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梁曉濤:向雙T延展是電視媒體生存與融合發展的保障

梁曉濤:向雙T延展是電視媒體生存與融合發展的保障

編者按:

本文為中國廣播電視網路有限公司總經理梁曉濤日前在BIRTV2017主題報告會上的發言,並授權德外5號獨家全文發布。

電視媒體構建TMT一體化產業,要建立融內容、渠道、平台、終端、用戶為一體的產業鏈條,並與有線電視深度融合。這是電視媒體行業與有線電視行業各自健康發展的必由之路。

全媒體時代到來,在歐美很多電視媒體已被媒體集團併購。在國內,電視媒體面臨互聯網行業和電信行業的雙重擠壓。電視媒體必須向互聯網行業和電信行業延展,構建TMT一體化產業,才能與互聯網公司和電信公司形成鼎足之勢。

大勢所趨:TMT融合發展

進入全媒體時代之後,電視媒體至少需要回答兩個問題:第一,電視媒體生存的基本形態是什麼?第二,電視媒體融合發展的基本前提是什麼?

我們來看看世界媒體實驗室發布的世界媒體500強,最近三年的前十名榜單。

2014年、2015年排在第一位的是康卡斯特,2016年排在第一位的是谷歌。為什麼這兩家企業能夠在媒體榜單里佔據第一的位置?

我們先看康卡斯特。康卡斯特是美國最大的有線電視提供商和美國最大的媒體公司。有2200多萬有線電視用戶和2400多萬寬頻用戶,主要由康卡斯特有線(Comcast Cable)和NBC環球(NBC Universal)構成,2016年收入745.10億美元。康卡斯特在媒體領域最大的一個併購是收購了NBC環球,還從迪斯尼手上收購了高爾夫頻道。ABC、HBO等電視頻道都可以在康卡斯特的播出平台播出,康卡斯特還與流媒體公司合作,用戶可以在康卡斯特的平台上觀看流媒體Netflix的節目。

再來看谷歌。谷歌為什麼能上媒體榜單? 2016年世界媒體實驗室首次把互聯網媒體納入評選範圍,互聯網媒體公司第一次入選,谷歌即拔得頭籌。2016年谷歌的收入是749.89億美元,比康卡斯特多出4億多美元。谷歌在媒體方面最重要的動作是收購了YouTube公司。同時,還有一項收購讓它在近期人氣暴漲,這家被收購的公司叫DeepMind,它養了一隻狗:阿爾法狗。

榜單中緊隨康卡斯特和谷歌的是迪士尼公司,大家比較熟悉,在此不做介紹。我們來說一下直播電視公司(DirecTV)。

直播電視是美國第一大衛星電視運營商和最大的視頻提供商,擁有全美2600多萬付費電視用戶,有2000多個數字視頻和音頻頻道,2016年收入是332.60億美元。

說到直播電視,就必須引入另一家巨型公司:AT&T(美國電話電報公司)。AT&T在2015年以671億美元收購了直播電視,同時在2016年還有一個更大的收購:與時代華納達成收購協議,對價854億美元。如果收購時代華納能夠獲得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FCC)批准,AT&T將成為一個收入達到兩千億美元、橫跨通信媒體互聯網三種業態的巨無霸公司。我認為,這必將開啟美國新一輪行業融合的併購大潮。

回到媒體榜單,如果AT&T收購獲批,它在媒體榜單前十名中就佔有兩席:直播電視和時代華納,與康卡斯特並駕齊驅。

所以,行業與產業融合發展,已是大勢所趨。這個大勢是什麼?是TMT融合發展趨勢。即:Technology(科技)、Media(媒體)、Telecom(通信)融合發展。

康卡斯特是有線電視運營商,擁有通訊網路資源,由有線電視行業向媒體和互聯網行業拓展;谷歌由互聯網行業向媒體和通信行業拓展;AT&T由通信行業向媒體和互聯網行業拓展。這就是TMT產業融合的標本。在美國,互聯網公司和電信企業向電視媒體擠壓,已成主流發展趨勢。

在國內,互聯網和電信企業也在向電視媒體擠壓。三大通信運營商都擁有自己的媒體產品,這些產品都具有極強的互聯網屬性:

以BAT為代表的互聯網企業,旗下也都有一批媒體產品,而這些媒體產品有些也具有非常強的通信屬性,比如微信、釘釘。

三大運營商從通信行業向媒體和互聯網行業拓展,BAT等互聯網公司從互聯網行業向媒體和通訊行業拓展。近日,聯通混改方案落地,BAT和京東、蘇寧全部參股,這是科技企業向通訊行業延展的又一例證。

雙T擠壓,電視媒體怎麼辦?

