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孟仲歧說養生之《脈學通俗演義》第九十五回

孟仲歧說養生之《脈學通俗演義》第九十五回

第九十五回論滑澀辨析胎孕分遲數萬莫拘泥

「你老是改不了你那急性子毛病,你不見先前吟唱浮脈時的體例嗎,那下邊肯定是沉脈的相類詩了!」

如煙的搶白,把個行義說了個滿臉通紅。時珍立即打圓場說:「對,下邊輪到相類詩了。為了節省時間,我同時把主病詩也一起說完。」接著便吟誦相類詩:「沉幫筋骨自調勻,伏則推筋著骨尋;沉細如綿真弱脈,弦長實大是牢形。」剛一說完,他見建元、行義都將所說的詩句寫畢,繼續吟道:「沉潛水蓄陰經病,數熱遲寒滑有痰,無力而沉虛與氣,沉而有力積並寒。寸沉痰郁水停胸,關主中寒痛不通,尺部濁遺並瀉痢,腎虛腰及下元痛痌(古同「恫」,痛苦之意)」

「浮沉已辨,接下來應該是遲脈、數脈了?」行義怕時珍不再說下去,便提醒道:「你今天必須給我全都說完,否則我就一直纏著你!」

「行,包你滿意!」時珍又陸續道:「遲脈的體狀詩是」:「遲來一息至惟三,陽不勝陰氣血寒,但把浮沉分表裡,消陰須益火之原」。

「至於下邊相類詩中的『駃』,屬於多音字。其念為jue音者,常與『騠』組合成『駃騠』,俗稱『驢騾』,古文也有稱『駿馬』者。其念為kuai音者,與『快』字音義相同。」說著便道出四句:

脈來三至號為遲,小駃於遲作緩持,遲細而難知是澀,浮而遲大以虛推。

「遲脈的主病詩中,有『沉痼』一詞,系指病情日久而頑固。另有『癥瘕』一詞,為積聚病的兩種,其中『癥』為有形實積,固定不移;『瘕』為時有時無的氣聚,聚散無常、忽聚忽散。」解釋完後吟道:「遲司臟病或多痰,沉痼癥瘕仔細看,有力而遲為冷痛,遲而無力定虛寒。寸遲必是上焦寒,關主中寒痛不堪,尺是腎虛腰腳重,溲便不禁疝牽丸」。

「下邊要講數脈,其體狀詩是:數脈息間常六至,陰微陽盛必狂煩,浮沉表裡分虛實,惟有兒童作吉看。它的相類詩為:數比平人多一至,緊來如數似彈繩,數而時止名為促,數見關中動脈形。其主病詩為:數脈為陽熱可知,只將君相火來醫,實宜涼瀉虛溫補,肺病秋深卻畏之。寸數咽喉口舌瘡,吐紅咳嗽肺生瘍,當關胃火併肝火,尺屬滋陰降火湯。」

「父親!數脈見於尺部,乃陰虛火旺之候,您說用滋陰降火湯。據孩兒所知,該湯有好多個方劑,治各不同,如《壽世保元》卷六用當歸、川芎、白芍、川黃柏、生知母、懷熟地、天花粉、生甘草、元參、桔梗,水煎,入竹瀝,治虛火上升,喉內生瘡。《醫便》卷二用當歸、川芎、白芍、黃芩、生地、黃柏、知母、柴胡、熟地、麥冬,加生薑、大棗水煎服。別以附子為末,唾津調貼湧泉穴,治陰虛火動,起於九泉者。《赤水玄珠》卷十五用當歸鹽水炒黃柏、知母、牛膝、生地、白芍、甘草梢、木通煎服,治火燥血少,氣不得降致淋。《醫學入門》卷八用當歸、生地、白芍、白朮、麥冬、天冬、甘草、知母、黃柏、遠志、陳皮、川芎,加生薑煎服,治潮咳汗血,遺精無泄者。《眼科臨症筆記》用生地、當歸、川芎、赤芍、黃連、寸冬、大貝、膽草、大黃、木通、花粉、蟬蛻、甘草、犀角、石膏,煎服,治瘀血灌睛證,症見滿眼皆紅,赤絲縱橫,風輪紅甚,眼胞微腫,熱淚頻流,酸痛畏光。《幼幼集成》用大生地、歸身、杭芍、知母、建蓮肉、玄參、杭冬、雅連、天花粉、炙甘草,濃煎,治小兒咳嗽見血。《雜病源流犀燭》用白芍、當歸、熟地、麥冬、白朮、生地、陳皮、鹽知母、鹽黃柏、生薑、大棗,煎服,治陰虛火旺,唾血鮮紅者。《杏苑》用酒炒黃柏、酒洗知母、當歸、炒山梔仁、黃芩、青黛、麥冬、白芍、熟地、甘草,童便、生薑片,治乾咳,肺燥血少,病久虛火上炎者。但不知該用哪張方劑?」

「孩子!」母親如煙接話:「這裡所說的滋陰降火湯,指的是治法,凡屬於陰虛火旺者,就應該用滋陰降火法。臨證時,根據具體病種不同,酌情使用。因此可以說,你所言的這些方劑,哪個也適用,唯在辨識其病情而已。」

「沒錯,主病詩中分部詩的末尾,所用『湯』字,雖為押韻而設,但也含有煎湯飲服之意。」時珍接著又道:「以下便是滑脈,茲將其體狀詩及相類詩合為一起論述:滑脈如珠替替然,往來流利卻還前,莫將滑數為同類,數脈惟看至數間。」

