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張流秀老師談如何學習中醫?

張流秀老師談如何學習中醫?

中醫人必須紮根。那麼如何紮根?個人認為,一是要閉關讀書,二是要跟師從游,二者可能缺一不可,除非你是天才。

閉關讀書,最好是鬧中取靜地心理閉關。能心理閉關,則無時無處不可以讀書。不能心理閉關呢?怎麼辦?那就強制把自己關起來,把決定要讀完的書限時讀完。

跟師從游,意思你一定要跟過起碼一個明醫當然多多益善,拜他為師,受他身教言傳。注意,這裡的「明醫」指的是「明」醫,明白的明。這個明醫是醫中高手,不是糊塗蛋,可卻不一定是「名」醫出名著名的名。你別管他是不是著名出名,只要是醫中高手,你就可以跟他。當然,既然是醫中高手,他不一定就能或願意撰寫著作文章撒遍天下,名聞全國,但至少能憑病家口碑而名著一方。

跟明師從游,不獨要儘可能多地聽他開示、教誨、佈道,還要儘可能多地跟他臨床,看他是怎麼看病。相信跟師從游過,你從此就不會懷疑自己閉關之所學,你永遠也才不會動搖對中醫的信心。

閉關讀書,跟師從游,在這些履歷的每一天,假若你都能保持了一種亢奮的心態,就如熱戀中的感覺,那中醫的根,你就真的紮下了!

一、讀什麼書

我的經驗是,書分三類:第一精讀類,第二備查類,第三隨便翻翻類。

1

精讀類

精讀類是你開始從醫生涯後可能一生都離不了的,又分三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是湯頭方劑。比如高等教材《方劑學》,這是中醫初學入門者首先得花最多時間和精力來讀的。《方劑學》教材各版任選哪一版都行,因為歷來各版都沒有實質性的不同,只是換了一下主編、編者而已。高等教材《方劑學》讀過,你就可以把它放開,然後就讀成都中醫藥大學教授陳潮祖老先生傾其一生所著的《中醫治法與方劑》。這部方劑學著作已經出到第四版了。該著作以五臟系歸類方劑,並且對方劑的解析思路有了重大的突破與創新。到現在為止,這部著作是唯一最好最先進的方劑學著作。第二個部分是核心經典。中醫的核心經典首先是《傷寒雜病論》(被輯為《傷寒論》與《金匱要略》兩部,原始書稿已不復得見)。該經典是醫聖「感往昔之淪喪,傷橫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訓,博採眾方,撰用素問九卷、八十一難、陰陽大論、胎臚葯錄,並平脈辨證」而寫成。精讀該經典,特別是其中傷寒論部分,正如醫聖在序中所說,「雖未能盡愈諸病,庶可以見病知源。若能尋余所集,思過半矣」,這的確是真實不虛的。中醫核心經典,還有《溫病條辨》、《神農本草》、《難經》和《黃帝內經》,其中《黃帝內經》(包括《素問》與《靈樞》兩部)最豐富、最深奧,是中醫最早的完整源頭,你要達到中醫的最高境界,可能最後還得深入到這個源頭。第三個部分是部分醫書。包括歷代古典醫家的部分名著,如咱們張姓名醫張子和的《儒門事親》、張介賓的《景岳全書》和張錫純的《醫學衷中參西錄》等等;另外,還包括今人的部分著作,比如廣西劉力紅的《思考中醫》、浙江唐雲的《走近中醫》及台灣彭奕俊的《中醫之鑰》等等。

2

備查類

備查類主要是指一些不常翻但需要時可供查找的書籍,也分三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是辭書,如明朝李時珍獨著的《本草綱目》、民國謝觀主編的《中國醫學大詞典》,及今人主編的《中醫辭海》、《中華本草》、《中醫方劑大詞典》等等。第二個部分是類書,如《證治準繩》、《類證治裁》、《名醫類案》、《臨證備要》等。第三個部分是大型學科類書,如《現代中醫內科學》之類。

3

隨便翻翻類

除了精讀類和備查類,都可歸為隨便翻翻類,同樣可分三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是經常隨便翻翻的,比如古今醫家你感興趣的醫論、醫案和醫話、葯話。第二個部分是偶爾隨便翻翻的,如一些文抄公剪貼而成的什麼什麼大全、精選。第三個部分主要是供催眠和上廁所看的,比如目下的太多中醫藥雜誌刊物等等。此外,隨便翻翻類,還應包括本來就和中醫有親和、親緣關係或者可能會對中醫有益的其它學科門類的知識書籍,比如易學、相學、西醫學、新三論哲學等之類的書籍。中醫人不應有所知障,要以平和的心態,把所能接觸到的一切人文、社會和自然科學的知識力所能及地儘可能拿來為我所用。中醫也應與時俱進,否則固步自封,只能孤芳自賞,很難不為人所詬病。

二、如何讀書

1

心態上沒有成見

中醫跟西醫不同,中醫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個體化治療,有因時、因地、因人三因制宜的講究,雖不排斥專病方葯,但它總體並不體現「刻舟求劍」的經典寓言。因而從古至今,形成了具有特定時代和地區特色的學術流派。為此,我們讀書不能有門戶之見。中醫歷史上的眾多學術派別,都是有它的時、地原因的,我們必須首先要給予充分的理解,並加以謙虛的學習,然後再結合自身時地的各種情形適當取捨,靈活運用。這方面,中醫大家朱良春前輩堪稱我等的榜樣。他在所作《〈傷寒論〉理論的臨床應用》一文中就說:「我治病既用《傷寒論》方,也採用時方,由於實際情況的需要,還有些自擬方。在這方面,我沒有偏見,也沒有偏好。」

