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那些害死皇帝的「補藥」:中國古代宮廷政治與醫術

那些害死皇帝的「補藥」:中國古代宮廷政治與醫術

中醫里,幾乎任何東西都可以入葯。由人體排泄物、分泌物製成的藥物,在中醫傳統中曾被廣泛使用。這裡要談的,是明代極為流行的兩味補藥:用人尿製成的「秋石」與用少女經血做的「紅鉛」。這兩種藥物的故事,不僅讓我們看到古代宮廷政治最詭異的一面;它們表明,中國傳統醫學理論,一旦與士大夫文化結合,會催生出一個人人都可以當醫生的時代。在這樣的時代,本來就有些模糊的中醫理論會變得更加模糊,充滿各種解釋的可能性。在模稜兩可之時,醫學理論便淪為政治鬥爭的奴僕。

秋石與士大夫

「秋石」 可以算是古代中國本土研製出的強效「偉哥」。與現代的「偉哥」不同,我國的土偉哥是有機純天然材料製成:由人尿熬制出的鹽狀結晶體,富含尿酸鈣和磷酸鈣。英國學者李約瑟認為,秋石混合了純凈的雄性激素和雌性激素,治療性功能衰弱,效果相當好,所以算是中國古代科技的重大發明之一。從漢代的《周易參同契》到唐代的白居易,都曾經給這款土製偉哥做過廣告。宋元時代的筆記:包括王鞏《隨手雜錄》,曾慥《類說》、《道樞》,孔平仲《孔氏雜說》,蘇軾《東坡志林》,周煇《清波雜誌》,黃休復《茅亭客話》,葉夢得著《水雲錄》,沈括的《良方》,以及李道純《中和集》等,都曾為這款補藥站台宣傳。

秋石在明代廣受歡迎,是居家旅遊,探親訪友的必備佳品,是有錢人送禮的高檔貨。小說《野叟曝言》報告了當時的社會風氣,說「當今富貴之家,多有服秋石紅鉛者,並以為賄通饋送之物」。

明代的高濂在《遵生八箋》中記錄了秋石的「陽煉」和「陰煉」兩個方法。陽煉是指用火熬尿液,蒸發水分,取結晶鹽狀物。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這是「仿海水煎鹽之義」。陰煉,是在尿液中加井水,明礬,白朮,松柏葉,然後用棍子攪拌,取多次加水攪拌後的沉澱物。再漓去水分,在陽光下晒乾。這是不用火的提取法。陰陽二法製作出的秋石,據說都有「補心生精,養血之至」的效果。

明代無錫人黃仁卿,家住南京。據顧起元《客座贅語》記載:他「年九十猶健飲啖,對客拜起如壯年,御女無虛夕,至九十六而終。」 如此性福而長壽,據說是因為他烹煉食用秋石。他用的秋石,有個極雅緻的名字,稱作「龍虎霞雪丹」。

明代嘉靖皇帝任用道士,修鍊房中術求長生。很有些官員通過進獻秋石得到皇帝的欣賞和提拔。明代人沈德符在《敝帚軒剩語》和《野獲編》中記錄了另一位無錫人顧可學。顧可學是上面說的黃仁卿的姻親,也是一位煉秋石的專家。他本是個低級官員(浙江參議),因為貪污被迫退休;後來他向皇帝進獻秋石,聲稱可以長生。皇帝「餌之而驗」,於是顧可學被召到北京,竟然被提拔為禮部尚書,從此專職為皇帝煉秋石。一時傳為笑談。江南一帶的士人編了不少段子嘲笑此人:說「千場萬場尿,換得一尚書」。因為吳方言中「尿」和「書」二字同音,笑話很押韻。這個段子流傳很廣,到了清代,還被編入流行的笑話集《笑笑錄》中。據呂毖《明朝小史》記載,顧尚書走在大路上,大家都爭著叫他「嘗尿官」。可見這樣拍馬屁得來的官,在明代總要忍受士大夫輿論的羞辱。

紅鉛與宮廷

另一位明代流行的補藥加春藥,紅鉛,乃是用少女經血製成。「紅鉛」之名,早先出於道家養生煉丹的傳統。宋代的張君房在其著《雲笈七籤》中記錄了一首《紅鉛火龍訣》,說要用三年時間煉成藥丸,經常服用的可以長壽。但是沒有提到煉丹的具體原料,大概這時的「紅鉛」還是用礦物原料製作的。

到了明代,紅鉛才成為了由經血製作的藥丸的名稱,流行於宮廷和士大夫群體中。高濂的《遵生八箋》詳細記載了紅鉛的製作過程:

