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孩子,請學會重視自己

孩子,請學會重視自己

早上起來收拾東西,5歲的兒子發現了一條漂亮的項鏈,興奮的跑過來給我說:「媽媽,你快帶上它」。帶上之後孩子用欣賞的目光看著我,像沉思一樣的說著:「媽媽,我還想讓你頭上帶個花,穿上紅裙子,再穿兩個鞋子,那鞋子上也有花」。

我問他為什麼呀?他說:「因為那樣看起來很漂亮,別人都會很喜歡你,我想讓很多很多人喜歡你」。「為什麼讓很多很多人喜歡我呀?」孩子答:「因為很多很多人喜歡你,你就是一個好孩子。」什麼?很多很多人喜歡我,我就是一個好孩子?這明顯邏輯錯誤。

這本是孩子發自內心的情感表達,但那最後一句的總結,讓我聽著不舒服,莫名的心疼!孩子這麼小,在他的潛意識裡卻知道,讓別人喜歡就能證明自己是個好孩子。換言之,那別人不喜歡的話,自己就不是好孩子嘍?這是什麼鬼?以他人的感受來定位自己,那孩子你自己的感受呢?

這樣的孩子我想並不在少數,並非我敏感,我們真的應該反思,是不是我們日常忽略孩子的感受,而導致孩子自我忽略,這種忽略的戲碼在我們生活中不斷上演。

圖片來自網路

朋友家的小姑娘桐桐5歲了,她是一個非常「聽話」的孩子。有次朋友聚會,小姑娘和一個4歲的小男孩兒一起玩。她拿了一個小狐狸的娃娃,男兒看到了就去搶,接著大吵大鬧。小姑娘的媽媽看到之後就說:「桐桐,小娃娃讓弟弟玩兒。」小姑娘像做了錯事一樣抿著嘴,低著頭不說話。男孩兒拿著娃娃高興的跑開了,小姑娘落莫的走到角落的沙發上坐下,小臉兒通紅,媽媽滿意的舒了一口氣。

其他寶媽立刻向桐桐媽取起經:「你家孩子真聽話,你是怎麼教育的呀?」桐桐媽一臉得意的說:「我們一直很聽話的,我說什麼她都聽。」可是,在你得意的時候,注意角落裡孩子的眼神了嗎?那裡面有一種感情,叫委屈!

周末上午,陪孩子玩沙土時,一對小兄妹吵了起來。原來,三歲的妹妹想要哥哥手中的鏟子,哥哥不給。旁邊的爸爸吼道:「快給妹妹!」,哥哥情緒激動的說:「我拿什麼她要什麼,她要回去自己不玩也不讓我玩,現在我就只剩這一個了。」爸爸說:「一個也給妹妹,快點!」哥哥委屈的說:「為什麼呀?」「因為你是哥哥,就得讓著妹妹!」哥哥瞪著大大的眼睛不動,爸爸上去一腳踹在哥哥的屁股上,妹妹開心的哈哈大笑,哥哥憤憤的離開,邊走邊踢毀了自己做好的沙堡。本是一個愉快的上午,卻以哥哥的委屈和淚水而收場。

這種情況經常見到吧?就在我們身邊,就在我們家裡。大的就得讓著小的,在我們看來就是懂事兒,聽話。兩個家長帶著孩子一起玩兒,我家的孩子就得讓著你家的,這樣我在你面前才有面兒,看!我孩子多棒呀!

圖片來自網路

分享、謙讓當然是好,可是,我們似乎忘了告訴孩子們分享的意義是什麼?謙讓的目的是什麼?分享應該讓大家都感到快樂,而不是分享者的「忍痛割愛」。有的分享是自己的東西有去無回,有的分享是自己的東西在減少,有的分享是送出去的東西還能再回來。我們缺少了慢慢引導,增加了強行干預;我們只對孩子說出結果,卻沒有耐心對孩子講出原因;我們只是習慣的讓孩子聽話,卻讓他們沒有機會表達。

如上面的那個上姑娘,她習慣性的接受媽媽的話,這樣媽媽會很滿意,大家會很喜歡。那個小哥哥,他雖有表達,說出自己的想法,卻換來了爸爸的一腳。久而久之,你覺得他還會在父母面前表露自己的心聲嗎?因為我們從來不重視他們。這樣的強迫謙讓過猶不及,在孩子不懂分享和謙讓給他帶來的快樂的時候,我們是不是應該放慢腳步引導,慢慢來。

就算孩子此刻在家長的威權下屈從了,可是有沒有想過?這其實是讓一個孩子傷害另一個孩子,她讓你覺得懂事兒了,在別人面前有面兒了,可是,孩子的感受呢?你在意過嗎?在對她發出指令之前,孩子的意見你徵求過嗎?

