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解老:《道德經》第二十二 二十四章 希言自然

解老:《道德經》第二十二 二十四章 希言自然

第二十二章

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是以聖人抱一,為天下式。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虛言哉!誠全而歸之。

彎曲著而不去爭鬥,反而能讓自己得到更好的保全;委曲著而不去爭辯,反而能讓自己得到更好的伸張;低洼著而不去爭上,反而能讓自己得到更好的充盈。

保守住自己賴以生存的根本,而不惡棄其老舊,才能創造更新;追求的少,而執中守一,才能有所得;追求的多,而心神渙散,反而會讓自己迷惑。

所以聖人執守這個原則,來行走天下。不自我顯擺,因此能明白四達;不自以為是,因此能洞察真相;不自吹自擂,因此能成就功業;不自命尊貴,因此能被擁戴為官長。

唯有胸懷不爭之心,天下才沒有人能與之相爭。古人說「委曲才能得以保全」,講的正是這個道理呀!不去與人相爭來自利,不去侵害他人來自益,不但能更好的保全自己,還能讓自己得到更大的利和益,此謂「全歸之」。

第二十三章

希言自然。故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孰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況於人乎?故從事於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同於道者,道亦樂得之;同於德者,德亦樂得之;同於失者,失亦樂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天地很少發號施令干涉萬物的自然運作,聖人也很少強行施加個人意志於他人。因為就算是狂風暴雨也持續不了多久,誰製造的風雨?是天地。天地之威尚且不能持久,又何況是個人的意志呢?

所以遵從道的人處事,就會順應道的規則;具備德的人處事,就會順應德的品性;不遵從道而又不具備德的人處事,就會失道失德。

處事順應道,則道也順著他,而不會對他造成阻礙;處事具備德,則德也回饋他,而不會對他造成損害;處事悖道失德,則道和德也都會背棄於他。先有自身信用不足,而後才會有別人對他的不信任。

第二十四章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其在道也,曰餘食贅行。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掂著腳後跟想要高出他人,結果反而站不穩。強行拔高自己,勉強自己,就和拔苗助長一樣,會取得完全相反的效果。

故而跨著大步想要走得快,結果反而往往走不動;自我顯擺,結果反而往往沒有見識;自以為是,結果反而往往不明事理;自吹自擂,結果反而往往成不了事;自命尊貴,結果反而往往得不到敬重。

這種「自見、自是、自伐、自矜」的行為,在有道者眼中其實都是多餘,就像吃不完被扔掉的飯,多長出來的贅瘤一樣。做多餘的事反而承受失敗的結果,恰如畫蛇添足,就連淺薄之人都會厭惡它,所以有道的人不會做出這樣的事情。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道家大師兄 的精彩文章:

孔子「三法九征」識人術,怎麼在老子面前就失效了呢?
老子《道德經》的驚天學問是從哪裡來的?
解老:《道德經》第十九、二十、二十一章 見素抱樸
解老:《道德經》第十六、十七、十八章 歸根復命
如何理解《道德經》「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TAG:道家大師兄 |

您可能感興趣

解老 第二章 桃李不言
解老 第十一章 有和無 孰為君
解老 第五章 天若有情
解老 第八章 水德近道 不爭無尤
解老 第八章,水德近道 不爭無尤
李超:理解老子《道德經》的三個維度
解老 第一章 道開天闢地
解老 第十章 修真的起源
解老 第七章 天長地久的憧憬
解老 第六章 無物常駐 唯道長存
解老 第四章 無所從來 亦無所去的道
解老 第三章 頗受爭議的治國方略
幾十張照片帶你了解老北京!
解老 第九章 低調做人 處世之方
理解老子,必須老莊二分
《妻子2》從跳傘一事看,幾位老公中最了解老婆的是買超
圖解老電影《楊貴妃》紀念美輪美奐的開元天寶盛世!
《老舍和他的作品》:導演胡金銓用一碗豆汁破解老舍之味
白茶新手入門第七招,圖解老白茶和新白茶里出現的氣味!
布洛芬緩解老年痴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