選擇十三四歲的漂亮女孩子,稱做「美鼎」。最好是「眉清目秀,齒白唇紅,肌膚細膩,三停相等」。等月經初潮快來的時候,讓她坐著。準備好絹帛,系在身下,和現在的衛生巾差不多。等月經來吸滿絹帛,不斷更換絹帛,放在「金銀打的偃月器式」裡面。取下的紅鉛,先用烏梅煎的水、再用井水稀釋攪拌。取多次攪拌後留下的沉澱物,鋪在紙和絹布上,在太陽下晒乾,去掉腥味,就做成了。這個製作方法類似上述秋石的「陰煉」法。據說,紅鉛的功效是「專主助血,其功甚大」。少女初潮的月經最珍貴,叫做「初鉛」,第三次月經以後的都是「後天紅鉛」,藥用價值降低。「只宜配合葯,不宜單服食」。做好的紅鉛,加入乳粉、辰砂、乳香、秋石等材料,用火煉,就做成了紅鉛丸,便於服用。(見謝肇淛的《五雜俎》)

經血入葯,大概是明代人的發明。焦閎的《獻徵錄》中記錄明代初年的駙馬都尉趙輝,家養姬妾百餘人,還能活到九十多歲。顧起元在《客座贅語》中傳說這位高壽而性福的趙公輝喜歡用糕點沾著女人經血吃,據說能延年益壽。沈徳符的《野獲編》也記載:這位趙輝「生平嗜飲女子月經,寒暑不輟,壽百餘歲」。

紅鉛在明代的流行,主要是因為朝廷的表率作用。所謂「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明代的皇帝服用丹藥求長生、練采戰,有悠久的傳統。近來的研究表明,從成祖遷都北京開始,元代遺留在故宮中的密宗修鍊法門就在明廷中流行。從憲宗到武宗,都喜好任用西番僧,修鍊喜金剛。漢人文士把密宗的男女雙修和道家的「房中術」混為一談,在他們眼裡,這些宗教行為是不折不扣的淫亂。明代宮廷的密宗傳統,直到嘉靖朝才改變。武宗駕崩後,因為沒有子嗣,只好請他的堂弟從湖北來北京做皇帝,是為明世宗嘉靖。嘉靖不曾在北京宮廷長大,對於密宗傳統很不感冒。他見到後宮裡呈現雙修體態的喜金剛佛像很吃驚,下令打碎銷毀。取而代之是,漢地本土的道家房中術。這是明代皇家身體修鍊傳統的重大轉折。

嘉靖除了服用上面說過的秋石,也很喜歡吃紅鉛。嘉靖服用的紅鉛,據沈徳符的《野獲編》,似乎和河南南陽禹州一帶的道家修鍊傳統有關。明代的親王徽王朱載埨,任用一位南陽的方士,叫做梁高輔(又名梁指甲),修練房中術,製作紅鉛梅子。「配以生兒未啼時口中血,名為「含真餅」者,服之而效。」 朱載埨通過嘉靖身邊的當紅道士陶仲文,將這位方士梁高輔製作的紅鉛,送給嘉靖皇帝。

與秋石相仿,紅鉛大概也富含性激素,很可以促進性功能。皇帝用的紅鉛都是經過道士提煉的,純度很高的紅鉛丸。雖然說起來主要是用來養生,但是似乎更多是作為「偉哥」被皇帝使用。「名曰長生,不過供秘戲耳」。據說,吃了紅鉛和秋石的嘉靖皇帝,果然優生優育。他的兒子,後來的隆慶皇帝,身體很棒,長大後和他老子一樣喜歡服用紅鉛。不過,這款土「偉哥」不能吃多。據說,隆慶服藥過量,以至於整天陰莖持續勃起,像撐了帳篷,不能上朝,成了士大夫喜聞樂見的段子。(「陽物晝不仆,遂不能視朝。」 《野獲編》)

儘管紅鉛如此流行,很多醫家還是持謹慎的態度,多不收錄。據說,直到晚明上海人李中梓的《本草藥性解》,紅鉛才正式被醫書收錄(見《客座贅語》)。而且其作為藥材的功效,也充滿了爭議。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批評了時人用紅鉛的習俗,他說, 「今有方士邪術,鼓弄愚人,以法取童女初行經水服食,謂之先天紅鉛。……邪術家謂之紅鉛,謬名也「。這說明,把月經做的藥丸叫做紅鉛,乃是明代方士的新發明。李時珍還記載了食用經血後的臨床癥狀,會出現咽喉腫痛和全身的紅色皮疹。他說:「愚人信之,吞咽穢滓,以為秘方,往往發出丹疹,殊可嘆惡。」不過,李時珍反對紅鉛入葯,並非完全出於現代的科學精神。他引用了晉代張華《博物志》上的傳說,說越南有一種奇術,讓人象鐵布衫一樣可以刀槍不入,但是一旦沾了女人月經,這個牛逼功夫就不靈了。(「扶南國有奇術,能令刀斫不入,惟以月水塗刀便死。」)李點評說:這是因為「穢液壞人神氣 」。這大概反映了一種原始的對於女人月經的恐懼和厭惡。