在此可能需要提醒一下,由於當今西醫藥的過分濫用,中醫人在精讀核心經典的同時,有必要注意對李東垣、薛立齋、張景岳等古醫家花更多的研究時間,近人今人如祝味菊、吳佩衡、孫秉嚴、李可等等已故與在健的老醫家,也是咱們應當特別注意學習的。

2

具體中動筆讀書

宋代有個寫「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的理學家說:「不記則思不起。」如何記?就學當代寫過「春來我不先開口,哪個蟲兒敢做聲」的一位偉人,他就是不動筆墨不讀書。他僅僅只是讀過中等師範,可他憑了這樣的讀書,卻成為了一個少有的飽學博學之士。一個飽學博學之士,胸中自有丘壑,自有十萬甲兵。咱們中醫人也理當如此。唯如此,臨床臨證時,咱們才終究可能左右逢源,應付裕如。

怎樣動筆讀書?三個方面,一是劃著重線,二是搞批註,三是作讀書筆記。三個方面根據必要,可以靈活地同時或單獨採用。我的經驗是,精讀的書必須劃著重線和作批註,批註主要是對內容的簡要整理,及時記下引發的感受或啟示等;而隨便翻翻的書多半一目十行,若看到重要的知識點,就劃著重線或把它摘錄下來。摘錄也就是作讀書筆記吧。

3

常問難切磋交流

問難切磋交流需要對象,對象即友。古人云,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友或為老師,或為學友,或為同仁,或為你的學生弟子和其它不定的對象,反正有緣者都是友,都可以向他問難切磋交流。一方面,因為從書上通常不能得到你所想得到的一切,何況你絕對讀不到所有的書。宋代有個蘇東坡,據說曾狂妄地貼過一對門聯:「識遍天下字,讀盡人間書。」其實那不可能,也沒有必要。但是咱們問難切磋交流,卻能給你解決很多疑難,甚至給你很多靈感。我先前也習慣向人問難,這原是為了碰撞,產生思想的火花,可是通常失望。後來就乾脆把問難,變成了以討教的口吻考人。

另一方面,書本上的學問也最好能夠經過和某些對象的問難切磋交流,因為那能夠使我們發現疏忽和漏洞,增加印象,從而把書本的知識儘快融化成為我們自己的東西。

關於向學生或弟子的問難切磋交流,從光彩的方面說,這叫不恥下問;從學問的方面說,這實在是教學相長。《中醫治法與方劑》中有個故事,說的是陳潮祖老先生在給學生分析名方烏梅丸時, 未加思索地照本宣科講:「蛔蟲得苦則下。」有學生問:既然蛔蟲得苦則下,膽汁是最苦之物,何以蛔蟲還要竄入膽道?入膽之後遇到膽汁何以還不下行?此問頓使他啞口無言。從教之初,他沿其說而深信不疑,學生猛然一問,這才促使他思考。原來,「此證是因臟寒引起蛔蟲上竄膽道,繼因蛔蟲進入膽道引起發熱(感染),存在著腸道虛寒、蛔入膽道、膽道感染三種矛盾。此方用乾薑、肉桂、附子是針對臟腑虛寒而設,烏梅、蜀椒、細辛是針對蛔入膽道而設,黃連、黃柏是針對蛔入膽道以後引起的感染而設。三類藥物環環相扣,各有針對。」「過去對蛔蟲證的認識不足,以致對本屬臟寒何以要配清熱解毒的黃連、黃柏的道理不能理解,才有蛔蟲『得苦則下』之說」。遺憾的是,新世紀規劃教材《方劑學》居然未吸收這一成果,依然固執地沿襲歷來的錯。

我對中醫是有一系列反思的。這一系列反思最先源於1997年末與1998年初寫課徒講稿的時候。當寫到氣血陰陽部分,疑問就來了:既然氣屬於陽,血屬於陰,為什麼又會有一個陰陽與氣血並列?比如臟象心系,有心血、心氣,還有心陰、心陽;是不是心陽就是心氣?心陰就是心血?顯然不是。此陰陽其實原非彼陰陽矣!此陰陽為何?經過深入思考,終得自圓其說,並已初釋於論文《新中醫還正祛邪論》中。這也是通過教而發現問題、促使思考的獲知方式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醫養文化 的精彩文章:

TAG:醫養文化 |

您可能感興趣

李培申老師:何為堪輿學?
十佳教師之「敬聽師說」——護理學院 孫玉梅老師
如何培訓美術老師?
唯真學校教師趙老師, 講中唐大「刺兒頭」白居易
劉敬儒老師談形意拳的學練步驟
如何選擇瑜伽老師?
張朋宸老師
柳老師談家庭教育
與韓國畫家水彩金英善老師學習畫花卉
林楠姐姐攜手岳敏老師邀家長聊聊孩子學習那點事——平湖市圖書館《如何讓孩子愛上學習》公益講座
為什麼家長爭先恐後的讓孩子學習書畫?請聽吳乃光老師解答……
向林老師學習詩詞入門
金秀老師:癸水女命婚姻如何
新學期中國「好老師」標準:如何講課?如何溝通?如何抓差?
跟馮世綸老師學習中醫的4點體會
南懷瑾老師論中醫
家庭是習慣的學校,父母是習慣的老師
如何選擇藝校或小課老師?
金秀老師:命理如何看吉凶
校外輔導老師比學校老師教的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