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數字時代攝影記者的生存境況:身份結構與收入

數字時代攝影記者的生存境況:身份結構與收入

在洶湧澎湃的數字轉型大潮中,前景一片黯淡。那麼,攝影記者——或者更寬泛一些——報道攝影師們,他們過得還好嗎?為了回應這份關切,並「追蹤數字時代新聞攝影面臨的不斷演變的實踐、挑戰和機遇」,新聞攝影領域最負盛名的荷賽基金會,委託英國斯特林大學學者對荷賽參賽攝影師展開問卷調查,在此基礎上形成2016年度報告《新聞攝影的境況:數字時代報道攝影師的工作、技術和生活態度》(以下簡稱「報告」或「2016年度報告」)。2015年荷賽也開展了同樣的調查,通過對部分數據的對比,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展望新聞攝影的發展前景和趨勢。本篇主要集中在攝影記者的身份結構與收入。

1.僱傭機構和工作性質

進入21世紀,自雇攝影師(「自我僱傭」的攝影師或自由攝影師)日漸增多且居高不下,在本次調查中佔比54%。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攝影技術和器材的普及、網路傳播技術的發展、就業觀念的變化等,都是自雇攝影師隊伍越來越龐大的原因。特別是數字時代傳統紙媒衰落引發圖片部門和人員的裁撤大潮,許多優秀的攝影記者一夜之間失去工作,加入自雇攝影師大軍。2013年《芝加哥太陽時報》一舉裁掉整個攝影部,28名成員同時被解僱,其中不乏普利策攝影獎獲得者,這一事件在全球新聞攝影界曾引發震蕩。根據1年後的追蹤調查,這28名成員除返聘、退休、轉行、返校就讀外,有9名依然干著老本行,不過卻是以自由攝影師的身份。

受雇攝影師所屬機構類型各不相同。受雇於報紙的攝影師數量最多,占受雇攝影師總數的40%。這意味著雖然紙媒的黃金時代不再,但仍保持著巨大的體量,而且轉型後的網路版對圖片有著更大需求。僱傭攝影師數量第二多的機構為通訊社(如路透社),占受僱人員的21%;第三為圖片社(如Getty),佔17%。其他僱傭攝影師的機構還有雜誌(8%)、在線網站(7%)、非媒體公司(4%)等。

為了維持生活,攝影師的工作方式也發生了一些引人注目的變化。調查顯示,全職攝影師數量明顯減少,其比例從2015年的74%大幅下降至2016年的61%;與此同時,從事與攝影無關工作的兼職攝影師的人數,從2015年的5%增加到2016年的近13%,增加了1倍多。這表明攝影師在面對生活壓力的過程中,發展出更大的通用性和靈活性,不僅可以從事廣告、娛樂等兼職攝影工作,在某些情況下,也可能從事餐館服務等與攝影毫不沾邊的工作。

「特約攝影師」(Stringer)即「不屬某一機構的正式人員,但為該機構供稿的記者或攝影記者」,是行業內非常普遍的工作形式。接近三分之二的受訪者(63%)回答說他們做過特約攝影師,其中24%的受訪者表示這是他們的主要工作方式,39%的受訪者表示他們有時會以這樣的方式工作。

體育攝影是新聞攝影中比較獨特的一種類型,它具有較強的觀賞性和藝術性,也一直是各大新聞攝影比賽的重要類別。體育攝影的「准入」門檻較高,它對經驗、技術和器材都有很高的要求。攝影師不但要熟悉各種拍攝項目,還要掌握豐富的經驗,使用最新、最快的攝影器材。像佳能(Canon)、尼康(Nikon)等主要相機製造商會為每一屆奧運會推出體育攝影專用的高速照相機。各大通訊社、圖片社都有專門的體育攝影師。2016年度報告特別針對這一群體展開調查,第一次獲得了相關調查數據。