面對通信行業和互聯網行業這樣的衝擊,面對日益激烈的競爭環境,電視媒體怎麼辦?

我們回到世界媒體500強榜單。2016年單純以電視媒體身份進入榜單的,排名最高的是CBS,第19位;BBC第36位,歐洲RTL第39位,央視和上海文廣分列第54和58位。排名遠遠落後於那些綜合媒體集團。

再來看2017年世界財富500強榜單,前面提到的這些互聯網公司和電信公司全部入圍,但是國內外所有電視媒體,無一躋身其中。

在歐美,電視媒體已無單獨生存的空間,被併購已成常態。近些年,NBC等美國著名的電視媒體,無一例外全部被媒體集團併購。歐洲最大的商業電視媒體之一RTL,也被貝塔斯曼集團收購。

國內電視媒體的狀況如何呢?我們來看電視媒體與雙T行業的對比。

對比一:收入

2016年,收入最高的是中國移動7084億元,最低的是百度705億元。中國電視媒體全行業廣告收入總和為1239億元(數據來自國家工商總局)。

對比二:用戶

電信和互聯網企業的用戶全部為互動用戶。電視媒體因為是單向傳播,只有觀眾沒有用戶。

對比三:業態

三大運營商和BAT均為全業態發展,電視媒體僅擁有媒體業態。

對比四:投融資能力

三大運營商和BAT均為上市公司,投融資能力非常強。而電視媒體因為事業單位屬性無法上市,所以投融資能力較弱。換句話說也就是花錢和來錢的渠道比較少。

所以綜合來說,電視媒體業態單一,體量太小,與互聯網公司和電信企業相比,差距過大。

2014年8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四次會議上的講話,對媒體建設提出了明確要求:「打造一批形態多樣、手段先進、具有競爭力的新型主流媒體,建成幾家擁有強大傳播力、公信力、影響力的新型媒體集團,形成立體多樣、融合發展的現代傳播體系。」這裡面有三個主題詞:新型主流媒體、新型媒體集團、現代傳播體系,這三者是層層遞進的關係。

2016年2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對國際傳播能力建設也提出明確要求:「要推動融合發展,主動藉助新媒體傳播優勢。要抓住時機、把握節奏、講究策略,從時度效著力,體現時度效要求。要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增強國際話語權,集中講好中國故事,同時優化戰略布局,著力打造具有較強國際影響的外宣旗艦媒體。」我理解,核心要義簡要來說就是六個字:講好中國故事。

打造新型主流媒體、建成新型媒體集團、形成現代傳播體系、講好中國故事,完成這些任務,是有成本的,是需要規模的,是需要跨域跨國的。電視媒體以目前單純的媒體業態想要完成這樣的任務,困難重重。因此,電視媒體必須向雙T延展,構建TMT產業,實現TMT產業融合一體化發展。

回到開始的問題上,我認為,實現TMT產業融合一體化發展,既是電視媒體生存的基本形態,也是電視媒體融合發展的基本前提。

有線不代表落後,電視應深度融合

那麼,雙T在哪兒?電視媒體又如何向雙T延展呢?

其實,電視產業是天然的鏈式產業,內容、平台、渠道、終端、用戶一應俱全。內容和平台是媒體,這是電視媒體的本體業務,渠道具有通訊功能,終端用戶兼具互聯網屬性和通訊屬性。電視媒體只要擁有渠道、終端、用戶,即可完成TMT布局。

那麼誰有渠道、終端、用戶?在國內,有兩家擁有:IPTV和Cable TV。我們分析一下,應該和誰合作呢?

