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設計 > 德加:金色時代的生活記錄者

德加:金色時代的生活記錄者

點擊上方「藝術與設計」

可以訂閱哦!





藝術來源於生活,時尚是時代的記憶。巴黎時尚與消費文化的發展帶動了印象派視點的轉換,逾越了高雅藝術與日常消費品的界限,印象派畫作的觀眾也遍布開來,「城市閑逛者」「有教養的食利者」和「奢侈品高雅消費者」他們都會接收到印象派畫家們對巴黎消費文化的含蓄描繪,也正是這些不同視點讓我們區分了中產階級女性與男性,勞動婦女與男子,混雜的群眾或公眾眼光的差異。一般人的視角下看到的是時尚里的繁華,德加卻在時尚繁華的背後,看見了繁華過去後孤寂與荒涼的時代浪潮,因此他的作品也更深沉、更具哲學性。







> 卡薩特 《J夫人》 




由舊金山美術博物館(Fine Arts Museums ofSan Francisco)和聖路易斯美術館(Saint LouisArt Museum)等多家美術館和博物館共同協辦的展覽「德加、印象派與巴黎女帽業」(Degas,Impressionism, and the Paris Millinery Trade)將於2017年6月24日至9月24日在位於舊金山的勳章博物館(Legion of Honor Museum)展出。作為舊金山的一家重要的美術博物館,勳章博物館是美國西部最大的紙質藏品藝術機構,本次展覽涵蓋了40多位印象派大師的繪畫和粉彩作品,其中包括了印象派里唯一的一位畢生專註於描繪女性時尚消費領域的畫家——埃德加·德加(Edgar Degas),他的部分珍貴作品將

在本次展覽首次亮相美國。





「畫家,真正的畫家,是那些懂得從現代生活里找到詩意的人,他們能以色彩或素描,讓人看到或理解我們有多偉大。」法國十九世紀最著名的詩人波德萊爾曾如是說,埃德加·德加剛好就是這樣一位時代生活的記錄者,他是印象派中少有的將傳統精確素描與印象派色彩風格絕妙結合的畫家。和其他所有印象派畫家一樣,德加追求光與色的表現。不同的是,他很少去戶外寫生,而是根據室內或舞台光線來作畫,用靈動的畫筆創作了大量聚焦描繪對中下層群體的藝術,將當時的巴黎時尚和消費文化淋漓盡致的

展現出來,留下了一個時代流行文化的面貌。






> 德加 《女帽業者》




出生於法國巴黎的德加,從小便成長於一個

非常關心藝術的環境里。他的父親是金融資本家,祖父是位畫家,母親的家族活躍在資本交易市場,是不折不扣的貴族出身。21歲時,德加在進入美術學院之前就已具備很高的繪畫水平。然而他卻沒有被貴族的身份框架局限,從貴族的古典世界出走,面向正在變化的工業革命時代。而工商業城市的形成促使了城市休閑娛樂生活的豐富,巴黎也因此開始有了時尚業。在這一時代背景下,中產階級、賽馬賭博、歌劇院與芭蕾舞、咖啡廳角落孤獨落寞的女性等新興城市熱鬧繁華的表象都成了德加藝術創作的題材,他的作品演繹著巴黎時尚的發展,並透過繁華的表層,透視更內

在的人性。




在本雅明(Berrjemin)所稱的「十九世紀的首都」巴黎,女帽是體面的中產階級女性重要的時尚代碼,沒有裝飾女帽,中產階級女性甚至

都不願意冒險進入公眾場所。德加鎖定女帽這一元素於約1882年至1910年間發展出一系列

以女性時尚為主題的作品,場景包括:商店櫥窗和店內的時尚飾品展示,女性試戴美的帽子,自我欣賞,陪同朋友逛商店,生產時尚女帽的經銷商等等。相較於德加其他主題的作品,女帽系列更明確的表明印象派畫家開始描繪巴黎的時尚消費文化了。他的畫作中展現了巴黎時尚消費文化的三種主要「角色」:流行的商

品、中產階級消費者與製作和銷售女帽的勞動

階層,用激進的色彩和抽象的表現形式,將女

性、時尚和巴黎現代生活進行呈現。







> 德加 《女帽店》




德加的作品大多描繪了巴黎帽店與工作間的場景,在他的作品中沒有一位女性是僅僅被描繪成被動的時尚展示者,而是每個人都全情投入到她的職業和身份當中,其中以芝加哥藝術學院的大型油畫藏品《女帽店》為代表。作為德加在女帽這一元素上的傑作,《女帽店》(TheMillinery Shop)構圖奇特,畫家從高仰角的角度向下俯瞰,畫面左側是五頂展示的帽子,有的在帽架上,有的在長桌上,每一頂帽子都有獨立的空間。德加巧妙地將帽子展示在前景中抓住觀眾的視線,使觀眾可以清晰的辨識出絲帶、花朵、羽毛等時尚元素,展現了這些女帽迷人的面料及明亮的色彩,並與畫中剩餘部分的暗淡色調對照,幾乎形成了幻覺般的效果,而畫作中專註的看著手中淺桃紅色的帽子的高級女帽設計師則傾斜一邊,反而變成陪襯。《女帽店》在構圖上打破了歐洲傳統繪畫的單一視點,大膽的革新顯示了德加對展示方式的敏銳察覺,使這幅作品不僅僅只是描繪或圖解帽子的展示,還建構起視覺衝擊,彷彿在呼喚無形的閑逛這的消費者進店購買春夏季最新時尚的帽子。基於