圖片來自網路

孩子還是胎兒時期,就對這個世界有感覺的,當觸摸時他會給你回應。孩子從小就能理解「我的」,這是物權最初的模樣,他也能理解「公平」,這是一種自我保護的本能。可是在孩子的成長中,有多少來自於他人的傷害,有的是有意的,而更多的是無意的。

「聽話、乖」是很多成人對孩子的基本要求,也是常掛在嘴邊的措辭,可是這裡面盡顯出了讓孩子「服從」的期待!當孩子「不聽話」時,成人覺得自己的權威受到了挑戰,於是就用簡單粗暴的方式讓孩子絕對服從。他不反抗,不是不懂,他只是無力和你爭辯。

在這種管制下,也許孩子會更叛逆,當他有能力反抗的時候必然反擊。也許孩子會慢慢的不敢表達,甚至膽小懦弱。他們學會了步步退讓、學會了迎合他人、學會了投其所好、學會了察言觀色,同時也學會了忽略自我。認為自己的一切不重要,誰都可以拿去,甚至包括自尊,成為毫無原則的老好人,這種人在你我身邊一定有!他們自卑,沒有主見,遇到機會更不懂爭取。

我們依然提倡孩子謙讓和分享,但決不是毫無原則的強迫。讓孩子失去自我,從來都不是我們想要的。

曾經,看到過這樣副漫畫:你剪斷了我的翅膀,卻怪我不會飛翔!試想,我們一次次忽略孩子,他若由此變得膽小自卑,失去了最基本的自我保護能力,何嘗不是在剪斷他的翅膀?在這個越發競爭激烈的時代 ,我們如何放心讓他去飛翔?

圖片來自網路

謙讓決不是退讓,任何時候都不能忽略自我感受。我們是不是也可以告訴孩子:是你的,你就要守護。只要你該得的,你就要爭取。不欺負別人,但也不能被別人欺負;不搶奪別人,但也不能被別人所獵食。

守住你自己擁有的一切,就是對自己最大的愛護!小到一個人,大到一個國。世界很溫暖,也很涼薄,你要學會重視自己,愛自己,你的一切也是獨一無二。

只要你是一個正直的人,都要時刻傾聽自己的心!如果我們一相情願給孩子打上「聽話、乖」等標籤,一不小心用力過度,它就會成為孩子的「精神枷鎖」。 我們應該在孩子心中埋下一顆溫暖的種子,才不辜負這一生相親相聚的緣分。

讓孩子被重視,被關注,孩子會覺得這個世界充滿愛和理解,而不是冷漠和忽視。這樣的孩子長大了,內心會更加的溫暖強大,會更加疼惜身邊的人,獨立而自信。別忘了,我們就是孩子的原生家庭。

一直喜歡黃磊老師,之前是因為他低調的為人,精湛的演技。而現在他對妻子和孩子的「愛」更是讓多少人敬佩!他對孩子說過:你們即使一事無成也不必難過,沒有世俗認同的成就的人是多數,你們不必成為少數,平凡最好!剛讀到這句話的時候,我內心觸動,這才是父母之愛!

孩子雖是我們生命的延續,但他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不是我們的附屬,我們無權通過自己的觀點來定義孩子們的價值。生活中,有多少人正在無意識的掩蓋和抹殺孩子們獨特的價值!這何嘗不是一種殘忍?

孩子的成長規律有自己的天性,在每一個階段做要做的事,說要說的話,包括吵鬧,包括煩燥!原諒他們的謹小慎微,因為他們只是孩子!我們要做的是陪伴和指引,不是命令和恐嚇!

做為父母,我們內心不安;面對孩子,我們應心存敬畏,我們想做最優秀的父母,但我們也不是無師自通。在生活的實踐中,我們抓狂過、迷茫過,甚至哭泣過。但是我們也在學習著,我們學會克制、學會蹲下、學會平等、學會講道理、學會好好說話。

所以,我們快樂著、幸福著!但我們知道,需要學習的還有很多,正如今天的主題一樣,我們要讓孩子學會重視自己,表達自己的內心,不為討好任何人,只為心中那份自由!我們愛他喜歡他,只因為他的本身,不是因為他的表現、他的呆萌、他的可愛、他的任何一點!

圖片來自網路

寫到這裡,好想對5歲的兒子說句話:「兒子,我們愛你,愛的就是這樣一個你,一個時而調皮搗蛋讓我們抓狂的你、一個時而依偎在我身邊對我說『媽媽辛苦了,媽媽我愛你』的你,一個時而信誓旦旦對我說『媽媽,我的願望就是你永遠年輕不老』的你!兒子,夏天來了,花兒開了,媽媽想帶你去看看……」

圖片來自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嬰幼兒睡眠模式很重要,必須重視,會影響孩子健康!
孩子自卑全怪他自己?要重視起來,孩子自卑和家長有很大關係
為什麼你的孩子在交朋友的時候寧願委屈自己?心理學:父母要重視
重視孩子自我意識的喚醒,不走丟初心,向這位爸爸學習!
孩子在幾歲時最容易自卑?家長再不重視毀孩子一生自信
這門課不重視,孩子以後會越學越費力
傷害孩子視力的殺手,請家長引起重視!
誰來陪孩子睡覺,可能會影響孩子的一生,家長可要重視
父母不要只重視孩子的學習,這件事情也同樣重要
孩子睡覺踢被子,除了熱,這2種原因家長也要重視,會影響發育
不想孩子上學受委屈,這3項本領一定要教會他,寶媽要重視!
這門課程不重視,孩子以後會越學越費力
這門課程不重視,孩子以後會越學越費力!
心理學家:父母晚睡對孩子影響巨大,一定要重視
世衛組織提醒:孩子的這個愛好,家長再不重視,會影響娃發育
孩子學拉丁,這些都是必須重視的問題!
學齡前不重視孩子運動,這些負面影響會在學齡期爆發!
這三類家庭,很有可能會「教育」出自卑的孩子,希望家長重視起來
自己成長了,才會有人重視你
心理學家:父母晚睡的習慣對孩子影響巨大,一定要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