從行業上看,一個是電信,一個是廣電;從基因上看,一個是通訊,一個是媒體;從收入上看,IPTV所處的電信行業總收入是1萬多億,而有線電視行業是900多億。從用戶來看,IPTV用戶已突破1億,有線電視用戶是2億多。

我們在此不作深入分析,但很顯然,有線電視才應該是電視媒體的天然同盟。只要電視媒體和有線電視深度融合,就可以擁有TMT全產業鏈條!

但是,有線電視願意與電視媒體進行深度融合嗎?事實上近些年來,有線電視也面對雙T的擠壓,也需要構建TMT產業來應對互聯網行業和電信行業的競爭。有線電視的短板是缺少媒體,只有補足媒體功能,有線電視才能構建TMT產業,才能應對雙T擠壓。

所以,有線電視和電視媒體的深度融合,是雙方共同而迫切的需要。

但是很多人會說,電視媒體不應該與有線電視融合,因為有線電視是落後的代名詞,理由有兩個:

理由一:用戶流失

有線電視用戶確實呈現下滑趨勢。2016年,美國有線電視用戶流失27.8萬戶,國內有線電視流失737.2萬戶。

但是,我們要弄清楚是什麼原因導致的用戶流失。

一是新業態衝擊。分蛋糕的人多了,份額自然下降。IPTV、OTT興起,用戶選擇增多。2016年,美國有近60%的人訂閱流媒體視頻。國內,IPTV用戶突破1億,OTT用戶突破2億。

我認為,用戶流失屬於正常現象,但是用戶不會永遠流失下去。當IPTV、OTT TV和Cable TV的用戶達到一個平衡點後,會保持在一個穩定狀態。

二是價格昂貴。2016年,美國有線電視運營商僅視頻業務的ARPU值高達82.66美元/戶(康卡斯特三重業務捆綁最高$199/月);而Netflix、Amazon、Hulu的平均價格分別為10.99美元/月、10.99美元/月、19.99美元/月(Hulu包括電視直播業務)。在美國,有線電視是富人的消費遊戲,部分年輕人成為掐線族,除了有流媒體可以選擇的原因之外,還因為有線電視太貴,看不起。

我認為,隨著收入的增加,一部分掐線族還會回歸。很多人對此不以為然,認為不看電視已經成為趨勢了。這個觀點我個人並不認同。電視大屏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正因為這個不可替代的價值,IPTV、OTT TV、Smart TV才會蜂擁進軍電視大屏。來看一組非常具有說服力的數據:

美國有線電視用戶自2007年開始呈下滑趨勢,2010年用戶流失達到一個頂點,224.6萬戶。2013年起,流失用戶數逐年降低。2016年,共流失27.8萬戶。需要特別指出的是,2016年,康卡斯特有線電視用戶逆向增長了16.1萬戶,實現止跌回升。

所以對有線電視的用戶流失,我認為,第一正常,第二,到一定程度,就會穩定。在國內,有線電視用戶流失也一定會有一個止跌的拐點,不會永遠流失下去。

理由二:帶寬不足

很多人認為,因為有線電視使用同軸,所以帶寬不足。這是一個錯誤的認識。我們看一下寬頻網路技術演進路線:

在城域網以上(包括幹線網和城域網)的部分,電信和有線電視都一樣使用光纖。兩者的區別在於接入網。電信是從雙絞線向光纖演進,有線電視是從同軸向光纖演進。但是,有線電視還有第二條演進路線,即同軸IP化。這是電信的雙絞線所不能比擬的。同軸的IP化完全可以滿足用戶的帶寬需求。

我們看看美國的寬頻市場情況:

以同軸為主的有線電視運營商,寬頻的市場份額是62.9%,遠高於電信運營商的37.1%。康卡斯特公司以DOCSIS技術優化同軸網路,帶寬得到了極大的提升。目前採用的DOCSIS3.0技術,可提供最大下行1.2Gbps、上行216Mbps的接入帶寬;而 DOCSIS3.1技術,已經研發完畢,取得重大突破,可提供最大下行10Gbps、上行1Gbps的接入帶寬,如果採用全雙工技術,DOCSIS3.1可提供上下行均為10 Gbps對稱的接入帶寬。這是什麼概念?即可以滿足VR、AR、4k、8k等所有應用需求。

