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一天吃兩頓、飯莊和飯館不一樣……清代吃飯那些事兒

一天吃兩頓、飯莊和飯館不一樣……清代吃飯那些事兒

微信ID

EYEONHISTORY

文|橘玄雅

摘編自《清朝穿越指南》,華章同人授權轉載

一說到穿越,就能體現出大家口味的不統一來。有的人想要體會後宮的生活,有的人想要體會帝王的生活,有的人喜歡美麗的服飾,有的人則喜歡北京的宅院,但是無論如何,大多數顧客穿越到清代都不能免俗——要好好吃它一頓呢!

說起來,其他穿越旅行社的美食之旅經常被顧客投訴,主要是因為根據時期不同,我國人民烹飪和飲食習慣也不同。像有的朝代還沒有「炒」的技術,有的朝代缺乏調味料,有的朝代則缺乏大多數現代食材……總之一句話,我大中國美食不是一朝一夕就出現的啊。

食材和調味料

相比之下,咱們社穿越到清代,就佔了一個便宜。因為清代距離現代比較近,所以無論您說煎炒烹炸,還是酸甜苦辣,從滿漢席面,到歐式大餐,基本都能滿足您的胃口。

不過呢,說到底,清代飲食習慣還是有一些方面跟我們現代不同的。首先是蔬菜食材。

我們現代日常飲食中的蔬菜,在清代基本都已經出現了,但是有一些還比較少見,它們的特點,是多數都帶個「洋」或者「西」字兒。比如說「洋柿子」,也就是現在說的西紅柿、番茄,它大概是在明代傳入我國的,但是一直以來都被當成一種觀賞植物。到了晚清,人們才普遍開始食用它。

所以您要是穿越到清初,進了飯館點菜,張嘴就是「番茄炒蛋」,估計會被當成奇葩踹出去哦。

同樣帶有「洋」字兒的,還有洋白菜、洋蔥等,帶「西」字兒的,有西葫蘆等,其他的還有生菜、菜花,水果類則有木瓜、草莓等,這都是明清時期剛剛傳入我國的新品種,在社會上被接受的程度不高。當然了,您要是穿越到晚清,吃高檔西餐的話,就另當別論了。

然後是肉類食材。

畜肉方面,清代北方以豬肉為普遍,這個時期,豬肉的烹調方法比較成熟,價格又相對低廉。加上滿族傳統民俗中的薩滿信仰,也帶來了各種烹調豬肉的新方式,故而人們普遍以豬肉為主要畜肉。

緊隨其後的則是羊肉,這也是我國傳統的畜肉之一。不過清代人對於羊肉經常有著特別明確的愛憎觀,即要麼極愛吃羊肉,論珍饈無過之,要麼則嫌棄其膻味,雖一口而不食。

至於其他的畜肉嘛,清代對於牛肉的限制不如之前的朝代,民間食用者不少,但是仍沒有像今天這樣普遍。而由於清代統治者滿族出身,內務府以及八旗王公在東北都擁有大量的牧場,有專人去「打牲」,每年固定向北京呈進許多「野味」。

這些「野味」的呈進數量遠高於這些貴族的食用數量,故而多餘的野味經常在北京城就地販賣,如鹿、狍子等,也都不算罕見,價格也不算太貴,小康之家可以偶爾買來調劑一下口味。

除此之外,滿族在入關前還有吃馬肉的習慣,但是在入關後並不常見,有可能是因為馬肉並不好吃的緣故。

另外是禽類,跟現代一樣,清代主要流行的也是雞肉和鴨肉,其次是鵝肉。至於野味方面,有野雞肉,市面上很常見。炒山雞瓜不僅是旗人餐桌上一個相當著名的菜品,在內陸省份也很常見呢。

最後是調味料。

中華菜品傳統的調味料,特別是香料,一直都是花椒、姜、茱萸三種,號稱「三香」。後來到了唐朝,胡椒開始廣泛傳入。明代末期,辣椒又開始傳入,於是到了清代,民間所熟悉的「三香」,便成了辣椒、姜、胡椒。簡單說,您大可不用擔心穿越到清代之後口味差異太大。

一天吃兩頓

說完了食材,咱們再來說說飲食的時間吧,也就是所謂的「餐制」。清代餐制因人、因地點、因時間而異,有「一餐制」、「兩餐制」、「三餐制」等不同習慣。

一餐制比較常見的是在行軍之中,由於情況緊急,經常一日一餐。另外,據說康熙年間曾經有過一次比較嚴重的旱情,以至於康熙帝以身作則進行節儉,一日只一餐,不過後來隨著旱情的緩解也就取消了。總之,一餐制過於辛苦,也不常見。