此,德加的畫作視覺與觸覺效果都呼之欲出。




德加擅長描繪精確的人物姿態和性格,並能賦

予其真實的光和微妙的色彩變化,在女帽系列作品中他所描繪的其它角色也都帶著強烈的時

代特色。比如賦予了中產階級女性消費者高雅的鑒賞力,中產階級女性在德加的筆下釋放出了對女帽和自我觀賞的痴迷,她們沒有去理會周遭的環境,無視無形男子的目光,她們在試戴帽子的過程中,在鏡中有許多特殊的姿態,像專註、像陶醉、像檢查、像替換角度,她們平靜而專註的看著自己或帽子,從而強調了女性消費者的主體性,表現了維持平衡、故作姿態的消費者形象。與此同時,德加也藉此觀察女性與時尚的關係,觀察人在時尚里自我的迷失

或陶醉,強調出這一時代背景下,女性消費者在

主動地創造自己的時尚外表,深思熟慮地進行

審美決策,最終作出女帽的購買選擇。







> 馬奈 《在女帽店》 




但德加的時尚系列到了後期便刻意降低了人物在畫面的重要性,削弱了對商品化的描述,變得抽象。女性時尚主題愈來愈不明顯,另一位印象派畫家馬奈(Manet)的晚期作品系列《在女帽店裡》(At the Milliner』s)就是典型的寫照。這一系列裡,女銷售員一如即往的被部分切割出畫外,遞帽子的手甚至像被完全切斷的殘肢一樣,隱喻著女銷售員在被迫嘗試優雅,她們

是模糊的無名階層。而女性顧客的個性則被完

全掩蓋,不再有細緻的描繪。取而代之的是模糊的、穿著緊身衣的側影,像是一抹偶然塗在牆上的暗影,沒有實質存在的身體,臉部也被完全抹去,變成一片空白,沒有五官,像是不能言語,無法觀看的木偶,像是一個沒有靈魂的肉體,那樣虛幻,營造出了一派觸目驚心的荒涼形象。畫人物畫的印象派其他畫家很少像德加,能夠如此書寫人物的內心世界,他顛覆了傳統人物肖像繪畫的靜止空間,彷彿讓人物有了聲音、色彩、動作和心事的延續,這些畫里訴說著

故事使一個城市有了記憶。




德加這一時期的作品中沒有時髦的展示,沒有迷人的女性消費者或女帽工在場,早期畫作中展示的現代女性消費者的優雅被完全抹殺,陰鬱的氣氛在這貧乏的場景中佔據了主導地位,一切都失去了生命力、誘惑性和吸引力,他似乎

是在假借時尚透視人的心靈世界。而與之形成

強烈對比的是那些色彩繽紛的絲帶飾品,它們跳躍出來,讓受眾眼前一亮。散置在桌面上的明黃、橘紅、淺粉、水藍,反倒像是整個畫作的主題。德加解構了故事性的寫實,搭建起了繪畫的抽象世界,人物不再是唯一主題,人物與鏡子,人物與帽子,人物與環境,形成多焦距的互動關係。對於德加而言,一頂帽子、一匹馬、一

個舞者,都可能只為取悅他人而存在。他要做

的就是解放每一種物質,每一種生命,讓他們只是獨立存在的個體,有不依附他人的獨立自主

的存活的意義,他要畫的不僅僅是時尚,不僅僅是城市風景,更是一整個時代的生活記錄。




印象派繪畫與巴黎消費文化均發端於19世紀60年代後,工業革命背景下,城市逐漸繁榮,人口集中,城市景觀快速改變,巴黎變成了大眾消費的「試驗工廠」。快消品進入批量生產,開創了前所未有的時尚與消費風格,改變了城市面貌,