對於紅鉛效用的懷疑,也散見於明代資料中。顧起元就評論說:「(經血)尤穢濁,不知於駐顏養命之道何居也」。謝肇淛的《五雜俎》也記載了吃多了紅鉛送命的例子:「滁陽有聶道人,專市紅鉛丸。廬州龔太守廷賓時多內寵,聞之甚喜,以百金購十丸,一月間盡服之,無何,九竅流血而死,可不戒哉。」 當時的道士,當街叫賣紅鉛丸。這位廬州太守龔廷賓家裡小妾多,所以買了很多來吃,一個月吃了十顆,結果九竅流血而死,成了牡丹花下鬼。

醫療視角下的「紅丸案」

明代用紅鉛最轟動的例子,是萬曆四十八年(1620)年的「紅丸案」。萬曆皇帝過世後,太子即位為泰昌皇帝。泰昌做太子時候不得寵,總害怕被廢掉。一旦熬出了頭,立刻縱情聲色,夜夜笙歌。結果即位不到一個月,就病倒了,身體癱軟,無法上朝。御藥房提督太監崔文升,用了含有大黃、芒硝的猛葯,讓皇帝腹瀉不止。據《明史紀事本末》記載,到了這年農曆八月二十九,泰昌將大臣們召到病榻前,開始交代後事。這時,泰昌想起以前聽說一位鴻臚寺丞李可灼有救命的「仙丹」,便向首輔(相當於宰相)方從哲問起這事。

鴻臚寺丞,是個不起眼的閑職,而這位李可灼,據說一副仙風道骨模樣,很有方士的派頭。泰昌這時宣李可灼入宮。李可灼於是進獻「紅鉛丸」。泰昌吃了後,身體發熱,食慾增加,感覺不錯。李可灼為了增加藥效,又給皇帝吃了一顆。結果幾個時辰以後泰昌便一命嗚呼。

這起著名的醫療事故,在明代的政壇掀起了腥風血雨。當時的東林派官員,曾在之前的「國本」之爭中全力支持太子,所以很得即位後的泰昌的支持。但如今隨著新皇帝暴斃,多年投資化為烏有,當然不肯善罷甘休。東林派不僅要求嚴懲崔文升、李可灼,而且要求首輔方從哲承擔連帶責任,有人甚至建議方自殺謝罪。而東林派的政敵們,也因為此事而聯合起來。這導致了後來魏忠賢的專權,反過來殘酷鎮壓東林派。明朝的黨爭,乃至後來的亡國,顯然和這起醫療事故,息息相關。

這時討論的焦點,是如何認定醫療責任;即崔文升、李可灼所用的葯,是否導致了泰昌的死亡。一時間,朝中人人參與醫學討論,人人都成了醫生。關於紅丸案的爭論,處處表明士人對於當時的醫學概念、理論、療法極為熟悉。獻葯的李可灼不是專業醫生,討論醫療過程的眾多明代官員士大夫,也沒有一個是專業醫生。可這些士人,討論起病情和治療來,頭頭是道,和專業醫生不相上下。這很說明當時醫學知識的士大夫化。

余英時曾經論述晚明士人從商的風氣,說當時有一批「士商」。可以說,明代也有一大批「士醫」。這裡的「士醫」,不是指自稱「儒醫」的專業醫生(關於宋明時代的「儒醫」,見祝平一的研究),而是指並非以醫學為職業,卻號稱有醫學知識的士人。這些士人,雖然不是專業醫生,卻對於社會流行的醫學知識,有相當了解和體察。這當然是因為晚明經濟文化發展,印刷的普及,以及醫學知識在士人群體中爆炸式傳播的結果。這些士人所掌握理解的醫學知識,與他們參與的政治和學術活動,產生了重要的互動。醫學理論, 是明代士大夫政治社會活動的重要背景。