三餐制,即一天吃三頓正餐。相比於不常見的一餐制,清代三餐制則相對普遍。一方面,清代南方普遍實行三餐制,這大概是因為南方日照時間比北方長,氣候又溫和,人們活動時間長的緣故。另一方面,在晚清時期,受到西餐的影響,清代北方也逐漸改為三餐制。

兩餐制,則在清代北方最為普遍。清代宮廷和北京的人家,大多數時間奉行的都是兩餐制。咱們社的穿越服務主要是北京城內,所以您要做好兩餐制的準備哦。

所謂的兩餐,名字上一般就稱之為「早餐」和「晚餐」,但是其用餐時間跟我們現代三餐制的早、晚餐有所不同,而且不同階級的用餐時間也不盡相同。

清宮的兩餐制,按照制度上規定,早膳在早上六點半,晚膳在中午十二點半,而在事實上,早膳一般在早上五點到中午十一點之間,晚膳一般在中午十一點到下午三點之間,隨主人的意願進行。

而清代王府、世家貴族的兩餐制,一般早飯在中午十二點左右,晚飯在傍晚五點左右。至於民間,早飯一般在上午十點左右,晚飯一般在晚上六點左右。

一天就吃兩頓飯,他們不餓嗎?這個問題提得很好呢。這其實涉及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即所謂「餐」的標準。

我們現代人,早上喝一杯牛奶,吃兩片麵包,就叫「早餐」了。而在清代人的概念中,能夠稱之為「餐」的,必須是比較正式的一頓飯。而夠不上「餐」的標準的,則一概稱之為「點」。

所以,無論是「一餐制」,還是「兩餐制」,都是專指「餐」而已。在「餐」之外,可以有各種的「點」進行搭配。當然,每天能吃多少「點」,也是跟階級有關係的。如宮廷、世家這種富貴人家,中午之前有早點,中午前後有午點,傍晚前後有晚點,夜裡還有夜宵。

如果全都「點」了的話,一天可以達到六七頓。而一般的窮人家,頂多是早上出門時來一些「早點」而已,其餘的「點」就無福享用咯。

飯莊、飯館、飯攤兒

除了食材和餐制之外,您還需要了解的就是飲食排場的問題了。正如我們今天吃飯,有出席正式宴會的,有比較大場面的聚餐的,有日常到餐館隨便點兩個菜的,也有自己家裡的家常便飯,您到了清代也要區分這些哦。

第一類的飲食場所是飯莊,飯莊的名號一般都叫「某某堂」,如聚賢堂、會賢堂等。飯莊通常都是一座很大的宅院,數進的院子,還附有戲台等建築,一切陳設都華貴精緻,所以是專門服務於有錢人家的,有點類似現在的高級會所。

這種飯莊,提供的飲食是「席面」。所謂席面,有些類似我們現在的宴會。每一桌席面都由一大套菜品構成,其中最為普遍的形式是「四四到底」的四四席,從冷盤到熱菜,再到大菜、點心,面面俱到。

根據席面組成的不同,可以分成上中下數個級別,各級的差距也是十分明顯的。比如說一桌上等的官席,一個方桌,最多只能坐六個人,有時遇到貴客,甚至只坐一兩個人,菜品卻是幾十個、上百個之多。而最下等的鄉席,一個圓桌最多坐十個人,菜品大概只有十個左右。

飯莊即是專門承接席面的,而且都是大場面,一般都是幾十桌那種,極少承接小場面。不過呢,這類飲食雖然價格不菲,絕非一般人家可以接受,但是菜品嘛,口味只能說是中等。

而且飯莊菜里很少有炒菜,更多的是燜溜熬燉一類的菜品,這是由其場面所決定的。換句話說,在飯莊吃飯,吃的是那種排場和奢華的氣氛,而不一定是精緻的口味。

總之呢,您要是只是跟幾個朋友吃個便飯什麼的,可千萬別奔飯莊去。一來人家基本不接待散座,二來有很多飯莊是所謂的「冷飯莊」,平日根本就不起火,只在有預約的情況下才開火。

第二類的飲食場所是飯館,名號一般以「某某樓」為多,如慶雲樓、東興樓等。飯館的格局就要比飯莊小很多,經常是一兩進的院子,或是兩層的鋪面,比較符合我們現代「餐館」的概念。

