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瑜伽師地論》菩薩戒(4):二、攝善法戒(3)

《瑜伽師地論》菩薩戒(4):二、攝善法戒(3)

《瑜伽師地論》菩薩戒(明戒安立)(4):

二、攝善法戒(3)

《瑜伽師地論》卷第四十:

二、攝善法戒

二、攝善法戒

引攝

勝所引

以身語意已作未作一切善根,迴向無上正等菩提,

這是「勝所引」。善根就是信戒聞舍慧。受了菩薩戒的菩薩,用自己的身語意已作、未作一切善根,已經造作了一切的善法,還有沒造作的一切善法。用善根「迴向」無上菩提。

「向」就是目的。譬如說一般人的目的,在還沒有相信佛法的時候,就是想追求榮華富貴。相信了佛法的以後,這樣的志願要迴轉一下,迴轉就是迴向。原來的意願,做種種功德的時候,就是希望得人天的福報、世間的榮華富貴。現在知道世間的榮華富貴都是苦惱的事情,迴轉了以前的意願,建立了一個新的方向,要得無上菩提,願以此功德得無上菩提。已作未作的一切善根,願意以此功德得無上菩提,就是迴向。小乘佛教學者,所作的功德都是願得聖道,願得涅盤、阿羅漢;大乘佛教的學者,是願得無上菩提,想要得佛智慧,廣度眾生齊成佛道。這個意願是超越了小乘佛教的學者,所以這叫做迴向無上菩提。這是勝所引,就是創造一個殊勝的功德!

時時發起種種正願。

菩薩時時的要發起各式各樣地正願的。

《十地經論》云:「願者,發心期大菩提故。」菩薩發願,就是發成佛之偉大志願。

《瑜伽師地論》卷第四十五云:「云何菩薩所修正願?當知此願,略有五種。一者、發心愿。二者、受生願。三者、所行願。四者、正願。五者、大願。」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象佛學圖書館 的精彩文章:

略論唯識學的世界觀(4)
略論唯識學的世界觀(3)
網路皈依,作法不成!
《瑜伽師地論》菩薩戒(2):二、攝善法戒(1)
解答一下這些年我遇到過的奇葩問題

TAG:大象佛學圖書館 |

您可能感興趣

《瑜伽師地論》菩薩戒(9):二、住攝善法戒(1)
《瑜伽師地論》菩薩戒(4):一、住律儀戒(4)
《瑜伽師地論》菩薩戒(5):一、住律儀戒(5)
《瑜伽師地論》菩薩戒(2):一、住律儀戒(2)
《瑜伽師地論》菩薩戒(8):一、住律儀戒(8)
《菩薩戒本經》(5):四重戒(3)二、慳惜財法戒
《瑜伽師地論》菩薩戒:四十三輕戒(6):六、障法施戒
《瑜伽師地論》菩薩戒:四十三輕戒(2):二、貪名利戒
《菩薩戒本經》(7):四重戒(5)四、謗亂正法戒
《瑜伽師地論》菩薩戒:四十三輕戒(8):八、與聲聞共學戒
《菩薩戒本經》(3):四重戒(1)總標
《瑜伽師地論》菩薩戒 四種他勝處法(1)
《瑜伽師地論》菩薩戒 四種他勝處法(3)二、慳惜財法戒
《瑜伽師地論》菩薩戒:四十三輕戒(3):三、不敬有德同法戒
《瑜伽師地論》菩薩戒:四十三輕戒(7):七、障無畏施戒
《菩薩戒本經》(8):四重戒(6)結問
《菩薩戒本經》(6):四重戒(4)三、瞋不受悔戒
《瑜伽師地論》菩薩戒 四種他勝處法(5)四、謗亂正法戒
《菩薩戒本經》(4):四重戒(2)一、自贊毀他戒
《瑜伽師地論》菩薩戒:四十三輕戒(4):四、不應供受襯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