「對呀,」楊行義道:「與滑脈相雷同者,僅數脈易於相混,簡要一句,完全可以鑒別。」說著雙手一抬道:「不好意思,打斷你了,請繼續!」時珍回聲「沒什麼」後,再吟唱滑脈的主病詩:「滑脈為陽元氣衰,痰生百病食生災,上為吐逆下蓄血,女脈調時定有胎。寸滑膈痰生嘔吐,吞酸舌強或咳嗽,當關宿食肝脾熱,渴痢淋看尺部。」

「滑與澀相對,時珍請你把澀脈的七言同時也說說好嗎?」

「這還用說,他一定會全部倒騰出來的!」如煙打斷行義的話道。

「體狀詩是這樣的!」時珍吟道:「細遲短澀往來難,散止依稀應指間,如雨沾沙容易散,病蠶食葉慢而艱。」吟完後又道:「澀脈細小,應予之加以鑒別者,微脈最易相與混淆,故其相類詩為:參伍不調名曰澀,輕刀刮竹短而難,微似秒芒微軟甚,浮沉不別有無間。」。他見大家全都專心致志地聽著,便一口氣又把主病詩吟了出來:「澀緣血少或傷精,反胃亡陽汗雨淋,寒濕入營為血痹,女人非孕即無經。寸澀心虛痛對胸,胃虛脅脹查關中,尺為精血俱傷候,腸結溲淋或下紅。」

「等等!」楊行義慣於對李時珍挑毛病,他聽到時珍所編詩歌中有「女人非孕即無經」一句,認為這可犯了大忌,便道:「你在前邊滑脈中說:『女脈調時定有胎』。滑脈與澀脈是兩種相反的脈象,滑為血行滑利,為胎孕之兆,這肯定是正確的。而你在歌訣中也承認澀脈為血行澀滯、精血衰少,試問精血衰少,何能成孕?」

「行義!你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也!」如煙插話道:「有關妊娠脈象,《素問·陰陽別論》稱:『陰搏陽別,謂之有子』,《素問·平人氣象論》也謂:『手少陰脈動甚者,妊子也』。無論脈象有力之搏動,也無論脈象之跳動涌盛,這都是古人對滑利脈象的古代用語,這種脈如行雲流水、狀似珠子在盤中滾動一樣的表現,都是極為普遍、極為常見的脈象。除此而外,有些妊娠狀態下的脈象,可能會出現浮、沉、急、數等現象。另外,因為懷孕前輕度有些精血不足,或懷孕後,母血聚以養胎,當然也可出現精血不足的脈象,不但可能出現澀脈,有時還會出現沉、細、弱等脈。是故醫聖張仲景在《金匱要略·婦人妊娠病》載:『婦人得平脈,陰脈小弱,其人渴,不能食,無寒熱,名妊娠』。另如《脈經》謂『婦人脈數而經斷者,為有孕』,《胎產心法?脈法》說:『凡婦人懷孕,其血留氣聚,胞宮內實,故尺陰之脈必滑數』等,均為妊娠之脈。不過應該指出的是,妊娠見到澀脈,極有可能是同時患有胎病,故應引為重視。即使是精血不足,也對胎兒不利,故當細作診治」。

「是在下孤陋寡聞了!」行義再次道:「剛才如煙之論,使我重又複習了一遍脈學對妊娠的診斷。然我所關心的仍是相關脈象,請繼續好嗎?」

李時珍也不客氣,乃道:「下面說說虛實脈,先說虛脈的體狀和相類詩。」接著便吟道:「舉之遲大按之松,脈狀無涯類谷空,莫把芤虛為一例,芤來浮大似慈蔥。」為節省時間,他又把虛脈的主病詩道了出來:「脈虛身熱為傷暑,自汗怔忡驚悸多,發熱陰虛須早治,養營益氣莫蹉跎。血不榮心寸口虛,關中腹脹食難舒,骨蒸痿痹傷精血,卻在神門兩部居。」

「父親!」建元問道:「這裡的『神門』,不是指神門穴,而是對兩尺部的腎脈而言,對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孟仲歧 的精彩文章:

孟仲歧說養生之《脈學通俗演義》第九十三回

TAG:孟仲歧 |

您可能感興趣

孟仲歧說養生之《中醫通俗演義》第七十四回
孟仲歧說養生之《中醫通俗演義》第七十回
通俗史記之五帝本紀十二
《譯林》雜誌四十年:通俗小說的啟蒙之路
菜鳥八字學:通俗解釋,八字的十神
揭秘八字長生十二神——墓的解讀!通俗易懂
同是通俗演義,《東周列國志》為啥比《三國演義》更有歷史含金量
通俗易懂漫畫講解神秘八字命理之陰陽五行
從《三國演義》到馮成平的生命自控說,傳統科學需要通俗化解讀
澤然讀書 | 讀蔡東藩《中國曆朝通俗演義》
范伯群:外譯《中國近現代通俗小說史略》兩篇
通俗易懂漫畫講解神秘八字命理之天干
南北宋志傳通俗演義題評
《周易》通俗講話
四柱八字論空亡通俗詳解
當之無愧的「通俗小說之王」
閻河冰奇門遁甲教程第6課:何為陰陽之道?通俗易懂的解釋陰陽!
蔡東藩的《中國曆朝通俗演義》,是小說,還是歷史?
《海上花列傳》:現代通俗小說開山之作
唐詩三百首賞析之五絕:李商隱難得通俗易懂的詩,20個字講出大道理