清代飯館裡一般都設有許多雅座來供應席面,與飯莊相比,一來是場面小一些,四五桌、一兩桌都可以,另外菜品則以炒菜居多,這才是體現「手藝」、體會「味道」的場合。另外也有極少量的散座,是給普通的用餐者提供飲食的。

《姑蘇繁華圖卷》中的街肆

清代的飯莊和飯館,一般都有自己的招牌拿手菜,不過相比之下,飯莊更加偏向於排場,而飯館更加偏向於口味,所以您要是跟三五好友想要好好飽餐一頓美食,最好的選擇還是找一家好的飯館。

另外,清代飯館裡的炒菜,菜量都不大,所以您可以品嘗更多的種類。而且店家跟顧客的關係一般較為親密,想盡各種方法讓客人滿意,特別是一些飯館遇到貴客或者老主顧,還會額外奉上「敬菜」,以拉近客人跟店裡的關係。

第三類的飲食場所是飯鋪,顧名思義,飯鋪的格局就要小得多。如果您穿越到清代前期或中期,想要像現代一樣進個餐館隨手點兩個菜吃吃的話,那麼您可能就要到茶館去,那裡有兼賣炒菜的,而不是飯莊或飯館。如前面所介紹的,飯莊和飯館都以席面居多,您隨便點兩個炒菜,去那裡肯定是不合適的。

到了晚清,這種有炒菜的店逐漸從茶館中分離出來,就被叫做飯鋪,也被稱為「二葷鋪」。如果您想要隨便吃幾樣菜來果腹,或者隨便找個地方喝兩杯,這種地方最合適。

至於更小一些的飯鋪,大多都以賣主食為業,如包子、餡餅、烙餅、麵條等,連炒菜都沒有了。當然,無論能不能炒菜,飯鋪這種地方不是貴族應該涉足的哦。

第四類的飲食場所叫飯攤,也就是路邊攤,一般賣的都是小吃,是專門賣給窮苦人的。

晚清街頭的小吃攤

怎麼樣,還是能看出一些不同的吧。了解了這些之後,您就可以準備穿越到清代開吃啦!

看歷史已登錄騰訊新聞、天天快報、今日頭條、網易、搜狐、Zaker、蜻蜓FM、荔枝FM、喜馬拉雅FM、考拉FM各大客戶端,日均閱讀量已達98.5萬次。

且讀且評論。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看歷史 的精彩文章:

《詩經》教你如何優雅地感恩父母
川港澳合作周,西部金融中心五年行動計劃已發布!
如果不是颱風,八百年前日本就已經被踏平
這座古墓可把盜墓的坑死了,埋了13米深的沙子,各朝摸金高手都死在這兒

TAG:看歷史 |

您可能感興趣

「它」是飯館裡都吃不到的菜,兒子三天兩頭就想吃,特解饞!
在飯館吃飯的時候,你們點的最多是哪些菜,你都吃過嗎
老婆最愛吃茄子,這麼做她能吃兩碗米飯,比飯館裡的還好吃
酸菜魚這樣做,湯汁鮮美,比飯館的還好吃!
張藝興到路邊小飯館吃飯,老闆偷偷曬出菜單,網友:就只吃這些嗎
這些小飯館家常菜,味道一點不輸給大酒樓!
教你做家常4菜1湯,一輩子都吃不膩,請客吃飯也不用去飯館了!
來這些飯館吃飯,就得守這兒的規矩
「奇葩飯館」的重口味菜品,網友:吃飯吃到了棺材,能吹一輩子!
請朋友吃飯飯館點的這幾個菜,上菜後才發現滿滿的都是套路
學會這兩道家常菜,美味又健康,讓你不再想去飯館吃飯了!
教你水煮魚最簡單的做法,不用去飯館吃,做的和大廚一樣好吃
學會了這四菜一湯,請客吃飯就不用去飯館了,趕緊收藏吧!
和同事去飯館吃飯。同事刷到一個踢飛瓶蓋的
和朋友去到飯館吃飯點了一道油炸石斑魚,吃起來外酥里嫩,非常好吃
深巷飯館人氣爆棚,小龍蝦竟然是這種做法…好吃!
朋友在飯館點了一個麻婆豆腐,端上來一看懵圈了,咋這顏色呀?
一個上班族花了70元在朝鮮族飯館吃的一頓午餐,居然連狗肉都沒有吃到
很少下廚的老公,今天居然做了這4道菜,比飯館做的都好吃!
飯館裡幾十塊才一小份,在家用十來塊就能搞定!鮮香不膻快手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