然而,醫學知識在士人中的普及,卻造成了解釋的多樣、衝突、和混亂。參與紅丸案討論的士大夫,對於泰昌的病症、以及紅鉛的藥性,莫衷一是。爭論中提出的各種病理論斷,充分體現了與士大夫文化結合後的中醫理論的模糊性。人人可為醫生的時代,醫學概念變得極有彈性,像儒家的哲學概念一樣,表現出了廣闊的解釋張力。在含糊模稜之處,醫理的闡釋便取決於現實政治的需要,成為黨爭的武器。

關於泰昌的病,御藥房的太監崔文升用了大黃、芒硝這樣的葯。當時的東林派和後來的史家,大都是馬後炮,批評藥用錯了。其實,按照中醫理論,未必不對泰昌的症。因為泰昌的病既可以說是:「火動」, 也可以說是「虛怯」,看你怎麼說,看你想怎麼說了。如果說泰昌的症是「虛怯」,那麼用泄葯則讓病情變本加厲,算庸醫誤國。比如,東林派的南京御史李希孔就上疏云:「文升以洞泄之葯,療虛怯之證,其為故不為誤,又復何疑」。光祿少卿高攀龍上言「崔文昇故用泄葯,元氣不可復收,是明以葯弒也。」 給事魏大中也上疏附和說:「至藏酖毒於女謁,俟元精耗損,憊不可支,而盪以暴下之劑,爍以純火之鉛,先帝彌留而不起矣。」 晚明人朱國禎和後來的史家谷應泰都認為:「貞皇之病止是虛弱」(《涌幢小品》),泰昌死於「提督御藥房橫加攻泄」(《明史紀事本末》)。

但是細察皇帝的病情,卻發現並非這麼簡單。首先,泰昌的病,當時也有人認為是「火動」,而非「虛弱」。同樣是東林派的御史王安舜就上疏說「先帝之脈,雄壯浮大,此三焦火動。面唇赤紫,滿面火升,食粥煩燥,此滿腹火結。」 如果泰昌真是「滿腹火結」,用大黃這樣的泄火藥,並非全無道理。另外,明代的御醫,很有用大黃起死回生的例子。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十幾名宮女半夜造反謀害皇帝。睡夢中的嘉靖被勒個半死,昏迷不醒。當時的太醫院負責人許紳,就用了帶有大黃的猛葯,讓休克了個把小時的嘉靖,蘇醒過來,一時傳為美談。給泰昌用藥的崔文升應該很熟悉這些前例。

士大夫不僅對泰昌的病症有分歧,對紅鉛的藥性也頗有爭議。上引的王安舜與其他東林同志不同。他認為,泰昌的「火」症,並非死於崔文升的泄火藥,而主要壞在李可灼的紅鉛上。因為紅鉛乃「純火之精也」,火上加火,才不可收拾。他說:「紅鉛乃婦人經水,陰中之陽,純火之精也。而以投於虛火燥熱之症,幾何不速之逝乎。」 可是,這裡有兩個問題。第一,為何紅鉛是「陰中之陽」呢?似乎沒有經驗上的論據。同時代的李時珍認為,「女子,陰類也,以血為主。其血上應太陰,下應海潮。」 他說,女人經血是「太陰」。所以不太好理解的是,為何「太陰」的經血做成藥丸之後,就藥性反轉180度,成了「陰中之陽,純火之精也」? 如果李可灼有機會自辯,似乎大可說成,紅鉛乃陰血與陽火相互調和,成了「陽中之陰」呢!第二,如果紅鉛真的是「陰中之陽」,而泰昌又確實如東林派所說是「虛弱」,那麼用它來補一補身子,從當時的醫學角度看也並非無理可循。明代的謝肇淛在《五雜俎》中說紅鉛丸「專治五勞、七傷、虛憊、羸弱諸症」,顯然是進補的好藥材。總之,對於這種明代才出現的新藥物,時人各自理解,牽強附會,難成共識。無論哪種解釋,都有點道理,也都有點勉強。

本文並非要討論對於泰昌最合理的治療,而旨在說明,在傳統醫學理論見仁見智、模稜兩可之時,政治上的考量就成了決定性因素。滲透在晚明士大夫文化中的中醫理論,正如當時同樣引起廣泛爭議的道學理論一樣,有相當廣闊的解釋空間。在模糊而有彈性之處,醫理就變成政治鬥爭的工具。說泰昌虛弱,那麼泄火就不妥當了,這可以讓東林派攻擊太監崔文升,進而批評首輔方從哲(東林的政敵)失職。而說泰昌的症是「火動」,則又可以說,同為「火」的紅鉛丸是加重了病情。最後,儘管崔文升和李可灼用的葯,一個泄火,一個助火,其實藥性正相反,但是在東林派看來,怎麼說都是吃錯了葯,怎麼解釋都有道理。畢竟皇帝死翹翹了,黑鍋總要有人背。於是,在掀動帝國政界的「紅丸」案中, 「士醫」們大顯身手,翻雲覆雨。醫藥知識在士大夫中的普及,增加了傳統醫學理論的模糊性和多樣性,讓政治變得更加波詭雲譎。