具備了集閱讀、觀看、消費或大眾傳媒、繪畫為

一體的多義性,也因此而衍生出印象派幾十年的前衛藝術,相應的,印象派繪畫也是當時巴黎

時尚消費文化的一部分。




德加的女帽作品描繪了巴黎時尚與消費文化的

演變,彷彿讓這些帽子在他的畫作中獨立了出

來,每一頂帽子都有它獨特的生命,不一定為人

而存在,突出了商品展示、女性消費者與勞動

者之間微妙的關係。而同時期的其他印象派大師也用其作品表明了畫家是可以通過畫作來描繪消費文化帶來的發展與變化的,這些作品中展露出的畫作風格、構圖與表現方式都閃現著時代的縮影。比如在另一位印象派大師馬奈的作品《福利-貝熱爾酒吧間》(Foliers Bergers)中,傳統的單一視角被顛覆,商品文化下男性、女性、觀眾的不同視角可以自由切換和轉變,混合了感官娛樂,豐饒的家庭物品與公開展示的批量生產的商品,靜物傳統與廣告商品的新興

視覺話語,無一不使得銷售與消費成為主題。




「時尚屬於法國,沒有巴黎女郎它就不復存在。」巴黎是19世紀世界的時尚之都,各種主題和場景中衣著時尚的女子構成了馬奈等印象派畫家作品中現代都市生活的全部內容,但卻遺漏了現代生活內容中的時裝晚宴、時裝發布

會、商場和處於巴黎現代性核心的系列時裝消

費活動,而德加是唯一在其女帽主題作品中表

現這些場景的人。如果說德加對女帽的洞察也

是源於時尚現代女性形象在巴黎視覺消費文化

中佔據了異常突出的主導角色,那麼女性作為

消費者和勞動者融入了現代城市生活也就變向

印證了女性地位的提升,這也是時尚的巴黎女

郎普遍存在於印象派畫家作品中的原因。




德加一生迷戀繪畫,為了讓他的畫更生動、更

強烈、更有生命。他甚至在晚年幾乎失明而不能

畫畫時,仍摸索著做雕塑,他對藝術嚴肅而忠

誠,強調用記憶的方法作畫,區別於其他印象

派畫家那樣完全對景寫生,他不想去發現大自

然即興安排的大膽的美,而更鐘愛人類創造出

來的美。他是屬於印象派的,因為他愛抓住瞬

間,並且務求真實,但他又是特立獨行的,印象

派筆下的人物時尚總是光鮮亮麗,令人愛慕,比

如馬奈、莫奈或雷諾阿筆下的場景,大多是熱

鬧而蓬勃的,炫耀燈光下擁擠著的男女士們,

每個人臉上都是喜悅活潑。而德加卻不同,這

位時代生活的記錄者,很早就剝開了時尚的物

質性,直接解剖人物內心世界的荒涼深度,彼此

無關而又彼此疏離著。




藝術來源於生活,時尚是時代的記憶。巴黎時尚與

消費文化的發展帶動了印象派視點的轉換,逾越

了高雅藝術與日常消費品的界限,印象派畫作的

觀眾也遍布開來,「城市閑逛者」「有教養的食利

者」和「奢侈品高雅消費者」他們都會接收到印象

派畫家們對巴黎消費文化的含蓄描繪,也正是這

些不同視點讓我們區分了中產階級女性與男性,

勞動婦女與男子,混雜的群眾或公眾眼光的差異。

一般人的視角下看到的是時尚里的繁華,德加卻

在時尚繁華的背後,看見了繁華過去後孤寂與荒

涼的時代浪潮,因此他的作品也更深沉、更具哲學

性,讓我們在勳章博物館中一同見證「德加、印象

派與巴黎女帽業」的前世今生。




artdesign_org_cn


藝術與設計


長按二維碼可以掃描關注我們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藝術與設計 的精彩文章:

編織的竹林做成弧形頂蓋體育館!
世界這麼燥,唯有畫畫能讓我心安
這才是背景牆,簡直美到了骨子裡!
伊琳娜·科里納:俄羅斯虛幻之旅
抄襲、性騷擾算什麼?他的豪宅更「豪」無人道!

TAG:藝術與設計 |

您可能感興趣

加山又造:閃耀的金色詩意
金色的才是時髦的,戴上金色腕錶一秒回到黃金年代
流光溢彩的金色繁華
金星是金色的嗎?
劉金林:最美的金色年華!
金色榮耀:絲路、黃金草原與游牧文明影響下的著名金器
肖賢:追憶金色的歲月
時尚大片奢華耀世,以金色為主題的時尚大片
紙上談兵-金色年代
往事|金色的童年|平房中的記憶
金色的光柱和神秘的耶穌光
《金色的秋天》列維坦描繪秋色的頌歌也是家鄉的讚歌
「貴重」的歷史:中國的金色「名片」,每一張都是時代的回憶
青海之行,徜徉在金色夢境中,金碧輝煌的壁畫和唐卡美不勝收
金色效果:用PS把銀色的手錶變為金色
金色的夢――盛夏的傍晚
单边主义让金砖更团结,约堡峰会寻求开启新金色十年
連環畫《金色的魚鉤》
金色童年
換了新風格的艾比,金色捲髮像泫雅,網友:很像女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