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共享時代:共享的不只單車,還有藏品信息資源!

共享時代:共享的不只單車,還有藏品信息資源!

作為底蘊豐厚的文化資源寶庫,博物館在休閑娛樂,社會教育,獲取知識等方面發揮著獨特作用。藏品資源作為博物館的基礎核心,因其獨特的文化、藝術性質而受到各方青睞。

而在今天,藏品資源不再只是簡單的藏品本身,而是一種信息資源。博物館工作者在藏品發現、整理、研究、利用和保護過程中,在藏品基礎上二次加工得到的,以語言、文字、聲像等不同形式記載的文物狀態、變化特徵及其與客觀環境之間的聯繫特徵等藏品本身蘊含的原始信息,或者是經過加工處理並通過各種載體表現出來的信息。通過獲取藏品信息資源,公眾可以對藏品有著更深入、更豐富的了解。

與此同時,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博物館向公眾分享藏品信息資源的方式也在不斷轉變,博物館藏品信息資源數字化已成為主要趨勢。

博物館信息資源免費向公眾開放

新聞速遞

2017年2月,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宣布其正在推廣一項新的「開放資源獲取「(The Open Access)政策,並且同時公開了所有其在公共領域中的藝術品的高解析度圖像,總數超過37.5萬張。

2017年8月,台北故宮博物院緊隨其後,目前已將其龐大的實體收藏數字化處理成為70000張相片入庫。這70000張照片全部能從線上免費下載,並附帶著關於藏品歷史的信息說明。此次行動是台北故宮「公開數據圖片分享計劃"(Open Data photo-sharing initiative)的一部分。

在博物館藏品資源數字化的趨勢已不可逆轉的背景下,大都會博物館、台北故宮這兩則消息為何還能引起如此關注呢?關鍵就在於其能夠真正免費無限制的共享文物信息,這在有關文物圖像版權、信息知識產權紛爭不斷,眾說紛紜之時,終止了許多爭論。

一般來說,文化文物單位擁有的資源是版權資源,即對館藏所進行的智力勞動形成的版權。而文化文物單位擁有的藏品因為其大都超過了50年,從法律上講是沒有版權的,但是對藏品拍攝的高清圖片,採集的數據、藏品的研究,這些都是版權,是可以進行授權開發的。

以台北故宮的數據開放為例,為提升資源開放效果,促進故宮資料在教學、個人賞析及盈利使用之傳播,公眾可直接下載資源開放專區的「文物查詢下載」及「精選圖像下載」中的圖像,無需申請,不限用途,不用付費。資源開放主要分為兩大類:一類為故宮藏品圖像及基本資料,另一類為以xml程式語言所撰寫的大量藏品基本資料、會計資料等數據性或文字性的資料集。

台北故宮此舉一是將其藏品的數字化成果與民眾共享,擴大博物館公益化效應,另外就是希望能藉此扶植文化創意產業相關廠商,通過圖像的授權讓更多文創廠商以其藏品為創意泉源,並實際應用於產品開發,提高商品附加價值,加強文創品牌競爭力,達到文化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雙贏。

除此之外,博物館還旨在利用開放藏品信息資源的這個契機,對藏品的數字化資源做一梳理,為日後藏品的保護、信息查詢打下基礎;同時,商業的開發利用亦可以提高博物館及藏品在生活中出現的頻率,提高文化傳播的效率。而公眾,尤其是博物館愛好者,可以更加便捷、清晰地欣賞藏品,並進行學術研究。

大都會博物館,台北故宮等將其藏品信息資源免費向社會開放,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共享了其部分的知識產權。而我們所說的文創類侵權、抄襲一類,涉及的就是藏品信息資源的知識產權。

藏品信息資源知識產權是什麼?