最倒霉的,還是給皇帝進葯的那兩位。之前太醫許紳用大黃讓嘉靖起死回生的往事,崔文升一定很熟悉。而陶仲文獻紅鉛讓嘉靖覺得有效的先例,李可灼自然也不陌生。只是這次,崔李二人的運氣實在差了點,在這場醫療的賭博中輸慘了。

其實,即便是早年讓嘉靖起死回生的那位太醫許紳,面對瀕死的皇帝,也完全是在賭博。他說:我覺得葯大概起不了作用,所以我已經準備先自盡了。(「吾此葯自分不效,必先自盡」 。見鄭曉《今言》)。雖然後來嘉靖奇蹟般的復甦,但是許太醫因為神經高度緊張,幾個月後還是因「驚擾」而死。可以說,是因為治病而被活活嚇死了。(「曩西苑用藥,驚憂所致。至今神魂不寧,百葯不效,……竟以此病卒」 《今言》 )就算是代表了全國最高水平的太醫,對於用藥,有時也全無把握。可見,我們並不能完全以治療的成功與否來評價傳統時代的醫生。某次傳奇般的成功可能只是碰巧賭對了;而不巧治死了人,也未必由於治療的思路不正確。

無論如何,經過了明末的折騰,紅鉛的名聲是臭大街了。不僅在宮廷醫藥傳統中絕跡,而且深為清代醫家所詬病。記載了紅鉛的醫書,都被認為是瑕疵。就連《西遊記》,也順便開開紅鉛的玩笑。《西遊記》第二回中,菩提祖師問悟空要不要學 「采陰補陽,攀弓踏弩,摩臍過氣,用方炮製,燒茅打鼎,進紅鉛,煉秋石,並服婦乳之類」,悟空道「似這等也得長生么」。祖師道「此欲長生,亦如水中撈月」。悟空問:「怎麼叫做水中撈月?」 祖師道:「月在長空,水中有影,雖然看見,只是無撈摸處,到底只成空耳」。悟空道「也不學,不學」。

的確,用紅鉛來求長生是徒勞的。不過,明代士人眼中的醫學理論,卻真的好似「月在長空,水中有影」。這些陰陽虛火的道理,彷彿菩提祖師所說,「雖然看見,只是無撈摸處。」 正因為無撈摸處,才足以讓人根據現實政治的需要,柔性的解釋,彈性的附會。在虛虛實實,模稜兩可之間,中國古代的宮廷政治,透過關於土製「偉哥」的爭論,顯示出了最弔詭的一面。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八八兒 的精彩文章:

TAG:八八兒 |

您可能感興趣

中醫養生:李時珍稱黃芪為「補藥之長」,每天一杯防病治病保健康
中醫養生:李時珍稱黃芪為「補藥之長」,一杯黃芪水防病保健康!
古代最窩囊的皇帝,吃了美人的大補藥,最後死在妃子閨房
中醫養生:冠心病十大食補藥方,建議收藏
咸豐皇帝到底是咋死的?慈禧後代揭秘:是喝參湯補藥補死的
春季必吃的長壽菜、救命菜!不是補藥,勝補藥,養心、護腦、抗衰老!
有種內含「銀絲」的樹皮,在古籍醫書中,被列為名貴滋補藥材
女人們的福音,勝似任何補藥!老中醫強烈推薦!
斗破蒼穹:小醫仙恩將仇報,將瀉藥當補藥送蕭炎,葯老:自作自受
進補強身?星雲大師:養心是最好的補藥
補藥之長的黃芪,小中藥,大養生!
老祖宗眼中的「養生菜」,勝過各種補藥!
健康男士必備的3大「補藥」!
黃芪枸杞核桃黃精,補藥界的四大天王如何入菜
老祖宗眼中的「救命菜」,勝過任何補藥,清香鮮美補鈣營養,你吃過么?
大補≠貴!老藥師才知道的秘密:四款名貴補藥,都有平價「替身」!
自古中國人的養生、養顏清單,天天照著做,勝吃補藥!
春時宜食粥,春天喝粥勝似補藥之中醫食療
一代女皇武則天的風流歷史,圖二補藥過多而亡,圖四古代就流行這樣玩?
它是夏天的專屬補藥,補氣生津,預防心腦血管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