36%的受訪者(713名)表示他們會經常拍攝體育照片,其中約接近五分之一(18%)的受訪者表示他們大部分時間都在拍攝體育照片。性別差異在體育攝影中尤為突出,女性僅佔6.6%,而男性佔到93.4%。這與體育攝影工作的高強度密切相關,它不僅是技術活,也是體力活,沉重的三腳架、長焦距鏡頭都是體育攝影的標配。地區差距同樣較為明顯,在220名北美受訪者中,24%(53名)的受訪者表示主要從事體育攝影,高於18%的平均數。

數據顯示,存在三種類型的體育攝影師:1.通才型,各種類型的運動項目均有所涉獵(占體育攝影師的37%,是人數最多的類型);2.專業型,僅拍攝少數運動項目(佔31%);3.專家型,專攻一兩項運動(佔25%)。此外,足球是最受關注的運動項目,超過19%的體育攝影師表示他們經常拍攝足球比賽。籃球(佔8%)、田徑(佔8%)、網球(佔7%)和賽車(佔5%)等其他項目都與足球有著相當大的差距。顯然,在體育攝影這一門檻較高的專業領域,存在著更加細分的專業市場,經驗、技術、器材甚至體力都決定著攝影師在這一市場中的定位。

2.收入狀況

收入水平是衡量階層位置和職業滿意度的重要標杆。那麼,作為「最糟糕的工作」之一的報道攝影師,他們的收入狀況如何?能夠養家嗎?或者更進一步,能夠支持其職業尊嚴和事業發展嗎?

2016年度數據顯示,絕大部分攝影師(85%)的年收入低於4萬美元,而低於1萬美元的佔56%,與2015年的58%幾無差別。收入水平與地區分布關係密切。例如,亞洲和非洲的受訪者佔到最低收入群體(0-9999美元)的43%,而北美的僅佔13%。不過考慮到不同地區的物價水平,這一收入所能支持的生活水準並不像數字所反映的差距那麼大。儘管如此,報道攝影師的整體收入水平不能說是令人樂觀的。

受訪者的收入來源構成包括展覽(10%)、眾籌(2%)、商業工作(46%)、教學(21%)和個人項目(30%)等,2015年和2016年的調查數據都相對一致。此外,13%的受訪者說他們獲得了照片的版稅收入。然而近三分之二的攝影師表示,他們的工作成果經常未經許可被使用,其中35%的攝影師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侵權賠償(2015年為28%)。這一數據既反映出網路時代圖片遭受侵權的嚴峻事實,也反映出這一現象正出現好轉趨勢。

為了緩解財務壓力,攝影記者們的出差費用與稿酬被一壓再壓,而業餘攝影師則經常被請上前台。正如報告中一名體育攝影師的抱怨:「北美的機構……鼓勵使用『業餘攝影愛好者』的照片,因為他們願意接受最低限度的報酬或傭金。但是這會讓職業體育攝影師們失去工作,同時在某些情況下也拉低了圖片的質量和職業水準,從而傷害了整個行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聞記者 的精彩文章:

TAG:新聞記者 |

您可能感興趣

批量生產時代里,夾縫生存的匠人們
時代發展的生存策略
嫁錯人的代價真的太重了 有時不隻影響生活,還會影響生存
忘記適者生存:仁慈的價值
當代成年人生存實錄:壓抑的情緒,報復在你的身體
《合金裝備 生存》:真正的生存體驗會有多少人買賬?
非遺的數字化生存之辨:非遺數據化不是要否認非遺既有的存在形式
史上咬合力最強的魚,誕生於泥盆紀,在其生存時代所向無敵
奢侈品:數字化時代的生存之道(上)
生存沒有絕境(現代故事)
人生的境界決定你的生存模式
在人工智慧時代,密碼要麼退出舞台,要麼換一種形式生存
逆境中求生存,任正非帶你走出無「芯」時代
朝氣 人和時代應有的生存樣式
生存時間&生存質量:癲癇發作是成人瀰漫性膠質瘤良好生存預後的獨立預測因子-Meta分析
版權還能夠或者應當在數字世界生存嗎?
史上投資最大的講述動物與人類生存環境的紀錄片
你的身材,就是你的生存狀態和生活態度
他們為了生活成為非法移民,生存環境惡劣,被稱為現代的奴隸!
不是強者生存,而是適者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