在國內,一些有線電視公司也較好發揮了同軸優勢。我們來看看重慶有線的情況:

重慶有線的主城網路採用基於DOCSIS技術的同軸接入網,寬頻用戶已超170萬戶,增長率為21.4%,僅次於中國電信。2017年初,可為用戶提供100Mbps寬頻服務。

美國同行預測,同軸的生命力至少還有10年,樂觀估計是30年。在可以預見的時間內,同軸完全可以滿足用戶需求。我認為,光纖或是同軸均是手段,不是目的。我們切不可把手段當作目的。滿足用戶需求才是我們的目的。那用戶的需求是什麼?是視頻、寬頻和智慧家庭(國外稱為家庭物聯網)。滿足用戶這樣的需求,光纖可以,同軸也可以。

有線電視當下面臨的諸多困境是業態落後造成的嗎?當然不是!有線電視並不等於落後。

當然,有些電視面臨著許多困境,如何克服這些困境,是一個宏大的課題,不是今天演講的內容。但是我認為,有線電視行業要克服這些困境,至少要做到兩個提高:

一是提高行業集中度。目前,我國有線電視一省一網,約有有31個市場主體。有線電視行業必須由31個以省為單位的市場主體,向跨省跨域的市場主體過渡,最後建立全國級別的市場主體。實現的方式是整合。2016年11月25日,中宣部、財政部、廣電總局三部委聯合下發《關於加快推進全國有線電視網路整合發展的意見》,就全國一網整合提出了明確要求,列出了時間表。

二是提高網路交互能力。有線電視行業要以同軸IP化+光纖的方式,提升網路承載能力。實現方式是加快互聯互通平台建設。當前,國網公司和省網公司正在緊鑼密鼓推進此項工作。

當然,內容是永恆的主題,是電視媒體和有線電視的魂和核心,必須全力施為。

我的結論是,電視媒體和有線電視只有進行深度融合,完成TMT產業布局,實現TMT產業融合一體化發展,才能與電信企業和互聯網企業形成鼎足之勢,才能推動廣電行業健康持續發展,才能實現網路強國、寬頻中國、三網融合的戰略目標。

點下方【寫留言】表達您的觀點和態度

歡迎將此文章轉發到朋友圈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德外5號 的精彩文章:

很多人都不知道,音源對音質影響有多大
快速確定反饋迴路的參數-開關電源!
崇洋媚外還是相信國產?這款小米生態鏈產品天生使命不凡
廣電總局:衛視黃金檔不播強娛樂性電視劇
雙面2.5G玻璃設計 64GB,這款華為手機現已降至1499

TAG:德外5號 |

您可能感興趣

媒體融合發展峰會舉辦,聚焦全媒體表達與融合生態新質變
芒果TV亮相文博會 全面展示媒體融合發展新成果
人工智慧與媒體創新融合發展
李健:媒體行業是與人工智慧融合發展的先鋒行業
同盾科技馬駿驅:金融與科技的融合發展將呈現出合規化、智能化、生態化趨勢
芒果TV給傳統電視與新媒體融合的啟示:青春加公益科技帶IP
人工智慧與傳統文化的碰撞和融合將如何影響你的生活?
全國人大代表陳虹:互聯網與汽車工業融合是發展趨勢
媒體融合發展關鍵詞:整合、聯合與智能化
黑龍江依託生態和冰雪資源 推動文旅融合發展
孫志剛:融合是展示智慧的空間,融合過程將催生無限的創新
南都轉型智庫型媒體,讓新聞生產和數據生產融合創新
承繼、融合與拓展:金融科技時代互聯網金融蛻變的新風口
全力推動互聯網技術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全國人大代表陳虹兩會談
促進金融與人工智慧融合發展
向欣解讀中國:商貿與文化融合發展的「三個體現」!
王裕慶:兩岸「融合發展」已是進行式
韓永輝、張帆:粵港澳大灣區融合發展的對策研究
航空工業:推動集團公司媒體融合發展勢在必行
媒介融合:經濟社會發展不可忽視的內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