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彭鑫博士帶您了解傳統中草藥

彭鑫博士帶您了解傳統中草藥

絡石藤 Luoshiteng

《神農本草經》

為夾竹桃科植物絡石(Trachelospermum jasminoides(Lindl.)Lem.)的乾燥帶葉藤莖。主產於江蘇、湖北、山東等地。冬季至次春采割,除去雜質,晒乾。切段,生用。

性能:苦,微寒。歸心、肝、腎經。

功效:袪風通絡,涼血消腫。

應用:

1.風濕熱痹。

本品善袪風通絡,苦燥濕,微寒清熱,尤宜於風濕熱痹,筋脈拘攣,腰膝酸痛者,每與忍冬藤、秦艽等配伍;亦可單用酒浸服。

2.喉痹,癰腫。

本品入心肝血分,味苦性微寒,能清熱涼血,利咽消腫,故可用於熱毒壅盛之喉痹、癰腫。《近效方》以之單用水煎,慢慢含咽,治熱毒之咽喉腫痛、痹塞。與皂角刺、瓜蔞、乳香、沒藥等配伍,可治癰腫瘡毒,如止痛靈寶散(《外科精要》)。

3.跌扑損傷。

本品能通經絡,涼血而消腫止痛。治跌扑損傷,瘀滯腫痛,可與伸筋草、透骨草、紅花、桃仁等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6~12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鑒別用藥:

絡石藤與海風藤均能袪風通絡,常用於風濕所致的關節屈伸不利,筋脈拘攣及跌打損傷。但海風藤性微溫,適用於風寒濕痹,肢節疼痛,筋脈拘攣,屈伸不利者;絡石藤性微寒,尤宜於風濕熱痹,筋脈拘攣,腰膝酸痛者。

古籍摘要:

1.《本草綱目》:「絡石,氣味平和,其功主筋骨關節風熱癰腫。」

2.《要葯分劑》:「絡石之功,專於舒筋活絡,凡病人筋脈拘攣不易伸屈者,服之無不獲效。」

現代研究:

1.化學成分:本品藤莖含絡石苷,去甲絡石苷,牛蒡苷,穗羅漢松樹脂酚苷,橡膠肌醇等,葉含生物鹼、黃酮類化合物。

2.藥理作用:絡石藤甲醇提取物對動物雙足浮腫、扭體反應有抑制作用;所含黃酮苷對尿酸合成酶黃嘌呤氧化酶有顯著抑制作用而能抗痛風;煎劑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福氏痢疾桿菌及傷寒桿菌有抑制作用;牛蒡苷可引起血管擴張、血壓下降,對腸及子宮有抑制作用。

3.臨床研究:用鮮絡石藤200g,水煎洗雙膝以下,早晚分洗,治療小兒腹瀉200例,有效率100%(《中醫外治雜誌》,2001,4:48)

溫馨提示:上文中所提及藥方和中藥,需在專業醫生指導下應用,切勿擅用。

本文摘自《中藥學》,由彭鑫博士工作室編輯整理提供。

關注彭鑫博士微信(pengxinboshi),每天五分鐘,從零開始學中醫,一年可入門。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醫彭鑫博士工作室 的精彩文章:

彭鑫博士:舟山論壇-中華傳統養生之道
彭鑫博士:河南駐馬店道德講堂——中華傳統養生之道

TAG:中醫彭鑫博士工作室 |

您可能感興趣

中草藥與傳統習俗——艾葉
德國的傳統「中藥」博物館
清華資深教授出書《彭林說禮》 呼籲講究傳統禮儀
叢林王者 蘭博 傳統工藝 印花
彭奕濤《傳統文化之家鄉美食》指導老師:賈桂榮
孫中山書法里的博愛與他中國傳統文化「博愛」精神
馬士鋒:傳統中藥大發展 科研要走在前列
王學泰:再說傳統讀書
一張思維導圖帶你了解中國傳統顏色
中華傳統美德
傳統中藥學:常見中草藥藥性口訣大全,幫助記憶!
傳統中醫的智慧
中華傳統婚禮——馬來西亞中華文化教育中心
張伯禮代表:中醫中藥 煥發傳統魅力
【黨史博覽】八次過關未斷頭——紅軍書法家魏傳統傳奇
鳴於喬木——劉繼業剪紙圖說中國傳統吉祥寓意
解讀:中醫傳統養生思想「春夏養陽」
申小梅弟子趙艷琳,領銜京劇馬派傳統戲《審頭刺湯》
趙際芳書法:發軔傳統 浸透古雅
中寶協姜坤鵬博士:南紅符合中國傳統審美,市場前景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