關於家暴的求助帖》
最貴的韓國大片,果然無比震撼!
比韓劇還辣眼,比韓影還反轉,說的就是這場韓國性騷擾風暴
韓國對中國出台一強硬政策,不料中國網友卻非常大度
張藝謀:中國電影不如韓國電影,要向韓國學習
如何評價韓國電影《暗殺》?
韓國巨制奇幻親情大片《與神同行》
島國這種下流片,國產片不敢怕,韓國電影拍不出它的深度
想看看大家是如何評價李光洙主演的韓國電影《好朋友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