藏品信息資源知識產權其實是藏品信息資源和知識產權的合併,是基於藏品產生的信息而享有的知識產權,具體是指藏品資源本身,機器加工管理過程中自動產生的,或經申請,註冊等法定程序,對相關作品,發明創造識別性標誌以及其他智慧成果依法產生的權利。主要包括著作權、專利權、商標權、商業秘密、域名、文物形象權、品牌等。博物館主要是通過收集整合、共享信息資源,進行知識產權登記備案,建設「數字藏品博物館」,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數字博物館以及發展文博創意產品實現對其知識產權的管理。

我國藏品信息資源知識產權的利用

我國的藏品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在加強藏品管理的同時,注重在教育、宣傳、經濟等各個層面效益的多樣化。最具代表性的是「數字敦煌」、故宮博物院、國家博物館的實踐。

故宮有專門的資料信息部負責其館藏文物的信息化資源,並制定了《故宮博物院影像資料管理辦法》,對於院內使用,社會使用影像資料都有明確規定;國家博物館主要側重著作權的管理等;但共同點就是他們都對各自在數字化過程中涉及的知識產權問題作了較為明確的規定,只是在具體的流程、管理上還是因館際的不同存在著較大差異。

博物館藏品信息資源知識產權利用管理的問題

由此,我們不難看出在藏品信息資源及其知識產權管理上的存在的問題,由於缺乏統一的立法規範和管理標準,各大博物館出現了各自為政的現象,藏品信息資源收集整合形式不統一,知識產權的管理也不統一,而大小館之間的差距也愈發凸顯。

有些規模較小的博物館甚至還未走上藏品信息資源數字化的道路,而這種情況一定程度造成了藏品知識產權後續利用監管難、侵權難發現等問題。同時,我國的法律規範也遠未能跟上藏品信息資源知識產權的發展,目前還只停留在藏品實體的保護上。

大都會,台北故宮等率先一批免費開放線上館藏信息資源的博物館,似乎已將博物館或者文物的公共屬性與其知識產權做了權衡。文物是人類歷史變遷的見證物,文物是具有公共性質的,而博物館作為文物的收藏機構,也普遍認為是為社會服務的公共機構,而知識產權則具有壟斷性,屬於私權的範圍,如何平衡兩者之間的關係,如何解決文物信息輸入與信息查詢輸出的問題,如何處理文物信息資源開放程度,這些問題都隨著一家又一家博物館免費開放其文物信息資源擺在博物館與公眾面前。

結語

儘管藏品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依舊存在各種問題,但不容置喙的是它在某種程度上已成為博物館的一張名片,公眾用它來衡量博物館的公共服務水平,而博物館則利用所擁有藏品信息資源知識產權,創造著屬於他們的時代。博物館開放藏品資源使文物的價值得到更加全面的發揮,厚重的歷史文化得以被更多人解讀,雖然過程艱難,但是大勢所趨之下,博物館都會在數據時代找到自己在大眾中的位置。

正如前大都會博物館館長Thomas P.Campbell所說:「通過使用新的方式來激發創造性、普及知識、創造靈感,讓博物館的藏品更具便利性,這符合21世紀觀眾的需要」。

編輯:Rida、大偵探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弘博網 的精彩文章:

邂逅:「甲骨文」與「亡靈書」
之我在上博修文物

TAG:弘博網 |

您可能感興趣

共享經濟的時代到了,共享是真的共享嗎?共享是個偽命題?
共享時代凈水器可以共享么?
共享經濟時代 你願意共享自己的私人物品嗎?
單車,不止共享
共享夫妻都有了,還有啥是不能共享的……
「共享」到底是資源共享還是資源浪費?
「共享」圍城,還有什麼不能共享
共享浪潮襲來,還有什麼是不能共享的?
共享經濟:共享之後,誰買單
共享時代,只有你想不到,沒有你享不到!
這兩個手機品牌共享母公司,共享技術就算了,還要共享公司總部
共享衣櫥,真的能共享美麗嗎?
我們共享的,不只有時代的發展,還有它給的焦慮
共享經濟時代,到底怎麼共享,才經濟
音樂的世界裡搞什麼獨家,資源共享,共生共存
「共享」 還是 「租賃「?
共享時代,踩準時機
你所知道的共享經濟其實並不共享
共享約會也不管用了,不婚時代即將來臨?
共享拼床還是共享拉皮條?別把健康共享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